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实验性矽肺大鼠在染尘后病情发展不同阶段外周血CD4+CD25+T细胞和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频率,初步探讨Treg细胞在矽肺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24只,对照组16只。模型组以非暴露方式气管内一次性注入1mL石英粉尘悬液(40mg/mL)建立大鼠矽肺模型,对照组大鼠气管内一次性注入等容量的灭菌生理盐水。染尘后第7、14、21及28天分别处死6只模型组和4只对照组大鼠,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CD4+CD25+细胞及Treg细胞的百分率。[结果]第7天,急性肺泡炎期间,模型组CD4+CD25+T细胞和Treg细胞较正常对照组频率明显降低(P〈0.05);第14天,矽性肉芽肿形成期,模型组CD4+CD25+细胞和Treg细胞数量回升,接近正常水平;第21天,矽性肉芽肿增多期间,模型组CD4+CD25+T细胞和Treg细胞频率较正常对照组略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第28天矽性肉芽肿增多并大量纤维化期间,模型组CD4+CD25+T细胞和Treg细胞频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eg细胞可能在维持免疫耐受和矽肺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Treg)水平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30例健康人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水平,并进行水平比较和分层分析。结果肝癌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水平(14.06±2.34)%,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6.05±1.57)%(P〈0.05);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水平与肝癌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0.05);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Ⅰ+Ⅱ期亚组(8.31±1.43)%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Ⅲ期亚组(13.68±2.31)%、Ⅳ期亚组(18.50±2.9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肝癌患者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及其特异标志物FOXP3mRNA的表达比例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前列腺癌及5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rigs占CD4CF细胞的比例,应用RT~PCR技术检测人外周血PBMCFOXP3mRNA的表达。结果随着Gleason分级升高,CD4^+CD25^+Tregs/CD4^+T比值和FOXP3 mRNA表达量均有升高趋势;PCa患者术前CD4^+CD25^+Treg细胞占CD4^+细胞的比例和FOXP3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术后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a组Tregs表达率与FOXP3mRNA呈正相关(r=0.623,P〈0.01)。结论Tregs及其特异标志物FOXP3具有维持自身免疫稳定和抑制肿瘤免疫作用,可能参与前列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及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CD4^+CD25^+ Treg在哮喘发病巾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78例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组30例,慢性持续期组25例,缓解期组23例)和29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PBMCs中CD4^+、CD25^+Treg的比例;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BMCs中Foxp3 mRNA的表达。结果 急性发作期组和慢性持续期组PBMCs中CD4^+CD25^+ Treg的比例及Foxp3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缓解期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缓解期组CD4^+CD25^+ Treg的比例及Foxp3 mRNA的表达虽亦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期组CD4^+CD25^+ Treg的比例及Foxp3 mRNA的表达低于慢性持续期组(P〈0.05)。结论 哮喘患者外周血中具有免疫抑制活性的CD4^+CD25^+ Treg数量减少,功能下降,可能参与哮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将卵白蛋白(OVA)免疫耐受大鼠CD4^+CD25^+Treg细胞过继转移给哮喘大鼠,然后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计数及分类,ELISA检测BALF中IL-4、IL-5和IFN-1及血清OVA特异性IgE含量,HE染色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与哮喘组比较,过继转移CD4^+CD25^+Treg细胞后哮喘大鼠BALF中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百分率降低(P〈0.05),嗜酸性粒细胞(Eos)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BALF中IL4和IL-5含量明显降低,IFN-1含量明显升高,血清OVA特异性IgE含量明显降低(P〈0.05);气道炎症明显减轻。结论过继转移OVA免疫耐受大鼠CD4^+CD25^+Treg细胞可以明显抑制哮喘的慢性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Treg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比例;进一步分离纯化和体外刺激诱导培养,采用ELISA法检测Treg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4的分泌状况。同步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总IgE含量。试验对象共分3组:哮喘控制组(A组、19例),哮喘未控制组(B组、21例),对照组(C组、19例)。结果上述三组之间Treg百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9,P〈0.05)。经过SNK—t检验,A组的Treg百分率高于B组(q=2.69,P〈0.05),但A组和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Treg培养上清液中IIA、IFNγ浓度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Treg细胞百分率与同组总IgE水平呈负相关(r=-0.47,P〈0.05)。结论Treg细胞可能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EB病毒感染儿童CD4+CD25+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FCM)分别对50例EB病毒感染患儿急性期、治疗两周后恢复期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3+CD4+,CD3+CD8+,CD4+/CD8+,CD3-CD19+,CD3-CD(16+56)+,CD19+CD23+,CD4+CD25+抗原进行检测,并与19例同龄健康对照组儿童比较。