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克霉唑栓局部应用与氟康唑口服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9月-2015年9月北京市延庆区医院收治的862例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把患者分为对照组430例和观察组432例,对照组给予克霉唑栓局部应用治疗,观察组给予口服氟康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3个月内的复发情况及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70%,明显比观察组的93.06%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结束后1、2、3月内复发的例数均比观察组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给予口服氟康唑治疗的疗效比使用克霉唑栓局部应用的疗效好,且更能有效降低复发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寻对复发性念珠菌外阴阴道炎(RVVC)的理想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3年8~12月该院妇产科门诊RVVC患者58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8例,阴道放置乳酸菌阴道胶囊每天1次,每次2粒.对照组20例,阴道放置达克宁栓,每天1次,每次1粒.两组均10 d为1疗程在局部治疗同时口服氟康唑胶囊150 mg,3 d服1次,连续3次.结果实验组治愈率94.7%,对照组治愈率70.0%,两组治愈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乳酸菌阴道胶囊局部治疗与氟康唑口服配合使用,对RVVC是一种效果满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江 《家庭医学》2005,(2):31-32
雪婷:最近几天阴部一阵阵的特别痒,总想去抓.拿镜子照小阴唇上有白色的东西附着。我买了洁尔阴洗,洗完当时觉得很凉爽。直到今天我刚去厕所才发现内裤上附着微黄的大块的异物。我没有过性行为.是一个很卫生的女孩.每天都洗澡,但是没怎么认真洗过阴部。我不敢去医院.买洁尔阴时边上的人都用那种眼光看我。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4.
微生态制剂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对复发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复发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7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独抗真菌治疗)与治疗组(抗真菌治疗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前、后1周、1月、2月进行临床、真菌学疗效分析。结果:经抗真菌治疗后,临床、真菌学疗效较好。治疗后2个月,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χ=4.613,P<0.05),复发率低。结论: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寻对复发性念珠菌外阴阴道炎(RVVC)的理想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3年8~12月该院妇产科门诊RVVC患者58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8例。阴道放置乳酸菌阴道胶囊每天1次。每次2粒。对照组20例,阴道放置达克宁栓,每天1次,每次1粒。两组均10 d为1疗程在局部治疗同时口服氟康唑胶囊150 mg,3 d服1次,连续3次。结果:实验组治愈率94.7%。对照组治愈率70.0%,两组治愈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乳酸菌阴道胶囊局部治疗与氟康唑口服配合使用,对RVVC是一种效果满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氟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念珠茵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口服氟康唑150mg联合克霉唑阴道片500mg阴道给药2枚;对照组40例单用克霉唑栓。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并进行妇科检查及阴道分泌物镜检。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97.5%,对照组92.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氟康唑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发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RVVC)发病的相关因素并观察乳酸杆菌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36例RVVC患者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及填写问卷调查表,了解RVVC的易患因素。同时将其中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独抗真菌治疗)与观察组(抗真菌联合微生态治疗)。结果RVVC的易患因素主要为长期反复不规范使用抗生素及抗真菌药、性伴侣未同治、孕产次数、性交次数、不良生活习惯等。抗真菌联合乳酸杆菌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1%(P〈0.05)。结论单纯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规范治疗对于预防RVVC至关重要,抗真菌联合微生态治疗对RVVC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复发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RVVC)发病的相关因素并观察乳酸杆菌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136例RVVC患者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及填写问卷调查表,了解RVVC的易患因素.同时将其中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独抗真菌治疗)与观察组(抗真菌联合微生态治疗).结果 RVVC的易患因素主要为长期反复不规范使用抗生素及抗真菌药、性伴侣未同治、孕产次数、性交次数、不良生活习惯等.抗真菌联合乳酸杆菌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1%(P<0.05).结论 单纯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规范治疗对于预防RVVC至关重要,抗真菌联合微生态治疗对RVVC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氟康唑联合达克宁栓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念珠菌阴道炎的166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口服氟康唑联合达克宁栓治疗,对照组采用达克宁栓治疗,均于治疗的第7天和第14天复诊,第30天复查,行念珠菌检查,同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在第7、14和30天,治疗组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无复发病例,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氟康唑联合达克宁栓治疗念珠菌阴道炎优于单用达克宁栓,安全可靠,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徐曼 《现代保健》2010,(7):46-47
