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鲑鱼降钙素联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痛及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钙剂及维生素D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鲑鱼降钙素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骨痛程度及BMD、治疗1个月后骨痛程度及治疗6个月后BMD变化.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骨痛程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骨密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鲑鱼降钙素联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BMD,明显改善骨痛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模式联合心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OVCF)术后负性情绪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OVCF患者108例,依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展开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展开协同护理模式联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遵医行为与干预前后疼痛程度评分(VA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抑郁评分(SDS)、焦虑评分(SAS)、生活质量评分(SF-36).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遵医行为率92.59%高于对照组7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VAS评分降低,BI评分提高(P〈0.05);SDS及SAS评分均降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采取协同护理模式联合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遵医行为,降低疼痛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缓解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鲑鱼降钙素鼻喷剂对骨质疏松性疼痛和骨密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平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4):1258-1259
目的探讨鲑鱼降钙素鼻喷剂对骨质疏松性疼痛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106例骨质疏松性疼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枸橼酸苹果酸钙进行补钙治疗,运动、饮食宣教一致。观察组加用鲑鱼降钙素鼻喷剂喷鼻,每天喷2次,治疗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测定及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骨密度值均明显增加(P〈0.01),疼痛程度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极显著意义。结论应用鲑鱼降钙素鼻喷剂治疗骨质疏松性疼痛,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和提高骨密度,且用药方便、安全,患者依从性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降钙素与钙尔奇D联合治疗骨质疏松症骨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降钙素与钙尔奇D联合治疗60岁以上骨质疏松症(OP)骨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选择年龄≥60岁,经放射吸收法(RA)确诊的OP骨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确诊的60岁以上OP骨痛患者83例,治疗组43例接受降钙素、钙尔奇D联合治疗,对照组40例仅接受钙尔奇D治疗。结果治疗6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不但骨痛缓解快,骨痛改善总有效率高(93.03%对30.00%,P〈0.05),而且骨矿密度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钙、血磷和对照组碱性磷酸酶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但治疗组碱性磷酸酶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降钙素与钙尔奇D联合治疗能显著改善60岁以上OP骨痛患者症状并提高骨矿密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鲑鱼降钙素和伊班膦酸联合应用预防老年胸腰段骨质疏松(OP)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患者术后再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144例老年胸腰段OVCFs患者,以双盲法分为联合组(48例)、单药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联合组术后给予鲑鱼降钙素联合伊班膦酸干预,单药组术后给予伊班膦酸干预,对照组术后不予抗OP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法评估疼痛情况,测定3组患者骨密度(BMD)、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PACP-5b)水平,统计术后1年内每个月患者再骨折、意外跌倒发生情况,并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估患者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3周、3个月3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降低,联合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单药组和对照组,单药组VAS评分又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联合组BMD、TPACP-5b水平均明显改善,且BMD明显高于单药组和对照组,TPACP-5b水平明显低于单药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药组治疗前、后BMD、TPACP-5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BMD、TPACP-5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1年内每个月再骨折、意外跌倒发生人次明显较单药组和对照组少,单药组再骨折、意外跌倒发生人次又明显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6个月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单药组和对照组,单药组SF-36评分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VCFs术后联合应用鲑鱼降钙素和伊班膦酸可发挥明显抗OP作用,可更好地预防再骨折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鲑鱼降钙素及塞来昔布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鲑鱼降钙素组(S组30例)、塞来昔布组(C组30例)和鲑鱼降钙素+塞来昔布联合组(M组30例)。鲑鱼降钙素组患者给予鲑鱼降钙素(50U/次,1次/d),连续2周;塞来昔布组患者术后口服塞来昔布胶囊(200mg,2次/d)镇痛,维持镇痛7d;联合组则采取上述两组的联合用药。术后记录静息(RVAS)、主动(IVAS)和持续被动(PVAS)功能训练时的VAS疼痛评分,以及患者术后的主动直腿抬高30。时间、主动外展患肢达45。时间和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在术后24、48、72h的RVAS评分、功能训练时的IVAS评分和PVAS评分均明显低于鲑鱼降钙素组和塞来昔布组(F=20.11,P=0.032;F:19.72,P=0.037;F:21.62,P=0.006);而它们于术后96、120h的RVAS评分、功能训练时的IVAS评分和P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6.35,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的主动直腿抬高30。时间、主动外展患肢达45。时间均显著短于鲑鱼降钙素组和塞来昔布组(F=13.62,P=0.042和F=11.39,P:0.045)。结论鲑鱼降钙素用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康复镇痛效果良好,联合塞来昔布镇痛效果更佳,可作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近期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8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PVP组37例和PKP组49例。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卧床时间、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评分(VAS)进行比较并总结护理方法。结果:两组治疗前及出院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骨水泥渗漏率高于PKP组(P〈0.05),治疗费用低于PKP组(P〈0.01)。结论:PKP组与PVP组相比骨水泥渗漏率低、对患者经济状况要求高。  相似文献   

8.