结果急性期CD4+CD25+比健康组均明显下降,恢复期CD4+CD25+比初期升高,有肝功能损害者比肝功能正常组CD4+CD25+低(P〈0.05)。结论CD4+CD25+可能参与EB病毒感染过程,EB病毒感染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测定其功能对疾病的诊治与预后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CD4+T细胞及淋巴亚群在小儿哮喘与肺炎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东营市广饶县中医院儿科自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34例哮喘患儿作为哮喘组,33例肺炎患儿作为肺炎组,另选择同时期的正常体检小儿30例作为对照组,3组均在早晨空腹情况下抽取静脉血5mL,并于3小时内进行标本处理,后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中CD4+T细胞内细胞因子T细胞辅助细胞(Th)1、Th2、Th17及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CD4+CD25+FOXP3+、CD4+IL-4+Th1及CD4+IL-17+Th17细胞百分比均增加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5.34、5.89、6.11,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肺炎组CD4+CD25+FOXP3+细胞百分比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4.56, P<0.05)。与肺炎组相比,哮喘组CD4+CD25+FOXP3+、CD4+IL-4+Th1、CD4+IL-17+Th17细胞百分比均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12、6.45、6.39,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淋巴细胞水平降低,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34、5.26、5.19,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肺炎组单核细胞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9,P<0.05)。与肺炎组相比,哮喘组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9,P<0.05)。结论 CD4+T细胞及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诊断与鉴别小儿哮喘与肺炎疾病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参与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CD8^+CD28^-、CD4^+CD25^+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5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CD8^+CD28^+、CD8^+CD28^-及CD4^+CD25^+。结果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CD8^+CD28^-、CD4^+CD25^+与正常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有效后三者趋于正常(P〉0.05);而无效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CD8^+CD28^-、CD4^+CD25^+一及CD4^+CD25^+表达异常,不同治疗效果表达不同,恶性淋巴瘤患者有免疫功能异常,治疗有效后免疫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牛奶蛋白过敏患儿发病及耐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儿科明确诊断牛奶蛋白过敏的患儿20例,健康对照组20例,牛奶蛋白过敏患儿予深度水解或完全水解蛋白配方粉喂养6个月,6个月后行食物激发试验,过敏耐受者15例,耐受失败者3例。治疗前后测定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分析比较牛奶蛋白过敏患儿治疗前、治疗后及与对照组之间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差异,并比较治疗后过敏耐受患儿和耐受失败患儿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差异。结果牛奶蛋白过敏患儿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3.73±0.42% vs 6.90±0.35%,t=2.22,P<0.05);治疗后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5.18±0.81% vs 3.73±0.42%,t=2.10, P<0.05);治疗后牛奶蛋白耐受患儿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水平明显高于耐受失败患儿(5.36±0.76% vs 4.28±0.36%,t=2.31,P<0.05)。结论 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有助于减少牛奶蛋白过敏的发生,并帮助诱导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Tr)细胞和IL-18水平在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患儿中的变化及AITP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42例AITP患儿(AITP组)和42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r细胞数量及占CD4+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血浆中IL-18水平。结果:AITP组Tr细胞、Tr细胞/CD4+细胞比值和Foxp3+Tr细胞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降低,而IL-18水平则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ITP组外周血Tr细胞/CD4+细胞水平与IL-18水平呈负相关(r=0.821,P〈0.01)。结论:AITP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Tr细胞数量的减少可能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IL-18的生成,在AITP发病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其特异性标志物Foxp3的表达及其在UC不同病期的变化,探讨其在UC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研究纳入2007年2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UC患者40例,其中活动期23例,缓解期17例;同时选择33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及32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UC患者、IBS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CD4+CD25+T细胞阳性率,用RT-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Foxp3mRNA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浓度。