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仝书云 《现代保健》2009,(27):126-127
目的探讨脂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对冠心病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LP(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25例CHD患者的hs—CRP,常规生化分析仪测定LDL—C,CHD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42例.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1)CHD血清LP(a)、LDL—C、hs—CRP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LDL—C、hs—CRP水平较稳定型心绞痛组升高(P〈0.01)。结论LP(a)、hs—CRP和LDL—C参与CHD的发病过程,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CHD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
施岩 《现代保健》2010,(13):41-4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颈部血管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5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脑梗死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颈动脉斑块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斑块组(P〈0.01)。结论血清hs—CRP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能是导致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尉飞 《现代保健》2014,(21):86-89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v、hs—CRP、血脂水平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5月本院急诊收治的2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将所有患者分为青年组40例、中年组105例、老年组125例,另选取健康对照组50例,检测hs—CRP、血清Hcy和血脂水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中年组与老年组Hcy、hs—CRP、TC、HDL—C、I,DL—C,青年组Hcv、hs-CRP、HDL—C与对照组水平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中老年组三组中Hcy、hs—CRP、HDL-C检出率均较高,中老年组的LDL—C检出率较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段急性脑梗死患者间TG、TC、HDL—C、LDL—C呈正相关,HDL—C与hs—CRP呈负相关,hs—CRP与血清Hcy之间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高血清Hcy是临床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典型独立危险因素,可将其作为临床重要参考指标监测患者病情,辅助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载脂蛋白E(ApoE)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脑血管疾病患者82例,分为两组,其中脑梗死组45例,脑出血组37例,正常对照组50例,测定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载脂蛋白E水平。结果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血清Hcy和hs-CRP均有不同程度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ApoE也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指标在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组hs—CRP水平与Hcy水平呈正相关(r=0.465,P〈0.01)。结论血清Hcy和hs—CRP升高与脑血管病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循环酶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11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浆Hcy和hs—CRP水平,并与100例健康对照者比较。根据NIHSS评分,将脑梗死组分为轻、中、重度3组,各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老年脑梗死组血浆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6.97、14.96,P〈0.01),脑梗死不同临床分型组间血浆Hey、hs—CRP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49、28.19,P〈0.05),脑梗死患者血浆Hcy、hs—CRP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54、0.58,P〈0.05)。结论血浆Hcy、hs-CRP水平与脑梗死的发生及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动态监测血浆Hcy、hs.CRP水平对脑梗死的预测和疗效观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于急性脑梗死诊断和病情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对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s—CRP含量进行测定比较。结果(1)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含量为(5.89±1.81)mg/L,治疗两周后为(1.53±1.28)mg/L。治疗前hs-CR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9±0.81mg/L)(P〈0.01),治疗两周后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2)轻型、中型、重型各组hs—CRP含量分别为:轻型脑梗死组(3.85±1.38)mg/L,中型脑梗死组(6.11±1.72)mg/L,重型脑梗死组(8.91±1.93)mg/L。经统计学处理,脑梗死各组间血清hs—CRP含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脑梗死患者hs—CRP含量与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r=0.683,P〈0.01)。结论hs—cRP能反映脑梗死病情的严重程度,对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病情监测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程冉冉  李焰  李芬  贾力品 《职业与健康》2013,(21):2884-2885,2888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12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丁苯酞组和试验组(联合用药组),各40例,分别于入院当天、治疗后7及14d测定其血清中hs—CRP水平,并于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评价其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均可降低ACI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有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ACI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对患者的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和正常人血清趋化素(chemerin)与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P,hs—CRP)水平之间以及与各检测指标的关系。方法受试者分为3组,52例单纯2型糖尿病(DM组),54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DMG组)和52例健康的60岁以上老年人(正常对照,NC组),观察指标有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指数(BMI)、血清chemerin、hs—CRP、空腹血糖(FPG)、外周血白细胞(WBC)、三酰甘油(TG)、总胆同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进行组间比较,并比较了血清ehemerin、hs—CRP以及与其他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DMG组、DM组的BMI、WC、ehemenn、hs—CRP、TC、TG、LDL—C、FPG均高于NC组(P〈0.05);与DM组相比,DMG组chemefin、hs—CRP、FPG、TC、LDL—C增高(P〈0.05)。血清ehemerin和hs—CRP呈正相关(r=0.694,P〈0.01)。血清chemefin、hs—CRP与TG、TC、LDL—C、FPG、BMI、WC、SBP、DBP呈正相关(P〈0.05)。结论伴有高血压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chemerin和hs—CRP高于单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chemerin和hs-CRP同时检测并进行联合分析,为寻找预防和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及高血压提供新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9.
