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索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方法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在入院时及2周后检测高敏cRP结果。结果治疗组高敏CRP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降低忽陛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CRP水平。  相似文献   

2.
陈海荣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8):3814-3815
[目的]观察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临床选取AMI病人5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9例)和阿托伐他汀组(2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2周;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mg,每晚1次口服。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治疗前后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s-CRP。[结果]①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G、TC及LDL-C浓度无明显变化,而治疗后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②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TG、TC、LDL-C、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且hs-CRP的下降幅度较常规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改善AMI患者的血脂水平,进一步降低hs-CRP浓度,抑制AMI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MIF、MMP-1及hs-CRP的影响。方法 将17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2组:ACS组12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50例,另选同期4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同时随机将ACS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各6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MIF、MMP-1水平,用超敏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比较各组血清MIF、MMP-1、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ACS组血清MIF、MMP-1、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血清MIF、MMP-1、hs-CRP水平明显下降(P〈0.01或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清MIF、MMP-1、hs-CRP水平,减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基质成分的降解和炎症反应,增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异常的影响. 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6例,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52例给予常规治疗,他汀组5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1次顿服;分别在发病24 h内及14 d后抽血检测血清hs-CRP及血脂水平,比较两组间差异. 结果 入院初两组患者血清hs-CRP、TC、LDL-C、HDL-C和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他汀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P<0.001);而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阿托伐他汀短期即可发挥抗炎作用,且此作用不依赖于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于2011年3月-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用阿托伐他汀,观察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和炎症反应方面的改善情况。结果经过临床观察,两组患者在出院时的血脂水平和炎症反应方面较住院前都有了显著的改善,但治疗组的改善情况更为显著,且随访调查半年发现治疗组的血脂水平和炎症反应进一步改善,而对照组基本无变化,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显著,帮助患者改善血脂水平,减少炎症反应,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且安全可靠且副作用较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索红霞  陈丹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0):2003-2004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治疗术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肌钙蛋白I(cTnI)的影响。方法:采用临床实验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分别于药物治疗前、术后24h及术后3d,测定血清hs-CRP和cTnI浓度。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术后血清hs-CRP和cTnI浓度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清hs-CRP和cTnI水平增加;阿托伐他汀可降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hs-CRP和cTnI水平。  相似文献   

7.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08-06-2009-06收治的10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1例,观察组常规治疗加上阿托伐他汀20mg/d,对照组常规治疗加上阿托伐他汀10 mg/d.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90 d测定血脂四项、C反应蛋白(CRP)和NO浓度,并且观察再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CRP降低而NO升高,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效果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预后,每天剂量40 mg是安全的,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心肌损伤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表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于术前2h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80mg顿服,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均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d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浆超敏肌钙蛋白(TNT-HS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TNT-HSST、CK-MB、hs-CR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TNT-HSST、CK-MB、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40.0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前应用,可有效提高对患者心肌损伤保护作用,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sCD40L)的影响。方法选择105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3组:⑴常规治疗组:抗凝、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⑵阿托伐他汀10 mg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晚口服10 mg阿托伐他汀;⑶阿托伐他汀40 mg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晚口服40 mg阿托伐他汀。于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4周后分别空腹静脉采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及sCD40L浓度。结果药物治疗前,3组ACS患者血脂以及hs-CRP和sCD40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物治疗2周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阿托伐他汀10 mg治疗组和40 mg治疗组血脂水平无明显改变,但血清hs-CRP及sCD40L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40 mg组降低更明显(P〈0.01)。治疗4周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阿托伐他汀10 mg治疗组血脂水平变化不明显,但hs-CRP和sCD40L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40 mg治疗组血脂TC和LDL-C水平明显下降(P〈0.01),且hs-CRP和sCD40L水平进一步降低(P〈0.01),与10 mg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早期降低ACS患者的炎症反应,大剂量应用时抗炎和降脂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与炎症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以及早期阿托伐他汀干预对UA患者血清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60例UA患者、5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组)以及5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血清hs-CRP水平。采用随机开放法将UA组分成常规组和阿托伐他汀组进行为期4周的干预,比较治疗前后的血清hs-CRP及血脂水平变化。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采用Judkin’s法,共有78例患者和29例健康对照者完成造影。结果UA组血清hs-CRP基础水平明显高于SA组及对照组(P<0.01)。血清hs-CRP水平与依照Gensini积分评估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显著相关。UA患者治疗4周后,阿托伐他汀组血清hs-CRP及LDL-C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而常规组无明显变化。相关分析显示,阿托伐他汀组血清hs-CRP水平的下降与LDL-C下降无相关性。结论UA的发生与机体炎症反应激活有关。血清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程度有一定关系。