99锝-亚甲基二磷酸盐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99锝-亚甲基二磷酸盐(商品名云克)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痛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云克治疗组和福善美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骨痛程度进行评价。结果:云克治疗组和福善美对照组治疗前后骨痛缓解率分别为83%和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克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骨痛较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鲑鱼降钙素联合碳酸钙治疗内分泌失调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内分泌失调型骨质疏松症患者112例,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实验组给予鲑鱼降钙素联合碳酸钙治疗,对照组仅口服碳酸钙D3治疗。治疗半年后,比较两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半年后,两组患者较治疗前骨痛均减轻,且实验组治疗后疼痛减轻更明显(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骨密度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治疗无效2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64%,无效17例,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鲑鱼降钙素联合碳酸钙治疗内分泌型骨质疏松症疗效明显,可有效提高患者骨密度,缓解骨痛症状,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降钙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疼痛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老年骨质疏松疼痛患者42例,年龄55~75岁,治疗第一周予以降钙素50iu/d,第二周予以降钙素50iu/2d,并辅助常规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VAS值,了解降钙素对骨质疏松症疼痛缓解程度.结果:患者2周后评价骨痛VAS指标,患者骨痛情况明显好转,P值<0.01,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无恶心、脸部潮红等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检测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降钙素在老年骨质疏松症疼痛的早期治疗中效果明显;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疼痛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臭氧注射联合髌骨活动康复治疗对老年髌股关节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髌股关节疼痛伴功能障碍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纯臭氧注射组(O组,n=30)和臭氧注射加髌骨活动康复治疗组(O-P组,n=30)。两组均按照试验设计和操作常规于病变膝关节腔内注入40μg/ml臭氧10 ml,每周1次共4次,O-P组注射后进行髌骨活动度手法康复项目治疗1次/d。观察指标:①X线K-L分级评分;②VAS疼痛评分(通常痛和最痛评分);③kujala髌股关节功能评分。结果①不同治疗组组内比较,治疗后均显示较治疗前VAS疼痛评分分值降低,髌股关节功能评分分值升高(P<0.05);②髌骨关节X线分级中Ⅰ~Ⅱ级不同治疗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显示:两组VAS疼痛评分分值降低程度和髌股关节功能评分分值升高程度不具有相关性(P>0.05)。③髌骨关节X线分级中Ⅲ级和Ⅳ级的不同治疗组治疗后结果组间比较显示:O-P组的VAS疼痛评分分值的降低明显低于O组(P<0.05),髌股关节功能评分分值明显高于O组(P<0.05)。结论应用臭氧注射结合髌骨活动性康复治疗较单纯臭氧注射治疗可以更有效地缓解老年髌股关节疼痛,恢复退行性髌骨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人开胸术后镇痛泵的镇痛效果及此类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将开胸术后116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后使用镇痛泵接锁骨下静脉管;对照组为疼痛时肌内注射哌替啶。分别于术后6、24、48及72h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同时于术后24h观察排痰效果;记录术后拔管时间。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VAS评分、排痰效果、拔管时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开胸术后患者微量泵持续镇痛能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吗啡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对老年患者在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 infusion,TCI)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TIVA)下行腹部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吗啡PCIA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在TCI/TIVA下行腹部手术,均于术后24 h、48 h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24 h及术后24 h、48 h、72 h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行神经心理学检查,评价认知功能;记录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发生率。结果:术后24 h和48 h PCIA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72 h PCIA组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认知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吗啡PCIA可减少老年患者在TCI/TNA下行腹部手术后POCD的发生,并促进术后认知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理念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拟行THA的69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FST理念融入围术期护理,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于术前1d及术后7d分别对患者进行测评,同时记录相关的生理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HAMA评分、VAS评分、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的HAMA评分、VAS评分、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等均较术前有所下降(P<0.05或P<0.01);术后观察组的HAMA评分、VAS评分及心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或P<0.01),但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FST理念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有助于减轻患者围术期的焦虑程度,缓解其术后疼痛,同时能改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等生理指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泵中分别加入小剂量纳洛酮和昂丹司琼对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及镇痛效果的影响,寻找更有效防止恶心呕吐的配伍方式。