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目的 分析盐酸氨溴索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7月丽水市莲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盐酸氨溴索联合纳洛酮治疗.结果 两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盐酸氨溴索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67例符合标准的早产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2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盐酸氨溴索.结果 治疗组中NRD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盐酸氨溴索能有效预防和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王丽敏 《现代保健》2012,(22):38-39
目的:研究大剂量氨溴索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效果,提高对该病防治水平。方法:选择本院8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40例,给予抗生素、机械通气、激素、支持治疗等;干预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大剂量氨溴索治疗。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治愈好转率分别为95.8%、60.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可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高剂量与低剂量盐酸氨溴索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疗效,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将62例并发VAP的ARDS应用盐酸氨溴索患者随机分为高剂量和低剂量两组,每组各31例,两组在相同的支持对症处理及抗感染基础上,低剂量组予以盐酸氨溴索30 mg稀释于250ml生理盐水中,2次/d,静脉滴注;高剂量组则予300mg稀释于250 ml生理盐水中,2次/d,静脉滴注.结果 治疗1周后,高剂量组患者PaO2、PaO2/FiO2及CL分别为(95.7±11.8) mm Hg、(357±30.4) mm Hg、(88.4±19.2)ml/cm H2O均较治疗前升高,也显著高于低剂量组的(84.4±10.5) mm Hg、(249±26.7)mm Hg、(65.3±14.7)ml/cm H2O;高剂量组RAW、PIP分别为(33.1±6.0)cm H2O/(L·s)、(21.5±6.7)cm H2O较前降低,且与低剂量的(39.4±7.5)cm H2O/(L·s)、(28.6±7.0)cm H2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机械通气时间更短,分别为(7.2±2.5)d、(12.7±3.3)d,细菌清除率更高,分别为8 8.33%、67.24%,死亡率分别为32.26%、41.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剂量盐酸氨溴索可显著改善并发VAP的ARDS患者肺通气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与抗菌药物联用产生协同作用,增强其细菌清除能力,但对总体死亡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以大剂量氨溴索用药治疗的疗效,且观察其对氧合指标造成的影响.方法:收集8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考组共40例,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溴索小剂量用药;观察组共40例,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溴索大剂量用药.观察及比较两组的疗效与氧合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PaO2、PaO2/FiO2等指标水平高于治疗前、参考组(P<0.05).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以大剂量氨溴索用药治疗可获良好的疗效,促进氧合指标的改善,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朱锋 《中国卫生产业》2014,(17):127-128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ICU临床治疗疗效。方法按照患者发病原因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ICU收治的65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分为肺内源性组35例和肺外源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原发病对症治疗、营养支持治疗及感染预防,比较两组患者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1周内死亡率和住ICU期间总死亡率。结果肺内源性组患者住ICU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高于肺外源性组患者,(14.11±3.19) vs (10.89±2.81)、(12.81±2.88) vs(6.92±1.9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肺内源性组患者1周内死亡率明显高于肺外源性组患者,(25.71%vs 20.0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住ICU期间两组患者总死亡率比较,34.29%vs 3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死亡率较高,需针对患者不同发病原因采取对症治疗和机械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7.
赵欣黔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4):3819-3821
目的:探讨氨溴索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效果。方法:将10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氨溴索静脉滴注。进行治疗效果比较、动脉血气分析,测定患儿肺功能。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PaO2较高,PaCO2较低;RDS发生率、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较低;治疗组RDS患儿肺功能指标Tptef/Te明显较高(P<0.05)。结论:静脉滴注氨溴索对早产儿RDS有明确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8.
曾柳 《现代保健》2014,(32):67-70
目的:探讨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呼吸机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情况。结果: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及血氧饱和度分别为(48.6±11.5)mm Hg、(95.8±3.5)%,明显高于治疗前的(41.0±9.3)mm Hg、(79.0±16.0)%(t=-1.62、-3.24,P〈0.05)。此外,50例患者经呼吸机治疗后最终生存率为88%,死亡率为12%。结论: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改善心率、呼吸窘迫症状,提高血氧饱和度,降低死亡率,安全有效等特点,可在临床急救中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而导致的呼吸窘迫征,多发于早产儿,死亡率达20%[1]。机械通气是NRDS最常用的治疗手段,疗效肯定,但易对原本就存在肺泡萎陷的患儿造成气压伤、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并发症[2]。因此,目前国内外学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治疗中氨溴索联合CPAP呼吸机的效果.方法:将40例入组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20例,CPAP呼吸机治疗)与观察组(20例,氨溴索联合CPAP呼吸机治疗),对其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时间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治疗总有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产前应用氨溴索在早产儿促胎肺成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孕28-35周早产或计划早产的孕妇120例,按用药不同分为氨溴索组和地塞米松组,每组各60例。氨溴索组:产前给予孕妇静脉滴注5%葡萄糖1000ml加氨溴索1000mg/d,连用3d。地塞米松组:产前给予孕妇地塞米松5mg每天2次肌肉注射,连用3d。分别观察两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发生率。结果在预防32周以前出生的早产儿发生RDS方面氨溴索组(28~28^+6周、29~29^+6周、30~30^+6周及31~31^+6周RDS发生率分别为37.5%、11.1%、8.3%及0)明显优于地塞米松组(分别为71.4%、44.4%、40.0%及2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孕32周及以上的早产儿RDS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应用氨溴索促胎肺成熟,在预防32周前出生的早产儿发生RDS方面明显优于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产前应用氨溴索在早产儿促胎肺成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孕28~35周早产或计划早产的孕妇120例,按用药不同分为氨溴索组和地塞米松组,每组各60例.氨溴索组:产前给予孕妇静脉滴注5%葡萄糖1000 ml加氨溴索1000 mg/d,连用3 d.地塞米松组:产前给予孕妇地塞米松5 mg每天2次肌肉注射,连用3 d.分别观察两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发生率.结果 在预防32周以前出生的早产儿发生RDS方面氨溴索组(28~286周、29~296周、30~306周及31~316周RDS发生率分别为37.5%、11.1%、8.3%及0)明显优于地塞米松组(分别为71.4%、44.4%、40.0%及2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孕32周及以上的早产儿RDS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前应用氨溴索促胎肺成熟,在预防32周前出生的早产儿发生RDS方面明显优于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2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两组均予以肺复张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组予以乌司他丁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两组均治疗7d.比较两组的呼吸功能、氧合指数及血管内...  相似文献   

