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4 毫秒
1.
多节段开窗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节段开窗减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65例,术后随访5~8a,临床功能评估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腰痛疾病治疗成绩标准和VAS评分法。结果随访时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平均下降18.08分,优良率达82.1%;术前腰痛VAS评分平均8.2分,随访时为4.6分(P〈0.05),腿痛VAS评分由术前8.6分下降至2.6分(P〈0.05)。无术中并发症,二次手术2例。认为多节段开窗减压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不稳定的手术技术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对明确诊断为下腰椎不稳的患者进行后正中人路下的椎管狭窄减压手术,椎弓根螺钉植入并行椎间隙撑开,双侧切除椎间盘保留侧方以及前方的纤维环,刮除终板的软骨层,植入足量的松质骨以及三面皮质骨的髂骨块,并行侧后方植骨,椎弓根螺钉系统加压固定。结果28例获得手术后3个月随访,原有的神经压迫症状大部恢复,行走距离增加最为明显。椎间高度术前2.7~6.8mm,平均高度4.1mm,术后椎间高度10.8~14.4mm,平均11.6mm。在3个月随访时平均高度为10.1~13.4mm,平均11.3mm。椎间孔3个月后较术前增加6mm。27例植骨融合。1例植骨块吸收,但症状改善。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脑脊液漏和神经根牵拉刺激,最终缓解。结论后路椎体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结合椎弓螺钉系统固定治疗下腰椎不稳能够达到充分减压,即刻的腰椎稳定性的重建以及长期骨性融合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融合术(TLIF)植入单枚T—PLUS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症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同期收治的12例下腰椎不稳症患者行经TLIF植入单枚T—PLUS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后观察腰痛、下肢神经症状变化、并发症、融合器位置及椎体间融合情况;随访7—12个月,根据日本骨科学会(JOA)标准判定临床疗效。结果12例手术均顺利,术后腰痛及下肢神经症状均明显改善,未发生感染、神经根牵拉损伤,随访期内未发现断钉、断棒、T-PLUS下沉、移位等并发症;临床疗效为优7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83.3%。结论经TLIF植入单枚T—PLUS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症近期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进行POEM治疗,手术前后评估症状及食管造影、食管测压、胃镜等检查,于术后第6天、1个月、3个月、6个月评估疗效,并观察手术并发症。结果4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均顺利完成POEM,手术时间(57.2±18.4)min,术中有2例出现纵隔和皮下气肿。术后缓解率100%(Eekardt评分≤3分),平均随访13.3个月,复发2例,半年缓解率90%。食管测压术前食管下括约肌平均静息压30.6mmHg(1mmHg=Q133kPa),术后15.8mmHg(P=0.001);术前平均综合松弛压28.1mmHg,术后12.2mmHg(P=0.000);平均食管最宽径术前4.2cm,术后3.1cm(P〈0.001)。结论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安全、有效,短期疗效肯定,并发症少,长期疗效及远期并发症有待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5.
探讨有限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稳定的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朝阳医院骨科自2008年5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L4~L5稳定的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疾病患者17例,行后路椎管减压、椎间融合手术。所有患者均为L4椎体滑移,腰椎过伸过屈位X线测量无明显腰椎失稳表现,比较术前、术后腰疼或者下肢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所有患者在术后6~12个月随访,94%患者达到脊柱骨性融合。结果随访结果中无断钉断棒现象发生,椎间融合率94%。术前术后腰痛、下肢痛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有限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稳定的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短期临床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旨在提高首次手术的成功率。方法对1997—2007年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初次术前诊断、手术方法、再术前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进行评估。探讨首次手术失败原因。结果76例首次手术患者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20个月,平均60个月。首次手术出现术后症状复发、腰椎不稳等问题,需再次手术治疗,初次手术失败中行开窗、扩大开窗法腰椎间盘摘除术占52.8%。结论手术失败的原因主要有:未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多间隙突出遗漏定位错误及髓核摘除不彻底、并发后腰椎不稳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发性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患者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32例复发性椎间盘突出合并明显腰椎不稳的患者再次翻修手术采用扩大椎管减压、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Oswestry腰背、下肢功能障碍评分标准问卷调查及影像学随访观察。结果平均随访20个月,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在手术后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患者总体满意率为83.3%。结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经扩大椎管减压、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后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后路腰椎融合术(PUF)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对68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PLIF治疗.结果 2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神经根牵拉症状,椎体间植骨融合67例,不融合1例.所有患者术前症状均获不同程度缓解,无其他远期并发症、无复发.VAS评分:术后、末次随访较术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ODI指数:末次随访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 01);腰椎融合率:98.5%.结论 PLIF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尤其伴有腰椎不稳或椎管狭窄患者具有较好临床疗效,是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125I粒子植入治疗后下尿路症状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接受^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72例,失访2例,随访70例,年龄58~85岁,平均年龄(73.6±10.4)岁。临床分期T1bNoMo~T3bNoMo。治疗前PSA0.4~55.2ng/mL,Gleason评分6~9分,前列腺体积19mL~59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5~21分,平均14分。植入粒子30~90粒,平均活度0.38mCi,总活度平均27.22mCi;植入针12~23根。术前1周至术后6个月常规使用α-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观察治疗后下尿路症状的变化。结果70例随访3~7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9.3个月。出院后无急性尿潴留发生;轻度尿失禁2例(2.9%),均在术后2~4个月好转。出现尿频、尿急及排尿困难或加重65例(92.9%)。术后0.5、1、2、3、6、9、12、18、24个月出现尿频、尿急及排尿困难或加重者分别为34.3%、85.7%、92.9%、82.8%、45.7%、28.6%、17.1%、8.5%、2.8%。下尿路症状持续时间与治疗前IPSS评分成正相关,P值为0.007。结论前列腺癌^125I粒子植入治疗后下尿路症状常见,持续时间较长,但不严重,大多数可恢复。持续时间与治疗前IPSS评分相关,使用α-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并避免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10.
