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及脉压指数(PPI)与蛋白尿的关系,并进一步评价各自在反映蛋白尿严重程度上的优劣和(或)一致性.方法将所有研究对象按SBP≥180 mm Hg(68例)、160~179 mm Hg(81例)、140~159 mm Hg(57例)分为3组;按DBP≥110 mm Hg(59例)、100~109 mm Hg(79例)、90~99 mm Hg(67例)分为3组;按PP≤40 mm Hg(39例)、41~60 mm Hg(61例)、61~80 mm Hg(56例)和大于80 mm Hg(43例)分为4组;按PPI≤0.400(50例)、0.401~0.500(70例)、0.501~0.600(62例)和大于0.600(17例)分为4组.采用全自动散射比浊仪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尿蛋白和血脂水平,比较各组蛋白尿的发生率.结果各组间性别、年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随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及脉压指数的增加,蛋白尿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水平和脉压指数与蛋白尿的发生密切相关,且4者在反映蛋白尿的发生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方法 抽样调查 6 0岁以上人群进行血压及心电图检查 ,对其中 75 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分析 ,按平均动脉压 <113mmHg、≥ 113mmHg分为两组 ,再以脉压 <6 5mmHg、6 5~ 85mmHg、>85mmHg分为三个亚组。 结果  (1)随着脉压增加 ,心肌肥厚 ,心电图异常均逐渐增加 ,P <0 .0 1。 (2 )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不随脉压增加而改变 ,P >0 .0 5。 (3)脉压相同而平均动脉压分别为 <113mmHg、≥ 113mmHg两组进行比较 ,心肌肥厚 ,心电图异常均无差异 ,而平均动脉压≥113mmHg组的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平均动脉压 <113mmHg组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脉压比SBP、DBP与心电图的相关性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脉压(PP)、脉压指数(PPI)与代谢综合征(MS)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近5年我院门诊和住院MS患者204例(男138例.女66例),按PPI≤0.40、0.41~0.50、0.51~0.60、〉0.60分为4组,按PP≤40mmHg、41~60mmHg、61~80mmHg、〉80mmHg(1mmHg=0.133kPa)分为4组.分析各组间PP、PPI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①不同组的PP、PPI在吸烟、饮酒、体重指数(BMI)、血糖、腹围、舒张压(DBP)、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方面无显著差别(P〉0.05),在年龄、收缩压(SBP)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不同组的PP及PPI的左室肥厚、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脑卒中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左室肥厚、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脑卒中的发生率与患者年龄、收缩压、脉压、脉压指数有显著相关性[EXP(B)=1.614~3.340,P均〈0.05]。结论:MS患者心脑血管疾病与年龄、SBP、PP、PPI等因素有关,与PPI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病变积分与脉压指数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积分 (CAS)与脉压指数 (PPI)的关系。方法  71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者 ,其中男 4 70例 ,女 2 4 1例 ,年龄 30~ 82 (6 1± 8)岁。以标准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计算机定量分析系统 (QCA)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计算CAS。标准台式水银血压计测定外周肱动脉收缩压 (SBP)和舒张压 (DBP) ,并计算脉压 (PP)及PPI。结果 年龄、性别、体重指数、SBP、PP、PPI、升主动脉根径 (Ao)、高血压病史、2型糖尿病病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与CAS有显著相关关系。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PPI和Ao这两个指标与CAS呈显著正相关 (β =0 0 4 1~ 0 14 9,P均为0 0 0 0 )。结论 PPI和Ao这两个指标与CAS密切相关 ,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良好的预测指标 ,并可应用于临床指导冠心病危险人群的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5.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及脉压指数与尿白蛋白关系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和脉压指数(PPI)与尿白蛋白(ALB)的关系,评价PP和PPI在反映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方面的价值。方法 用动态血压监测仪测量2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PP和PPI,按PPI≤40mmHg(51例)、41~60mmHg(71例)、61~80mmHg(66例)和〉80mmHg(32例)分为4组;按PPI≤0.40(54例)、0.41~0.50(75例)、0.51~0.60(62例)和〉0.60(29例)分为4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研究对象的尿ALB和血脂,比较各组尿ALB的水平。结果 各组间性别比、年龄、血脂异常均无显著性差异,随着PP、PPI的增加,尿ALB水平明显增高(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PP和PPI与尿ALB水平的相关系数(r)值(0.416,0.483)大于SBP和DBP与尿ALB的r值(0.325,0.302)。结论 PP和PPI与尿ALB水平密切相关,其在反映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的价值优于SBP和DBP。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脉压(PP)是比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更有效的预测心血管事件危险性的指标.由于PP评价血管硬化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报道脉压指数(PPI)能更好地反映血管硬化[1].本研究探讨老年人动态PPI对心电图异常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脉压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脉压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为高血压防治、减少脑卒中的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 将 77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脉压≤ 60mmHg、61~ 90mmHg、>90mmHg分为 3组 ,用经颅多普勒 (TCD)监测分析 ,观察大脑中动脉 (MCA)的收缩期血流速度 (Vs)、平均血流速度 (Vm)、舒张期血流速度(Vd)、搏动指数 (PI)、阻力指数 (RI)、收缩期与舒张期血流速度比值 (SD)的变化特征 ,并与收缩压 (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 (MAP)、脉压 (PP)进行了相关分析。  结果  随着年龄增大 ,PP逐渐增大 (P <0 0 1) ,Vd降低(P <0 0 5 ) ,PI、RI增高 (P <0 0 1) ,SD比值增大 (P <0 0 1) ;SBP、PP与SD、PI、RI呈明显正相关 (P <0 0 1) ,DBP与SD、PI、RI呈明显负相关 (P <0 0 5 ) ,MAP均与脑血流各指标无明显相关 (P >0 0 5 )。  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着PP增大 ,脑血管损害加重 ,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与SBP、PP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24h血压及脉压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 2 4h动态血压特征及脉压情况。