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观察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优泌乐25R)和预混胰岛素(优泌林70/30)在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4月—2014年4月住院患者年龄大于60岁患者106例,分别给予优泌乐25R治疗54例及优泌林70/30治疗52例,每日2次早晚餐前皮下注射,治疗2周。结果两种胰岛素在治疗后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餐后2 h血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胰岛素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有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发生低血糖情况优泌乐25R为:无低血糖发生47例(87%),1次低血糖5例(9,3%),2次低血糖2例(3.7%),优泌林70/30为:无低血糖发生42例(80.8%),1次低血糖8例(15.4%),2次低血糖2例(3.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优泌乐25R能更好控制餐后血糖,减少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2.
陈立 《现代保健》2011,(16):126-127
目的 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与优泌乐25治疗口服降糖药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135例血糖控制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组(68例)与优泌乐25治疗组(67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及HbA1c变化,以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各监测点血糖及HbA1c,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 P 〈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低血糖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与优泌乐25都能有效控制血糖,两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且相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人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诺和锐)和赖脯胰岛素(优泌乐)在使用胰岛索泵行胰岛素持续度下输注(CSII)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分为诺和锐组、优泌乐组,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诺和锐和优泌乐的用量,比较两组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血糖达标所需的天数、血糖达标时每日所需的胰岛索剂量、低血糖发生的频率。结果 两组均能有效控制血糖,血糖达标时所需时间及胰岛索的用量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均无低血糖的发生。结论 诺和锐和优泌乐在CSII治疗中均能有效地模拟生理性胰岛素的分泌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人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诺和锐)和赖脯胰岛素(优泌乐)在使用胰岛素泵行胰岛素持续皮下输注(CSII)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分为诺和锐组、优泌乐组,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诺和锐和优泌乐的用量,比较两组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血糖达标所需的天数、血糖达标时每日所需的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发生的频率。结果两组均能有效控制血糖,血糖达标时所需时间及胰岛素的用量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均无低血糖的发生。结论诺和锐和优泌乐在CSII治疗中均能有效地模拟生理性胰岛素的分泌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5.
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吡嗪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每日注射1次甘精胰岛素(来得时)与中效胰岛素(NPH)联合格列吡嗪(瑞易宁)治疗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发生低血糖的风险。方法将52例单纯应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来得时组(30例)和NPH组(22例)。在同样采用瑞易宁每日早餐口服5~20mg的情况下,每日22点分别注射来得时和NPH。根据空腹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两组均以空腹血糖〈6.7mmol/L为治疗目标,共治疗12周,观察血糖控制和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糖化血红蛋白及全天血糖均较基线水平明显下降,两组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来得时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6.7%)明显低于NPH组(31.8%),P〈0.05。结论每日注射1次来得时或NPH联合口服瑞易宁的方案可使更多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来得时的应用能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这种简便的治疗方案可使患者的依从性大大提高。理想的基础胰岛素补充有利于全天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口服降糖药不能良好控制血糖的情况下,加用每日1次甘精胰岛素或加用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治疗,比较这两种方案的疗效和低血糖的风险。方法40例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组(简称甘精组)和预混胰岛素组(诺和灵30R,简称预混组),每组各20例。所有患者在原有的口服降糖药不变的基础上,甘精组每晚10时注射甘精胰岛素1次;预混组每日早晚餐前分别注射诺和灵30R预混胰岛素。根据空腹血糖(FBG)的水平,每周调整胰岛素剂量,以FBG小于5.6mmol/L为治疗目标,共治疗16周。观察血糖控制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BG在4周和16周都明显下降,但甘精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预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16周时也明显的下降,甘精组的下降幅度稍优于预混组,但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到达终点时预混组的胰岛素用量明显大于甘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精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预混组(甘精组3例,15%;预混组9例,45%),x^2=4.285,P〈0.05。结论单用口服降糖药不能较好控制血糖时,加用每日1次甘精胰岛素或加用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进行治疗,均能达到明显的降糖效果。甘精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相比,降低FBG的效果更好,低血糖的发生率低,胰岛素的用骨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岛素类似物在控制血糖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分为甘精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组(G组)20人,常规胰岛素多次胰岛素注射组(MSII组)25人。观察两组用药前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变化、低血糖发生率、手术前后血糖达标时间等。结果G组的空腹及早餐后的血糖比MSII组控制得好,接近目标值(P〈0.05)。G组在血糖手术前后的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方面优于MSII组(P〈0.05);两组在住院总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采用胰岛素类似物治疗与常规胰岛素治疗相比,在控制血糖方面更安全、更有效。  相似文献   

8.
