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生儿肠旋转不良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62~2002年我院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新生儿肠旋转不良75例病例资料。结果 生后1周内发病就诊者35例(46.7%),第2周内20例(26.7%),第3、4周内分别为13例及7例。伴发消化道其他畸形17例,占22.7%。其中1周内治愈25例(71.4%),死亡7例,退院3例;2—4周组治愈34例(85.O%),死亡5例,退院1例。14例获2.5—23年随访,平均8.3年,除1例生长发育一般外,均良好。结论 肠旋转不良伴发消化道其他畸形较多,以1周内发病者伴发畸形最高,本组有12例,其中以十二指肠及空肠闭锁或狭窄最多。术中应仔细检查,防止遗漏。  相似文献   

2.
34例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断要点及外科治疗经验,以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83-2003年我院收治并经手术治疗的新生儿肠旋转不良34例病例资料。结果术前经腹部立位X线片、消化道造影检查、X线钡剂灌肠确诊后,34例患儿施行了剖腹探查Ladd’s手术,术中发现22例(占64.7%)合并中肠扭转,其中4例因肠坏死同时行肠切除吻合术。治愈32例,治愈率94.1%,术后随访2-5年生长发育良好。2例患儿因严重肠扭转肠坏死术后死于中毒性休克,本组死亡率5.9%。结论新生儿肠旋转不良易合并中肠扭转,是新生儿期急性完全性高位肠梗阻的主要病因之一,宜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治提供参考。方法2001年5月至2011年5月我们收治54例新生儿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患儿,分析其临床特点对及诊治经过。结果所有患儿均以胆汁性呕吐为首发症状;伴血便22例,中肠坏死7例。中肠坏死组与非中肠坏死组的肠扭转度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两组出现症状至就诊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两组出现血便至手术开始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49例cT检查见肠系膜根部漩涡征,其中15例见肠壁增厚,腹水,扭转肠管扩张积液等。54例患儿中,7例死于中肠坏死,其余47例顺利康复。结论新生儿期发生胆汁性呕吐者,应高度警惕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改善患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治及病理分型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对本院1990年1月-2005年12月手术治疗的肠旋转不良39例患儿进行分析。本组生后2~20d者占89.7%(35/39例),生后10d内呕吐大量草绿色胆汁者占84.6%(33/39例)。上腹可见胃形及蠕动波7例,腹膜炎及血便1例,已出现肠坏死;余患儿腹部检查无阳性体征。X线片可见“双泡征”者16例;下腹无气影、提示高位肠梗阻者7例。上消化道造影:十二指肠远端及空肠近端螺旋形下降7例,十二指肠水平段及上升段不全梗阻或空肠起始部在右上腹者5例。钡剂灌肠检查发现阑尾及回盲部位于右上腹15例、脐区5例。伴畸形12例,占30.7%。患者均行Ladd手术,术中肠扭转28例,占71.8%(28/39例)。结果治愈34例,放弃2例,死亡3例。肠闭锁1例发生吻合口瘘,术后5d出现腹膜炎,2例切口裂开,均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多并肠扭转,对于大量草绿色胆汁样呕吐患儿,应尽早检查,钡剂灌肠造影阑尾及回盲部位置正常者亦不能排除肠旋转不良诊断,一旦确诊,应及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特点、诊治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84例病例资料。84例均为小于3个月龄婴儿,均经手术或影像学检查证实为肠旋转不良。76例(90.5%)出现间歇性呕吐,69例(82.1%)有间歇性胆汁性呕吐,11例(13.1%)出现便血。63例行B超检查,阳性率为76.2%。51例次行上消化道造影或钡灌肠,总阳性率为98.0%。82例(97.6%)行Ladd’s手术治疗。结果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术中发现肠扭转52例(63.4%);10例有肠管坏死、肠穿孔,6例有血便,严重肠坏死6例,2例死亡,4例术中放弃治疗。术中发现腹腔渗液22例,有乳糜样渗出4例,伴发消化道畸形22例。有肠坏死的患儿临床表现多伴便血、腹胀或发病时间长。结论间歇性胆汁性呕吐为肠旋转不良的主要表现,便血常预示肠扭转甚至肠坏死发生,需及时手术。B超对于患儿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消化道造影检出阳性率较高。并肠坏死、肠穿孔者病情危重,部分患儿预后不良。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发现症状后早期诊断、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并急性中肠扭转的诊治方法。