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早期海马组织中ADAMTS-l(a disintegrin-like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type l motifs)表达情况及其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关系,初步探讨ADAMTS-l在实验性大鼠SAH后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BI)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08只,分假手术组和SAH组。采用大鼠视交叉前池注血模型,于SAH后6、12、24、48、72 h时间点,应用Western-Blotting和RT-PCR法检测大鼠海马ADAMTS-1蛋白及mRNA表达变化,同时应用甲酰胺浸泡法检测大鼠脑内伊文氏蓝(Evans blue,EB)含量。结果大鼠SAH后6 h、12 h组海马ADAMTS-1mRNA及蛋白表达与sham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于出血后24 h表达明显升高,48 h达到高峰,72 h后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脑内伊文氏蓝含量亦于出血后24 h明显升高,48 h达到高峰并于72 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ADAMTS-1蛋白表达与脑内EB含量成正相关(r=0.936,P=0.014)。结论大鼠SAH后早期脑损伤过程中ADAMTS-l的表达与血脑屏障损伤成正相关,提示ADAMTS-l可能参与SAH后早期脑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黄体酮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EBI)中细胞凋亡、血脑屏障(BBB)稳定性、脑水肿和死亡率方面的保护作用.方法 66只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H+溶剂组、SAH+黄体酮组.于SAH模型制成后1h、6h和12h分别给予黄体酮(16毫克/千克体重)或等体积的溶剂.在SAH后24h分析不同组间大鼠在死亡率、神经功能评分、脑水肿、细胞凋亡、caspase-3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与SAH+溶剂组比较,黄体酮治疗显著降低了大鼠的死亡率、细胞凋亡程度以及caspase-3水平与MMP-9的表达水平,减轻了脑水肿和伊文思蓝的渗出,提高了神经功能评分.结论 黄体酮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和稳定BBB减轻SAH后EBI.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内质网特异性因子Caspase - 12及海马区神经元细胞凋亡的表达,分析内质网应激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54只大鼠分为手术组、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手术组、假手术组又分为3h、12 h、24 h、48 h亚组.利用RT - PCR检测Caspase - 12的表达,TUNEL测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细胞凋亡,电镜及HE染色光镜下观察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Caspase - 12在SAH后3h开始增高,24 h达到高峰,48 h开始降低,但48 h时较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仍高(P<0.01),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凋亡阳性细胞在3h时开始出现,但与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凋亡阳性细胞数在24h达高峰,48 h开始降低,但较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仍高(P<0.01).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细胞在光镜下可见明显核固缩.各组间Caspase - 12的表达量与细胞凋亡阳性数量呈正相关(r=0.753,P<0.01).结论 内质网应激在SAH后早期脑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BI)的保护作用。方法 69只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假手术+溶剂)、SAH组(SAH+溶剂)、SAH+MEL组(SAH+褪黑素)。于SAH模型建立后2 h给予褪黑素(150 mg/kg)或等体积的溶剂。在SAH后24 h分析不同组间大鼠在死亡率、神经功能评分、脑水肿、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完整性、细胞凋亡、caspase-3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与SAH组比较,褪黑素的治疗显著降低了大鼠的死亡率、细胞凋亡程度以及caspase-3的表达水平,减轻了脑水肿和伊文思蓝的渗出,提高了神经功能评分(P<0.05)。结论褪黑素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和稳定血脑屏障作用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早期脑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栓线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腹腔注射乌司他丁,于脑缺血再灌注后6h、24h、48h、72h处死大鼠.通过测定损伤侧脑组织中伊文思蓝(EB)含鼍来观察BBB通透性的改变,用明胶酶谱法检测同侧脑部MMP-9活性变化.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EB含量增加,24h最明显;MMP-9活性明显升高,48h达高峰.乌司他丁处理组EB含量及MMP-9活性水平明显低于脑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MMP-9的活性,减轻BBB通透性的破坏.  相似文献   

6.