梁亚辉 《工企医刊》2014,(3):769-770
目的观察胰岛素类似物两种治疗方案治疗老年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48例口服降糖药物继发性失效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采用优泌乐25R(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和注射液)早晚餐前联合阿卡波糖三餐时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优泌乐R(赖脯胰岛素)早中晚三餐前及睡前治疗。治疗四周后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糖水平、胰岛素日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反应均少于对照组。结论优泌乐25R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能较快较平稳地控制血糖,且胰岛素日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杜琳  艾隽 《现代保健》2011,(28):49-50
目的探讨2次/d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的控制情况。方法将预混胰岛素(联合或不联合口服药物)治疗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3个月,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价转换前后血糖的控制情况。结果与转换前相比,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平均血糖(MBG)、血糖〉10mmol/L时间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0.01)。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下降(P〈0.05)。低血糖由8次降至2次。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P〈0.05)。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于预混胰岛素治疗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可进一步促进血糖下降,增加血糖的达标率,减少低血糖发生及注射次数和胰岛素用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给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使用餐前胰岛素相同而基础胰岛素不同的强化方案——既地特胰岛素(长效)联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R(诺和灵R)与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N(诺和灵N中效)联合诺和灵R治疗2型糖尿病。对地特胰岛素与诺和灵N在强化方案中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将符合纳人标准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地特和诺和两组,每组各25例。地特组给予地特胰岛素联合诺和灵R,诺和组给予诺和灵N联合诺和灵R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所用时间、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2h-PPG)同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后组间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诺和组比较,地特组血糖达标时间短(P〈0.05),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少(P〈0.05),低血糖率低(P〈0.01)。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诺和灵R与诺和灵N联合诺和灵R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性相似,但地特组血糖达标快,低血糖风险低,且胰岛素用量少。  相似文献   

11.
杨萍  魏袆  牛瑶 《现代保健》2014,(7):48-50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输注赖脯胰岛素(优泌乐)与重组人胰岛素(优泌林R)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5例本院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优泌乐组和优泌林R组,比较两组各点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优泌乐组的血糖达标时间较优泌林R组短,胰岛素用量也较少,餐后血糖值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餐前血糖及睡前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胰岛素泵输注优泌乐和优泌林R均能安全、有效的控制初诊2型糖尿病高血糖状态,但优泌乐组血糖达标时间更短,餐后血糖控制更佳,所需胰岛素量更少。  相似文献   

12.
祁东光 《现代保健》2012,(22):128-129
目的:比较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前瞻性试验方法,A组(n=35)患者每日三餐前及睡前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B组(n=35)患者用胰岛素泵输注胰岛素;治疗2周后对比两组血糖达标率、全天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胰岛素每日总用量显著低于A组(P〈0.05);治疗期间,B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与胰岛素泵持续输注均可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胰岛素泵持续输注的胰岛素用量更少,且低血糖发生率更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长效胰岛素或中效胰岛素联用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本院56例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者分为2组:长效胰岛素组(地特胰岛素,简称地特组)和中效胰岛素组(诺和灵N,简称诺和组),每组各28例。所有患者在原有的口服降糖药不变的基础上,地特组每天22:00注射地特胰岛素1次;诺和组每天22:00注射诺和灵N1次。根据空腹血糖(FBG)的水平,每周调整胰岛素剂量,以FBG〈5.6mmol/L为治疗目标,共治疗16周。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BG在4周和16周都明显下降,但地特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诺和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e)在16周时也明显的下降,地特组的下降幅度稍高于诺和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特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诺和组[17.9%(5/28)vs 46.4%(13/28),X^2=5.72,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单用口服降糖药不能良好控制血糖时,加用每日1次地特胰岛素或加用每日1次诺和灵N进行治疗,均能达到明显的降糖效果。与诺和灵N相比,地特胰岛素降低FBG的效果更好,低血糖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与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2组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A组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n=22),B组为胰岛素泵治疗组(n=18)。比较治疗后两组血糖达标时间、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无差异,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与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疗效相当,可良好地控制高血糖,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与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方法将1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给予阿卡波糖150mg,3次/d服用,在此基础上每日睡前皮下注射一次重组甘精胰岛素;观察组给予预混胰岛素30R。