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血管病患者血清H-FABP,NSE,S-100B含量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脑血管病患者血清H-FABP,NSE,S-100B蛋白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5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45例非脑血管病对照组的血清H-FABP,NSE,S-100B蛋白含量.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FABP(9.83±5.98 ng/ml),NSE(14.65±11.27 ng/ml),S-100B蛋白(0.90±1.34 ng/ml)含量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三个指标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H-FABP是诊断急性脑梗死最敏感的指标.结论 血清H-FABP,NSE,S-100B蛋白含量可观察疗效、判断预后,对早期脑梗死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也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青壮年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检测79例青壮年脑梗死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维生素B12(VitB12)水平,及传统意义危险因素的血脂、血糖和血压水平。结果①脑梗死组血清Hcy水平(16.83±4.92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0.46±1.0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脑梗死组血清FA水平(7.48±2.87ng/L)显著低于对照组(10.10±3.91ng/L),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脑梗死组血清VitB12水平(246.8±118.6pg/L)显著低于对照组(410.6±190.6pg/L),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血清Hcy与FA、VitB12呈负相关。②血清三酰甘油(TG)水平脑梗死高Hcy组(3.32±2.15mmol/L)及脑梗死正常Hcy组(3.11±2.13mmol/L)均高于对照组(1.61±0.6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均P〈0.05);脑梗死高Hcy组与脑梗死正常Hcy组血清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血清胆固醇、血糖及血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为青壮年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Hcy水平与FA、VitB12呈负相关。传统危险因素中血清TG升高为突出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慢性疲劳综合征与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58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服用汤荆治疗前、后的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含量,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组于服用汤荆治疗前,血清叶酸含量(8.54±0.74ng/ml)与健康对照组(9.12±0.83ng/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1.126,P〉0.05);而血清维生素B12含量(307±25.78pg/m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503±29.19pg/ml),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1.874,P〈0.05);患者组服用汤剂治疗后,其血清叶酸含量(8.85±0.77ng/ml)与健康对照组(9.12±0.83ng/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187,P〉0.05);血清维生素B12含量(451±27.99pg/ml)与健康对照组(503±29.19pg/ml)相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t=1.536,P〉0.05)。结论血清维生素B12缺乏很可能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丹参饮对冠脉介入术患者cTnI、CRP的影响。方法:择期行PCI手术的冠心痛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常规服用阿司匹灵片100mg/d,阿托伐他汀钙片每晚一次,40mg/次,术前口服氯吡格雷300mg,术后口服氯吡格雷75mg/d,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12h1次,4100/次。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前5d开始服用丹参饮加味:检测手术前5min、术后24h血清cTnI、CRP水平。结果:对照组术后血清cTnI、CRP水平均有所升高[分别为(0.32±0.08)ng/ml,(23.56±3.99)mg/L,与术前[分别为(0.22±0.07)ng/ml,(15.17±4.16)mg/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TnI、CRP水平[分别为(0.23±0.09)ng/ml,(14.96±4.25)mg/L,(0.22±0.07)ng/ml,(15.17±4.16)mg/L]无明显变化,术后血清cTnI、CRP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参饮干预下PCI手术的冠心病患者,心肌损伤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及其与血栓前体蛋白(TpP)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法检测7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与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蛋白的表达,用ELISA法测定血清TpP,Fn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4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67.89±13.29)%vs(8.69±5.82)%,P〈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4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1.76±4.31)vs(2.29±1.9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pP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6.3±6.8)mg/L vs(3.2±1.1)mg/L,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n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42±59)μg/L vs.