方法 收集 2 0 0 1年以来门诊及病房的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12 1例 ,男 5 3例 ,女 6 8例 ,年龄≥ 6 0岁。所有患者均作 2 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加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诊室、2 4h、白天及夜间的收缩压 (SBP)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舒张压 (DBP)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所有患者的脉压 (PP)均明显增大 (PP >6 5mmHg) ;不同年龄组之间 2 4h、白天、夜间的PP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 (P <0 .0 5 )。年龄 >70岁组的 2 4h和白天的DBP水平显著低于年龄≤ 70岁组 (P <0 .0 5 )。体重指数 (BMI)≥ 2 5患者组的 2 4h平均SBP、夜间平均SBP及DBP均高于BMI<2 5组 (P <0 .0 5 )。动态血压的夜间SBP和DBP的下降率分别为 4 .6 %和 7.0 % ,昼夜节律减弱。白天和夜间的SBP负荷明显增加 ,而DBP负荷正常。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大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诊室、2 4h、白天及夜间的SBP均有升高 ,SBP负荷和脉压明显增加 ;昼夜节律减弱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脉压与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调查近 5年住我院未治疗高血压病患者 696例(男 3 87例 ,女 3 0 9例 ) ,按平均压 <10 7mmHg和≥ 10 7mmHg分为二组 ,再分别以脉压≤ 60mmHg ,60 10 0mmHg分为 4个亚组。分析各亚组的脉压与体重指数 (BMI)、血糖、血脂、BUN、Cr、UA、CCr、LVMI、EF、FS及心脑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 1)各亚组的高血压病史、吸烟者、饮酒者、BMI、血糖、甘油三酯 (TG)、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 (HDL)及低密度脂蛋白 (LDL)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2 )脉压与BUN、Cr、UA、年龄、SBP、LVMI呈正相关 (r分别为 0 75,0 60 ,0 70 ,0 48,0 59,0 56,P均 <0 0 5) ,而与CCr、DBP、FS、EF呈负相关 (r分别为 -0 68,-0 52 ,-0 49,-0 51,P均 <0 0 5)。 ( 3 )左室肥厚、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及脑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患者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有关 (P均 <0 0 5) ,统计学分析脉压起着更重要的作用。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的靶器官损害与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等因素有关 ,但脉压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脉压和脉压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对拟诊冠心病(CHD)的 4 32例高血压病患者 (观察组 )及 2 92例血压正常者 (对照组 )以标准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计算机定量分析系统 (QCA)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计算其冠状动脉病变积分 (CAS)。标准台式水银血压计测定外周肱动脉收缩压 (SBP)和舒张压 (DBP)并计算脉压 (PP)及脉压指数 (PPI)。结果 高血压病患者的CAS、PP、PPI及升主动脉内径 (Ao)等指标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病患者 ;两组患者的CAS均与性别、SBP、PP、PPI及Ao等因素相关 ,而高血压病患者的HDL_C、非高血压病患者的年龄和体重指数也分别与其CAS相关 ;多因素Lo 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病患者CHD的发生与其PPI( β =0 0 31,P =0 0 0 1,EXP(β) =1 0 32 )和Ao( β =0 183,P =0 0 0 0 ,EXP(β) =1 2 0 1)的相关性最为显著 ,而非高血压病患者CHD的发生只与其PPI( β=0 10 3,P =0 0 0 0 ,EXP(β) =1 10 9)的相关性最为显著。结论 PPI和Ao是高血压病患者CHD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独立的预测指标 ,同时PPI对于血压正常者是否发生CHD也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高血压及正常血压人群脉压与胰岛素抵抗(IR)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病人391例,正常血压者98例,收集如下资料: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脉压)、腹围、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血脂(甘油三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观察两组不同脉压亚组胰岛素抵抗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变化,并分别对两组进行脉压与空腹胰岛素、HOMA-IR、腹围等多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随脉压增宽,空腹胰岛素及HOMA-IR显著增高,但高血压组脉压与胰岛素抵抗无独立相关性,脉压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主要依赖于收缩压的变化;正常血压组脉压与胰岛素抵抗独立正相关(r=0.20,P<0.05)。结论脉压可能是反映胰岛素抵抗的较好指标,但在高血压人群的这种作用不如收缩压和腹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压正常高值者动脉僵硬度与动态血压参数的关系。方法选择理想血压者63例,血压正常高值者74例,高血压者67例。监测所有入选者24 h动态血压,应用脉搏波传导速度测定仪测定颈动脉-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结果血压正常高值组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白昼收缩压、白昼舒张压、夜间收缩压、24 h脉压、白昼脉压及夜间脉压均高于理想血压组,低于高血压组(P<0.05或P<0.01);血压正常高值组夜间舒张压低于高血压组(P<0.05)。血压正常高值组颈动脉-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9.67±1.12 m/s)显著高于血压理想组(8.27±0.99 m/s),低于高血压组(10.55±1.71 m/s;P<0.05或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24 h收缩压、24 h脉压、夜间收缩压是颈动脉-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因素(β值分别为0.385、0.351及0.247,P<0.05)。结论血压正常高值者动脉僵硬度增高,24 h收缩压、24 h脉压、夜间收缩压是影响动脉弹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压参数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开滦集团公司1063名离退休职工进行健康查体,同时进行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测试以评价认知功能,资料完整并符合入选标准的共计890例,认知功能障碍者作为病例组222名,非认知功能障碍者为对照组668名。测定血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收缩压(SBP)、脉压(PP)、脉压指数(PPI)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舒张压(DBP)低于对照组(P<0.05)。线性趋势检验分析中随SBP、PP、PPI的增高,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率增加(P<0.05);随DBP的增高,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率下降(P<0.05)。结论SBP、PP、PPI增加,DBP下降与认知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4.
