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树突状细胞与慢性乙型肝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免疫功能发生紊乱,导致持续性肝细胞损害,影响对病毒的清除能力.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是体内最主要的抗原递呈细胞,激发机体能够针对外界病原体的侵入产生足够的免疫反应,其数量、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他不仅可以作为宿主抗病毒的功能细胞,也可以作为有利于病毒传播和逃避免疫损伤的载体.因此,对CHB状态下DCs性质的研究及功能提高途径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树突状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中侠  王兵 《山东医药》2005,45(31):25-26
对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组)体外诱导培养自体树突状细胞,然后给予患者树突状细胞悬液腹股沟淋巴结注射,每周1次,3个月观察疗效。同期与60例采用常规治疗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HBeAg阴转率58%,HBeAb阳转率35%,HBV—DNA阴转率45%,转变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治疗组HBV—DNA定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CD4、CD8细胞较对照组明显上升。提示树突状细胞用于治疗慢乙肝可抑制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HBV感染状态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志强  刘克洲  陈智  唐锡尔  胡耀仁 《肝脏》2005,10(2):137-138
有研究发现,树突状细胞(DC)的功能低下是引起慢性HBV感染的关键因素之一,治疗前DC功能状态对疫苗和细胞因子等治疗慢性HBv感染的效果有明显影响,我们通过在慢性HBv感染者PBMC中诱导分化DC,免疫组化法及原位杂交法检测DC内HBV标志(包括HBsAg、HBcAg和HBV DNA),以便为进一步研究DC的功能状态、导致HBV感染慢性化中DC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世界约有3.5亿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携带者,而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约有1.2亿HBV携带者,因此慢性HBV感染是当前我们急需解决的难题。新近的研究表明,乙型肝炎患者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表型和功能的缺陷可导致患者体内T、B淋巴细胞耐受,继而导致HBV感染的慢性化。目前对DC应用于乙型肝炎的基础理论及实验研究已经取得惊人的进展,成为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免疫学发病机制的前沿领域。  相似文献   

5.
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功能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在HBV感染及CHB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DC已作为特异性免疫治疗手段被应用于CHB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的免疫功能.方法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用无血清培养法分离培养D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型,用液闪计数仪观察DC对T细胞的增殖作用,用ELISA法检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中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结果患者组DC的CD86的表达率为(70.2±5.2)%,明显低于正常人组(95.3±3.8)%,P<0.01;其诱导T细胞增殖能力每分钟液闪计数cpm为10000±2000,明显低于正常人组(cpm为30000±3000),P<0.01患者MLR中IL-12为(120.0±19.7)pg/ml,γ-干扰素为(799.0±161.3)pg/m1,明显低于正常人组的(280.0±41.1)pg/ml和(3359.0±635.4)pg/ml,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DC免疫功能低下,并与DC表面CD86的表达率下降及DC分泌IL-12减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的培养鉴定和功能特点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6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DC)的功能特点,探讨其与肝炎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分离获得1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加入细胞因子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IL-4,胎肝酪氨酸激酶受体的配体(FLt3-L)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使DC细胞增殖,成熟,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的表面标志,同时检测DC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中的刺激能力和细胞因子的分泌。结果:DC在体外经细胞因子的刺激可明显增殖,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DC的增殖速度低于正常人;DC表面标志人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分子(HLA-DR),CD-80(B7-1),CD-86(B7-2)和CD-1α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01),尤以CD-1α的降低更为显著,DC在MLR中的刺激能力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并且与正常对照相比,其产生的IL-12水平降低,而NO水平却增高(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DC的表型不成熟和功能的缺失,由此导致IL-12的产生和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的降低,可能是HBV感染持续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球面临的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全世界约有20亿人曾感染HBV,其中3.5亿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根据HBeAg和抗-HBe的情况,慢性乙型肝炎(CHB)可分为HBeAg阳性CHB和HBeAg阴性CHB两种。我国HBeAg阴性CHB患者比例不断增加,HBeAg阴性CHB已成为肝病医生的重要挑战。本文就目前HBeAg阴性CHB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DCs HBV DNA载量与DCs功能的关系.方法:采集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0例健康人的抗凝外周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IL-4和GM-CSF的作用下培养使DCs增殖、成熟,以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DCs表面HLA-DR、CD-1α、CD80及CD86的表达:ELISA检测DCs培养上清液IL-12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DCs HBV DNA的载量,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s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能力.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DCs内亦可检测至HBv DNA,患者DCs表面HLA-DR、CD-1α、CD80及CD86的表达水平、DCs分泌IL-12水平及DCs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能力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其中DCs HBV DNA阳性组较DCs HBV DNA阴性组下降更为明显(39.17±6.02 VS 60.11±7.92,46.03±5.52 VS 58.77±4.12,20.95±6.32 VS 35.24±7.41,25.16±6.05 VS 45.30±8.01,19.67±7.32VS 30.74±8.39,0.32±0.08 VS 0.59±0.11,均P<0.01或0.05);HLA-DR、CD-1α、CD80及CD86的表达、IL-12水平及DCs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能力与DCs HBV DNA载量呈显著负相关(r=0.713,-0.713,-0.623,-0.702,-0.525,-0.841,均P<0.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DCs可被HBV DNA感染,患者DCs HBV DNA载量与DCs功能有密切关系,病毒栽量低者DCs功能好,病毒栽量高者DCs功能差.  相似文献   

10.
