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周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最常见的给药方式.在操作过程中,常因排气不顺畅,使输液器茂菲氏滴管下部管腔内出现间断性细小气泡,从而在延长操作时间的同时也出现药液浪费现象.经过我们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快速、顺畅、一次性成功排气方法,现介绍如下:排气时把茂菲氏滴管下段的输液管在手中盘好顺提上举,使茂菲氏滴管倒转向上,打开输液管的调节器,待液体流入茂菲氏滴管的2/3时,关紧调节器,放下手中输液管,待茂菲氏滴管下的少量空气自动逸上滴管里的液面后,打开调节器,使液体成滴状流下 (注意:液体不能成线状,因成线状液体压力较大,可将茂菲氏滴管上部的气体压入下段管道而形成较多的气泡 ).当药液从针头流出时,便可关紧调节器,排气成功.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静脉输液拔针时机的探讨,提高临床静脉输液的实际输入量. 方法将60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常规输液拔针,干预组通过升高输液瓶,拉直整个输液管,并将插入瓶内的针头拔出适宜长度,等候滴到输液管内的液体静止不动时再拔针.测量2组患者拔针后瓶内、管内残留的药液量,用总量减去残余量作为每位患者的实际输入药液量. 结果 通过统计学分析,2组间实际输入药液量有显著性差异( P <0.01).结论通过护理干预静脉输液拔针的时机,大大减少了静脉输液的残余药液量,从而明显提高了临床静脉输液的实际输入量.  相似文献   

3.
重视更换输液瓶时药物混合引起的配伍禁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临床工作中,输入两瓶或两瓶以上的液体常见,因而不可避免地产生药物混合问题,如何减少这种药物混合,注意配伍禁忌,应引起护理人员足够的重视。 1.普遍更换液体法 1·1 平常护理人员在更换已开封的流体(瓶中加过药)时,如果茂菲氏滴管液面稍低,为调节液面,通常捏一下茂菲氏滴管,这样虽然调节了液面,但原来滴管上面的液体顺塑料管流入新换的液体瓶中,造成药物的混合,有可能引起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4.
遵医嘱给予一外伤患者行生理盐水100 ml加注射用呋布西林钠2.0 g,氟罗沙星甘露醇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当一组液体输注完毕更换另一组液体时,立即发现茂菲滴管及输液管内出现白色混浊,考虑为配伍反应。立即关闭输液器开关,更换输液管和液体,  相似文献   

5.
卢桂华 《四川医学》2012,33(4):735-736
目的 探讨静脉治疗过程中影响药物剂量的护理因素及对策.方法 80例输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并采用双盲研究,收集原药瓶和输液器中的残留液计算残留药物剂量,对照组为护士日常输液流程,实验组为研究人员严格干预下输液流程.两组残留药物平均数进行t检验.结果 对照组残余药液平均含量为(0.9256±0.1189)g;实验组为(0.2654±0.0398)g(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静脉药物配制及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严格操作规程,可减少药液的残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去除药液泡沫的配药方法。方法将120例使用胸腺肽、黄芪注射液、参脉注射液的病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用空针抽吸药液后,将液体瓶斜放,针头进入液体中再推注药物;对照组采取传统配药方法,用空针抽吸药液后,针头进入直立的液体瓶内即推注药物;分别观察两种方法配制药物后产生泡沫的例数。结果实验组无一例泡沫产生,对照组全部产生泡沫,两组具有极显著差异性。结论配制容易发生泡沫的药液时,采用空针抽吸药液后,将液体瓶斜放,针头进入液休中再推注药物的方法,能有效去除药物泡沫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茂菲氏滴管内不同液量对静脉输液一次性排气成功的影响.方法:我院内儿科和门诊输液病人1800输液人次,分为a、b、c组,a组茂菲氏滴管内1/3液量,b组茂菲氏滴管内1/2液量,c组茂菲氏滴管内2/3液量,分别进行排气,由6名护士完成,每人分别完成a、b、c组各100人次.将6人完成的1800人次分别按a、b、c...  相似文献   

8.
崔丽霞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0):2510-2510
<正>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为无色至微黄色的澄明液体。临床遵医嘱用药发现输注完毕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序贯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奥美拉唑40mg时并未出现明显异常,10min后在茂菲式滴管内出现茶色浑浊的液体。为  相似文献   

9.
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商品名泮立苏)为白色粉末,本品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强,时间长,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适用于低磷酸血症,营养心肌,在临床工作中,当泮立苏输注完毕,更换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时,发现此两种药物在茂菲氏滴管里相遇时变成了淡粉红色,我们立即更换了输液器,患者未发生不良反应,为了证实,通过实验观察可以看出泮立苏与果糖二磷酸钠确实存在配伍禁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一次性输液器改制滴管用于气管切开病人套管内滴注化痰液,临床使用简便、安全,观介绍如下。1材料江苏武进市高分子医用器材厂生产的春光牌一次性输液器。2制作方法在一次性输液器茂菲氏滴管上方约1.scm处将输液管打一死结,于结上0.scm处剪断,使其末端与注药孔活塞手齐。在茂菲氏滴管下方约scm处将输液管剪断。经测试该滴管内可容纳sml液体,20满二1土O.lmi。使用时,如遇瓶口过大,可将适量胶布缠于茂菲氏滴管上,以免漏入瓶内。3体会与市售玻璃滴管相比,该滴管不碎经济,制作简便,每天用后即可销毁,可减少消毒的工作量,避免交…  相似文献   