两组的疗程均为12周。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注射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效果优于单纯注射预混胰岛素,其血糖达标时间短,而且更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每日注射1次甘精胰岛素(来得时)与中效胰岛素(NPH)联合格列吡嗪(瑞易宁)治疗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发生低血糖的风险.方法 将52例单纯应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来得时组(30例)和NPH组(22例).在同样采用瑞易宁每日早餐口服5~20 mg的情况下,每日22点分别注射来得时和NPH.根据空腹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两组均以空腹血糖<6.7 mmol/L为治疗目标,共治疗12周,观察血糖控制和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糖化血红蛋白及全天血糖均较基线水平明显下降,两组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来得时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6.7%)明显低于NPH组(31.8%),P<0.05.结论 每日注射1次来得时或NPH联合口服瑞易宁的方案可使更多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来得时的应用能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这种简便的治疗方案可使患者的依从性大大提高.理想的基础胰岛素补充有利于全天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优泌乐50与优泌林70/30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51例经口服降糖药物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优泌乐50组与优泌林70/30组,于每日早晚餐前给予优泌乐50与优泌林70/30治疗,比较2组7个时点血糖(三餐前、三餐后、3:00血糖)及低血糖发生频率等.结果 优泌乐50组的空腹及早、晚餐后血糖明显低于优泌林70/30组(P<0.01);优泌乐50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低于优泌林70/30组(P<0.01).结论 优泌乐50和优泌林70/30均可安全有效地降低血糖,但优泌乐50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胰岛素类似物短期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将64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类似物多次皮下注射组(MSII)和胰岛素泵组(CSII)各32例,连续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空服C肽(FC—P)及进食100g标准淀粉馒头后2h血糖(2hPG)、2h胰岛素(2bINS)、2hC肽(2hC—P),并分别计算HOMA—IR、HOMA-,记录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日胰岛素类似物用量、低血糖发生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FINS、FC—P、2hINs、2hC—P、HOMA-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FPG、2hPG、HOMA—IR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FINS、FC—P、2bINS、2hC—P、HOMA-、FPG、2hPG、HOMA—IR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血糖发生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达标时间胰岛素泵组(2.46±0.78)d明显短于胰岛素类似物组(5.42±1.76)d(P〈0.05),达标日胰岛素类似物用量胰岛素泵组(31.25±9.12)U/d,略少于胰岛素类似物皮下注射组(36.43±8.24)U/d,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6月,两组患者在饮食运动治疗下,多数血糖均控制良好,需药物治疗的比例无明显差别。结论胰岛素类似物短期强化治疗初诊T2DM能明显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使多数血糖较高的初诊T2DM患者在长期不服药的情况下,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可取得与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1型糖尿病儿童低血糖的发生率、诱因、发生时间及低血糖表现。方法2008年1月—2014年10月本院确诊的1型糖尿病患儿共148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组42例,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组20例,每日2次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常规治疗组)86例。请患儿及其家长坚持一日测血糖8次,共同观察、记录3个月内发生低血糖的情况。分析所测可能的原因、发生时间及低血糖表现。比较3组不同检查时间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148例患儿共完成血糖监测106209例次,漏测351例次,漏测率0.3%。共发生低血糖625例次,其中无症状低血糖255例次,症状性低血糖370例次,严重低血糖27例次。平均低血糖发生1.41次/(人·月),重度低血糖0.73次/(人·年)。常见临床表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乏力(11.2%)、饥饿感(10.9%)、震颤(7.5%)、恶心(6.1%)及困倦(5.4%)。3组早餐后2小时、午餐前、晚餐前、凌晨低血糖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胰岛素泵组早餐后2小时和凌晨、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组午餐前、常规治疗组晚餐前低血糖的发生率较其他组高。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组和胰岛素泵组午餐后2小时的低血糖的发生率最高,常规治疗组午餐前低血糖的发生率最高,高于同组其他时间。常见的低血糖发生原因前3位为运动量相对增加(35.1%)、糖尿病饮食食谱发生变化(29.9%)、由心理因素导致进餐少(18.2%)。结论低血糖在1型糖尿病儿童中常见。低血糖的表现以乏力、饥饿感、震颤最常见。低血糖的发生时间多为午餐后及晚餐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T2DM)患者每日3次和每日2次注射双相门冬胰岛素(BIAsp50,BIAsp30) 16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0例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IAsp30-30组35例和BIAsp50-50-30组33例(2例因迁居外市没有完成试验),均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观察体重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的次数。结果治疗后两组早、午、晚餐前、餐后2h、睡觉前和凌晨3时的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BIAsp50-50-30组对早餐前及早餐后2h、午餐前及午餐后2h血糖的控制疗效优于BIAsp30-3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体质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Asp50-50-30组有2例(6.06%,2/33)发生低血糖,BIAsp30-30组有1例(2.86%,1/35)发生低血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Asp50-50-30方案和BIAsp30-30方案在T2DM治疗中均有效。BIAsp50-50-30方案能更好地降低餐后血糖,不增加低血糖风险,是T2DM患者应用胰岛素强化降糖的又一可供选择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