目的探讨氟康唑联合达克宁栓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将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60例采用单纯氟康唑治疗,B组60例采用氟康唑联合达克宁栓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B组患者疗效好优A组,且复发率较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康唑联合达克宁栓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好,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预防性治疗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 的预防性治疗效果。方法: 将72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39例, 采用氟康唑胶囊0 15g口服, 1次/d, 连服7d, 停药观察; B组33例, 采用氟康唑胶囊0 15g口服, 1次/d, 连服7d治疗后, 于每月月经来潮前1d口服氟康唑胶囊0 3g一次, 连续用药半年。结果: A、B两组治疗1周后, 治愈率分别为87. 18%和87 88%, 无显著性差异(χ2 =0 .008, P>0. 05); 3个月、6个月、12个月各阶段复发率分别为20. 59%、0 .00%, 35 .29%、3 .45%, 47 .06%、6 .90%,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 =6. 72, P<0. 01; χ2 =9 .69, P<0 .001;χ2 =11. 84, P<0. 001)。结论: 氟康唑预防性治疗能够较好地阻断RVVC的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阴道局部细胞免疫功能状况与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7月~2008年5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就诊及进行健康体检的育龄妇女,分为RVVC组(41例)、VVC组(38例)、对照组(38例)。留取阴道灌洗液,采用ELISA法检测其IFN-γ及IL-4浓度。结果:①阴道灌洗液中IFN-γ的表达水平RV-VC组与VVC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RVVC组明显高于VV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阴道灌洗液中IL-4的表达水平RVVC组与VVC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VVC组与VVC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局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可能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发病与复发有关。检测RVVC患者阴道灌洗液中的细胞因子,可以反映患者阴道局部细胞免疫状况,可作为对RVVC治疗监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局部和全身联合用药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疗效,并将生存分析模型应用于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治愈率的动态描述.方法 192例患者采用局部和全身联合用药两个疗程后,将治愈的171例患者按照1: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继续联合用药巩固治疗6疗程,对照组则临床观察6个月,在治疗及观察结束后3个月和6个月各随访1次,每次均于月经后复查.结果 采用Kaplan-Meier法得出联合用药组6、9、12个月的累积治愈率分别为84.40%、60.44%、28.76%,而观察组为22.48%、11.24%、5.62%(P<0.01)治疗组中位复发的时间是9.47个月,而观察组为4.70个月.结论 小剂量、长疗程的局部和全身联合用药可降低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复发率,但是远期治愈仍难实现.  相似文献   

14.
复发性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病原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发性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致病菌种,并对其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方法将138例RVVC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按常规方法处理后,接种于萨布罗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在37℃恒温箱中培养2~3d,纯化后采用法国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微生物全自动鉴定系统VITEK-2鉴定,采用微量液体培养基稀释法,对分离的假丝酵母菌属进行氟康唑、咪康唑、酮康唑、克霉唑、伊曲康唑、制霉菌素及特比萘芬敏感性试验。结果 RVVC组分离出假丝酵母菌属79株,VVC组分离出假丝酵母菌属79株;2组分离出菌株均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各占68.35%和78.48%,RVVC组白色假丝酵母菌株与VVC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滑假丝酵母菌株占20.25%,与VVC组比较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VC组对制霉菌素敏感率为93.67%,VVC组为96.20%。结论 RVVC的主要致病菌为白色假丝酵母菌,但RVVC组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比例高于VVC组,非白色假丝酵母菌中以光滑假丝酵母菌比例最高,药敏试验2组均对制霉菌素较敏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临床分离菌株及其对几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探讨RVVC发生的真菌学原因。方法:应用科玛嘉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和API Candida、API20CAUX鉴定分离菌株。采用ROSCO Neo-Sensitab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65株假丝酵母菌,其中RVVC组32株、VVC组33株。