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海霞 《工企医刊》2012,25(5):48-5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CT扫描对腰椎滑脱的诊断价值。对41例确诊的腰椎滑脱患者的椎间盘CT扫描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均见假性椎间盘膨出征,少数见双边征;椎弓崩裂并滑脱者椎管矢状径于滑脱下缘层面拉长,椎小关节多正常,部分可见椎弓峡部裂隙征;退变性滑脱者椎管矢状径于滑椎下位椎体上缘层面可不同程度变小,椎小关节均见矢状改变,半脱位及退行性变。结论腰椎间盘CT扫描可初步诊断腰椎滑脱及其类型。  相似文献   

2.
腰椎作为躯干与骨盆之间的重要联系,承受的负荷量在整个脊柱中居首位,其生理活动范围亦相对较大,应力集中,临床上出现退变最早。腰椎退变包括椎体、附件、椎间盘、韧带及椎小关节,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工作中经常发现在腰椎退行性变基础上引发的假性腰椎滑脱是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存在着争议。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是引起腰椎不稳及下腰痛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本文将从解剖学、生物力学、影像学表现以及治疗等方面对腰椎椎间小关节退行性变对假性腰椎滑脱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①总结老年性腰椎退行性病变的X线与CT影像学表现;②探讨老年性腰椎退行性改变导致临床症状的原因。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3年1月~2009年1月共检查、治疗老年性腰椎退行性病变60例,就其腰椎X线平片与CT影像学表现分析。结果60例老年性腰椎骨质疏松有35例(53.33%),60例90节椎间盘中检出退变83节(92.22%),各椎小关节均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100%)。结论需重视影像学与临床方面对老年性腰椎退行性的改变表现,尤其是对于椎间盘变性、椎小关节病变、继发性椎管狭窄导致老年性腰腿症状因素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外侧型腰椎后缘软骨结节(LLPMN)的CT认识,探讨该结节及相应小关节、黄韧带伴随改变的发病机制及其共同对中心椎管、侧椎管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7例LLPMN的CT表现。结果17个软骨结节均为单发,其中,S1后上缘7个,L5后上缘6个,L4后上、下缘分别为1个、2个,L3后下缘1个;单纯小关节退变、黄韧带肥厚分别为1例、5例,小关节退变伴小关节半脱位2例,小关节退变伴黄韧带肥厚或骨化3例。结论CT能准确反映LLPMN对椎管的影响及其相应小关节、黄韧带伴随改变,并能指导临床治疗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腰椎退变性椎管狭窄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它是由于椎间盘、椎体、椎小关节、脊柱韧带等退变、老化引起椎管、神经根管以及椎间孔狭窄 ,包括软组织引起的椎管容积改变及硬膜囊本身的狭窄。过去主要依据x线平片和脊髓造影检查。目前 ,CT已经成为诊断本病的一种常用方法。为此 ,收集我院经CT诊断并经临床、手术证实 43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探讨CT对该症的诊断价值。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 1992年 4月至 1999年 8月期间收治 43例临床、手术、CT诊断为腰椎退变性椎管狭窄的病例。其中男性 2 3例 ,女性 2 0…  相似文献   

