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亦称Litter病,是围生期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而导致的非进行性中枢性随意肌功能受累,主要表现为中枢性异常障碍及姿势异常,并伴有癫痫、智力低下、感知觉障碍、语音及精神行为异常等症状。2006年我国脑瘫学术会议把脑瘫分为6型,即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强直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和混合型,其中最常见的是痉挛型脑瘫,约占全部脑瘫类型的60%~70%。痉挛型脑瘫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肌张力显著增加、肢体痉挛与姿势控制异常,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因此,解除痉挛成为治疗儿童脑瘫的关键之一。 目前已有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证实了A型肉毒杆菌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治疗儿童痉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脑瘫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脑磁共振成像(MRI)的表现及其与出生胎龄和脑瘫类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 4例脑瘫患儿的病史、临床与MRI表现。结果显示早产与足月儿脑瘫类型构成显著不同,早产儿以痉挛型双瘫多见(占6 6 .0 % ) ,而足月儿偏瘫和失调型高于早产儿。10 4例脑瘫患儿MRI异常率为84 .7% ,早产和足月儿组MRI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痉挛型双瘫、四肢瘫、偏瘫、手足徐动型和失调型脑瘫MRI异常率分别为89.4 %、10 0 %、10 0 %、5 4 .5 %和90 .0 %。各类型脑瘫的MRI异常表现不同,双瘫以周围白质软化症(PVL )为主,徐动型表现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不同类型脑性瘫痪患儿的康复治疗疗效.方法 36例脑瘫患者采用Bobath法为主,结合Vojta和Rood等神经生理学疗法的康复治疗,分析不同年龄组及不同类型脑瘫的疗效.结果 36例脑瘫治疗有效率为75%,0~6月龄组有效率为89%,优于6~30月龄组(有效率为70%);痉挛型有效率为89%,肌张力低下型有效率为33%,手足徐动型及共济失调型有效率均为0%.结论 脑瘫并非不可治疗;脑瘫早期康复治疗疗效明显;痉挛型脑瘫疗效高于其它类型.  相似文献   

4.
脑性瘫痪(CP)简称脑瘫,是以中枢运动障碍及姿势障碍为主,多在婴幼儿期发病,是造成小儿残疾最高的疾病之一。痉挛型脑瘫占60%~70%,及早手术是降低残疾率的重要手段,腰骶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除术(SPR)是治疗痉挛型脑瘫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护理也非常重要,现将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脑电图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发生率、异常脑电图的特征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来脑瘫合并癫痫患儿的临床及脑电图特征.结果:脑瘫103例中痉挛型65例,混合型28例,肌张力低下型10例.合并癫痫54例,占52%.异常脑电图清醒期表现为:基本节律慢化、α波调节调幅差.睡眠期表现为:阵发高幅θ节律、多灶性异常、高幅失律、两侧各区同步或散在棘尖波.睡梭缺乏及极度纺锤梭.结论:脑瘫合并癫痫的发病率高,其中尤以痉挛型的发病率最高.脑瘫合并癫痫的脑电图特征为:①脑电图异常出现的时间早,多在1岁以内.②不同类型的脑瘫合并癫痫,其癫痫的异常放电没有固定的形式.部分病例可见两种以上的异常性放电.③脑电图的背景多异常,发育落后,基本波慢于同龄组标准.④与其发育落后或缺陷相一致的正常生理波缺失或延迟出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蜡疗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35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功能训练、药物、按摩、肌痉挛、头皮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49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蜡疗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实验组治愈28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95.5%,对照组治愈15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蜡疗能显著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  相似文献   

7.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在我国并不少见,其中7岁以下小儿脑瘫发病率为1.5‰~1.8‰,是小儿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也是小儿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而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占脑瘫患儿的60%~80%。我科1999年5月~2003年7月应用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脑脉宁胶囊辅助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10例,取得明显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玉林市小儿脑性瘫痪型别状况。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8月该院门诊脑性瘫痪患儿按临床特征进行临床分型。结果 525例脑性瘫痪患儿中,痉挛型338例(64.38%),手足徐动型103例(19.62%),混合型35例(6.67%),肌张力低下型26例(4.95%),震颤型10例(1.90%),共济失调型5例(0.95%),无法分型8例(1.52%)。结论小儿脑性瘫痪型别以痉挛型为主,其次为手足徐动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护理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探讨分析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护理的临床要点,以期护理质量得到提高。方法 350例痉挛型小儿脑瘫患儿,针对具体病情选用相应护理措施,给予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康复训练等护理措施,评价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患儿治愈出院255例,89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达到98.3%。结论系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改善生存质量和促进早期康复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脑瘫舒筋活络按摩油在痉挛型脑瘫患儿推拿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瘫舒筋活络按摩油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推拿治疗的辅助作用。方法:对26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应用脑瘫舒筋活络按摩油进行推拿治疗,并在治疗前后进行综合评价,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6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经过3个小疗程治疗,肌张力显效98例(占37.40%),有效155例(占59.16%),无效9例(占3.44%);关节活动度接近或恢复正常范围者占96.56%,且配合程度越好,治疗效果越显著。结论:应用脑瘫舒筋活络按摩油进行婴幼儿推拿治疗,既能滋润保护皮肤黏膜,使患儿舒适配合,起到介质作用,又能有效地缓解痉挛,降低肌张力,改善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1.
