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四肢毁损伤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35例四肢毁损患者治疗情况,对比分析应用负压引流技术和未使用患者感染情况、抗生素使用情况以及平均住院日等资料。结果所有35例四肢毁损伤病人总共有13例发术后感染,感染率为37.14%;其中VSD组5例感染率为15.79%,常规对照组8例感染率为50%。VSD组和常规治疗组在平均住院日、抗生素平均费用、创面感染细菌检出率以及平均手术次数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以明显降低感染几率,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抗生素使用量、减少患者手术次数。  相似文献   

2.
一次性负压引流敷料封闭引流对创面大量渗液、加速创面愈合、减少全身并发症有着积极的作用,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5例患者中,前臂远端背侧创面7例,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在十二指肠瘘引流中的疗效。方法总结笔者所在医院2例发生十二指肠瘘的患者临床资料,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材料放于肠管瘘口部位,持续负压吸引,维持负压在0.012~0.060kPa,5~7d更换1次引流材料,直至瘘口自行闭合。结果 1例患者35d愈合,另外1例65d愈合。结论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十二指肠瘘,能充分引流十二指肠瘘出液,使病灶局限,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窦道形成,最后自行闭合痊愈。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血液循环丰富,术后渗出血较多,一般多需放置引流。目前引流方法虽然较多,但引流不当可造成血肿和感染。我院外科自186~188年对60例甲状腺手术采用T型管引流负压吸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60例中,男20例,女40例,年龄16岁~60岁。甲状腺次全切除35例(包括甲亢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叶切除25例。引流量20ml~250ml。60例中无发生颈部血肿和切口感染者。 2 适应证和引流方法适应证:①甲状腺机能亢进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次全切除  相似文献   

5.
我科自2009年6月至2011年10月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治疗各类创伤致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66例,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6例,其中男40例,女26例;年龄8~55岁,平均年龄31.5岁;撕脱伤合并大面积软组织缺损20例,脱套伤25例,离断伤21例。其中上肢伤25例,下肢伤20例,足部外伤10例,手部外伤11例。  相似文献   

6.
乳癌根治术后创面负压引流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明显升高 ,主要治疗手段仍以根治术为主。但术后创面渗出多 ,皮下积液一直影响着病人切口愈合 ,既延长了住院时间又增加了病人经济负担 ,还影响了进一步治疗。故我们自 1999年以来采用双管负压引流来改进传统的单管引流 ,效果显著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 38例 ,对照组为 1999年前我们统计 5 0例采用传统单管引流加压包扎乳癌根治术病人。均为女性 ,年龄 35~ 6 5岁 ,平均 5 0 .8岁。按 1988年国际抗癌联盟分期法 : 期 2 6例 , 期 4 3例 , 期 19例。术式 :乳癌根治术 11例 ,改良根治术 式 …  相似文献   

7.
<正>2004-01~2007-07笔者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尿道疾病35例,现将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18~54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后立即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的临床效果,观察其是否优于延迟放置。方法 2009年7月~2010年6月,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人工流产70例患者分成两组,各35例,研究组在人工流产后立即放置曼月乐,对照组在流产后月经复潮后放置,比较其放置后阴道流血时间、脱落率、因症取出率。结果研究组放置后阴道流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内(放置后1年)自然脱落率研究组为5.7%(2/35),对照组为2.9%(1/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症取出率研究组为2.9%(1/35),对照组为17.1%(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后立即放置曼月乐优于延迟放置,可以有效减少放置后出血时间,适合于人工流产后要求避孕女性。  相似文献   

9.
朱磊  冷震  汤黎明  吴博 《淮海医药》2008,26(3):234-234
臀肌挛缩症[1]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变性、挛缩,导致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功能部分受限的一种疾病。我院2005年3月~2006年12月共收治此类患者30例,均手术治疗,切口采用负压引流,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6~17岁,  相似文献   

