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产前及输血前患者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的重要性。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6年9月需手术、输血和分娩的病人进行HB&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的检测,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BaAg阳性率为8.76%,抗-HCV阳性率为0.57%,抗-HIV阳性率为0.03%,未检出梅毒抗体阳性者。结论:对术前、产前及输血前病人进行血液传染性指标的检测,对避免医疗纠纷,减少院内交叉感染及预防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对输血感染的影响,为临床血液病感染的预防控制及减少医疗纠纷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6月于医院拟接受输血1 300例患者进行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标志物、丙型肝炎病毒(HCV)、苍白密螺旋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采用酶免疫分析法对所有患者进行输血前8项检测,以了解患者输血前的感染情况。结果在输血感染性指标检测中HBsAb的阳性率最高占21.69%,其次为HBsAg占10.85%。患者存在2种或3种重叠感染模式,其中以HBsAb+HBeAb的重叠感染模式所占比例最高共26例占2.00%,其次为HBsAg+HBsAb+HBcAb的重叠感染模式,共24例占1.85%。不同年龄段患者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输血前7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不仅提高患者的输血安全性、发现潜在疾病,还能降低院内交叉感染以及医疗纠纷的发生,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伟平 《现代保健》2010,(13):177-178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输血前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的患病情况,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及医护人员职业感染,减少或避免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31例输血前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Ab)和梅毒抗体(TP—Ab)。结果431例输血前患者HBsAg、HCV—Ab、HIV—Ab和TP—Ab阳性率分别为,不同年度间的HBsAg和HCV—Ab的阳性率波动较小(P〉0.05),而TP—Ah阳性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P〈0.01)。结论对住院患者输血前进行四项传染病标志物检测是非常必要的,这有益于患者及时诊治和医务人员自我保护,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减少或避免因输血而引发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4.
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进行肝炎病毒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目的 了解输血前和手术前住院患者肝脏的健康状况,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 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乙肝5项、抗-HCV和甘胆酸检测。结果 住院患者输血前和手术前乙肝5项中1项或多项阳性者的感染率为52.8%;抗-HCV阳性率为3.51%;乙、丙肝重叠感染率为3.94%;甘胆酸超过肝炎最低限(<6.87μmol/L)者33.5%。结论 输血前和手术前住院患者乙、丙肝的感染是严重的,明显高于人群的感染率并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伤,说明对输出前和手术前患者进行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标志和肝功能有检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发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患者输血或手术前进行传染病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的必要性.方法:对2006年3月~ 2008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296例患者,在输血前、手术前及产前作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 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的结果进行统计.结果:HBsAg阳性率为368%,抗-HCV阳性率为045%,抗-TP阳性率为017%,抗-HIV(1 2)阳性率为004%.结论:为了避免和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避免输血或手术治疗引起的医疗纠纷,对患者进行手术前、输血前的相关病毒标志物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艾滋病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了解患者输血前的感染状况,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方法对医院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000例输血前患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输血前艾滋病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指标;采用TRUST和TPPA方法检测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指标,分析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阳性率、交叉感染率以及不同年份阳性率。结果患者输血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最高为10.40%,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率最低为0.36%;不同年份间艾滋病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患者最多为45例占44.12%,其次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为30例占29.41%。结论在输血前对患者感染性指标进行检测,有利于患者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治、预防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减少医院感染,避免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患者在输血前传染病指标进行检测,了解感染情况。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3612例患者进行输血前的HBsAg、抗-HCV、抗-TP和抗-HIV检测。结果:3612例患者中,HBsAg阳性例数为330例,阳性率为9.14%;抗-HCV阳性例数为39例,阳性率为1.08%;抗-TP阳性例数为41例,阳性率为1.14%。结论:对输血前患者进行4项传染病指标检测对于保证输血安全、预防医源性交叉感染及防止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儿科患者输血和手术前进行相关传染病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某院儿科4700例输血和手术前患儿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艾滋病抗体(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TRUST)检测,并检测阳性患儿母亲的相应传染病指标。结果4700例患儿上述指标检出阳性96例(2.04%),其中HBsAg、抗HCV、抗HIV、TRUST阳性率分别为1.32%、0.45%、0.09%、0.19%;上述阳性患儿母亲的血液中相应血清学标志物阳性率分别为48.39%、71.43%、75.00%、100.00%。结论儿科患者输血和手术前相关传染病指标的检测,对于患儿传染病的早期诊治、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医务人员职业感染以及防止医疗纠纷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亦提醒有关部门和广大育龄期妇女警惕并预防母婴传播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输血前患者经血传播疾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输血前患者经血传播疾病标志物进行检测及分析,有利于保护受血者的利益,避免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A)检测经血传播病毒的4种疾病,结果为阳性者用另一种试剂复试,2次结果相同确定为阳性反应。结果8266例患者中阳性人数1056例(12.78%),其中HBsAg 10.53%、抗-HCV1.17%、抗-HIV0.63%、梅毒0.45%;同时发现抗-HIV阳性在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和皮肤科患者多见。结论患者输血前传染病标志物的检测,对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保护医患双方的利益,避免院内感染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受血者输血前4项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意义。方法:收集我院需要输血的患者静脉血标本2453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4项输血相关性传染病的检测。结果:2453例患者4项标志物中HBsAg阳性率7.8%、抗-HCV阳性率为1.4%、抗-HIV阳性率0.04%、TP-Ab阳性率1.5%,总阳性率为10.74%。