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曾翔 《中国医药指南》2010,8(34):264-265
目的对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67例浅表性膀胱癌者术后分别采用吡柔比星(n=33),丝裂霉素(n=34)进行膀胱内灌注,随访时间2年,观察肿瘤术后复发率。结果吡柔比星组、丝裂霉素组复发率分别为15.2%,17.6%,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膀胱癌术后定期膀胱灌注吡柔比星、丝裂霉素能有效预防肿瘤术后复发,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分别应用吡柔比星(THP)或丝裂霉素C(MMC)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的效果。方法抽取62例浅表性膀胱肿瘤TURBT术后患者,其中32例行THP膀胱内灌注治疗,3O例行MMC膀胱内灌注治疗。定期作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2年后每6个月检查1次。结果随访时间18~93个月,平均56个月,THP组无肿瘤复发26例,6例复发,复发率18.8%,32例均可完成治疗;MMC组无肿瘤复发24例,6例复发,复发率25%,30例可完成治疗,2例不能耐受。结论THP膀胱灌注化疗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较MMC疗效满意,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小,是目前较为理想的膀胱癌术后预防复发的腔内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吡柔比星、丝裂霉素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5例浅表性膀胱癌按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完全随机分为吡柔比星组75例和丝裂霉素组70例,分别用吡柔比星、丝裂霉素作为膀胱灌注治疗药物.观察2组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3~36个月,平均19.5个月;吡柔比星组有效率89.3%,复发率10.7%,丝裂霉素组有效率78.6%,复发率21.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丝裂霉素耐受性较好,吡柔比星疗效优于丝裂霉素,对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满意,可作为临床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浅表性膀胱癌惠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HCPT)和丝裂霉素(MMC)预防肿瘤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2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HCPT组(42例)和MMC组(40例),于术后1周分别采用HCPT 15 mg或MMC 40 mg膀胱内灌注,随访2年,观察肿瘤复发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2年肿瘤复发HCPT组6例(14.3%),MMC组14例(35.0%),HCPT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MMC组(x2=4.76;P=0.029);不良反应HCPT组7例(16.7%),MMC组15例(37.5%),两组比较也具有统计学意义(x2=4.53 P=0.033).结论 浅表性膀胱癌术后以HCPT膀胱灌注降低肿瘤复发的疗效优于MMC,且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可作为临床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MC)预防浅表性膀胱癌等离子电切术(PKRBT)后复发的有效性。方法73例浅袁性膀胱癌病人行PKBRT后即MMC 40mg膀胱内灌注,常规MMC膀胱灌注12月。结果术后6月复发3例(4.1%),12月复发11例(15.1%),20月复发15例(20.5%)。结论MMC膀胱内灌注在PKRBT术后预防复发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吡柔比星(THP)、丝裂霉素C(MMC)两种药物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不同疗效.方法 将64例浅表性膀胱癌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THP和MMC作膀胱灌注治疗药物,观察其不同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3~24个月,平均14个月.THP组复发率11.76%(4/34),MMC组复发率23.33%(7/3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P膀胱灌注防治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优于MMC,可作为临床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MC)预防浅表性膀胱癌等离子电切术(PKRBT)后复发的有效性.方法 73例浅表性膀胱癌病人行PKBRT后即MMC 40 mg膀胱内灌注,常规MMC膀胱灌注12月.结果术后6月复发3例(4.1%),12月复发11例(15.1%),20月复发15例(20.5%).结论 MMC膀胱内灌注在PKRBT术后预防复发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膀胱癌的治疗效果,降低膀胱癌术后复发率。方法将62例膀胱癌术后患者分为两组,A组(30例)以吡柔比星40mg加无菌生理盐水40mL膀光灌注,B组(32例)以丝裂霉素C 40mg加无菌生理盐水40mL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续6次,然后每两周1次连续6次,以后每月1次连续2年。结果随访6~30个月(中位数18个月),A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10.00%,B组复发11例,复发率为34.38%,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卡方检验,P〈0.05)。结论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防治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优于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MC)预防浅表性膀胱癌等离子电切术(PKRBT)后复发的有效性。方法73例浅表性膀胱癌病人行PKBRT后即MMC 40 mg膀胱内灌注,常规MMC膀胱灌注12月。结果术后6月复发3例(4.1%),12月复发11例(15.1%),20月复发15例(20.5%)。结论MMC膀胱内灌注在PKRBT术后预防复发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9例浅表性膀胱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的患者,术后1周开始用吡柔比星(40mg)膀胱内灌注,每周1次,连用8周;以后每月1次,连用8个月。结果 39例患者随访9~24个月,平均17个月,肿瘤复发率为10.2%。结论 THP用于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有满意疗效,体内应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吡柔比星不同方法 膀胱内灌注对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取7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灌注前少量饮水,均于术后1周开始行灌注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40 mg吡柔比星+80 mL蒸馏水进行膀胱内灌注治疗,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8周.对照组患者前8次灌注同观察组,在治疗8周以后每1个月行灌注治疗1次,连续治疗10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1年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年内膀胱癌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7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2年术后膀胱癌复发率为14.28%,对照组为11.43%,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共6例(17.14%)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15例(42.86%)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吡柔比星进行为期8周的膀胱内灌注治疗,控制膀胱癌术后复发效果满意,而且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TUR-Bt术后的效疗与安全性.