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鲑鱼降钙素联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痛及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钙剂及维生素D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鲑鱼降钙素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骨痛程度及BMD、治疗1个月后骨痛程度及治疗6个月后BMD变化.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骨痛程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骨密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鲑鱼降钙素联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BMD,明显改善骨痛症状.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 探讨鲑鱼降钙素对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 用鲑鱼降钙素50 u隔日肌注治疗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30例半年,观察治疗前后腰椎、股骨骨密度、生化指标和骨质疏松性骨痛的变化。结果 L_(2~4)及股骨颈、股骨粗隆、华氏三角区骨密度治疗后升高,与治疗前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血骨钙素、尿钙/肌酐治疗后升高,与治疗前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血清钙治疗前后无变化(P>0.05)。骨癌症状消失或减轻,有效率100%。结论 鲑鱼降钙素对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8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鲑鱼降钙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疼痛改善情况及骨密度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剂基础治疗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效果明显,骨密度提高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7.
8.
降钙素与钙尔奇D联合治疗骨质疏松症骨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降钙素与钙尔奇D联合治疗60岁以上骨质疏松症(OP)骨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选择年龄≥60岁,经放射吸收法(RA)确诊的OP骨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确诊的60岁以上OP骨痛患者83例,治疗组43例接受降钙素、钙尔奇D联合治疗,对照组40例仅接受钙尔奇D治疗。结果治疗6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不但骨痛缓解快,骨痛改善总有效率高(93.03%对30.00%,P〈0.05),而且骨矿密度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钙、血磷和对照组碱性磷酸酶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但治疗组碱性磷酸酶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降钙素与钙尔奇D联合治疗能显著改善60岁以上OP骨痛患者症状并提高骨矿密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锶-89(89Sr)联合鲑鱼降钙素喷雾剂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骨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晚期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分为研究一组、研究二组与对照组,各43例。研究一组采用89Sr联合鲑鱼降钙素喷雾剂治疗合并医护宣教,研究二组采用89Sr联合鲑鱼降钙素喷雾剂治疗,对照组仅采用89Sr治疗。比较3组的疼痛治疗效果、骨转移灶治疗效果、血锶、钙浓度的变化,治疗6个月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HADS)、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进行评测。结果治疗后1、3、6个月,研究一组的疼痛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研究二组,研究二组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一组的骨转移灶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研究二组,研究二组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一组的血锶浓度治疗显著低于研究二组,研究二组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研究一组的血钙浓度显著低于研究二组,研究二组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一组的SCL-90各项目评分均显著低于研究二组,研究二组的各项目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一组的焦虑、抑郁发生率显著低于研究二组与对照组(P 0. 05),而研究二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 0. 05);研究一组的焦虑、抑郁得分和得分≥8分者占比均显著低于研究二组,研究二组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一组的FAD各项目评分均显著低于研究二组和对照组(P 0. 05),但研究二组和对照组间各评分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89Sr联合鲑鱼降钙素喷鼻剂和医护宣教应用于恶性肿瘤骨转移骨痛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且女性多于男性,患者多有疼痛症状,其中腰背痛是老年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而健康教育对于改善患者的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治疗依从性,从而改善治疗效果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帕米磷酸二钠治疗骨转移癌痛致发热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帕米磷酸二钠治疗骨转移癌痛致发热反应的观察及护理。22例肿瘤晚期骨转癌痛患者采用帕米磷酸二钠治疗,出现发热7例,占32%,用药后8 h内发热5例,发热持续时间小于10 h者6例。做好心理护理及用药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体温的变化及伴随症状,观察分析帕米磷酸二钠致发热的特点,注意区分癌性发热、感染性发热、输液反应及药物热等发热类型,根据发热时间、类型进行针对性护理,2例使用药物退热,其余5例均自行退热。 相似文献
12.
肺癌骨转移引起疼痛危害巨大,不仅使患者难受和痛苦,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其免疫力,削弱对肿瘤的抵抗力。晚期肿瘤患者诉有剧痛的高达60%~90%,其中约25%的患者直至临终前严重疼痛仍未缓解Ⅲ。因此控制癌痛和肿瘤治疗一样重要,贯穿于疾病治疗的始终,是提高晚期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医护人员高度认识的问题。现将48例肺癌骨转移疼痛的患者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对17例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的老年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吞咽训练计划,进行针对性吞咽训练,观察护理前后的效果。结果经过4周康复护理,患者吞咽功能明显提高(P〈0.01)。结论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可改善吞咽功能,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患者骨髓源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的体外培养方法和作为种子细胞的可能性.[方法]从一骨质疏松患者髂骨中抽取骨髓10ml,体外培养、传代和扩增,对细胞形态进行观察及采用流式细胞仪鉴定BMSCs;将第三代细胞分别接种在常规DMEM培养液及常规DMEM 10ng/ml(PDGF-BB)培养液,绘制两组的生长曲线、倍增时间及用MTT法分析其存活和增殖能力;将第三代细胞分别用常规DMEM培养液、常规矿化液和常规矿化液 PDGF-BB(10ng/ml)培养液培养,向成骨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后测定三组细胞内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及茜素红法(ARS)钙化结节染色.[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显示原代细胞具有成纤维细胞的生长特性;生长曲线显示常规DMEM PDGF-BB培养液组较常规DMEM培养液组细胞增殖快且细胞倍增时间短;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群为BMSCs,纯度在95%以上;MTT法显示三组两两之间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ALP定量测定显示三组之间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1);茜素红法(ARS)钙化结节染色结果显示常规矿化液组和常规矿化液 PDGF-BB培养液两组均为阳性.[结论]从骨质疏松患者骨髓源中获得的BMSCs,经体外培养、纯化、扩增后可达到组织工程骨所要求的106~107细胞数量级,且其可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PDGF-BB能促进BMSCs的增殖,但不影响其分化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脊髓损伤康复患者的骨密度和骨代谢标记物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于本院住院的脊髓损伤康复患者78例,根据不同损伤病程分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股骨近端骨密度,检测脊髓损伤患者的骨代谢标记物.骨密度与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脊髓损伤3个月内,... 相似文献
18.
综合医院癌痛护理策略团队在老年癌痛管理中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癌痛护理策略团队在老年癌症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将92例老年癌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疼痛治疗和非团队护理人员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疼痛治疗和癌痛护理策略团队实施的疼痛护理,评价干预2周后患者的疼痛强度、疼痛影响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疼痛强度、疼痛影响都有下降,整体生活质量得分上都有增加,但观察组效果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癌痛护理策略团队的护理实践能有效降低老年癌痛患者的疼痛强度、疼痛影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9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6周后进行效果评定.结果 观察组6周后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抑郁程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能显著降低老年脑梗死患者抑郁程度,改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并总结烧伤患者康复期的疼痛护理方法,以期为提出科学、统一、规范的烧伤疼痛管理方法提供现实依据。方法检索OVID-JBI、Cochrane图书馆、BEST PRACTICE、RNAO、EBSCO-循证护理学数据库、PubMed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CBM)公开发表的关于烧伤患者康复期疼痛护理的临床实践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集束化措施,检索时间为从建库到2014年12月31日。由3位评价者单独进行文献的筛除、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并交叉核对。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篇文献,分别为3篇指南、5篇证据总结、3篇系统评价,汇总出疼痛性质、疼痛评估、镇痛时机及非药物镇痛方法。结论护士应分析患者疼痛性质,并进行充分评估,在合适的时机进行镇痛处理,以进一步提高疼痛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