阿托伐他汀快速降低血清hs-CRP水平,在UA的早期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CTnT、Mb、NT-proBNP、hs—CRP联合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定102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AP组),10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UAP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105例健康人血中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红蛋白(Mb)、N末端前B型脑钠肽原(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ap)含量,各组之间相互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中CTnT、Mb、NT—proBNP、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UA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TnT特异性最高,Mb灵敏度最高,特异性较差。结论cTnT、Mb、NT—proBNP、hs—CRP对AMI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联合检测可以提高AMI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阿托伐他汀对CSF患者血浆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70例经冠脉造影(CAG)诊断为CSF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5例,患者知情同意,两组均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20 mg 1次/d,阿司匹林100 mg 1次/d,曲美他嗪20 mg 3次/d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阿托伐他汀20 mg 1次/晚.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浆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 他汀治疗组血浆hs-CRP及TNF-α水平明显减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可减轻CSF患者的血浆炎性因子hs-CRP及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丹参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和血脂及脑梗死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为在常规丹参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观察14d后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34〈0.05,χ2=4.41)。观察组CRP水平由治疗前(14.94±5.75)降至(6.89±4.12),差异显著(P〈0.01);而对照组CRP水平治疗前后略有下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血脂各指标中观察组治疗后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对照组各指标也只是略有下降,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脂指标均明显下降,降低了脑梗死的复发。因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采用丹参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效果明显优于丹参单独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临床特征,将1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进展组(n=37)和非进展组(n=128),分别检测其血清Hcy、hs-CRP水平.结果 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0.01).结论 检测血清Hcy、hs-CRP水平有助于进展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白介素-11(IL-11)的关系。方法将82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4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2例,对照组20例。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浆hs—CRP、血清IL-11的水平。结果对照组、SA组、UA组及AMI组hs—CRP水平呈逐渐增高的趋势,而IL-11的水平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两者线性负相关。结论IL-11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氟伐他汀早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血清炎性因子、纤溶四项的影响。方法5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A、B两组。A组(32例)口服氟伐他汀20mg/d,B组(21例)口服氟伐他汀40mg/d,治疗前后分别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纤溶四项,随访3个月和6个月。结果A、B两组患者血清hs—CRP、sCD40L、MMP-9在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后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B组较A组更明显。A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在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后无明显改变(P〉0.05),B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凝血酶时间在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后明显延长,且纤维蛋白原明显缩短(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早期使用氟伐他汀可抑制患者炎性反应.且大剂量同时具有抗凝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早期静脉溶栓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 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试验组给予早期静脉溶栓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0.6%(29/36)比52.8%(19/36)],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以及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1.1%(4/36)比27.8% (10/36),8.3% (3/36)比25.0%(9/36),44.4% (16/36)比72.2%(26/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白细胞配体分化抗原、基质金属蛋白酶9以及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4.2±3.7)分比(7.9±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1分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52.8%(19/36)比33.3%(12/36)],2~6分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47.2%(17/36)比66.7%(24/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静脉溶栓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AMI患者90例,参照Lown分级标准分为A组(0级)、B组(I级、Ⅱ级)和C组(Ⅲ级、Ⅳ级、V级)各30例,均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RP水平,对三组患者的血清水平进行比较并做相关性分析;同时,按照梗死发生部位将患者分为前壁梗死组(52例)及其他部位梗死组(38例),并对比两组CRP水平。结果:C组CRP水平明显高于A组、B组;B组CRP水平较之A组相对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心梗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心梗组(P〈0.05)。CRP与Lown分级呈正相关(r=0.63,P〈0.05)。结论:CRP与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梗死发生部位的基础性参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10mg和20mg)治疗3d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的变化。方法对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3例,不接受任何调脂药物治疗)、1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30例,10mg阿托伐他汀治疗3d)和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39例,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3d)。并测定各组治疗前后Fg和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3d后,1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血浆Fg水平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赡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Fg水平下降幅度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6%比3.2%,P〈0.05)。三组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引起的血浆Fg水平下降与总胆固醇(r=0.125,P=0.618)、三酰甘油(r=0.147,P=0.57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279,P=0.23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021,P=0.157)的下降百分数之间无相关性。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大剂量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3d后,可明显降低Fg水平及改善内皮功能,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胡慧  高毅滨 《现代保健》2011,(16):62-64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非缺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方法 60例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钙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12个月进行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以及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 在治疗3个月和12个月后阿托伐他汀组和对照组CRP、TC及LDL的水平均降低,EF、NYHA分级的水平均增加,但阿托伐他汀组在CRP、TC及LDL水平的降低和在EF、NYHA分级水平的增加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阿托伐他汀组EF与CRP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P 〈0.01),而EF与TC、LDL呈零相关;对照组EF与CRP、TC、LDL水平呈零相关.结论 (1)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改善左室功能,降低血CRP水平.(2)阿托伐他汀改善非缺血性心力衰竭可能与其具有降血脂以外的多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