6.
张达志 《医疗装备》2010,23(1):28-3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中的诊断应用。方法:回顾总结分析64例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的CT表现。结果:小关节病的主要CT表现为小关节突增生肥大,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破坏,关节囊钙化,关节腔积气、关节半脱住以及侧隐窝和椎间孔狭窄等征象。结论:螺旋CT(MPR)技术可充分显示椎小关节的解剖结构和病理改变,为小关节病的诊断提供充分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64层螺旋CTMPR重组对腰椎滑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PR)对腰椎滑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100例腰椎滑脱患者的CT MPR重建图像资料。结果:MPR不仅能够显示腰椎滑脱的分度,辨别是峡部型(真性)或是退变型滑脱(假性),并且能够显示合并的腰椎间盘膨出、小关节退变及周围软组织结构改变。结论:64层螺旋CT MPR图像,有利于全面、直观地显示腰椎滑脱的原因,并且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信息,有助于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采用CT诊断老年腰椎退行性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就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50例老年腰椎退行性患者进行CT诊断,并分析总结起影像变化特征.结果: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CT表现为:(1)椎体前缘骨折增生132例,占88.0%;(2)椎间盘膨出128例,占85.3%;(3)椎间盘突出60例,占40.0%;(4)椎小关节增生58例,占38.7%;(5)退变性骨性椎管狭窄42例,占28.0%;(6)黄韧带肥厚60例,占40.0%;(7)真空现象44例,占29.3%;(8)脊柱滑脱14例,占9.3%;(9)骨质疏松80例,占53.3%.结论:采用CT检查对诊断老年退行性病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为临床治疗腰椎退行性变提供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颈椎病是由于颈椎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为表现的症状和体征。本文通过对320例临床诊断为颈椎病,CT扫描检查亦诊断为颈椎病的患者CT资料进行比较性分析。结果:颈椎病CT诊断(1)椎体及小关节骨质增生;(2)颈椎间盘突出;(3)横突孔的狭窄。结论:CT对颈椎病可以独立诊断,能提供传统X线显示不佳的影像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对腰椎滑脱CT征象的认识。方法 利用日立PRATICO型螺旋CT对22例腰椎滑脱病人进行扫描,扫描范围包括椎间盘和椎弓根下缘层面,扫描线与椎间隙平行。结果 CT扫描显示以下特征,双侧关节突间部骨质缺损伴骨质增生,椎管前后径延长,椎间盘假性膨出,夹心征。结论 腰椎滑脱有特征性CT征象,椎间孔扫描法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临床腰椎手术固定主要应用椎弓根螺钉固定,其可为腰椎手术提供可靠的稳定性,但也具有费用昂贵、术后腰痛及相邻节段退变等缺点。随着临床手术的微创化,近年许多学者对内固定方式进行了改变,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作为一种传统的内固定技术又被重新考虑使用,具有创伤小、置入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等优势。我们将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的临床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腰椎小关节退变程度、小关节突关节矢状角、终板下关节角在退变性腰椎滑脱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不同改变,进一步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2009年10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79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L4~5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42例(试验组),年龄相仿的L4~5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7例(对照组),按Weishaupt等腰椎小关节骨关节炎影像学改变分级对L4~5小关节进行分级;通过CT测定L4~5小关节突关节矢状角、L4终板下关节角.比较两组L4~5小关节骨关节炎影像学改变分级、L4~5小关节突关节矢状角和L4终板下关节角及双侧对称性.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L4~5小关节骨关节炎影像学改变均无0级病例,试验组1、2、3级分别为4、20、18例;对照组1、2、3级分别为21、14、2例,两组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L4~5小关节突关节矢状角、矢状角不对称性偏差角度、L4终板下关节角(26.62°±1.67°、8.79°±4.28°、116.92°±6.86°)与对照组(45.07°±7.32°、5.14°±4.28°、104.95±4.9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终板下关节角不对称性偏差角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小关节趋于矢状化、终板下关节角增大对腰椎发生退变性滑脱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月荣 《现代保健》2009,(10):103-104
目的探讨腰椎小关节病的CT和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腰椎小关节病患者的CT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CT表现为关节面不对称,腰椎小关节突增生、肥大,关节突骨赘形成,关节软骨下骨硬化、糜烂,关节间隙狭窄,关节真空现象,关节周围及关节囊钙化。结论除腰椎间盘突出症外,腰椎小关节病亦引起下腰痛和坐骨神经痛。CT对腰椎小关节病的诊断,明显优于X线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棘突间移植物-Wallis对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接受Wallis移植的2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症状改善程度采用Odom评估法,优7例,良10例,可1例,差4例,优良率77.3%.随访期间未发生症状加重﹑移植物松脱及术后翻修.结论:应用棘突间移植物技术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保留了腰椎后柱结构稳定性,恢复了腰椎后柱高度.  相似文献   

