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年4月~2002年12月我院为12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中有9例出现精神障碍,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全部治愈出院。结合这9例患者的护理体会,对精神症状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7例患者中男性4人,女性3人,年龄15—55岁,谵忘型3例,抑郁型3例,妄想型1例。  相似文献   

3.
心内直视手术病人,术前、术后常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改变。术中低温、转机、手术创伤,情绪紧张,使术后病情变化快而复杂,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可危及病人生命。严密的术后监测,视病情予及时处理,可有效地防止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我院1990~1996年施行体外循环...  相似文献   

4.
报告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精神障碍8例,发生率1.71%,症状出现于术后1-2d,表现为妄想,狂躁,行为障碍等。认为与病程长,病情重,体外循环时间长及年龄,性别有关,但精神因素是不容忽视的。采取对症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心脏外科手术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有效方法,可使心脏重建合适血运,恢复血流动力学,改善心功能。2000年11月~2004年1月,我院为48例患者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体外循环又称人工心肺 ,包括人工肺脏和人工心脏两个主要部分。它的作用是设法使血液不经过身体的心脏和肺脏而能达到具有心肺的功能 ,保证心脏及其他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 ,使心脏在停跳无血的情况下 ,允许切开心脏 ,以矫治各种复杂的心内及大血管手术 [1 ] ,进入 90年代 ,是我国心血管外科迅速发展和显著提高的时期 ,据估计全国已有 6 0 0多家医院开展心血管外科手术 [2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人 ,由于术前、术后常有不同程度的心脏功能改变 ,加上术中低温、转机、手术创伤、情绪紧张 ,使术后病情变化快而复杂 ,处理不当或不及时 ,可危…  相似文献   

7.
自从1957年Julian介绍经胸骨正中劈开切口进行心内直视手术以来,这一径路巳被广泛采用,目前巳成为各种类型心内直视手术的标准切口。正中胸骨劈开切口的优点是①能迅速到达心包腔,②失血量少,③不必进入胸膜腔因而对呼吸影响较少,④几乎对心脏和大血管的所有部位均能提供良好的显露。但虽然采用加强无菌操作和应用广  相似文献   

8.
陈彩片 《医学文选》1999,18(3):512-513
心内直视手术病人,术前、术后常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改变。术中低温、转机、手术创伤、情绪紧张,使术后病情变化快而复杂,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可危及病人生命。严密的术后监测,视病情予及时处理,可有效地防止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我院1990~1998年进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56例,治愈出院54例,治愈率964%,术后监测病人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56例,男31例,女25例。年龄4~42岁。心功能Ⅱ~Ⅲ级47例,Ⅲ~Ⅳ级9例。先天性心脏房间隔缺损13例,先天性心脏室间隔缺损29…  相似文献   

9.
心内直视手术病人,术前、术后常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改变.术中低温、转机、手术创伤、情绪紧张,使术后病情变化快而复杂,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可危及病人生命.严密的术后监测,视病情予及时处理,可有效地防止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我院1990~1998年进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56例,治愈出院54例,治愈率96.4%,术后监测病人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并发尿崩症,同内文献未见报道。我院新近一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并发尿崩症,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性,39岁,发现心脏杂者16年,既往无多尿,多饮及产后大出血史。查体:血压12/8Kpa(90/60mmHg),胸骨左缘2—3肋间闻及3/Ⅵ收缩期杂音,P_2亢进。二维超声心动图及 X 线胸片均提示房间隔缺损,术前糖尿(一),血肌酐及尿素氮均正常。1991年4月在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修补术,术中平均动脉压8—13Kpa(60—100mmHg),术后即出现多尿,达10960ml/24小时,比重低(1.004—1.006),血压及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了1986~1989年期间,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102例的术后监护。现就其手术后循环、呼吸的管理、水与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方面的问题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大出血的治疗附属湘雅医院心胸外科李国虎,陈胜喜,袁明道关键词体外循环,外科手术,心血管,出血,治疗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大出血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后果严重。本文就42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大出血病人的原因及治疗加...  相似文献   

13.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并发凝血机制紊乱,脑、心和肺功能不全及代谢性酸中毒早已被广大的心血管外科医生重视,但缺血性肠道损害并发症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此症重者如不及早诊断,正确治疗,必将危及生命。现将我科1980年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并发缺血性肠道损害,消化道大出血,十二指肠前壁穿孔而死亡的病例予以报道,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病例摘要:隋××,男性,22岁,自幼体弱,口唇发绀。活动后自觉心悸,气短。1980年11月8日入院。体检:发育受限,呼吸稍急  相似文献   

14.
15.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ALI与ARD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是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致病因素所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为顽固性低氧血症,呼吸频数和呼吸窘迫,胸部X线显示双肺弥漫性浸润影,后期多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1,2].心内直视手术后ARDS,也称灌注肺[3],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特殊形式,其发生率不高(0.4%~1.7%),但一旦发生ARDS,则增加肝、肾、脑部并发症,延长呼吸机辅助时间,增大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死亡率高达15%~68.4%.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96年以来,对15例心脏病患者进行了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手术后的监护关系到手术成功与否。因此,对术后病人进行及时有效地监护治疗十分重要。现将我院体外循环术后的监护治疗体会总结如下。l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先心病人共15例,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3~28岁,平均年龄8岁。体重9~58kg,平均21kg。先天性室间隔缺损9例,房间隔缺损5例,法乐氏四联症三例。1.2监护方法术后均带气管插管人重症监护室门CU),采用日本光电牌BSM-7106型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常规监测血压(BP)。心率、体温、呼吸、心电图、中心静脉压(CV…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减少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系统的并发症,探讨有效的呼吸道护理措施。方法ICU回顾61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的呼吸道护理和拔管后呼吸道护理措施。结果61例病人中只有1例发生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1.6%,有效率为98.4%。结论ICU术后有效的呼吸道护理预防了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系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12岁,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中转流期间上腔静脉回流不畅,灌注压波动较大,50~120mmHg术后一小时血压突然升至166/122mm Hg,并转入浅昏迷。第四天清醒,经气管切开,头部降温,给氧、镇痉,快速利尿等措施,病人未留后遗症,痊愈出院。讨论:高原地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可能因素是:(1)根据地区特点,  相似文献   

19.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病人的监护关系到手术的成功与否,因此,术后对病人及时有效的监护显的十分重要。现将我院近年来体外循环术后78例循环、呼吸管理,水与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方面的监护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45例,女33例。年龄:4~46岁,14岁以下56例,14岁以上22例。其中,先心瘤49例,房缺21例,室缺24例,肺动脉狭窄4例,主脉动脉间隔缺损2例,不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合并房缺1例,法乐氏四联症及例,风心病29例,单瓣膜病变17例,联合瓣膜病变12例。体重15.5~67skg,体外转流使用鼓泡式氧合器,非搏动…  相似文献   

20.
<正> 病例报告例1 女,15岁,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房缺、室缺并重度肺动脉高压。于1989年6月14日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行房缺,室缺修补术,术中行大隐静脉解剖插管,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