脉压指数评价高血压患者血管硬化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脉压指数(PPI)评价高血压患者血管硬化的价值。方法用便携式动态血压检系统采集受检者日间收缩压、舒张压、夜间收缩压、舒张压数据,再分别计算日、夜间平均脉压,并做日、夜间两组脉压的成组t检验。筛选出日间平均脉压与夜间平均脉压有显著差别的21例患者,分别计算每例患者的日、夜间平均脉压指数,并做日、夜间两组平均脉压指数的成组t检验。结果日间平均脉压与夜间平均脉压有显著差别的21例患者,其日、夜间平均脉压指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PP相比,PPI能更直接地反映血管顺应性,是评估血管硬化程度的更好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与动态血压(ABPM)各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200例高血压病患者按年龄分为非老年高血压患者(年龄60岁)和老年高血压患者(年龄≥60岁)两组;每组中再按PWV正常值分为9 m/s和≥9 m/s两组。收集相关临床资料,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检测PWV和ABPM,计算24 h平均脉压(PP)、脉压指数(PPI)、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分析ABPM的各值及其他有关因素与PWV的相关性。结果:与非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比较:老年高血压病患者WHR、PP、PPI、PWV显著升高(P0.05,P0.01);这两组中PWV≥9 m/s的患者,SBP、DBP、PP、PPI均高于同组内PWV9 m/s的患者,组内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P0.01);经Pearson相关分析:PPI与PWV相关系数r值(0.501)大于SBP、DBP、PP的r值(0.398、-0.251、0.418)。结论:高血压病患者PPI与PWV密切相关,在反映大动脉硬化程度上PPI优于动态血压其他指标。  相似文献   

16.
脉压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脉压(P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与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对418例入选病例均行冠脉造影及冠脉狭窄评分,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脉狭窄组、非冠脉狭窄组,测量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应用统计学方法评定其与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冠脉狭窄组脉压显著高于非冠脉狭窄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脉压是冠心病冠脉狭窄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脉压可作为预测冠心病冠脉狭窄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相关性,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Hcy水平与动脉僵硬度的关系。方法高血压病患者共146例,根据Hcy的四分位间距水平分成四组,同时根据BaPWV≥1400 cm/s为异常界值,分成BaPWV正常组和异常组。测定空腹血糖、血脂及Hcy,测定双侧BaPWV。结果 Hcy与年龄、吸烟史、收缩压(SBP)、脉压(PP)、脉压指数(PPI)及BaP-WV呈正相关(r分别为0.278、0.272、0.608、0.575、0.460及0.351,P<0.05),BaPWV与Hcy、SBP、PP及PPI呈正相关(r分别为0.351、0.322、0.322及0.253,P<0.01)。以BaPWV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显示PP和Hcy是高血压病患者BaPWV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cy水平升高与高血压病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脉压指数评价血管硬化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14,自引:1,他引:114  
目的 用脉压指数评价血管硬化的可行性 ,比较脉压 (PP)与脉压指数 (PPI)评价血管硬化何者为优。方法 定义脉压指数 (PPI)等于脉压除以收缩压。测量 2 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 ,计算每例患者的PP及PPI的变化幅度。把流行病学调查而得 735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 ,根据不同的PP及PPI分为四组 ,分析心电图异常与两者的关系 ,同时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PPI的变化幅度要小于PP ,P <0 0 0 0 1;PP与PPI对心电图异常的影响相似 ,但PPI的相对危险性大于PP ,前者为1 86 8,后者为 1 783。结论 用PPI评价血管硬化理论上有依据 ,可从非线形弹性腔理论推得出PPI=(Cs Cd) / (Cs Co)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PP评价血管硬化的缺陷 ,是临床可行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