大鼠脑出血周边组织MMP-9、TIMP-1表达对脑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鼠脑出血周边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系(MMPs)的成员明胶酶-9(MMP-9)和内源性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1)表达对脑水肿的影响。方法:Wiste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出血组,各组又分为6、24、48、72、120h等5个时间点。测定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示踪剂伊文思蓝(EB)含量和MMP-9、TIMP-1表达。结果:出血后脑组织含水量在72h、EB含量在48h、MMP-9和TIMP-1表达在48h达到高峰,血脑屏障(BBB)在各时间点均有破坏。结论:出血后MMP-9表达可导致BBB通透性增加,TIMP-1通过抑制MMP-9的表达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7.
背景:诸多研究证实,短暂性脑缺血预处理可诱导脑缺血耐受。然而,脑缺血耐受的内源性保护机制尚未明确。 目的:观察脑缺血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大鼠再灌注不同时间窗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变化。 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缺血预处理组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10 min建立局灶性缺血预处理模型,分别在缺血预处理后1,3,7,14,21 d进行再次缺血2 h;模型组不进行缺血预处理,假手术组不阻塞血管。于再灌注22 h进行神经功能检测,采用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通过测定渗出血管外的伊文思蓝含量来评价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蛋白及mRNA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与模型组比较,缺血预处理组1,3,7 d亚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血脑屏障通透性、脑含水量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减小/降低(P < 0.05或P < 0.01),其中以3 d亚组降低最为明显。提示缺血预处理诱导了脑缺血耐受,预缺血诱导的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减低在脑缺血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ERK5)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变化。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分为对照组、SAH后6h、12h、24h、48h、72h共6组(每组12只)。通过建立大鼠SAH模型,于SAH后不同时间点,应用免疫印迹技术和免疫组化检测SAH后脑组织中ERK5的分布和表达变化。结果大鼠SAH后6h脑组织中p-ERK5蛋白水平开始升高,24h达到高峰,其后逐渐下降,72h仍高于对照组。同时,对照组中p-ERK5主要定位于胞浆,SAH后p-ERK5胞核阳性增加,24h达到高峰,其后胞核胞浆阳性都下降。结论大鼠SAH后早期伴有ERK5信号通路的激活,提示ERK5信号通路可能参与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的病理生理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P)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将40只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HIBD组,分别采用real-time 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假手术组和HIBD后不同时间点(6、12、24和48h)CIRP在大鼠脑皮质与海马表达的变化。结果利用免疫组化和real-time PCR检测发现,大鼠脑皮质的CIRP蛋白和CIRP mRNA表达呈持续降低趋势,HIBD后6、12 h开始减少;24~48h下降更为明显。海马CIRP蛋白和CIRP mRNA表达则表现为6 h先升48h后降。结论CIRP参与了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的应激过程,可能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的脑水肿及神经元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死亡受体5(DR5)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EBI)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以及可溶性DR5(sDR5)对SAH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实验1:将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AH组(通过颈动脉穿刺法构建SAH模型), 其中SAH组进一步分为SAH后6 h组、SAH后12 h组、SAH后24 h组、SAH后48 h组、SAH后72 h组, 每组6只, 通过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每组大鼠相应时间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DR5表达情况, 通过免疫荧光双染DR5与神经元核抗原(NeuN)判断DR5在神经元的表达情况。实验2:将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AH组、Trail组(注射Dordaviprone)和Trail+sDR5组(注射Dordaviprone+sDR5), 每组6只。于SAH模型构建成功后第24小时行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caspase家族蛋白水平、tBid表达水平, 同时行Tunel染色及DR5、caspase-3免疫荧光双染。实验3:大鼠分组同实验2, 于SAH模型构建成功后第5、7、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早期脑损伤的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30),模型组(n=30)以及右美托咪定给药组(n=30).构建脑损伤模型,给药组在造模6h以后注射右美托咪定.建模24h后每组处死15只大鼠,建模72h后每组处死15只大鼠.取出脑组织测定其干湿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利鲁唑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早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91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24只、安慰剂组34只和治疗组33只。