方法 将47例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TUR-Bt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用吡柔比星和丝裂霉素作膀胱灌注,定期复查膀胱镜及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副作用.结果 吡柔比星组2例(8.7%)复发,丝裂霉素组4例(16.7%)复发,复发率吡柔比星组明显低于丝裂霉素组(P<0.05);膀胱刺激症,吡柔比星组2例(8.7%),丝裂霉素组3例(12.5%);其他副作用方面吡柔比星出现排尿困难1例.结论 丝裂霉素及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安全性相似,与丝裂霉素相比,吡柔比星具有膀胱内化疗药保留时间短、疗效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不同药物膀胱灌注化疗对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疗效及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尿道电切切除术治疗,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术后给予40 mg丝裂霉素化疗治疗)和观察组(术后给予30 mg吡柔比星化疗治疗)各50例,采用ELISA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随访3年,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VEGF、FGF、MMP-9水平、不良反应、复发和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FGF、MMP-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0.5、1、2、3年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前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后者(P<0.05)。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可有效减弱膀胱癌血管新生及癌细胞侵袭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减少患者术后复发和改善生存预后,且无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乌体林斯联合吡柔比星与单独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电切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临床6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常规行经尿道膀胱癌电切术,术后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乌体林斯联合吡柔比星,另一组只给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门诊定期复查,持续2年。结果:联合灌注组肿瘤复发率为38.7%,单独灌注组肿瘤复发率为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期肿瘤,联合灌注组的复发率为25.0%,单独灌注组的复发率为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期肿瘤,联合灌注组的复发率为47.4%,单独灌注组的复发率为68.4%,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Ta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乌体林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术后复发的疗效优于单纯吡柔比星灌注。  相似文献   

15.
刘宁  刘世学  谢斌 《现代医药卫生》2014,(14):2083-2085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对表浅性膀胱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行表浅性肿瘤电切(TUR-BT)治疗的56例表浅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膀胱灌注药物浓度不同分为高浓度组25例,低浓度组31例。膀胱灌注吡柔比星灌注剂量30 mg,高浓度组为1.0 g/L,低浓度组为0.6 g/L。术后每周灌注1次,8周后,每月1次,至术后1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采用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RCT)的癌症患者生存质量核心量表(QLQ-QC30)以及表浅性膀胱癌患者特异性量表(QLQ-BLS24)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时间为6-30个月,平均随访(17.6±1.2)个月。其中高浓度组随访期内1例复发,复发率为4.0%(1/25),复发时间为术后(12.4±0.8)个月;低浓度组随访期内3例复发,复发率为9.7%(3/31),平均复发时间为(9.8±0.6)个月。两组复发率以及平均复发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浓度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延长复发时间,且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及术后使用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75例浅表性膀胱肿瘤均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使用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完整切除。随访2年,58例未再次复发,12例1年内再次复发,5例2年内再次复发。结论:TURBT联合吡柔比星即刻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手术简单,疗效好,患者痛苦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吡柔比星(THP)两种膀胱内灌注方法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经尿道膀胱癌电切术后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于术后1周开始灌注,每次THP灌注剂量40 mg,每周灌注1次,连续8周,再改为每月灌注1次,至术后1年。灌注前实验组THP用蒸馏水80 mL稀释,对照组THP用蒸馏水40 mL稀释。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时间为2年,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HP 40 mg+蒸馏水80 mL膀胱灌注方法可以明显降低肿瘤患者术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的不良反应,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吡柔比星联合顺铂膀胱灌注化疗对早期膀胱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表达的影响.方法 收治的早期膀胱癌患者80例,参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于术后进行化疗,对照组给予顺铂常规化疗,研究组基于对照组联合吡柔比星行膀胱灌注化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VEGF水平、HER-2表达情况,生活质量变化,临床疗效,复发率及生存率,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VEGF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HER-2低表达率、过表达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客观缓解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复发率、生存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毒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吡柔比星联合顺铂膀胱灌注化疗能够显著改善早期膀胱癌患者VEGF水平,调节HER-2表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