10.
使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对35例患者应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创面,29例行一次治疗后创面新鲜肉芽组织大部分长出,毛细血管丰富;6例因创面较大,再次置入负压封闭引流术后,创面明显缩小肉芽组织生长良好,为植皮或皮瓣移植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对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间收治的35例行微创脑内血肿清除术的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5例患者,男性23例,女性12例;年龄12~79岁,平均47岁;致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伤16例,摔伤10例,打击伤6例,高处坠落伤3例;着力部位:枕部  相似文献   

12.
我科自2009年1月以来采用留置针连接真空负压管实施小儿静脉采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1~12月共100例新入院患儿采用留置针连接真空负压管进行静脉采血.其中男65例,女35例,0~1岁15例,1~3岁20例,3~7岁25例,7~14岁40例.急性感染性腹泻病患儿3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40例,肾炎及肾病综合征患儿30例.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皮瓣移植术在临床治疗手足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治疗中应用广泛,但有时出现血管危象,影响皮瓣的成活。皮瓣下积血,甚至血肿形成会增加皮瓣组织间张力,导致皮瓣血运障碍,是导致血管危象的原因之一。2012年1月—2013年4月笔者通过自制微孔滤网式负压引流管预防皮瓣下积血和血肿的形成18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17~62  相似文献   

14.
于程远  郐占波 《安徽医药》2007,11(4):372-372
乳腺癌根治术行胸壁皮瓣广泛游离,术后皮瓣并发症明显增加病人痛苦.我们对2003年8月~2005年8月67例行乳腺癌根治术病人采用腋窝、胸骨旁双负压引流接自制简易负压引流瓶,效果良好. 1 资料和方法 本组病例67例,均为女性,年龄35 岁~65 岁,平均50. 8 岁.国际TNM 分期: Ⅰ期14 例, Ⅱ期36 例, Ⅲ期17例.均为改良根治术.手术结束时分别于腋窝和胸骨旁置引流管.腋窝引流顶端置于腋静脉下方并妥善固定,沿背阔肌与胸壁间隙放置,前端剪4 个~5 个侧孔,自腋中线附近皮下潜行后引出,胸骨旁引流顶端置于锁骨下皮瓣上缘,沿皮瓣内缘向下,于肋弓区皮下潜行后引出,沿途多剪几个侧孔.两条引流管分别接简易引流瓶,不用加压包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使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损伤创面的疗效和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2008年到至今采用VSD治疗的30例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效果。结果30例患者创面经VSD治疗后均恢复良好,一次植皮全部成活;无全身及局部毒性.过敏反应,无感染等并法症。结论VSD治疗损伤创面可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护理重点是观察负压封闭情况、保持引流通畅和加强营养。  相似文献   

16.
<正>2005年6月至2010年1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收治35例肺癌侵犯上腔静脉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5例,男24例,女11例,平均年龄54岁(31~67岁)。  相似文献   

17.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49~85  相似文献   

18.
<正>笔者自1996~2004运用CT引导下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肝囊肿48例,现将资料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8例。男35例,女13例;年龄35~71岁,平均(48.5±6.68)岁。11例不同程度表现为肝区胀痛不适感,余37例均无症状。囊肿直径5.0~12cm;其中多发囊肿5例,余均为单发。  相似文献   

19.
1996~ 1999年我科采用负压抽吸法治疗 186例睑缘疖 (麦粒肿 )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将具体治疗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86例 186眼。其中内睑缘疖96例 ,男 5 1例 ,女 4 5例 ;外睑缘疖 90例 ,男 5 2例 ,女38例 ;年龄 2~ 6 5岁 ,平均 2 5岁。1.2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具体分为 :①常规治疗 :给予氯霉素滴眼液滴眼及敏感抗生素口服 ;②负压抽吸法 :局部常规消毒 ,采用 1%丁卡因表面麻醉 ,在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被感染的皮脂腺或睑板腺开口处 ,如见有一白点或有薄膜覆盖 ,先用 7号注射针头拔除腺管开口处的白点或…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70例患有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5例。分别采用单纯皮瓣修复术和在此基础上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肉芽组织覆盖创面的时间明显短于A患者。结论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