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对晚期癌性贫血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水平及其对患者贫血症状作用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多种晚期癌性贫血患者血清,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EPO水平。以正常人、非癌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同时检测各组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参数包括网织红细胞数(RET)、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PI)。分析各组EPO水平差异及其与Hb、网织红细胞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晚期癌性贫血组患者血清EPO为(2.69±1.30)μg/L,RET(2.78±1.06)%,RPI1.44±0.32;正常对照组患者血清EPO为(1.59±0.69)μg/L,RET(1.17±0.35)%,RPI0.98±0.25;非癌性贫血组患者血清EPO为(2.78±1.53)μg/L,RET(5.46±2.12)%,RPI2.34±0.35;癌性贫血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患者比较,其血清EPO、Hb、RET、RPI值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癌性贫血组患者与非癌性贫血组患者比较,RET、RPI检测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1);癌性贫血组和非癌性贫血组患者EPO和RET、RPI值的相关系数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晚期癌性贫血患者血清EPO水平反应性增高,但机体对EPO反应性减弱。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对晚期癌性贫血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水平及其对患者贫血症状作用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多种晚期癌性贫血患者血清,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EPO水平。以正常人、非癌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同时检测各组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参数包括网织红细胞数(RET)、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PI)。分析各组EPO水平差异及其与Hb、网织红细胞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晚期癌性贫血组患者血清EPO为(2.69±1.30)μg/L,RET(2.78±1.06)%,RPI1.44±0.32;正常对照组患者血清EPO为(1.59±0.69)μg/t,PET(1.17±0.35)%,RPI0.98±0.25;非癌性贫血组患者血清EPO为(2.78±1.53)pg/L,PET(5.46±2.12)%,RPI2.34±0.35;癌性贫血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患者比较,其血清EPO、Hb、PET、RPI值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癌性贫血组患者与非癌性贫血组患者比较,RET、RPI检测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1);癌性贫血组和非癌性贫血组患者EPO和RET、RPI值的相关系数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晚期癌性贫血患者血清EPO水平反应性增高,但机体对EPO反应性减弱。  相似文献   

3.
贫血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常见病症,它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其中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是最主要原因,但临床上部分患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效果不理想,目前认为可能与体内左卡尼汀缺乏有关。为此,笔者使用左卡尼汀与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治疗尿毒症血液透析性贫血并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4.
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15例肾性贫血病人进行治疗。剂量65u/kg,3次/周静脉注射,第1周Rc升高极显著(P<0.01),第2周Hb升高(0.01<P<0.05),RBC和Hct无显著变化;增加剂量至100u/kg,第4周Hb升高极显著(P<0.01),Hct升高显著(0.01<P<0.05),Rc增多达高峰,第8周Hct升高有高度显著性(P<0.01),增加剂量至200u/kg,Hb、RBC和Hct缓慢上升至高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癌性贫血的疗效。结果表明,使用红细胞生成素有助于改善癌症患者的贫血状况,但应注意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杨杰 《职业与健康》2006,22(14):1113-1114
早产儿贫血是导致早产儿疾病的重要原因,往往影响着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并易产生并发症。我科自2002年1月~2005年6月应用国产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0)防治早产儿贫血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徐丽 《智慧健康》2022,(27):70-73
目的 探讨对癌性贫血患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蔗糖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2018年1月-2020年9月泗洪县分金亭医院有限公司46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患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合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蔗糖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生活质量以及HGB、HCT、RBC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65%,对照组82.61%(P<0.05);两组治疗前HGB、HCT、RBC水平较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HGB、HCT、RB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KPS评分较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SF、TSAT对比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SF、TSAT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13.04%、17.39%(P<0.05)。结论 对于癌性贫血患者联合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以及蔗糖铁治疗的临床效果满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贫血状况并可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危重症患者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试验,对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医院老年病科重症监护室(ICU)住院的危重症患者按一定入排标准入组。入组后给予rHu-EPO 10 000 u皮下注射,每周2次。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入组时和rHu-EPO治疗一个月后的APACHEII评分、血压、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计数(Ret),治疗前后一个月内的输血次数和输注浓缩红细胞的量(简称输血量)。