RVVC组中非白假丝酵母菌占25%(8/32),VVC组中非白假丝酵母菌占18.2%(6/33),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504)。体外药敏试验:制霉菌素敏感性最高,达98.5%,特比萘芬敏感性最低,为6.2%,其他药物敏感性依次为:克霉唑76.9%、伊曲康唑71.4%、氟康唑33.8%、咪康唑32.3%。RVVC组对咪康唑及特比萘芬的敏感性高于VVC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咪康唑:46.9%、18.2%,P=0.013;特比萘芬:12.5%、0%,P=0.019)。RVVC组的敏感药物种数比VVC组要多[分别为(3.3±1.5)种和(2.3±0.8)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结论:白假丝酵母菌仍然是RVVC的主要菌种。体外药敏试验显示制霉菌素敏感性最高,特比萘芬敏感性最低。在唑类药物中,克霉唑和伊曲康唑敏感性较高,而氟康唑和咪康唑则较低。RVVC分离菌株对常用的抗真菌药物仍有较高的敏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阴道假丝酵母菌小鼠模型血液和阴道灌洗液中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感染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研究以及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模型的干预,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小鼠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1次感染和2次感染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小鼠模型,在感染后的第2、7和14天检测小鼠血液和阴道灌洗液中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含量.并给予斯皮仁诺灌胃或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腹腔注射,连用3天后行阴道灌洗液菌落形成单位计数.结果 无论是1次感染还是2次感染的小鼠,阴道灌洗液及血液中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含量在感染后的第7天最高,分别为207.50±29.64pg/mL和251.25±41.12pg/mL,经两组对比分析,感染后第2天、第7天、第14天t值分别为3.024、2.255、2.345,均P<0.05.对感染后的相同时间进行比较,接受2次感染的小鼠,其阴道灌洗液及血液中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含量比接受1次感染小鼠的含量均增高,且阴道灌洗液中的含量高于血液中含量.接受斯皮仁诺灌胃的小鼠均被治愈,接受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腹腔注射的8只小鼠中有6只治愈.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对照组阴道灌洗液中含量极微小,在血液中的含量均低于感染组.结论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对抗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中起保护作用,特别是对于2次感染,且局部作用大于系统作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该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考虑其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在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中的作用。方法:将42例RVV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采用抗真菌药物加BCG-PSN注射液治疗,治疗对照组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同时设正常对照组。治疗前后均采用ELISA方法测定患者阴道灌洗液中细胞因子IL-10和IFN-γ的含量,同时于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疗效评定。结果:RVVC患者阴道灌洗液中IL-10和IFN-γ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经抗真菌药物和BCG-PSN联合治疗后,阴道灌洗液中IL-10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减低,IFN-γ含量明显增高,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的疗效评定,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结论:BCG-PSN能纠正RVVC患者体内Th1和Th2细胞因子的失平衡状态,改善阴道局部免疫机能,与抗真菌药物联合用药后能明显提高RVVC的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其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小鼠阴道白假丝酵母菌病感染过程中IL-2的变化,探讨其在阴道白假丝酵母菌病细胞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将试验小鼠分为3组,分别为一次感染组(A组)、二次感染组(B组)、对照组(C组),通过小鼠阴道种植白假丝酵母菌制做小鼠阴道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模型,分别于2、7、14天取小鼠阴道灌洗液及血液测IL-2的含量,并留取部分阴道灌洗液做真菌培养,观察两者之间的联系。结果:A组与B组血液及阴道灌洗液中IL-2含量在感染第7天达到高峰,感染第2天及第14天含量无显著变化,含量均高于对照组。B组同时期IL-2含量较A组显著增多。A组及B组同时期阴道灌洗液中IL-2含量较血液中显著增多。阴道灌洗液真菌培养显示A、B组CFU计数于第7天达到高峰,第14天与第2天无显著差异。B组同时期真菌培养CFU计数比A组显著增多。结论:IL-2在抗白假丝酵母菌的感染过程中发挥了作用,主要是通过阴道局部粘膜免疫发挥作用,且在再次感染过程中发挥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单味黄连煎剂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临床疗效以及克霉唑治疗VVC的优势.方法 选择65例VVC和16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患者使用黄连煎剂为治疗组,同时选取62例VVC患者及14例RVVC患者使用克霉唑为对照组,观察两种药物对于VVC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显效率为97.53%,对照组为98.68%,治疗组较对照组治愈显效率低,经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1月内检出率为7.38%,3个月复发率为7.40%,对照组1个月内检出率为15.00%,3个月复发率为25.00%,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味黄连煎剂治疗VVC的临床疗效基本等同于克霉唑,在控制其远期复发率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