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在治疗小肝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经病理、影像学或甲胎蛋白检查确诊为小肝癌的患者101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射频消融组59例,手术切除组42例,根据随访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射频消融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6.61%、86.44%、62.71%,手术切除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2.86%、84.6%、61.90%,两组间生存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率方面,肿瘤直径≤3 cm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直径为3~5 cm时,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86%,显著低于手术切除组的28.57%(P0.05)。结论经皮射频消融为临床治疗小肝癌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治疗效果与手术切除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针对肿瘤直径≤3 cm的小肝癌患者近期疗效优于手术切除,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癌射频消融联合脾切除治疗小肝癌(病灶直径≤3 cm)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 自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胆外科共收治原发性小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184例。184例患者均联合行脾切除术,根据术中对肝癌的处理方式不同,将184例患者分为两组:肝癌切除组89例,射频消融组95例。分析两组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两组间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期、术前肝功能分级、术后1年肿瘤复发转移率及生存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射频消融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输血量明显少于肝癌切除组(P〈0.05)。肝癌切除组术后再出血、顽固性腹水、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射频消融组(P〈0.05),ICU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长于射频消融组(P〈0.05)。结论 肝癌射频消融联合脾切除对肝功能影响小,并发症少,疗效与手术切除相近,适合于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肝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三维可视化平台下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经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所有患者均先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于治疗后3~14 d内,A组28例患者在三维可视化平台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B组28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治疗后随访2~18个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射频消融治疗,在肝癌肿瘤坏死方面,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6、12个月时间点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18个月A组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基础上,三维可视化平台下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肝癌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比较腹腔镜切除与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的临床效果。收治的小肝癌患者62例,对照组28例采用射频消融治疗,治疗组34例采用腹腔镜下探查并切除,分析两种治疗方法治疗小肝癌的临床效果。当肿瘤直径3cm时,对照组和治疗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当肿瘤直径≥3cm且≤5cm时,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肿瘤直径≥3cm且≤5cm的小肝癌时,腹腔镜切除的治疗效果优于射频消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宽切缘根治切除治疗伴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tion, MVI)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及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3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MVI阳性组和MVI阴性组采用宽切缘与窄切缘手术治疗后3年的复发率及生存率;比较宽切缘组(切缘≥1 cm)和窄切缘组(切缘1 cm)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影响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短期预后的因素。结果 MVI阳性组采用宽切缘手术切除患者较窄切缘手术切除患者,术后3年复发率明显降低,3年生存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VI阴性组不同手术切缘患者术后3年复发率及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宽切缘组和窄切缘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窄切缘、肿瘤直径5 cm、MVI阳性、肿瘤包膜不完整及血清甲胎蛋白水平过高为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宽切缘根治切除治疗伴MVI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较好,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窄切缘、肿瘤直径5 cm、MVI阳性、肿瘤包膜不完整及血清甲胎蛋白水平过高为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瘤内注射酒精(PEI)、醋酸(PAI)、热生理盐水(PHSI)、间质性激光动力学疗法(IPDT)、射频消融(RFA)及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酒精或射频或激光局部综合介入疗法对5~8 cm肝癌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 选择1992-2005年经上述6种介入方法治疗的肝癌患者204例,其中分别以酒精治疗66例、醋酸20例、热生理盐水20例、激光24例、射频30例、综合介入治疗44例,并与同期56例肝癌手术治疗患者的生存率和复发率进行比较. 