收集使用rHu-EPO后相关不良事件。结果共23名患者入组,使用rHu-EPO治疗一个月后患者的APACHEII评分减低,Ret升高,一个月内输血次数及输血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在ICU长期住院的危重症患者,使用rHuEPO可以提高Ret,减少输血次数及输血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老年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月河南省某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肾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编号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给予生血宁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用药基础上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治疗8周时,比较2组患者的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水平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红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红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老年肾性贫血,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贫血状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方面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64例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所有患者均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12周后观察他们的肾功能、血红蛋白及血色素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64例患者中有58例患者的血色素、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上升,肾功能也趋于稳定,行为状况也明显改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有效率达到90.62%,并且治疗前后,治愈有效的58例患者的血红蛋白(Hb)、血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RBC)含量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在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方面显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静脉用蔗糖铁与口服右旋糖酐铁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60例肾性贫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静脉组静脉给予蔗糖铁100mg/次,每周2次;口服组给予右旋糖酐铁150 mg/d口服.观察治疗后4、8、12周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铁蛋白(SF)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等的变化,并观察治疗达标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静脉组Hb由治疗前(79.87±13.19)g/L上升为(106.11±12.38)g/L,口服组Hb由治疗前(85.41±11.49)g/L上升为(94.68±10.06)g/L,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静脉组治疗后Hb水平明显高于口服组(P<0.01).静脉组治疗后血清SF、TSAT明显高于口服组(P<0.01).口服组发生不良反应5例(16.7%),静脉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静脉用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明显优于口服右旋糖酐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静脉补铁改善肾性贫血的效果以及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择56例病情稳定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静脉组和口服组,各28例,疗程6个月。静脉组:于每次透析时补给100mg右旋糖酐铁,共10次,然后每2周给予维持量100mg。口服组:前3个月口服硫酸亚铁525mg/d,后3个月停服,按上述方法改用静脉补铁。比较两组贫血治疗效果、铁代谢和生化指标的变化、EPO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静脉组血红蛋白(nb)、红细胞压积(Ho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合度(TSAT)进行性升高,3个月后80%以上的患者贫血得到纠正,EPO用量较基数减少约28%。口服组治疗3个月时,Hb和Hot增幅不大,而SF和TSAT则逐月降低;第4个月起改用静脉补铁后,SF、TSAT很快升高,贫血迅速得到改善,EPO用量开始明显减少。结论 长期静脉补铁不仅能及时有效地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减少EPO用量,而且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静脉补铁改善肾性贫血的效果以及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56例病情稳定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静脉组和口服组,各28例,疗程6个月。静脉组:于每次透析时补给100mg右旋糖酐铁,共10次,然后每2周给予维持量100mg。口服组:前3个月口服硫酸亚铁525mg/d,后3个月停服,按上述方法改用静脉补铁。比较两组贫血治疗效果、铁代谢和生化指标的变化、EPO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静脉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合度(TSAT)进行性升高,3个月后80%以上的患者贫血得到纠正,EPO用量较基数减少约28%。口服组治疗3个月时,Hb和Hct增幅不大,而SF和TSAT则逐月降低;第4个月起改用静脉补铁后,SF、TSAT很快升高,贫血迅速得到改善,EPO用量开始明显减少。结论长期静脉补铁不仅能及时有效地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减少EPO用量,而且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贫血及医院感染发生率,了解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减少极低出生体重儿贫血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11年6月接受治疗的70例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将其分为两组,Ⅰ组23例,给予铁元素及维生素E治疗,Ⅱ组47例,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回顾两组患儿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对照分析治疗后网织红细胞值、血红蛋白值、红细胞压积比及治疗期间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治疗1、3个月后网织红细胞值、红细胞压积比和血红蛋白值对照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儿,治疗期间感染率为21.7%,Ⅱ组患儿,治疗期间感染率为2.1%,两组患儿治疗期间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有效减少极低出生体重儿贫血及医院感染发生率,且较为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在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46例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经皮下注射rhEPO 10 000 U每周3次治疗,无反应者增加至20000 U每周3次,4~6周为1个疗程.