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腹壁深部手术部位感染的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12例腹腔手术患者发生深部手术部位感染,经换药或清创缝合仍未愈合,平均(15±3.2)个月。我们采取确定性手术整块切除腹壁窦道和瘢痕化窦道,全层腹壁间断一层缝合。结果11例切口一期愈合,1例发生浅部手术部位感染,经换药愈合,平均随访16个月(6个月至4年),无感染或切口疝发生。结论腹壁切口窦道切除、腹壁间断全层缝合是治疗难治性腹壁深部手术部位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腹部Ⅲ类切口缝合94例体会蒋时刚作者自1984年至1992年,在腹部手术Ⅲ类切口94例中,应用腹壁切口电凝止血,腹膜外间断缝合切口,无一例发生腹壁窦道和切口迟发性脓肿等并发症。本组94例,年龄7~82岁,平均44.5岁。阑尾穿孔腹膜炎49例,胆源及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扩创术治疗久治不愈腹壁切口窦道的体会和疗效.方法 对18例久治不愈的腹壁切口窦道先行窦道造影,排除腹壁瘘管.麻醉后通过窦道口注入亚甲蓝染色并在钝头探针导引下行扩创术治疗,对手术方法和疗效进行小结.结果 扩创术后,全部病例手术切口Ⅰ期愈合,无近期并发症发生,随访3~5 a,无1例复发.结论 对久治不愈的腹壁切口...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术后腹壁窦道形成的原因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经窦道切除术治疗的94例术后腹壁窦道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4例患者中,术后并切口感染者8例,93例治愈,1例再次形成腹壁窦道,85例随访6~24个月,1例再次形成腹壁窦道者3个月后再次手术治愈,其余病例均未复发。结论术后切口感染、异物存在以及术后处置不当是术后腹壁窦道形成最主要的原因。把握手术时机、充分术前准备、选择适当麻醉、完整切除窦道、彻底清除手术创面线头、肌瓣充填缺损是保证手术成功和避免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长期不愈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行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长期不愈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示切口感染的处理不当、腹壁窦道的形成、肠瘘的发生等是其局部因素,营养不良、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脏器功能衰竭等为全身因素。提示防治术后切口感染、腹壁窦道的形成、肠瘘的发生及纠正营养不良、治疗合并症、改善全身状况等是降低术后切口长期不愈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腹壁窦道与腹腔瘘管的病因机制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涿州市医院收治的慢性腹壁窦道、瘘管患者54例的临床资料。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经过局部手术切除或者探针探查窦道并刮除窦道壁炎性组织后切除等方法。经银质探针和窦道、瘘管X线造影检查进一步确诊。全组患者均在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下行窦、瘘道切除。结果53例患者经过不同方法的手术治疗及抗炎等对症处理后获痊愈,1例患者因恶性肿瘤术后复发。结论沾染切口和无菌技术的不严格是导致慢性腹壁窦道切除术形成和瘘管发生的主要原因,治疗应在非急性炎性反应期行规范性切除及其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2006年以来,对各种顽固性窦道给以封闭负压引流(VSD)治疗,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2例,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42岁。其中腹部及四肢创伤性窦道9例(3例为腹部贯穿伤,肠管破裂修复术后腹腔感染所致,6例四肢创伤后皮肤坏死,清创换药后伤口经久不愈,骨质外露,形成慢性骨髓炎),腰椎间盘摘除术后感染1例,腹部术后切口感染性窦道2例,伤口深及腹腔。窦道病程7d~5月,平均40d,各窦道均有脓性渗出,细菌培养阳性。  相似文献   

8.
腹壁窦道多因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所致腹壁慢性感染而形成 ,管壁为不健康的肉芽组织及瘢痕组织 ,长期不能愈合。治疗方法有多种 ,如窦道搔刮、窦道部分切除及无水酒精注射等 ,大部分窦道可闭合。但也有用以上方法多次治疗难以治愈者。我院近 3年来收治 7例腹壁窦道患者 ,时间最长的已 3年 ,最短的时间也已 4个月 ,均有一次以上手术治疗史。其中 1例患者已行手术治疗3次 ,均失败。本组患者入院后 ,我们应用窦道切除及术后换药治疗 ,均一次成功。随访 2年 ,无一例复发。现报告如下。1.手术前准备 :术前行血常规、生化检查以及胸部透视检查。其…  相似文献   

9.
患者 女 ,62岁。 2 0 0 4年 2月2 3日入院。患者于 1999年 10月发现右上腹壁一拇指大小包块并伴有痛、痒、红肿 ,包块逐渐增大 ,于 2 0 0 0年 3月在当地医院行穿刺活检 ,诊断为“腹壁炎性包块” ,给予消炎治疗无效 ,不久包块穿刺处有胶冻状液体溢出 ,约 5~ 1ml/d。 2 0 0 0年 10月在当地医院住院 ,诊断为“腹壁窦道” ,行窦道切除术 ,术后伤口愈合。 2 0 0 1年4月右上腹壁包块复发并溃烂 ,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腹壁窦道伴感染”。行窦道切开清除术 ,术后伤口经久不愈 ,且切口周围出现数个直径约为 2cm ,1.5cm及 1cm ,0 .5cm的红色硬结 ,并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合补片治疗腹壁切口疝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9月间6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应用BardComposixMesh和BardComposixKugel补片行腹腔内修补6例。术后所有患者均顺利恢复,局部感觉良好,未发生切口感染、皮下血清肿、肠梗阻、窦道形成和肠瘘,随访6~48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应用双面复合补片腹腔内置入修补切口疝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腹壁切口疝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