杨华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3):409-410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D二聚体(D—dimer)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183例糖尿病患者(其中85例并发脑梗死,98例无脑梗死)HbA1C、hs—CRP、D—dimer水平,并与89例健康人作比较。结果(1)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组HbA1C、hs—CRP、D.dimer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2)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组的HbA1C、hs—CRP、D—dimer含量均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结论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D二聚体(D—dimer)是诊断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糖尿病患者HbA1C、hs—CRP和D—dimer水平的变化有利于观察病情,对预防发生脑梗死和评价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SOD、MDA及炎症因子水平和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A组)予以抗血小板、降纤、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普罗布考组(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片0.5g,2次/d,早晚餐后服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集静脉血分析血脂、肝功能、心肌酶谱及血浆SOD、MDA、OX-LDL、hs—CRP、TNF—α浓度,入院1d内及治疗后第4周末进行NIHSS评分,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B组治疗后TC、LDL—C、ox-LDL、MDA、hs—CRP、TNF—Ot水平明显下降,SOD水平明显升高,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可以增加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抗氧化物质储备,减轻炎症反应,对近期神经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对炎性介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给予普伐他汀7d后血中炎性介质的变化,探讨脑梗死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的必要性。方法选择发病时间小于72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1例,随机分为两组,他汀组26例,对照组25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用药前后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含量及血脂变化。结果两组hs—CRP、TNF-α、OX-LDL三项指标均较入院时升高。他汀组hs—CRP、TNF—α、OX—LDL升高的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早期给予1周的普伐他汀治疗可以降低炎性因子升高的幅度,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及脑损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对缓解稳定性心绞痛发作以及对血高敏感C-反应蛋白(hs—CRP)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方法将76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法舒地尔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6例),两组均治疗一个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法舒地尔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测定hs—CRP及FIB并进行比较,对心绞痛发作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hs—CRP/FIB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可以有效减少心肌炎性反应过程,改善凝血活陛,减少心绞痛发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短期普伐他汀治疗对慢性心衰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d),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介素-6(IL-6)的影响,并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观察普伐他汀对单核细胞分泌IL-6的影响,探讨普伐他汀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方法32名慢性心衰患者被随机分为A、B组。A组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n=14)。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20mg/d治疗2周(普伐他汀治疗组,n=18)。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和射血分数(LVEF),血浆TNF-α、hs—CRP和IL-6的浓度,同时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检测培养上清液IL-6的浓度。心功能测定是应用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左室功能的测定,LVEF应用Simpson法在四腔心切面测定。血浆TNF—α.血浆IL-6和上清液IL-6的浓度,均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im 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结果经治疗2周后.对照组的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变化。与治疗前相比,普伐他汀治疗组对慢性心衰患者的TC和LDL明显下降,均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普伐他汀组LvEF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经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普伐他汀治疗组血浆hs—CRP水平,血浆TNF—α浓度,血浆IL-6浓度均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普伐他汀组血浆hs—CRP水平、血浆TNF—α浓度以及血浆IL-6浓度下降更为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普伐他汀治疗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的IL-6浓度均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的IL-6浓度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普伐他汀短期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能够降低血浆hs—CRP、TNF—α、IL-6,并可抑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L-6,但不影响患者的心功能。