方法选取60例择期于静脉复合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N组(纳洛酮组,20例):纳洛酮+芬太尼;O组(昂丹司琼组,20例):昂丹司琼+芬太尼;C组(对照组,20例):芬太尼。评估24 h内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以及2、6、12、24、48 h内疼痛最明显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3组总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组的总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和O组(P'〈0.0125);重度恶心呕吐发生率N组明显低于C组(P'〈0.0125),N组与O组及O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125)。VAS评分N组在6 h明显低于C组(P〈0.05);在O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昂丹司琼比较,小剂量纳洛酮应用于芬太尼PCIA可明显降低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同时可增强芬太尼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腰神经后支射频消融与神经阻滞治疗老年腰椎压缩骨折疼痛近期、远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病人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腰神经后支射频治疗,对照组给予腰神经后支神经阻滞治疗,分别于治疗前1d及治疗后1d、5d、3个月、6个月,对病人行总体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F=23.770、414.821,q=9.969~46.117,P〈0.01);对照组术后1、5dVAS评分及ODI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F=21.004、354.325,q=5.064~40.039,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1、5dVAS评分及OD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6个月VAS评分及ODI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t=4.814~26.612,P〈0.05)。结论腰神经后支射频治疗老年腰椎压缩骨折疼痛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神经阻滞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语言暗示缓解微波治疗宫颈炎患者疼痛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0年1-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门诊部治疗的93例宫颈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8)。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护士与之沟通,告知宫颈无痛觉神经支配,术中无明显痛觉。而对照组患者常规行微波治疗,术前未予以语言暗示。术毕,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程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VAS的平均评分为(3.042±0.955)分,而对照组患者为(3.719±1.4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0,P=0.043)。结论语言暗示疗法可以有效缓解微波治疗宫颈炎患者术中的疼痛不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镜像治疗对脑卒中偏瘫后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及相关治疗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83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镜像治疗组42例(采用镜像治疗)和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及经4周治疗后,采用Wolf运动功能试验(WMFT)、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测评,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Asworth痉挛量表对患者上肢疼痛、痉挛程度进行评定,用Barthel指数(BI)测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经过4周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组内比较,WMFT、FMA、VAS、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两组间WMFT(60.17 ±4.82 VS 47.31 ±4.57)分、FMA(58.77 ±3.79 VS 46.32 ±3.84)分比较,镜像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VAS(1.47 ±0.23 VS 1.53 ±0.25)分、BI(79.75±7.94 VS 75.25±7.55)分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Asworth痉挛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一定疗效,但对改善ADL及患肢痉挛程度,减轻患者上肢疼痛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和微波凝固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4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64)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B组(n=60)采用微波凝固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90.6%)明显高于B组治疗总有效率(75.0%)(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联合动态干扰电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颈型颈椎病患者42例,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采用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联合动态干扰电治疗,21例)与对照组(仅采用动态干扰电治疗,21例),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1个月及3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的差异。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在不同随访时间点上述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观察组治疗结束时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1个月及3个月时的HAMA及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除能缓解颈部疼痛及改善颈椎功能外,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联合动态干扰电还有助于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焦虑及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