方法对2008~2011年作者收治的11例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并急性中肠扭转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术前均行彩超确诊后行Ladd式手术。结果患儿术前均经彩超检查确诊,均提示有“漩涡征”,均经手术得以证实。1例术后1年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经再次手术行粘连松解术,其余10例无并发症,无肠扭转复发。结论腹部彩超是确诊合并中肠扭转的肠旋转不良的首选方法。Ladd手术是本病手术治疗的最佳选择,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防肠坏死的发生。方法对我院1995年12月~2003年9月手术治疗41例肠旋转不良新生儿的临床表现、X线平片、钡餐胃肠透视或钡剂灌肠等进行全面分析。结果本组生后0~20天者38例,占92.7%。在生后0.10天呕吐黄绿色胆汁者39例,占95.1%。绝大多数腹部无阳性体征,仅有2例有全腹膜炎、血便,其中1例肠坏死,1例肠穿孔。X线平片单双泡征22例,高位肠梗阻4例。钡餐胃肠透视:十二指肠水平段及上升段不全梗阻及空肠起始部在右上腹者13例;十二指肠远端及空肠近端螺旋形下降梗阻16例。9例钡剂灌肠检查中6例阑尾及回盲部位置异常,其中右上腹5例,中腹部1例,3例胎儿型结肠。伴发及并存畸形27例,占65.9%。全组病例均经Ladd’s手术,中肠扭转30例,占73.2%。治愈39例,退院1例,死亡1例。结论新生儿肠旋转不良极易发生中肠扭转(73.2%),一旦有胆汁性呕吐,立即行钡餐胃肠透视检查,发现有中肠扭转,及早手术治疗,预防肠坏死。术中仔细全面检查,对伴发及并存畸形一并处理,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本院2004年9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新生儿气胸134例,其中39例(0.37%)为张力性气胸,现对39例张力性气胸患儿的诊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96例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5例,女性31例,入院年龄1~28 d,平均(11±8.2)d;体重1.9~4.2 kg,平均(3.1±0.5)kg。均以呕吐人院,出生后有胆汁性呕吐;6例有便血,无腹胀及腹膜炎体征。90例消化道造影检查显示十二指肠降部或水平部不全梗阻,其中74例空肠起始部位于脊柱右侧,6例便血患者未行消化道造影检查。96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肠系膜血管呈漩涡症。结果 96例为肠旋转不良,92例合并中肠扭转,旋转360°~900°;6例术前有血便者存在肠系膜水肿,其中3例有乳糜腹,均无血运障碍。手术时间32~112 min,平均(59±18)min。1例肠系膜血管损伤,中转开腹止血,术中出血30 mL;2例结肠系膜撕裂行修补术;术后1~3 d进食。96例术后随访3~48个月,2例术后1个月出现呕吐,消化道造影检查显示十二指肠梗阻,再次手术发现为肠扭转并肠粘连,均在腹腔镜下再次完成手术。结论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实为肠系膜顺时针方向旋转所致,腹腔镜下采用适当的复位方法能够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Ladd手术治疗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优越性和可行性.方法 2008年2月至2010年1月,江西省儿童医院为29例肠旋转不良患儿实施Ladd手术,其中8例经腹腔镜完成手术,为A组,年龄4~26 d,体重2.5~3.6 kg;21例采取开腹手术,为B组,年龄3~28 d,体重2.5~4.0 kg.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胎粪性肠梗阻的诊疗经验,提高新生儿外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至2012年收治的21例胎粪性肠梗阻患儿临床资料。结果21例中,17例为单纯型,4例为复杂型;20例行稀释泛影葡胺灌肠造影,依靠该检查明确诊断5例,其中3例经非手术治疗痊愈。18例手术患儿中,14例单纯型行急诊手术治疗,其中10例采用肠管切开灌洗+肠造瘘术(7例采用回肠双腔造瘘术,3例采用回肠Bishop-Koop造瘘术),4例采用阑尾切除、肠内灌洗术(3例留置阑尾造瘘管)。4例复杂型均行急诊手术,2例采用回肠双腔造瘘术,2例术中放弃治疗。18例手术患儿中,16例术后恢复良好,10例造瘘患儿术后7~16周行造瘘还纳术。结论稀释泛影葡胺灌肠造影既能有效协助诊断,又能使少部分患儿治愈;Bishop-Koop造瘘术为首选术式;胎粪较易排出的患儿可选用阑尾切除、肠内灌洗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龄儿童肠旋转不良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我们收治的11例大龄儿童肠旋转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儿中,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在2~14岁,中位年龄6岁。11例大龄儿童占先天性肠旋转不良需手术治疗病例总数的5.7%(11/193)。临床表现:反复呕吐7例,腹痛6例,5例既往有反复腹痛病史。11例均行立位 X 线腹部平片检查,4例显示不同程度肠梗阻,7例无阳性表现。