20 0 1年 6月~ 2 0 0 3年 12月 ,我们采用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PL IF) HACage融合器 ,内固定治疗 ~ °腰椎滑脱症17例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 17例腰椎滑脱症患者 (2 2个节段 ) ,其中男 11例 ,女 6例 ;年龄 2 9~ 6 8岁 ,平均 4 6 .8岁 ; °11例 , °6例 ;峡部型腰椎滑脱 10例 ,退变型腰椎滑脱 7例 ;融合节段 L3~ L4 1例 ,L4 ~ L58例 ,L5~ S1 3例 ,L3~ L4 +L4 ~ L51例 ,L4 ~ L5+L5~ S1 4例。全部患者均有顽固性或反复性下腰痛及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痛 ,保守治疗无效。术前摄腰椎正侧位、过伸—过屈…  相似文献   

11.
胃大部切除并发残胃无张力症虽为少见 ,但一经出现 ,临床上处理非常棘手。近 10年来 ,我院有 9例胃大部切除手术患者出现残胃无张力症。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9例中 ,男 8例 ,女 1例 ;年龄 2 3~ 70岁 ,平均5 1岁。其中胃癌 2例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5例 ,急性胃扩张 2例。术前合并不全幽门梗阻 6例 ,出血性贫血伴低蛋白血症 3例。术式 :B- 式 4例 ,B- 式结肠前 3例 ,B- 式结肠后 2例。 9例残胃无张力症患者在术前 X线钡剂造影及胃镜检查中均发现有不同程度胃潴留液及胃蠕动减弱。均于术后 7~11天发现 ,症状缓解及消失在术后 15~ 5 6…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全层肌切开术治疗重症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经口内镜全层肌切开术治疗64例重症(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Eckardt评分≥6分;食管直径≥6cm或S形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术后定期随访和复查,收集患者一般情况、症状评分、并发症、复发、内镜及X线钡餐检查结果等资料。结果6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操作时间55min,隧道长度平均14.1cm,肌切开长度平均10.6cm,全层肌切开范围为食管胃接合部上下6.0cm。术后患者症状均得到缓解;并发症发生率为9.4%(6/64),其中气肿发生率为6.3%(4/64)。术后6个月,Eckardt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7.4±1.5)分比(0.6±0.8)分,P〈0.001],食管直径较术前明显减小[(59.7±13.0)mm比(31.4±3.3)mm,P〈0.001],贲门口直径较术前明显扩大[(15.6±10.1)mm比(33.4±8.9)mm,P〈0.01]。平均随访12.3个月,98.4%(63/64)有效;随访期内无复发病例。结论经口内镜下全层肌切开术可作为重症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临床应用时间尚短,其长期疗效及远期并发症仍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可扩张通道系统(X-Tube)行神经根减压椎间植骨融合(PLIF)内固定术治疗青壮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例,均为单一节段病变,均采用X-Tube经后旁正中入路行单侧PLIF内固定术。结果 11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45~170 min,术中出血80~140 mL,术后引流量为60~120 mL,术后下地时间1~2 d。随访9~12个月。VAS术前平均为(6.7±1.8)分,术后5 d、3、9个月分别为(3.4±0.6)、(2.1±0.9)、(1.3±0.4)分,与术前比较,P均<0.01。ODI功能障碍评分术前为(44.3±6.7)分,术后3、9个月分别为(19.1±0.9)、(15.3±0.4)分,与术前比较,P均<0.05。术后9个月采用Bndwell法评价腰椎融合程度Ⅰ级者6例,Ⅱ级者5例。结论经X-Tube行PLIF内固定术治疗青壮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微创、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优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小切口椎弓根钉棒椎间融合技术与传统手术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100例,其中小切口椎弓根钉棒椎间融合技术组50例,传统开放组50例。分别统计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前术后疼痛视觉VS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根据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对各影像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小切口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随访VAS疼痛等评分指标均比传统开放手术组具有明显优势(P<0.01)。小切口组ODI由术前的(84.4±5.3)%减小到术后末次随访的(7.7±1.3)%;传统开放组ODI由术前的(85.9±3.9)%减小到术后末次随访的(19.2±4.