假手术组仅切断颈外动脉并结扎;安慰剂组和治疗组建立大鼠颈内动脉穿刺SAH模型,治疗组术后2 h经腹腔注射0.5 ml利鲁唑(6 mg/kg),安慰剂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改良Garcia评分系统评估大鼠神经功能,伊文思蓝渗出法评估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Western印迹法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皮质谷氨酸转运体1(GLT-1)表达,试剂盒测定脑脊液谷氨酸含量及皮质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水平,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结果与安慰剂组比较,治疗组大鼠SAH后神经功能评分显著提高(P 0.05),伊文思蓝含量、脑含水量、脑脊液中高浓度谷氨酸及皮质中MDA含量均明显降低(P 0.05),皮质中GLT-1表达及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显著升高(P 0.05), TUNEL/NeuN复染阳性细胞显著减少(P 0.05)。结论利鲁唑可减轻SAH后早期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抗谷氨酸兴奋性和抑制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脑组织中的表达与神经元损伤的关系。方法荧光实时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分别测定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MMP-9 mRN和MMP-9在脑组织中的表达。光镜和电镜观察神经元的变化。结果外伤后3h大鼠脑组织中MMP-9的阳性表达率开始升高,72h达高峰(50.35%±7.27%),伤后6h~7d各组均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5);随后开始下降,14d降至对照组水平。MMP-9 mRNA于伤后1h表达水平开始升高,72h达最高(20.56±1.29),伤后12h~7d时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随后开始下降,14d降至对照组水平。光镜及电镜下均可见弥漫性神经元变性和坏死,伤后72h损伤表现最为严重。结论本研究提示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MMP-9表达升高并可能参与了外伤后炎症反应和神经元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醒脑静改善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作用机制,及其对血肿周围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补体C3的影响.方法 7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出血组和醒脑静组.自体血注射法建立脑出血模型,Garcia法评价神经功能;于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根据伊文蓝浓度评价血-脑屏障通透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补体C3表达水平.结果 经醒脑静治疗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逐渐增加(均P<0.05),至手术后72 h达峰值水平(P<0.05),且手术后48和72h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出血组(P<0.05).手术后72 h,出血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升高,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补体C3表达阳性细胞数目增多(均P<0.05);经醒脑静治疗后,脑组织含水量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下降,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补体C3表达阳性细胞数目减少,与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醒脑静通过下调血肿周围脑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补体C3表达水平而达到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血管源件腑水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4-苯基丁酸(PBA)对大鼠脑出血(ICH)后脑水肿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ICH组、PBA 100 mg·kg-1组、PBA 300 mg·kg-1组(均n=15)和假手术组(n=9),采用自体血脑内立体定向注射法建立大鼠ICH模型,不同剂量组PBA干预组于术后即刻每24 h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的PBA,评价术后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各组大鼠均于术后72 h处死,干湿重法检测脑水肿情况,伊文思蓝法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同时Western blot法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变化。结果 PBA 300 mg·kg-1组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显著低于ICH组(P0.05)。ICH后72 h,PBA 100 mg·kg-1组、PBA 300 mg·kg-1组脑组织含水量和伊文思蓝含量显著低于ICH组(P0.05);血肿周围组织中MMP-9表达也显著低于ICH组(P0.05)。结论 PBA能够改善大鼠ICH模型的神经功能缺损,减轻ICH后水肿和改善血脑屏障通透性,抑制血肿周围脑组织中MMP-9的表达是可能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依达拉奉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脑保护作用,以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08只健康成年雄性大鼠,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36只)、手术组(SAH组,36只)和依达拉奉组(36只)。分别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和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丙二醛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TUNEL法计数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数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凋亡相关因子Bcl-2及Bax的表达水平。