(227±51)μg/L,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LR4表达与血清TpP,Fn浓度变化呈正相关(P〈0.01)。结论研究提示TLR4在急性脑梗死缺血性炎症性损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TLR4表达促使炎性因子产生分泌来介导脑缺血炎性损伤。TLR4及其介导的炎症反应与ACI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联合检测患者TLR4表达与TpP,Fn水平对ACI的早期诊断、治疗、预后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妊娠期妇女血液微量元素变化情况。方法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分别测定294例孕妇和47例健康妇女(对照组)Se、Mn、Fe、Cu、Zn水平。结果Se,与对照组(79.524±10.55μg/L)比较,早孕组(72.16±9.48μg/L)、中孕组(72.40±11.58μg/L),P〉0.05,晚孕组(56.76±13.85μg/L),P〈0.01;Mn,与对照组(15.00±3.25μg/L)比较,早孕组(14.10±3.73μg/L)、中孕组(15.57±3.49μg/L),P〉0.05,晚孕组(24.24±5.43μg/L),P〈0.01;Fe,与对照组(18.64±3.76μmol/L)比较,早孕组(22.20±4.68μmol/L)、晚孕组(12.68±4.31μmol/L),P〈0.01,中孕组(17.76±6.13μmol/L),P〉0.05;Cu,与对照组(16.28±2.69μmol/L)比较,早孕组(23.28±5.62μmol/L)、中孕组(25.48±3.45μmol/L)、晚孕组(28.82±4.36μmol/L),P〈0.01;Zn,与对照组(12.83±1.16μmol/L)比较,早孕组(10.85±2.17μmol/L)、中孕组(9.71±1.70μmol/L)、晚孕组(7.81±1.36μmol/L);P〈0.01。结论健康孕妇微量元素水平反映了微量元素之间协同、拮抗作用。随着妊娠期的推移,Fe的下降导致Mn的水平上升,Se的水平下降;而Cu的水平不断上升导致Zn水平不断下降,妊娠晚期各元素水平上升或下降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对30例正常妊娠孕妇、46例妊高征孕妇(其中轻度16例,中度11例,重度19例)血浆血栓调节蛋白、D-二聚体进行检测。结果(1)血栓调节蛋白:正常妊娠组为(2.526±1.682)μg/L,轻度妊高征组为(2.725±1.321)μg/L,中度妊高征组为(4.165±1.632)μg/L,重度妊高征组为(4.862±1.265)μg/L;正常妊娠组与轻度妊高征组T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度、重度妊高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D-二聚体:正常妊娠组为(0.38±0.16)μg/L,轻度妊高征组为(0.58±0.20)μg/L,中度妊高征组为(0.71±0.23)μg/L,重度妊高征组为(0.96±0.18)μg/L;正常妊娠组与妊高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妊高征病情的加重,血浆血栓调节蛋白、D-二聚体水平也逐渐升高,D-二聚体可作为妊高征孕妇早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监测指标,血栓调节蛋白可作为反映妊高征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应用以上指标,不但有助于早期诊断,并且可以判断DIC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哮喘缓解期患者在牛磺酸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5(IL-5)的水平及其mRNA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前瞻性研究方法,对84例轻、中度哮喘患者,从病情进入缓解期开始口服牛磺酸(A组)和安慰剂(B组),疗程1年,以门诊健康体检的10例患者为基础对照(C组),比较治疗前后哮喘症状的改善以及外周血IL-5及其mRNA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的哮喘症状积分和肺功能A组与B组(12.5±4.8vs15.2±5.1分/月;FEV1,2.6±0.5vs2.2±0.8L)差异显著(P〈0.05);A、B两组血清治疗前IL-5及其mRNA初始表达均显著高于C组,治疗后A、B两组血清IL5的水平差异显著(16.3±4.5vs26.9±12.7pg/mL,P〈0.05);IL-5及其mRNA表达差异显著(0.21±0.09vs0.35±0.14,P〈0.05);A组患者外周血IL-5及其mRNA表达与哮喘的症状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42,P〈0.05)。结论IL-5在哮喘缓解期仍存在过度表达且反映了哮喘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良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诊断意义及判断其活动性的价值。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的GPI浓度。结果102例RA患者血清中GPI浓度为2.51±2.32μg/ml,明显高于84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GPI浓度(O.053±0.036μg/m1).两者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58例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GPI浓度为3.34±3.18μg/ml,明显高于44例非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GPI浓度(1.18±1.25μg/ml),两者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GPI抗原在RA患者中检出率为84.3%(86/102),特异性为95.2%(80/84)。结论检测GPI抗原可能成为RA患者的一个新的诊断指标,对RA的诊断及活动性的判断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48例疑诊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分别对其血清进行脂联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APN水平(7.42±2.63mg/L)显著低于对照组(13.12±2.87mg/L),而hs—CRP(9.62±3.12mg/L)显著高于对照组(1.42±0.44mg/L),两者之间呈负相关(r=-0.38,P〈0.05)。结论检测hs—CRP和APN对冠心病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