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小切口椎弓根钉棒椎间融合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符合微创手术的理念,减少了椎旁组织的广泛剥离,具有切口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术后腰痛少等优点,疗效确切,操作简单,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传统后路环状融合术和简化后路环状融合术治疗老年人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5年开始使用椎弓根钉系统辅助后路环状融合术治疗60岁及以上单节段腰椎不稳症80例,58例进行2年以上随访,其中28例采用了横突间植骨的传统后路环状融合术(PLIF+PLF,A组),30例采用不进行横突间植骨的简化后路环状融合术(PLIF+FF,B组)。术前和术后1、3、6、12、24个月应用X线评价腰椎状态及植骨融合情况,并应用视觉疼痛评分(VAS)和()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患者腰腿疼痛程度及生活功能情况。 结果 A组手术时间(185.3±56.6)min,术中出血量(376.3±92.9)ml;B组手术时间(146.4±46.3)min,术中出血量(234.3±64.5)ml,两组比较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12.37和37.49,均P<0.01)。A组28例中27例获骨性融合,融合率96.4%,B组30例中28例获骨性融合,融合率93.3%,两组骨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4,P>0.05)。两组患者术后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和3个月,B组腰痛VAS评分比A组显著降低(t=3.178和2.158,P<0.05),其余3个时间点两组之间腰痛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5个时间点A、B两组间腿痛VAS评分及ODI值均无统计学差别(均P>0.05)。 结论对于具有手术指征的老年腰椎不稳症患者,采用不进行横突间植骨融合的简化后路环状融合术与传统的后路环状融合术相比,可获得相似的融合率和满意的临床疗效,且创伤显著减少,是值得推荐的一种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使用国产后稳定型TC—Dynamic人工膝关节系统5a以上的临床随访,评估该假体的中长期临床效果和假体存活状况,分析影响膝关节假体远期存活率以及膝关节功能的各种因素。方法2003年9月~2006年3月,本中心使用国产后稳定型人工膝关节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术35例50膝。术前膝关节KSS评分的膝评分平均17.0分,功能评分平均20.4分,膝关节屈曲活动度数(ROM)平均86.2°。结果术后平均随访6.4a,共28例40膝术后获得完整的临床随访资料,4例失访,3例死亡。随访时KSS膝评分平均86.8分,功能评分平均83.5分,ROM平均118.4°。随访时影像学x线片显示:3例胫骨平台内侧发现小于2mm的透亮线,患者无临床症状。其余病例显示下肢力线良好,假体位置满意,无松动迹象。本组未出现远期感染病例发生。结论使用国产后稳定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1989年~1998年,我院采用后路椎间融合治疗腰椎假性滑脱合并间盘突出症患者1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6例,女12例;年龄36~48岁,平均40.2岁。L4滑脱合并L4~5椎间盘突出7例,L5滑脱合并L5~S1椎间盘突出11例。18例均为°假性滑脱。本组患者皆有慢性腰痛,向下肢放射,部分患者间歇性跛行,x线示腰椎不稳,椎体滑脱≥3mm,无峡部崩裂;MRI及CT示间盘突出压迫硬膜囊及神经根,且滑脱与突出在同一水平。18例均为保守治疗3~6个月无效者,无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及腰背部感染。1.2 手术方法 患者呈拱形腹卧于多功能…  相似文献   

18.
郭新军  朱振军  程田 《山东医药》2009,49(14):53-54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36例颈椎病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手术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中合并原发性椎管狭窄15例,平均椎管狭窄率41.7%。前路手术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较术前提高4.3分,脊髓功能平均改善率为59.7%;后路手术JOA评分较术前提高4.1分,脊髓功能平均改善率50.6%。结论应根据后纵韧带骨化部位、范围及椎管狭窄率选择合适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44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采用下肢疼痛VAS、ODI评分和腰椎JOA评分进行术后临床效果评估。结果手术时间(134.9±44.1)min,估计出血量(386.6±199.1)mL,住院时间(13.0±3.8)d,随访(7.7±4.7)个月。术后出现脑脊液漏6例,一过性单侧肌力下降2例,随访时均有所恢复。与术前比较,随访时下肢VAS、ODI评分降低,腰椎JOA评分升高,P均<0.01。结论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  相似文献   

20.
李成福  李松哲 《山东医药》2005,45(32):39-40
采用颈椎椎间融合器对4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前路减压并椎体间融合术,术后定期随访及拍摄X线片,观察疗效及手术融合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结果术后2~3d即可带颈托下床活动;随访6~48个月,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疗效为优23例,良18例,无效1例;术前JOA评分由平均7.4分上升至14.8分;植骨在4~5个月融合,无骨不连及假关节形成。证实手术中应用颈椎椎间融合器能使颈椎融合节段术后即刻稳定,提高椎间骨性融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