11.
遵医嘱为一车祸后伤口感染患者静滴0.5%葡萄糖250 ml加甲磺酸帕珠沙星600 mg后,再滴注林格液500 ml加维生素B6 2 ml时,立即见茂菲滴管内药液变混浊,呈乳白色、絮状沉淀。当即停止输液,并更换输液器及液体。  相似文献   

12.
刘艳 《当代医学》2007,(3):106-107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手段之一,输液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茂菲滴管内液面下移,气体进入输液管下段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多种,如输液管的瓶塞插针部分松脱气体进入输液器,插针堵塞气体从上段输液管破损处进入输液器等.更多情况则出现在经一根输液管先后输入多瓶药液的两瓶药液续接过程中.前一瓶药液已经输完而后一瓶药液尚未续加之前,由于种种原因处理不及时,经常会出现液面从茂菲滴管下移至下段输液管内.当大气压力加上管内少量液体的压力,与静脉压相等时输液管内的液面处于静止状态,输液针头内出现少量回血.  相似文献   

13.
刘艳 《当代医学》2007,(2):106-107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手段之一,输液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茂菲滴管内液面下移,气体进入输液管下段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多种,如输液管的瓶塞插针部分松脱气体进入输液器,插针堵塞气体从上段输液管破损处进入输液器等.更多情况则出现在经一根输液管先后输入多瓶药液的两瓶药液续接过程中.前一瓶药液已经输完而后一瓶药液尚未续加之前,由于种种原因处理不及时,经常会出现液面从茂菲滴管下移至下段输液管内.当大气压力加上管内少量液体的压力,与静脉压相等时输液管内的液面处于静止状态,输液针头内出现少量回血.  相似文献   

14.
董颖 《吉林医学》2011,(4):682-682
<正>在输液过程中,由于排气不当或不及时更换药液时,使茂菲滴管下段常有大段或少量气泡现象。以往常常采用用手指弹或将头皮针分离排气的方法,这样存在速度慢、易造成污染、浪费药液等缺点。现介绍一种快速排气方法如下。1方法1.1大段空气排除法:第一步:折叠输液管后将调节器移至  相似文献   

15.
本科在给一患者输液时,发现0.9%氯化钠100ml+头孢匹胺2 g+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时,当两种药物一接触,茂菲滴管内液体即出现乳白色的絮状沉淀,关闭输液器开关,重新更换输液器及液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多西他赛注射液配制方法改进后对残留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西药房80支多西他赛注射液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支,对照组采用传统法配制,研究组采用改进后方法配制,待药液洗净后,比较两组瓶内药液的残留量.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1mm≤药液残留量≤5mm的比例(17.5%)、(15.0%)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药液残留量<1mm的比例(72.5%)明显高于对照组(55.0%),研究组药液残留量>5mm的比例(10.0%)明显低于对照组(25.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改进配置方法后,能有效降低多西他赛注射液西林瓶残留的药液量,从而有助于提升配置成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正> 临床静脉输液(血)时,如所用输液(血)器为直型莫菲氏滴管,则在输注过程中经常碰到滴壶中液面过高而看不到液滴的现象,以往临床对此常采用以下三法调整液面:(一)如为密闭式输液法,可将液体瓶拿下倒持,使液瓶内导管之双针头露出液面,以等待莫菲氏滴管中液面自然下降。这样,流速慢而费时长,尤其在儿科用莫菲氏滴管内装一9号针头的婴儿输液器时则化费时间更多。(二)若是开放  相似文献   

18.
遵医嘱为一左胫腓骨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应用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100 ml行静脉滴注,滴完后,接着更换0.9%氯化钠溶液100 ml+氟氯西林钠2.0 g,当滴注约5 min时,输液器及茂菲滴管中出现白色絮状浑浊,立即更换输液器后继续静滴,患者未出现不适。验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药物配制中减少残留量的有效方法.方法:将304例密封瓶药物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法配制,实验组采用改良配药法配制,分别观察两种配药方法的残留药液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了解结果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药物残留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使用改良方法配制密封瓶可减少药液的残留量,减少药物的浪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每毫升造影剂准确的滴数的计量换算标准。方法 :30 %胆影葡胺 5 0 m L 加等量的 5 0 %葡萄糖溶液 (下称胆影葡胺液 )共 10 0 m L。一次性头皮针输液器 6副 (5 .5 #、7.0 #、8.0 #各 2副 ) ,1m L 注射器若干支。智能输液控速仪 (简称输液泵 )输液速度设置为每分钟 5滴、每分钟 10滴。将注射器针栓回抽至平 1m L刻度处 ,已去针柄的头皮针置于该注射器内 ,0点与眼睛平视 ,液体滴至 1m L时记录茂菲滴管口处的实际滴数。结果 :3种规格的头皮针输液器 ,胆影葡胺液每毫升的实际滴数均为 2 7滴。结论 :实验证明滴数与每毫升造影剂实际比率与液体的浓度和滴管口内径相关。不同厂家生产的茂菲氏滴管口内径有一定的差别 ,建议当更换不同厂家的一次性输液器时 ,均应重新作该输液器的滴数 /每毫升造影剂实际滴数数值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