结果活动期和缓解期UC患者、IBS患者、正常对照者外周血CD4+T细胞总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6)。CD4+CD25+T细胞在CD4+T细胞中所占比例在活动期和缓解期UC患者中均明显低于IBS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均〈0.01),活动期患者较缓解期患者更低(P〈0.001),并且与疾病活动指数(r=-0.660,P〈0.001)及红细胞沉降率(r=-0.572,P=0.001)均呈显著负相关,而IBS患者和正常对照者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343)。PBMC中Foxp3mRNA的表达在活动期和缓解期UC患者均明显低于IBS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均〈0.001)。而血清IL-10和TGF—β的浓度在活动期和缓解期UC患者、IBS患者和正常对照者4组间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活动期UC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明显降低,缓解期UC患者的表达有所升高,并且与临床疾病活动相关,提示这类细胞可能参与了UC疾病的发生发展,Foxp3表达降低可能是导致CD4+CD25+T细胞发育障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趋势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6例脓毒症患者自诊断成立第1、3、5天的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并与1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按照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脓毒症患者19例生存,17例死亡。生存组和死亡组第1天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2.42±3.26)%、(12.96±3.00)%比(16.97±3.66)%,P〈0.05].生存组和死亡组第3天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分别为(24.47±4.62)%和(26.61±3.85)%,均高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第5天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为(18.28±4.28)%,较第3天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第5天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为(36.19±5.33)%,较第3天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3天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生存组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而持续上升提示出现免疫功能麻痹,伴随病死率的升高。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作为临床评价脓毒症患者炎性反应中免疫功能状态和预后的方便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陈芳  谢华英  付维娜 《现代保健》2013,(14):127-128
目的:对新生儿脐带血CD4+CD25high细胞中调节性Treg细胞的Foxp3表达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新生儿(A组)脐带与成年人(B组)外周血液中的单个细胞核后,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CD25high细胞中的Treg细胞数量,并对细胞内的转录因子(Foxp3)进行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结果:A组CD3+CD4+细胞中Treg细胞所占比例为(3.86±1.63)%,明显高于B组的(0.87±0.74)%:A组Treg细胞中表达Foxp3的比例为(23.21±8.9)%,明显低于B组的(71.3±1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虽然新生儿脐带血中CD4+CD25high的细胞数量较高,但新生儿Foxp3细胞相对于成年人却相对较低,这也进一步说明新生儿Treg细胞的Foxp3表达能力尚未完全发育并未成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CD4+T细胞四大亚群及淋巴细胞亚群在小儿哮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在广饶县中医院儿科进行治疗的哮喘患儿10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均在早晨空腹情况下抽取静脉血5mL于3小时内进行标本处理,利用流式细胞仪器测量外周血中Th1、Th2、Th17、外周血Treg及淋巴细胞亚群。结果研究组患儿外周血Treg占CD4+T细胞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1,P<0.05);Th1占CD4+T细胞的比率在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t=1.03,P>0.05);Th2占CD4+T细胞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5.32,P<0.05);Th17占CD4+T细胞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6.94,P<0.05)。研究组CD3+所占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t=4.56,P<0.05);研究组CD4+所占百分率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5.61,P<0.05);研究组CD8+所占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t=5.04,P<0.05);研究组CD16+56+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t=6.77,P<0.05)。两组间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淋巴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低(t=7.99,P<0.05);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t=12.58,P<0.05);单核细胞百分比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12.06,P<0.05)。结论 CD4+T淋巴细胞内细胞因子(Th1/Th2/Th17)、Treg及淋巴细胞亚群可作为判断哮喘免疫反应的标准,对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以及疗效的评价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系统性硬皮病(SSc)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CIM0配体(CIMOL)的表达水平。