结果 (1)6种方法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患者1、3、5年累计生存率比较均以外科手术组最高(91.9%、58.9%、35.7%);6种方法介入治疗患者1年生存率由高至低依次为酒精组(86.4%)、激光和射频组(83.3%)、综合治疗组(81.8%)、醋酸组(80.0%)、热生理盐水组(35.0%);3年生存率由高至低依次为醋酸组(55.0%)、综合治疗组(52.3%)、激光组(50.0%)、酒精组(48.5%)、射频组(46.7%)、热生理盐水组(20.0%);5年生存率由高至低依次为射频组(30.0%)、激光组(29.2%)、酒精组(25.8%)、醋酸组(25.0%)、综合治疗组(25.0%)、热生理盐水组(5.0%);热生理盐水组患者1、3、5年生存率最低且与其他治疗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01),其余6组患者1、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热生理盐水组患者肝癌病灶局部复发率(75.0%)显著高于其余6组(P均<0.05),手术治疗组(8.9%)与醋酸组(20.0%)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显著低于其他5组(P均<0.05);(3)各组治疗部位以外肝癌病灶复发率为62.5%~8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除热生理盐水外,酒精、醋酸、激光、射频和局部综合介入治疗可作为无法切除大肝癌的治疗选择,若肿瘤血供丰富首选局部介入综合疗法;综合治疗,术后严密监测,及时补充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不宜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寻找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01~2004年间不能手术切除的45例行射频治疗的肝癌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能切除的肝癌进行射频治疗的45例患者中,体外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者32例,1、3年生存率为53%、31%;术中开腹直视下体内射频消融治疗者13例,1、3年生存率为31%、8%。结论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体内、外射频消融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射频消融和介入治疗在小肝癌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接诊的80例小肝癌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切除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肝穿射频消融联合介入治疗。术后随访记录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2、24、36个月的复发率分别为12.50%、15.00%、27.50%,对照组分别为20.00%、35.00%、50.00%,观察组术后24、36个月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24、36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7.50%、90.00%、77.50%,对照组分别为85.00%、67.50%、55.00%,观察组术后24、36个月的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肝穿射频消融和介入治疗联合治疗小肝癌具有显著的疗效,较传统手术切除预后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微波消融与手术再切除治疗复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复发性肝癌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微波消融治疗,B组给予手术再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肿瘤完全清除率、输血情况、住院时间及术后1、2、3、5年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A组治疗后肿瘤完全清除率为88.2%,B组为100%,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治疗过程中无输血,住院时间为(7.2±0.9)d;B组治疗过程中输血500-2000ml,平均(768±153)ml,住院时间为(22.3±1.8)d。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A组术后1、2、3、5年复发率为41.2%,67.6%,79.4%,85.3%,B组则分别为38.2%,61.8%,76.5%,82.3%,两组复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术后1、2、3、5年生存率为79.4%,61.8%,44.1%,26.5%,B组则分别为82.4%,64.7%,47.1%,32.4%,两组生存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射频消融与手术再切除均是治疗复发性肝癌的重要方式,两者治疗效果相近,但微波消融创伤小,恢复快,重复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迄今为止,由于受肿瘤部位、大小、数量、肝外转移、术后并发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约只有15%的肝癌患者适合于手术切除,其余85%的患者只能采取非手术切除.而在众多非手术切除的治疗手段中,射频消融(RFA)具有安全、创伤小、治疗彻底、复发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术后3~5年生存率可与手术相媲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后的生存期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射频消融治疗194例肝细胞性肝癌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射频消融术后肝细胞性肝癌的1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1.42%、52.65%和41.20%。其中小肝癌(肿瘤≤3 cm)的患者1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8.47%、59.04%和42.35%。 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肝功能分级、肿瘤个数、肿瘤大小和血管癌栓等因素与生存率相关(RR分别=0.59、0.52、0.49、1.79,P均<0.05)。射频消融术后主要有发热、疼痛、胸腹水和皮肤灼伤等并发症,但未发生射频消融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肝癌治疗方法,尤其针对小肝癌,其生存率较高。肝功能分级、肿瘤个数、肿瘤大小和血管癌栓等因素与射频治疗后生存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α1对合并HBV感染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42例行手术切除的合并HBV感染HC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为单纯手术切除;B组22例,为手术切除后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α1治疗.观察两组的肝功能、HBV DNA清除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肝癌术后复发时间和生存时间.结果 术后6个月B组较A组白蛋白有明显升高(P〈0.05),ALT和AST均有明显下降(P〈0.05).术后1年B组较A组白蛋白亦有明显升高(P〈0.05),总胆红素有明显下降(P〈0.05);ALT和AST有极其明显下降(P〈0.01).6个月HBV DNA清除率A组和B组分别为0(0/20)和59.1%(13/22).12个月HBV DNA清除率A组和B组分别为5.0%(1/20)和81.8%(18/22)(P均〈0.01);6个月HBeAg转阴率A组和B组分别为0(0/11)和30.8%(4/13),12个月HBeAg转阴率A组和B组分别为9.1%(1/11)和53.8%(7/13)(P均〈0.05).A组和B组的1年复发率分别为75.0%(15/20)和59.1%(13/22)(P〉0.05);中位复发时间分别为8.8个月和12.2个月(χ^2=3.621,P=0.057).A组和B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6.5个月和25.5个月(χ^2=6.305,P=0.012).