消化道造影检查10例,其中钡餐灌肠9例,上消化道造影(经鼻胃管注入碘水)1例,均诊断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3例急腹症病例行 CT检查,其中1例平扫误诊为肠套叠;2例 CT 增强扫描确诊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11例均行 Ladd’s 术,术后均恢复顺利,痊愈出院,术后随访2~4年未见再次扭转及营养不良病例。结论大龄儿童肠旋转不良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要为反复呕吐和腹痛。消化道造影是确诊的重要手段,合并急腹症时行增强CT 扫描有助于明确诊断。腹腔镜下 Ladd’s 术有望成为治疗肠旋转不良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休克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休克是新生儿常见的急症,也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新生儿休克病因复杂,早期临床症状较隐匿,病情进展迅速,临床诊断和治疗相对较困难,严重危及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命。本文就新生儿休克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对我院1985年1月至2003年9月间收治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2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主要发生在新生儿,且以男性为多。主要临床表现为肠梗阻,发生率为76.9%,并且合并其他畸形率高达26.9%。本组手术治疗20例,其中行Ladd‘s术17例,均附加切除阑尾,加胃空肠吻合3例,加空肠侧侧吻合术1例;行腹壁缺损修补、巨空肠节段性切除、小肠大部分切除术各1例。保守治疗好转暂无需手术6例。本组治愈或好转25例,死亡1例。结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和X线影像学检查。有些病例需剖腹探查才能确诊。本病手术治疗主要是解决肠梗阻及同时处理并存的畸形。Ladd氏手术是治疗本病的经典术式。如果能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本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本院2003年1月至2008年3月收治新生儿急腹症251例,其中186例经外科手术治疗。现分析其诊治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环状胰腺11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环状胰腺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8年本院收治的11例环状胰腺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术前诊断、术中所见及并发畸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环状胰腺均表现为高位肠梗阻症状,其中10例为完全梗阻,1例线型通过造影剂。本组合并小肠旋转不良1例;X线平片+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提示8例可见典型的“双泡征”,3例显示“三泡征”。结论环状胰腺一经确诊应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以建立通畅的消化道为原则,十二指肠前壁菱形吻合术是较为理想的术式,术中应详细探查有无伴发肠闭锁或小肠旋转不良等多发畸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同顾性分析本院10年来新生儿胃肠穿孔患儿的诊治经过,探讨新生儿胃肠穿孔的手术时机及术式选择.方法 1998年7月至2008年8月本院共收治新生儿胃肠穿孔患儿78例,其中胃穿孔15例,肠穿孔63例.观察分析指标包括穿孔部位、原发疾病种类、手术时间、手术方式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78例中,治愈51例,治愈率为65.4%,发病后4 h内手术患儿治愈率达88.2%.结论 早期手术治疗和选择合理术式能有效提高新生儿胃肠穿孔的治愈率,缩短治疗周期.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及合并畸形的临床表现特点,探讨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组病人全部采用Ladd's手术方法,将压迫于十二指肠前方的腹膜带彻底松解,对合并十二指肠狭窄或闭锁者外观不容易看出,则采用从胃管向十二指肠内注入盐水的方法以确定诊断。结果41例中治愈38例,死亡3例,治愈率为92.7%。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手术中勿遗漏合并畸形是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在新生儿呕吐病例中十分常见,主要以胆汁性呕吐为主.2002年6月至2009年2月本院共收治该类患儿12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非新生儿期肠旋转不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