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26例SSc患者(女16例,男10例)和25例正常对照者(女15例,男10例)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磁珠分选CD4^+T细胞。RT—PCR检测CD4^+T细胞中CD40L 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40L蛋白在CD4^+T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SSc女性患者CD4^+T细胞中CD40L mRNA和CD40L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女性对照组[5.61±1.86vs2.80±0.94,P〈0.01;(6.70±3.55)%vs(2.37±1.39)%,P〈0.05];SSc男性患者CD40L mRNA和CD40L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正常男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59±0.89vs1.92±0.56,P〉0.05;(2.06±1.09)%vs(2.13±0.87)%,P〉0.05]。结论女性SSc患者CD^+T细胞中CD40L表达显著增高,而男性患者无明显改变,提示CD40L仅在女性SSc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化疗及胸腺肽α1对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意义。方法130例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前一周及化疗2周期后分别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B细胞(CD19^+)NK细胞(CD3^-/CD16CD56),并比较化疗前后的变化,随后随机分为A、B两组,在其他治疗相同的前提下,A组给予胸腺肽α11.6mg OodIH,2~6个月,B组不用胸腺肽α1治疗,2月后两组均行细胞免疫功能(CD3^+、CD4^+、CD8^+、CD19^+、CD3^-/CD16-CD56^+)测定。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细胞免疫功能比较CD3^+、CD4^+细胞升高,CD8^+细胞下降(P〉O.05),CD4^+/CD8^+显著升高(P〈0.05);A组与B组相比A组的CD3^+、CD4^+、CD8^+、CD4^+/CD8^+、NK细胞活性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B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化疗不会完全破坏机体的免疫功能,而会使部分免疫功能提高及调整;胸腺肽Q1可以提高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从而增强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并建立湖南省苗族健康人群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正常参考值。方法应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10-19岁、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5个年龄组共360名健康苗族人的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值。结果10-59岁组苗族人群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和CD4+/CD8+比值分别为(1426.71±462.92)个/μL、(787.54±258.36)个/μL、(589.86±242.91)个/μL和1.46±0.50;10~19岁年龄组的CD3+、CD8+T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30岁以上年龄组(F分别为10.80、8.51,均P〈0.05),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高于50-59岁组(F=7.03,P(0.05);不同性别间上述指标无差异(t分别为0.98、0.80、0.88、0.16,均P〉0.05)。结论建立不同民族的CD3+、CD4+、CD8+T淋巴细胞正常参考值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川崎病( KD)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 Treg)与Th17细胞比例的变化,以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方法 选择KD患儿32例( KD组)及健康幼儿28例(对照组);抽取对照组幼儿和KD组患儿使用免疫球蛋白+阿司匹林治疗前及治疗后热退3天时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5( IL-15)、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23(IL-23)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reg细胞和Th17细胞比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KD组患儿治疗前血清中IL-15、IL-17和IL-23水平均显著增高(t值分别为-4.35、-3.98和-4.11,P<0.05);经治疗后,血清中IL-15、IL-17和IL-23水平均有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3.74、2.94和3.06,P<0.05)。 KD组患儿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明显降低(t=2.54,P<0.05),经治疗后可基本回升至对照组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2.13,P<0.05);Th17细胞比例明显升高(t=-1.87,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降低(t=2.71,P<0.05)。结论 Treg细胞与Th17细胞之间的失衡可能在川崎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其比例的变化对指导临床用药及评估病情和预后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抗核抗体(ANA)阳性人群外周血CD3+、CD4+、CD8+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了解Th、CTL细胞及体液免疫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检测215例(试验组)ANA阳性人群外周血CD3+、CD4+、CD8+淋巴细胞及免疫球蛋白,50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ANA检测用荧光免疫组化技术,CD3+、CD4+、CD8+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球蛋白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试验组外周血CD3+、CD4+、CD8+淋巴细胞绝对值及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免疫球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①试验组外周血CD3+、CD4+、CD8+淋巴细胞绝对值及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Th、CTL细胞的量及组成比例改变可能是导致细胞免疫调节失常并最终引起自身免疫疾病的因素之一;②试验组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体液免疫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