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维生素K与骨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生素K是维生素K依赖蛋白活化的基础,维生素K依赖蛋白不仅与血液凝固有关,还参与骨代谢,对动脉粥样硬化也有抑制作用。维生素K是维生素K依赖蛋白中的谷氨酸残基转化为γ羧化残基的酶促反应中的主要辅助因子。一些流行病学研究和干预性研究发现,维生素K缺乏会导致骨密度的减低和骨折危险性增加。另外一些研究表明,维生素K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原发性以及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可以用来预防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的发生。维生素K与维生素D合用可以显著降低骨丢失,当和激素替代治疗一起给药时,维生素K还具有协同作用。此外,维生素K和骨代谢的其他生化指标联合可能是评价骨代谢的有用的工具,特别是在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中。维生素K对骨代谢作用的机制研究表明,给骨质疏松症患者补充维生素K以后,血清中未羧化的骨钙素的量减少;骨保护素的减少被抑制;还有研究表明,上述作用可能是通过类固醇和维生素受体SXR介导。文中概括了维生素K与骨代谢和骨质疏松症的关系,以及维生素K作用的可能机制。阐述了维生素K在骨质疏松症治疗和预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矿物质含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骨代谢障碍性疾病。华法林可拮抗维生素K,使骨钙素的羧化受抑制,减少骨钙沉积,抑制骨矿化,从而干扰骨代谢,导致骨质疏松症或骨折,对于老年患者的影响尤其明显。长期服用华法林导致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可能与用药剂量和时间相关。目前预防和治疗华法林引起的骨质疏松症主要依据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原则,对于长期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应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以预防骨质疏松症,对于已出现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根据具体病情选择用双膦酸盐、降钙素、雌激素和甲状旁腺类似物治疗。本文对华法林引发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和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骨基质的谷氨酸残基通过维生素K循环进行γ-羧化为骨形成所必需。维生素K通过骨内丰富的维生素K依赖性蛋白影响骨代谢是骨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治疗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1.骨质量与骨质疏松症;2.骨密度测量和骨质疏松诊断;3.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与椎体成形术;4.骨矿含量的测定方法简介及其相关问题探讨;5.维生素K与骨代谢;6.骨质疏松症与脊柱骨折;7.2004年里约热内卢IOF世界骨质疏松会议介绍;8.26届全美骨矿盐研究学会年会会议纪要;  相似文献   

5.
维生素K1(vitamin K1,VK1)和维生素K2(vitamin K2,VK2)是自然存在的维生素K(vitamin K,VK)的两种主要结构,除参与肝脏凝血因子的合成,还在骨组织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细胞及动物实验均发现VK能过促进成骨过程,抑制骨吸收,并在临床应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其作用机制除VK促进骨钙素等成骨相关蛋白的γ-羧化外,还可激活类固醇异生物受体,诱导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另外,microRNA-133a同时参与了VK的代谢过程及骨代谢过程,可能是VK调节骨代谢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Cathepsin K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thepsin K基因定位于1q21.2,翻译产物为前组织蛋白酶原K,属于溶酶体半胱氨酸蛋白酶中的番木瓜蛋白酶超家族。敲除cathepsin K基因的小鼠表现为骨样硬化症。人类缺失此基因会导致致密性成骨不全症(Pyknodysostosis);而过量表达cathepsin K会引起戈谢病(Gaucher病)。它在多种病理现象中发挥作用,尤其与骨质疏松症关系最密切。作用机制可能为降解多种骨基质蛋白,包括Ⅰ型胶原、骨桥蛋白、骨连接素。Cathepsin K的抑制剂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7.
复合药物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以雌激素、海螵蛸和维生素D等为主要成分的复合药物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175例,6个月后随访158例,骨痛改善92.5%,前臂及腰椎骨密度显著提高(P<0.05);治疗12个月后随访127例,骨痛改善达96.4%,骨密度进一步提高(P<0.01)。用药初有9.1%的患者出现白带增多或乳房胀不适,几天后症状自行缓解;有3.5%的病人因子宫出血而停药。研究认为复合药物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具有缓解疼痛,提高骨量,预防骨丢失,副反应轻微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骨密度和骨质量的特性。而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即脆性骨折),这是由于骨强度的下降,在受到轻微创伤时即可发生骨折,这大大增加了老年人的病残率和病死率。而骨密度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症、预测脆性骨折风险、监测自然病程以及评价药物干预疗效的最佳指标。骨折发生的危险度与低骨密度有关,若同时伴有其他危险因素则会增加骨折的危险性。维生索D受体基因被认为是调控骨量的候选基因之一,但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在不同人群中的研究仍存在较大的争议,该文就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I、Bsm I、Apa I、Taq I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被称为“隐匿进展的流行病”。约1/3的60~70岁老人及半数以上≥80岁的老人患有骨质疏松症。由于本症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疾病,临床上对治疗方法、疗程的选择必须考虑疗效、费用和不良反应等因素。文献报道维生素K(VitK)有促进骨形成的作用,此药价格低廉、不良反应少。本文拟综述VitK对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及其与雌激素协同使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维生素D缺乏与骨质疏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维生素D对骨骼最主要的作用之一是为骨质矿化提供合适的微环境。尽管部分食物中强化维生素D,或额外补充维生素D,但人群中维生素D缺乏仍很普遍。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转换增加和骨丢失,引起骨折风险增加。维生素D和钙剂补充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基本措施。研究表明补充足量维生素D能增加骨量、肌肉容量,和肌肉协调功能,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及其骨折。  相似文献   