提示普伐他汀在慢性心力衰竭中具有抗炎作用,可能与抑制单核细胞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OCSP分型、CT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46例,其中进展组110例,非进展组336例,根据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OCSP分型、CT分型,比较2组间分型构成的差异,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OCSP分型、CT分型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CT分型中,大梗死组最易出现病情进展,其次为脑干梗死组,然后是多发性梗死组,以后依次是中梗死组、小脑梗死组和小梗死组.卒中进展的OR值分别为6.103、5.409、3.589、2.889、2.078.在OCSP分型中,完全前循环梗死亚型最易发生病情进展,其次为后循环梗死,然后为多发腔梗,而部分前循环梗死患者进展率最低.完全前循环梗死与部分前循环梗死、多发腔梗、后循环梗死比较,卒中进展的OR值分别为6.451、5.272、2.536.结论 OCSP分型与CT分型联合应用,可能是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是否进展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其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入选5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治疗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均于入院后第2天及4周后采血测定胆固醇水平(包括TC,LDL—C,HDL—C)及hs—CRP。结果对照组4周后胆固醇及hs—CRP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4周后TC及LDL—C有下降(P〈0.05),HDL—C明显升高(P〈0.05),hs—CRP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除了有效的调脂作用外,还能抑制冠状动脉斑块的炎症反应,具有稳定冠状动脉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雪岩 《现代保健》2011,(14):44-45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的关系。方法选取40例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同时选取4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均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hs—CR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比较两组各生化指标的差别。结果观察组hs—CRP、TG、TC、LDL—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和血脂与2型糖尿病有密切的关系,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测血脂,有效地控制血脂水平,以对糖尿病及并发心血管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超敏反应C(hs--CRP)反应蛋白与进展型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对50例进展型脑梗死第2天、1周、2周监测血清hs—CRP的水平,另设对照组50例,为完全性卒中患者。结果:进展型脑梗死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hs--CRP是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病情变化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急性脑卒中患者高敏感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明确诊断的我院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06例,其中脑梗死68例,脑出血38例。、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重型〉30分,其12例,普通型≤30分,共94例。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非脑卒中患者60例,两组资料在年龄,性别及其它身体状况方面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对比性,皆入院48h内取全血20川测定高敏感C反应蛋白的含量水平。hs—CRP正常值为O.068~8.2mg/L,〉8.2mg/L为阳性。结果脑卒中组hs—CRP阳性率49.1%,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脑卒中组hs-CRP平均值(6.45±2.81)mg/L,对照组hs—CRP平均值(2.14±1.03)mg/L,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脑卒中组重型hs—CRP平均值(16.42±3.17)mg/L,普通型为(5.26±2.54)mg/L,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O.01)。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hs—CR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hs—CRP越高,病情越严重,同时预后越差。hs—CRP水平作为脑卒中病情与预后的危险预测因素.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和超敏CRP(hs—CRP)在微小心肌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测定106例微小心肌损伤发作2h血清(hs—cTnT、CK—MB和hs—CRP的浓度,以100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并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微小心肌损伤早期血清hs—cTnT、CK—MB和hs—CR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s—cTnT、CK—MB和hs—CRP三指标串联诊断微小心肌损伤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6.7%和90.1%,优于各单个指标。高浓度的hs—cTnT、hs—CRP对急性心肌梗死均有一定的预测意义(风险指数分别为6.5和1.9,P值〈0.001和0.01),而hs—cTnT和/或hs—CRP联合预测微小心肌损伤的风险指数高迭13.8(P〈0.0001)。结论:多种心肌标志物联合可早期快速诊断微小心肌损伤,一定水平的hs—cTnT联合hs—CRP检测可早期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20.
脑血管疾病是当今人类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脑血管疾病发病过程中一种常见、重要的临床表现形式。急性颅脑损伤、脑梗死及冠心病中,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升高者预后不佳.所以把血清hs—CRP作为早期诊断、病情分级及判断预后的一项特异性指标。本研究就自发性SAH患者血清hs—CRP的表达与自发性SAH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做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