结果 28例患者经治疗后血红蛋白(Hb)明显上升,有效率为60.87%(28/46).治疗前Hb为(67.45±2.05) g/L,治疗2周后为(71.05±1.73)g/L,治疗4周后为(78.45±2.20) g/L,治疗6周后为(90.65±3.4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702,P< 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Hb水平逐渐升高,除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偶有头晕、乏力.治疗前KPS评分为40~70分,治疗后为60~90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结论 应用rhEPO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疗效明显,能有效提高Hb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使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 (rh Epo)治疗新生儿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后贫血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生后 2~ 5 d临床诊断足月新生儿 G- 6 PD缺陷症或 ABO溶血高胆红素血症随机分为两组。行黄疸治疗待肉眼黄疸消退后 ,治疗组 18例皮下注射 rh Epo2 0 0μ /kg/次 ,3d1次 ,共 6次。结果 :开始使用 rh Epo后第8~ 9w,治疗组与对照组 Hb、Hct、Ret等比较已呈显著差异 (P<0 .0 0 0 1)。在治疗期间血清铁蛋白尚在正常值范围。结论 :早期使用 rh Epo积极干预新生儿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后贫血 ,是可行、安全及有效的。同时进行正常的母乳喂养可不需额外添加铁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用量的影响.方法 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和贫血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使用ACEI降血压治疗,对照组使用钙离子拮抗剂(CCB)降血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0、2、4、6、8、10、12个月时的血红蛋白、EPO用量、血清EPO.结果 观察组的血红蛋白逐渐下降,6个月及之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94.21±9.20)g/L比(105.55±9.16)g/L;12个月:(95.90±6.75)g/L比(105.81±4.45)g/L;P<0.05];观察组EPO用量逐渐上升,8个月及之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个月:(10090.75±1918.35)U/周比(7010.32±1600.15)U/周;12个月:(11 586.39±2009.76)U/周比(7068.48±1615.35)U/周,P<0.05].在整个研究期间,两组患者的血清EPO水平均保持稳定不变.结论 ACEI治疗会加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和降低EPO的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CEI) on anemia and erythropoietin (EPO) requirements 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Methods Ninety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anemia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by random digits table, observation group (45 cases, using ACEI as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control group [45 cases,using calcium channel blocker (CCB) as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The follow-up period after starting ACEI or CCB therapy was one year. The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serum EPO, EPO requirements were compared after 0, 2, 4, 6, 8, 10, 12 months' treatment. Results In response to ACEI, the mean hemoglobin value in observation group decreased progressively, reaching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fter 6 months, and it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at in control group [6 months: (94.21±9.20) g/Lvs. (105.55±9.16) g/L,12 months: (95.90±6.75) g/L vs. (105.81±4.45) g/L,P <0.05]. The EPO requirements experienced a progressive increase in observation group and reach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fter 8 months, compared with those in control group [8 months: ( 10 090.75±1918.35) U/week vs. (7010.32±1600.15) U/week, 12 months: (11 586.39±2009.76) U/week vs. (7068.48±1615.35) U/week,P<0.05].Serum erythropoietin concentration remained stable during the study in two groups. Conclusion ACEI can worsen anemia and reduce the efficacy of EPO 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索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入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收治的101例CHF(NYHAⅡ-Ⅳ级)合并贫血的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EFO皮下注射及口服铁剂治疗,对照组常规心力衰竭治疗及口服铁剂治疗。两组持续治疗6个月后(铁剂口服时间不超过3个月),观察心功能NYHA分级、Nt-proBNP、心脏B超、血红蛋白(Hb)、6 min步行试验(6-MWT)、再入院率等指标。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心功能NYHA分级明显降低(P〈0.05)、Nt-proBNP明显降低(P〈0.01)、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降低(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P〈0.01)、Hb明显升高(P〈0.01)、6-MWT距离明显增加(P〈0.01)、再入院率明显减少(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使用EPO治疗CHF合并贫血患者可改善其心功能及运动耐量,降低心衰复发和加重的风险,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发支气管肺癌合并贫血的原因、特征及治疗。方法 回顾近十余年内我院334例肺癌住院患者的资料。结果 确诊支气管肺癌并发贫血76例,轻度34例,中度37例,重度5例。68例行骨髓穿刺涂片检查,确诊骨髓转移35例。7例患者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近期有效。结论 肺癌并贫血约占22.8%,多为轻至中度。最常见的原因为骨髓转移,与营养不良、显性或不显性失血等因素也有关。EPO减少是否为重要原因,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