14.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病死率高达40%~60%,治疗措施包括机械通气及药物综合治疗。本文就糖皮质激素、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血管扩张剂、蛋白酶抑制剂、及化痰药富露施、安溴索等药物在ALI/ARDS中的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采用早期呼吸机进行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随机抽选2014年03月~2016年03月期间,在我院ICU进行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94例。将患者根据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即:对照组47例患者,采用传统通气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47例患者,采用早期呼吸机进行治疗,并统计、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诊疗情况和效果。结果:统计学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通气时间、PAO2、PACO2、PH以及SAO2指标水平较之对照组均与显著差异,并且在临床总有效率(95.74%)方面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0.21%),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用早期呼吸机进行临床诊疗,其治疗时间短、患者恢复快、临床疗效高,因而,它是一种科学、有效、理想的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郭静 《现代保健》2009,(23):9-10
目的探讨氨溴索注射液治疗足月重度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将足月重度窒息新生儿确诊为ARDS的足月新生儿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基础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氨溴索注射液15mg静脉滴注,2次/d,共5~7d。比较两组呼吸窘迫缓解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2周时NBNA指标、2d胸部X线好转率、需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比率。结果呼吸窘迫缓解时间治疗组(3.0±1.0)d,对照组(6.0±1.4)d;发生并发症治疗组6例(37.5%),对照组10例(71.4%);病死患儿治疗组2例(12.5%),对照组4例(28.6%);2d时胸部X线好转治疗组10例(62.5%),对照组5例(35.7%);2周时NBNA指标治疗组(38.14±3.4),对照组(35.47±2.16);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组25%,对照组81.82%。两组呼吸窘迫缓解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2d时胸部X线好转率、2周时NBNA指标、需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比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治疗足月重度窒息新生儿ARDS可缩短呼吸窘迫缓解时间,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张婷 《现代保健》2010,(36):137-138
目的 对单独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与联合应用盐酸氨溴素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52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应用气管内滴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A组),另一组在气管内滴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基础上再静脉应用盐酸氨溴素(B组).期间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剂量、次数及撤机时间.结果 与A组相比,B组所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剂量、次数减少,撤机时间缩短.结论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应用盐酸氨溴索可有效提高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效果,缩短病程,减少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挑选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呼吸机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治疗后观察组血气各指标水平均...  相似文献   

19.
自1967年美国医生Ashbaugh等首次报道12例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病例以来,众多学者对ARDS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对于ARDS的发病机制的认识,已从宏观的脏器深入到微观的细胞分子水平,但至今仍未寻求到满意的治疗策略,其平均病死率大于50%,晚期病死率则近100%[1]。1ARDS治疗策略在严重创伤、全身性感染、重度休克、吸入性肺损伤、DIC等组织损伤或细菌毒素刺激下,引发机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同时机体释放内源性抗炎介质和抗炎性内分泌激素,出现“代偿性抗炎症反应综合征(CARS)”。SIR…  相似文献   

20.
仇毅洲 《现代保健》2012,(16):126-127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联合东莨菪碱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80 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按随机加自愿的原则分成观察组(42 例) 和对照组(38 例),对照组采用以机械通气为主的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东莨菪碱治疗.结果 治疗14 d 后,观察组显效率为45.24%,总有效率为95.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05%、78.95%(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东莨菪碱联合机械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