结果SAH组大鼠脑组织丙二醛浓度逐渐升高且各时限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逐渐降低且各时限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以72h降低最为显著(均P<0.05);依达拉奉组丙二醛浓度逐渐降低且各时限均低于SAH组(P<0.05),以72h降低最为显著(均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亦逐渐下降但各时限均高于SAH组(P<0.05)。SAH组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凋亡数目逐渐增加,至72h达峰值水平(均P<0.05),依达拉奉组细胞凋亡数目亦逐渐增加但各时限均低于SAH组(P<0.05)。SAH组大鼠海马CA1区Bcl-2和Bax表达水平各时限均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依达拉奉组Bcl-2表达水平均高于SAH组(P<0.05),而Bax表达水平则均低于SAH组(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可出现继发性脑损害,依达拉奉能够有效地抑制氧自由基,并通过增强Bcl-2表达和抑制Bax表达而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血疏口服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的影响。方法 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脑血疏组;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缺血2 h后拔出线栓,恢复灌注24 h; 采用Longa FZ 5级评分法进行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TTC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百分比; 运用干-湿重法测脑含水率; 通过伊文思蓝( EB)含量反映血脑屏障的损伤程度; 免疫组化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1)假手术组大鼠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脑含水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 脑组织中EB含量和MMP-9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低(P<0.01);(2)脑血疏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低、脑梗死体积较小,脑水肿程度较轻; EB含量和MMP-9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 脑血疏口服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MMP-9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实验性脑出血(ICH)血肿周围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表达及其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建立大鼠ICH模型,制模后1h、3h、6h、12h、24h、36h、48h、72h、7d共9个时间点分别用干湿重法测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EB)检测血-脑屏障(BBB)通透性,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血肿周围组织的TIMP-1的表达;分析三者间的关系,并与假手术组相比较。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CH后各时间点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和EB含量均明显增加(P<0.05~0.01),均于ICH48h达到高峰,且二者呈正相关(r=0.940,P<0.01);TIMP-1在ICH12~36h表达明显减低,ICH1~24h TIMP-1表达量与脑组织含水量以及EB含量呈负相关(r=-0.922,-0.950,均P<0.05)。结论大鼠ICH后血肿周围脑组织TIMP-1表达下调,可能促进了ICH早期的脑水肿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早期脑损伤(EBI)过程中对神经炎症和血脑屏障(BBB)破坏的影响。方法 36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n = 6/组):假手术(Sham)组,SAH(3 h、6 h、12 h、24 h、72 h)组。此外,7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n = 18/组):Sham组、SAH组、SAH联合过表达GPR30慢病毒阴性载体(SAH+Lv-NC)组、SAH联合过表达GPR30慢病毒载体(SAH+Lv-GPR30)组。通过血管内穿孔建立SAH模型,于SHA大鼠脑室内注射Lv-GPR30。通过神经学评分、脑组织含水量(BWC)检测、伊文思蓝(EBP)染色、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来分析GPR30对EBI的影响;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各种蛋白质和转录水平;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分别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 SAH大鼠脑内注射Lv-GPR30后脑组织中GPR30的表达增加,并改善了大鼠神经功能、神经炎症、BBB破坏和脑水肿程度。过表达GPR30抑制SAH大鼠脑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肽酶2(MMP-2)的表达,以及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表达水平,同时提高IL-10的表达水平。结论 GPR30能减轻SAH大鼠的神经炎症和BBB破坏。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 51(2): 29-34]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7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白藜芦醇高剂量组和白藜芦醇低剂量组。缺血2h再灌注24h后,分别测定动物的神经损伤功能评分、脑组织梗死体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伊文思兰的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白藜芦醇治疗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P<0.05),MPO的活性、伊文思兰的含量、TNF-α的含量及MMP-9表达水平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降低炎症反应和血脑屏障通透性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组织起神经保护作用;其抗炎作用可能与其降低TNF-α的含量有关,而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则可能与MMP-9的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