11.
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物亚基1(VKORC1)通过影响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和非凝血因子的羧化,从而影响血栓的易感性以及大动脉壁的钙化。血栓和动脉硬化直接导致血管性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国内外关于VKORC1与冠心病、脑卒中关系的临床研究存在分歧。本文就VKORC1与冠心病、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补充维生素D对骨质疏松症和骨量减少患者骨密度(BMD)和骨折风险的影响。方法:在上海市徐汇区湖南路街道社区的居民和我院老年病科及骨质疏松门诊中通过BMD的检查筛选出骨质疏松症及骨量减少的研究对象,询问病史,完成实验室检查。根据血清维生素D的水平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和维生素D正常组2组,以骨折风险因子评估工具(FRAX)分别估算骨折风险值。对2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所有研究对象每日补充1粒钙片,缺乏组加用骨化三醇0.25μg/d。随访1年后,复查BMD值及估算骨折风险值。结果:共纳入118例患者,维生素D正常组45例,缺乏组73例。2组在随访前后的年龄、身高差(最高身高-目前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BMD、骨折风险值都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比较干预前后,2组的BMD差值(P=0.005)及维生素D缺乏组的骨折风险值(P=0.003)均存在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结论: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维生素D正常组较维生素D缺乏组在预防骨量进一步减少和降低骨折风险方面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13.
糖皮质激素所致骨质疏松症(CIDP)是糖皮质激素(GCs)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GCs使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增加,在GIOP的发生中起关键作用。短期GCs治疗即可出现骨量丢失及骨折危险性增加,因此早期干预十分重要,治疗措施包括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双膦酸盐、激素替代治疗、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降钙素、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和维生素K2等。本文从流行病学、临床特点、诊断、预防和药物干预措施几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1.骨质量与骨质疏松症;2.骨密度测量和骨质疏松诊断;3.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与椎体成形术;4.骨矿含量的测定方法简介及其相关问题探讨;5.维生素K与骨代谢;6.骨质疏松症与脊柱骨折;7.2004年里约热内卢IOF世界骨质疏松会议介绍;8.26届全美骨矿盐研究学会年会会议纪要;9.下丘脑—瘦素—交感神经系统和骨量的调控;10.显微CT在骨质疏松症病理诊断中的应用;11.Cbf与骨代谢;12.Sclerostin:一个新的骨形态发生蛋白抑制物;13.Toll样受体在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14.钙与维生素D防治骨质疏松的循证医学研究进展;15.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及…  相似文献   

15.
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临床几种疾病状态下6种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的含量。证实肝、胆疾病长期联合使用抗生素,采用VK拮抗剂治疗及DIC时可引起继发性依K因子减少,VK治疗有效;而某些血栓症则由于先天性蛋白C、S缺乏所致,VK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和骨质疏松症是两种常见的年龄相关疾病, 发病率正在逐渐增加, 研究表明, 这两种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除了不可控的遗传因素外, 高血压环境中的高钠饮食、血管中活性氧的增加、细胞因子、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也影响了骨代谢, 同时破骨细胞、骨保护素对血压的影响以及已被证明导致骨质疏松症的钙及维生素D的缺乏也参与了高血压的形成。总结两种疾病的可能相关机制, 以期拓展临床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17.
血管钙化与许多疾病相关,包括心肌梗死、脑卒中及糖尿病等。血管钙化的机制比较复杂,如钙化抑制物基质1-羧基谷氨酸(-y—carboxyglutamicacid,Gla)蛋白等的减少或缺失,血管细胞的成骨样分化,钙磷代谢的失衡,凋亡小体的产生等。基质Gla蛋白(matrixGlaprotein,MGP)是一种维生素K依赖性抑制钙化蛋白,其中5个Gla残基与羟基磷灰石具有高度亲和力,可显著抑制钙沉积及羟基磷灰石晶体形成,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向成骨样细胞分化。维生素拮抗剂能够干扰维生素K循环,引起Gla生成障碍,从而阻止了MGP抗钙化蛋白功能的正常发挥,加速血管钙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通过成年雌性SD大鼠腹腔注射硝酸镓,观察了锌对正常大鼠骨代谢的影响;然后去除了大鼠双侧卵巢,复制骨质疏松模型。测定了血、尿、骨中镓及钙和磷的含量、骨密度、骨强度、骨重量,证实硝酸镓对去卵巢引起的大鼠骨质疏松症有预防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一种复杂的骨代谢疾病,以骨量减少和骨骼微结构退化为特征,增加骨折的风险,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不良影响。了解OP的发生发展机制有助于实现精确预测病情和提供有效的治疗措施。然而,涉及OP发生发展的表观遗传学机制仍不清楚。近年研究证实,表观遗传修饰可能影响了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从而增加骨质疏松和骨折的发生风险。一些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s, ncRNAs),已被证明是表观遗传调节因子,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影响包括骨代谢在内的多种生物学过程。本文综述近年常见ncRNAs介导的OP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基质γ-羧基谷氨酸蛋白是一个基质维生素K依赖蛋白,它在抑制血管钙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其在血管钙化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