中医对小儿痉挛型脑瘫(肝强脾弱证)的探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从中医角度分析小儿脑瘫的病因病机,明确其诊断.指出痉挛型脑瘫的中医辨证分型属于肝强脾弱证,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开辟治疗脑性瘫痪的新途径,有利于规范中西医结合的诊疗常规和综合防治方案的制定,加快脑瘫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脑性瘫痪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痉挛型约占脑瘫患儿的60%~70%.长期的肢体痉挛严重的影响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本文旨在探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小腿三头肌肌张力和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盛蔚 《黑龙江医药》2011,24(5):861-863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指患儿在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一种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症,临床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智力、语言、视力听力觉等多种障碍[1]。我国脑瘫的患病率约为0.15%-0.5%,在发达国家患病率0.1%-0.4%。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分为痉挛型、共济失调型、手足徐动型和混合型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脑清穴穴位注射方法,观察其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4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治疗前测定其双侧足背屈角,选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注射液的混合液注射双侧脑清穴,10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其足背屈角变化。结果 46例中,显效16例,有效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9.1%。结论脑清穴穴位注射对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踝关节活动度有较好疗效,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石蜡疗法对痉挛型小儿脑瘫的治疗效果。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石蜡疗法,比较2组治疗后关节活动改善情况、下肢痉挛程度及功能评定。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7.5%、87.5%,高于对照组的17.5%、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患儿下肢痉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下肢运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蜡疗法可提高痉挛型小儿脑瘫的膝关节活动度,改善下肢痉挛程度及运动功能,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脑瘫儿髋关节异常X线片表现的认识。方法随机连续性抽取脑瘫儿骨盆正位片(双髋正位)200份,分析其X线表现。结果200例脑瘫儿骨盆正位片中,X线表现髋关节发育不良的46例(23%);左髋关节半脱位7例(3.5%),右髋关节半脱位9例(4.5%),双髋关节半脱位15例(7.5%),脱位3例(1.5%)。痉挛型脑瘫儿153例(76.5%),髋关节半脱位31例(20.26%)、脱位3例(1.96%)。重度脑瘫儿57例(28.5%),髋关节半脱位20例(35.08%)、脱位3例(5.26%)。结论痉挛型脑瘫儿髋关节异常的发生率高,病情程度越重髋关节发生半脱位、脱位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83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做为研究对象,对83例患儿25羟维生素D3水平进行监测,把25羟维生素D3水平正常者归为对照组(43例),25羟维生素D3水平降低归为实验组(40例),观察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相关性。结果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25羟维生素D3水平降低发生率为48.2%,对照组与实验组均值相比,25羟维生素D3水平明显降低,t’=11.004,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痉挛型脑瘫患儿极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并对患儿的骨健康造成极大影响,需警惕并重视25羟维生素D3水平的监测,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治疗痉挛性脑瘫和非痉挛型型脑瘫的疗效比较。方法将60例符合诊断标准及条件的脑瘫患儿按痉挛型及非痉挛型脑瘫分成两组。其中痉挛型脑瘫组35例,包含年龄≤36个月23例和>36个月12例,非痉挛型脑瘫组25例,包含年龄≤36个月15例和>36个月1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的综合康复治疗,采用运动治疗为主,配合推拿、按摩、针灸等,同时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NGF)20μg(≥9000 AU/支)加注射用水2 mL,肌内注射,每日1次,20次为1个疗程。第1个疗程结束后停药1周再进行第2个疗程,共使用2个疗程。分别观察治疗前和2个疗程结束后,两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变化情况。结果 1两个疗程结束后两组GMFM-88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两组持续的治疗能够提高患儿粗大运动评分;2年龄≤36个月和年龄>36个月的患儿,通过治疗粗大运动得分上均有显著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治疗对不同年龄段患儿普遍显效;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二者均疗效显著。结论 NGF能安全治疗婴幼儿脑性瘫痪,并对于痉挛型脑瘫和非痉挛型脑瘫均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点穴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早期患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点穴疗法在脑瘫治疗中的应用、作用原理以及在痉挛型脑瘫治疗中对于缓解痉挛肌群的治疗手法、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脑性瘫痪是指以非进展性疾病为基础,从受精卵到婴儿出生1个月后引起的永久性的脑损伤,但可以经过康复治疗改变运动和姿势异常。临床表现是以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为特征,包括肌肉痉挛,四肢不随意运动,姿势控制异常等。全世界统计脑瘫的发病率为1%~5%,而国内脑瘫的发病率为1.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