结论 合并HBV感染的HCC患者手术切除术后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状况,提高术后HBV DNA清除率和HBeAg转阴率,推迟肿瘤复发时间,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和微波凝固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4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64)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B组(n=60)采用微波凝固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90.6%)明显高于B组治疗总有效率(75.0%)(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与单独TACE或RFA治疗的临床远期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和手工检索收集国内外关于TACE+RFA与单独TACE或RFA治疗无法手术切除肝癌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并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Meta分析.采用RevMan 4.2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8个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联合治疗组的1、2、3年生存率显著优于单独治疗组(均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1年生存率联合治疗组和RFA组无显著差异;联合治疗组1、2、3年生存率显著优于TACE组(均P<0.01).结论:TACE联合RFA治疗无法手术切除肝癌的远期疗效较单独治疗好,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经皮双极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局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10月收治、以治愈性治疗为目的的24例肝癌患者32个病灶,对所有患者均采取超声引导下经皮双极射频消融进行治疗,术后1个月观察患者影像学(超声造影、增强CT或增强MRI)检查结果,以评价局部疗效,以后每3个月随访一次,以观察患者复发情况。结果病灶完全消融(CA)率96.9%(31/32),其中最大径3cm病灶CA率为100%(27/27),最大径≥3cm病灶CA率为80%(4/5);原发性肝癌完全CA率95.7%(22/23),转移性肝癌CA率100%(9/9)。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与手术相关的死亡。随访2~19个月,局部复发率为6.3%(2/32)远处复发率为33.3%(8/24)。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双极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安全可靠、局部疗效确切,对小肝癌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分期乳腺癌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综合治疗效果。方法 80例乳腺癌患者依据其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等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其中4例Ⅰ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乳腺癌切除术,20例Ⅱ~Ⅲ期乳腺癌伴腋窝1、2组淋巴结肿大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49例伴腋窝1、2、3组淋巴结肿大者行乳腺癌根治术,1例Ⅲc期及6例Ⅳ期患者行姑息性全乳房切除术。术后除Ⅰ期4例外,均行化、放疗等辅助治疗。随访5a观察存活率。结果 4例行保乳乳腺癌切除术者均存活;2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者存活10例,生存率50.00%;49例行乳腺癌根治术者存活41例,生存率83.67%;7例行姑息性全乳房切除术者存活2例,生存率28.57%。60例肿瘤直径〈3cm者术后5a生存率(86.67%)高于20例直径〉3cm者(25.00%)(P〈0.05)。结论 Ⅱ期以上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术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术后辅助放、化疗,可提高患者5a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三维可视化术前规划系统辅助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肝内病灶微波消融治疗直径大于5 cm的单病灶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介入超声科接受微波消融治疗的40例患者,这些患者病灶均为单发大于5 cm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其中21例接受无三维术前规划的常规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肝内病灶微波消融治疗,19例接受三维可视化术前规划辅助超声引导下肝内病灶微波消融治疗,采用Kaplan-Meier及Log-rank检验比较2组间有无复发生存及总生存的差异。 结果三维术前规划组和无三维术前规划组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7%、38.5%,100.0%、3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5);1、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00.0%、64.6%,89.5%、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0,P=0.014)。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消融相关严重并发症及死亡。 结论三维可视化术前规划辅助超声引导下肝内病灶微波消融治疗大于5 cm原发性肝癌可提高消融治疗的无肿瘤进展生存率,并表现出较好的安全性,将为消融治疗提供新的辅助手段,为进一步智能消融治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射频消融(RFA)结合放化疗(χ2=5.368,P=0.021)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及肺转移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5月至2010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非小细胞肺癌、肺转移癌及复发性肺癌患者(RFA结合放化疗49例,单纯放化疗47例)。评价分析术后不良反应、并发症、年生存率、肿瘤复发率及总生存率等临床资料。结果 RFA结合放化疗组术后7d内,18例气胸(36.73%,胸腔穿刺5例),1例痰中带血(2.04%),胸腔积液3例(6.12%,胸腔穿刺1例)和肺炎发热3例(6.12%)。术后7d行放化疗,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两组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5.91%和80.85%(χ2=5.368,P=0.021),复发率分别为4.08%和16.32%(χ2=4.304,P=0.038),肿瘤直径3cm与3cm的患者肿瘤复发率有统计学差异(χ2=28.527,P0.01)。结论 RFA结合放化疗治疗肺部肿瘤其安全性和和耐受性都良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HCC)的外科治疗特点及预后因素,以期进一步提高HCC外科疗效。【方法]56例病理诊断为HCC患者,其中采用联合肝叶根治性切除21例,肿瘤局部切除11例,单纯引流24例。【结果】不同手术方法术后累计生存率差异显著(P〈0.001)。根治切除组1、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姑息切除组和单纯引流组,手术切除组较非手术切除组存活时间显著提高(P〈0.001)。术前T分期和Bithmuth分型能指导手术切除率及术式选择。不同的T分期的手术切除率及切缘阴性率差异显著(P〈0.001)。分别对16个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预后分析表明肿瘤大小、门静脉侵犯、局部浸润及转移、手术方法、UICC分期、改良T分期、淋巴结转移对预后有影响,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表明手术方法、UICC分期是两个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根治性切除是最重要预后因素,扩大手术范围能获得较好切缘无癌率,术前的T分期和Bismuth分型综合评估将有助于进一步在安全的范围内提高手术切除率及根治性切除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