15.
<正>腰椎小关节(facet joint of lumbar)是腰椎后柱的重要结构之一,它与椎体共同维持着腰椎的稳定与运动。因此,当小关节发生退变或其形态学改变,必将影响腰椎的稳定性,可导致腰椎滑脱、腰椎退  相似文献   

16.
马玉学 《现代保健》2011,(14):115-116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所致骶髂关节改变的x线与cT表现,探讨早期影像学特征,比较x线片与CT对早期AS诊断的价值。方法搜集确诊的40例AS患者,摄取骶髂关节正侧位平片,其中30例做骶髂关节至腰椎CT扫描,总结其影像学的表现、病理改变及临床分期,并对X线与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s早期骶髂关节改变的影像学表现为:x线I级2例,仅表现为关节面不清,间隙存在;II级(诊断为早期病变)9例,表现为髂骨侧关节中下部关节面下骨质侵蚀破坏。CTI级2例,双侧骶髂关节面骨质疏松及软骨下骨质轻度糜烂;II级12例,软骨下局限性硬化,骨质模糊不清,斑块脱钙侵蚀及微小囊变,骨质硬化。对Ⅲ-Ⅳ级AS病变,x线与CT诊断基本相同,但对AS早期病变CT明显优于X线平片,能够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结论骶髂关节骨质疏松及软骨下骨质糜烂,斑片脱钙侵蚀、小囊变、骨质硬化是As早期征象。CT更能准确清楚的显示早期病变。  相似文献   

17.
林长波 《健康必读》2008,7(3):122-123
目的探讨X线平片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0例颈椎病患者X线平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0例颈椎病X线表现为:①椎间隙狭窄、椎间盘退变者占81%;②颈椎骨质增生占79%;③椎间孔变形占71%;④颈椎失稳、曲度改变者占50%;⑤软组织钙化影占35%;⑥椎管狭窄占8%。结论X线平片目前仍是诊断颈椎病的主要方法,它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其中椎间隙狭窄、椎间孔变形是诊断颈椎病的直接征象;骨质增生、退变是诊断颈椎病的主要依据;颈椎失稳、曲度改变(4-6椎体为中心)为颈椎病的起因,是诊断本病的基本特点;椎部软组织钙化影、各小关节增生伴功能紊乱是诊断本病的间接征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及MRI表现,评价320排CT容积扫描结合MRI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临床拟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行骶髂关节320排CT容积扫描,其中10例CT可疑病例行MR检查.回顾分析60例患者的骶髂关节特征性改变,归纳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特点.结果:320排CT容积扫描能清晰显示骶髂关节微细骨质结构改变,MRI能清晰显示骶髂关节软骨、滑膜、骨髓等异常改变.结论:320排CT容积扫描结合MRI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寰枢关节退行性变的16层螺旋CT表现以及寰枢关节退行性变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颅脑、鼻窦或鼻咽部16层螺旋CT(MSCT)扫描。其中颅脑检查123例、鼻窦检查47例、鼻咽部检查40例。将结果与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及统计学处理。结果 CT显示寰枢关节退性行变114例。寰枢关节的退变程度与临床枕颈区疼痛症状的出现密切相关(P<0.05)。当年龄大于40岁以后,寰枢关节退行性变的发病率和临床枕颈区疼痛症状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寰枢关节退行性变随年龄的增大发病率逐步升高;寰枢关节退行性变与枕颈区疼痛有明显的相关性;寰枢关节退行性变不一定都引起枕颈区疼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DIS)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61例DLS患者作为DIS组,选取61例同期性别、年龄与DLS组相匹配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发病部位均为L4。比较两组病例椎间关节角度、退变程度、腰骶角等因素与腰椎滑脱的关系。结果DLS组关节突关节面与矢状面夹角小于对照组[(37.11±7.52)°比(42.44±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腰骶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间关节退变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突关节面与矢状面夹角、椎间关节退变程度在DLS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