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AMI患者34例静脉溶栓的住院临床资料。结果34例接受溶栓治疗者28例临床判定冠状动脉再通。再通率82.4%.溶栓开始后2小时内出现心律失常30例。结论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以房早室早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播或窦房阻滞多见。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是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特殊类型,可作为判定冠脉再通可靠的无创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时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判断再通的意义。方法:101例发病6小时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予尿激酶静脉溶栓,记录心电监护4小时内的心律失常类型,2周后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101例患者冠脉影再通67例,其中36例出现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敏感性53.7%,特异性97.30%,准确性68.32%。根据临床指标判定再通75例,其中34例出现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敏感性45.33%,特异性91.89%,准确性56.44%。结论: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判定静脉溶栓再通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结合其他指标可提高判断溶栓后再通。  相似文献   

3.
李学游 《现代保健》2011,(28):50-51
目的主要对急性心梗溶栓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病理机制进行详细研究,以找到更加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以2008年1月-2011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心肌梗死部位、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病至冠脉再通时间及发病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心梗溶栓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病率为46.36%,急性心梗溶栓后6h内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比率显著高于6—12h者(P〈0.05)。大部分患者心律失常为单纯室早,还有部分患者属于短暂性室速、室颤或房室传导阻滞。结论急性心梗溶栓后,患者的胸痛症状会显著缓解,但是溶栓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较大,所以应该持续地观察患者心电图及血压情况。  相似文献   

4.
左卡尼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并有静脉溶栓指征的AMI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静脉使用尿激酶溶栓加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加用左卡尼汀,两组同时用心电监护或动态心电图监测,监测1周内RA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RA发生率(29.40%)明显低于对照组(5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左卡尼汀可降低AMI患者的RA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诺雪健对急性心肌梗死(AM I)静脉溶栓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将288例符合溶栓标准的AM I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诺雪健300mg静脉滴注,1次/d。观察2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144例,再通131例,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56.1%(74/131)。对照组144例,再通120例,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73.1%(87/120)。治疗组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981,P<0.01)。结论诺雪健对AM I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川芎嗪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简称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将339例符合溶栓标准的AMI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川芎嗪12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观察两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171例,再通131例,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56.1%(74/131)。对照组168例,再通120例,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73.1%(87/120)。治疗组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981,P<0.01)。结论川芎嗪对AMI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胺碘酮防治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研究。方法80例接受溶栓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A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B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成功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溶栓后A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较B组低(275%vs47.5%,P〈0.05)。结论应用胺碘酮有效减少AMI患者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胺碘酮防治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胺碘酮防治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研究。方法80例接受溶栓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A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B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成功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溶栓后A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较B组低(27.5%vs47.5%,P<0.05)。结论应用胺碘酮有效减少AMI患者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  池莲花  詹奇 《现代医院》2008,8(1):48-49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后所致的心律失常。方法对208例AMI患者(其中再灌注治疗143例,非再灌注治疗65例)出现的心律失常进行比较,分析再灌注治疗后心律失常的情况。结果再灌注治疗后与非再灌注治疗的心律失常相比,再灌注治疗后出现的心律失常明显增多。结论AMI再灌注治疗比一般对症治疗更容易引起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0.
杨晴 《现代保健》2011,(7):193-194
再灌注心律失常是AMI血管再灌注治疗的敏感性间接指标之一,但部分患者可由再灌注损伤引起心肌缺血冉灌注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严重时将威胁患者生命。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关于心肌缺血再灌注件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结果加以综述,希望能够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提供依据,使更多患者从中获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梗溶栓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以及冠脉再灌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符合冠脉再通标准将其分为再灌注组(38例)与未灌注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和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组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窭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及束支阻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灌注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组梗塞后心绞痛、再发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死亡等心脏性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未灌注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再灌注可缩小梗塞范围,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对于提高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尿激酶在心肌梗死急性期溶栓治疗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叭,然而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却可能是致命性的。因此,针对各种再灌注心律失常出现危险性的不同,对各种心律失常给予相应的处理,这对于患者预后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本文结合临床实践,就以上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将288例符合溶栓标准的AMI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葛根素30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观察两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144例,再通105例,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58·0%(61/105)。对照组144例,再通100例,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72·0%(72/100)。治疗组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4·436,p=0·037<0·05)。结论葛根素对AMI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岩 《健康大视野》2007,15(6):74-75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的静脉溶栓治疗。方法通过近3年我院收治的52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并行规范化治疗,大大地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尿激酶在心肌梗死急性期溶栓治疗中起到关键性作用[1,2],然而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却可能是致命性的.因此,针对各种再灌注心律失常出现危险性的不同,对各种心律失常给予相应的处理,这对于患者预后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本文结合临床实践,就以上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早期应用美托洛尔片治疗的早期临床效果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前服用美托洛尔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reperfusion arrhythmia,RA)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AMI伴有RA并发症的早期患者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使用一般常规治疗AMI的早期对症治疗,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密切监测患者的脉搏、呼吸、血压及心电图动态变化,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每次100 mg,每天2次,辛伐他汀片每次10 mg,每天1次,实验组治疗基础上联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每次25 mg,每天1次;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18%高于对照组的69.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65,P<0.05);实验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100.00%优于对照组的76.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51,P<0.05);用药后72 h内实验组心率频次(70.33±5.89)次/min,低于对照组的(78.67±8.73)次/min,(P<0.0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15,P<0.05)。结论早期AMI患者在基本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美托洛尔的临床治疗效果更满意,在患者AMI早期使用美托洛尔可降低RA的概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1月~2011年5月首次ST段抬高型AMI发病12h内行直接PCI治疗的患者89例,按照术前是否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分为他汀组(23例)和非他汀组(66例)。分析两组PCI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relatedartery,IRA)后2h内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他汀组5例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1.7%;非他汀组46例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69.7%。两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I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可降低AMI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静脉溶栓在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作用,分析该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了2010年6月—2012年6月来该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36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了在心电监测下利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结果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36例患者,有27位患者的冠脉满足再通标准,再通率达到了73.91%;有9位患者的冠脉低于再通标准,其中有1例病例死亡。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前6h内使用溶栓治疗的再通成功率明显要好于6h以后再治疗的再通成功率,统计学结果显示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时间越早越好,对减少并发症的可能性、降低死亡率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进一步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