结论: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4项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对于传染病感染的辅助诊断、区分责任及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输血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输血患者共1 792例进行HBsAg、抗-HCV、抗-HIV、抗-TP四项指标检测。结果总阳性率为21.88%。其中HBsAg阳性者192例,阳性率为10.71%;抗-HCV阳性患者121例,阳性率为6.75%;抗-HIV阳性者47例,阳性率为2.62%;抗-TP阳性者32例,阳性率为1.79%。男性与女性感染性指标阳性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院不同科室输血患者阳性率以感染性疾病科最高97.72%,其次是内科,外科,妇产科。在重叠感染中,以抗-HBV+抗-HCV和抗-HIV+抗-HCV两重感染为多见。结论切实做好输血前血液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对于防范可能因输血引发的医疗纠纷,预防医院内感染,强化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长沙市区两家三级甲等医院受血者输血前四项传染性标志物的阳性率,为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提供数据基础.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对输血前2006-2008年两院112 106例患者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乙肝表面抗原(HBsAg)、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进行检测和分析. 结果 112 106例标本中,抗-HIV1/2阳性患者79例(0.07%),抗-HCV阳性患者1 120例(0.99%),HBsAg阳性患者13 461例(12.00%),抗-TP阳性患者2 860例(2.55%).各指标均存在交义阳性,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结论 患者输血前四项血清传染性指标均有一定比例的阳性率,受血者输血前血源性感染指标检测能更好控制医院感染,对保证安全输血及保护医患双方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患者术前和输血前相关传染性指标的自身情况,从而预防因手术和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和提高医务工作者的自身保护意识.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ELISA)对2600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试验(TRUST)检测分析.结果 HBsAg阳性率9.03%、抗-HCV阳性率0.95%、抗-HIV阳性率0.076%、TP阳性率为0.70%.结论 对术前和输血前患者进行相关传染性指标的检测,能有效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以及减少医疗纠纷.所以对术前和输血前患者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相关检测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了解患者输血前传染性疾病感染情况及感染控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我院收治的需要输血治疗的108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四项主要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结果 1080例患者HBsAg110例,阳性率10.19%,抗-HCV21例,阳性率1.11%,梅毒30例,阳性率1.76%,抗-HIV1例,阳性率0.09%。结论输血前进行感染性指标检测可及时发现潜在感染源,也可避免输血后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输血前患者的传染病指标进行检测,明确临床诊断,以预防手术感染及防止医疗事故纠纷的发生。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3年4月进行输血的2 3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2 100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SAg)、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抗-HCV)、艾滋病病毒血清标志物(抗-HIV)以及梅毒试验(TRUST)等检测,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输血前观察组患者HBSAg、TRUST、抗-HCV、HBSAg和抗-HCV阳性率,分别为12.89%、0.43%、0.30%、0.2%;输血前患者所检测的4项传染病指标呈现出的阳性率为13.79%,与2100名健康人员阳性率3.52%相比,传染病指标的阳性率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34,P<0.01),未检测出抗-HIV阳性率。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传染病指标检测,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的概率,也是对医护人员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可靠保障,因此,在输血和手术前,对患者进行传染病指标检测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患者输血前接受感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2年12月~2006年12月对12 863例患者输血前血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 -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试验(TRUST)检测分析.结果 HBsAg阳性率12.59%,抗-HCV阳性率1.90%,抗-HIV阳性率0.02%,TRUST阳性率0.80%.结论 对患者输血前进行感染性指标检测对于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预防和减少因输血后感染引起的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患者、医院及供血单位均有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患者手术、输血前的血液感染标志物的情况。方法:对13377例手术、输血前患者的8项血液标志物参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抗体(抗-TP)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BsAg阳性率7.4%,抗-HCV阳性率0.3%,抗-HIV阳性率0.04%,抗-TP阳性率1.8%。乙肝二对半检测的模式有12种。结论:在手术、输血前进行感染标志物的检测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并加强医务人员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我院病人术前和输血前(含产前)由输血引起的经血传播的疾病情况,保障病人及医务人员健康,避免输血传播疾病导致医疗纠纷.方法 对我院2007年1月~12月需输血、手术或分娩的病人进行输血前、术前检测共5项,即: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AVIgM)、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Ig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l/2)、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进行统计.结果 HBsAg阳性率为11.39%,抗HAVIgM阳性率为0.15%,抗HCVIgG阳性率为1.10%,TP-Ab感染率为3.69%,抗HIVl/2阳性率为0.23%,所有抗HIV1/2阳性经上送己确认.结论 为了防止发生医疗纠纷,同时也为了避免和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对患者进行五项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输血前4项感染性指标临床检测价值,为降低临床输血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4年2月-2015年2月医院3 568例需输血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于输血前采集静脉血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苍白密螺旋体抗体(TP-Ab)4项指标,对检测结果进行总结,并对其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3 568例患者中检出HBsAg阳性302例,阳性率8.46%,抗-HCV阳性38例,阳性率1.07%,TP-Ab阳性31例,阳性率0.87%,抗-HIV1/2阳性11例,二次确认检测阳性9例,阳性率0.25%;传染科、肿瘤科患者HBsAg阳性率、抗HCV阳性率显著高于总阳性率(P0.05),内科、外科、传染科TP-Ab阳性率显著高于总阳性率(P0.05),传染科抗-HIV1/2阳性率显著高于总阳性率(P0.05)。结论临床患者输血前进行4项感染性指标检测可有效减少患者和医护人员医院感染发生,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研究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检测结果与临床应用意义.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9月间收治的需行输血治疗的患者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输血前分别对其乙肝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测定,计算其各自的检测阳性率.结果:分别对1000例患者的各项感染性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HBsAg的检测阳性率最高,为11.5%,显著高于抗-HCV、抗-TP和抗-HIV的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血前对住院患者的主要感染性指标进行测定,可以为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提供可靠依据,促进院内感染发生率的降低,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