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形成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树突状细胞(DC)功能缺陷。已知DC是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也是惟一能激活初始型T淋巴细胞的抗原递呈细胞,在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当用特异性病毒抗原负载DC时,有可能通过诱导抗原特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而特异性杀伤表达病毒抗原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11.
自体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疫苗负载的自体树突状细胞(DC)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效果。 方法 试验19例CHB患者,取静脉外周血,用密度梯度离心及贴壁法获得单核细胞;用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细胞因子诱导扩增出DC;于第7天用HBsAg致敏后经皮下回输入患者体内,共回输两次(间隔两周)。治疗后,每隔两个月检测受试者的肝功能、HBV DNA定量及血清乙型肝炎标志物。 结果 截止2002年11月的随访结果,57.9%(11/19)的患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应答反应,HBeAg的阴转率为52.6%(10/19),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为26.3%(5/19),HBV DNA定量的拷贝数下降101.77±2.39(t=3.13,P<0.01),两例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出现较完全的应答,DC疗法与另两种抗病毒方法效果间差异无显著性;试验前患者肝功能的高低与试验有效率间并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 在体外诱导扩增的自身DC细胞,经HBsAg致敏后皮下回输,可有效抑制HBV的复制,减少血内病毒载量,清除HBeAg和促进HBeAg/抗-HBe的血清转换。在试验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高或正常的患者均可对DC治疗发生应答。DC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可达快速清除病毒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AIM: To investigate the in vitro effect of entecavir (ETV on the function of dendritic cells (DCs) derived from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patients. METHODS: Mononuclear cells were isolated from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CHB. DCs wer incubated with RPMI-1640 medium supplemented wit fetal bovine serum, IL-4, granulocyte-macrophag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M-CSF). DCs were treate with or without ETV on the fourth day. Cell surfac molecules, including CD1a, CD80, CD83 and HLA-DR were assessed by flow cytometry. Concentrations of IL- and IL-12 in the supernatant were assayed by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The ability of th generated DCs to stimulate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wa observ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CHB control group, th expression levels of CD1a (29.07 ± 3.20 vs 26.85 ± 2.80 CD83 (25.66 ± 3.19 vs 23.21 ± 3.10), CD80 (28.00 ± 2.7 vs 25.75 ± 2.51) and HLA-DR (41.96 ± 3.81 vs 32.20 ± 3.04) in ETV-treated group were higher (P 〈 0.05). ETV treated group secreted significantly more IL-12 (157.6 ± 26.85 pg/mL vs 132.60 ± 22.00 pg/mL (P 〈 0.05) an had a lower level of IL-6 in the culture supernatant (83.0 ± 13.88 pg/mL vs 93.60 ± 13.61 pg/mL, P 〈 0.05) tha CHB control group. The ability of DCs to stimulate th proliferation of allogeneic lymphocytes was increase in ETV-treated group compared with CHB control grou (1.53 ± 0.09 vs 1.42 ± 0.08, P 〈 0.05).CONCLUSION: Entecavir can enhance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DCs derived from CHB patients.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HBsAg疫苗冲击的树突状细胞与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应用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慢乙肝患者66例每月1次注射HBsAg疫苗(106/次)冲击的树突状细胞,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U/次,6次为1疗程,共2疗程,治疗结束后检查肝功能,HBV DNA定量及乙肝标志.结果:HBeAg阳性慢乙肝27例治疗后有7例显示完全应答,14例显示部分应答.HBeAg阴性的慢乙肝15例中有4例出现完全应答,8例显示部分应答.慢性HBV携带者13例中5例显示完全应答,2例表现为部分应答.11例非活动性 HBsAg携带者中2例出现完全应答.结论:HBsAg疫苗冲击的树突状细胞与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可试用于慢乙肝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正确认识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HBV感染的自然史中,HBeAg阴转往往代表炎症缓解。但在部分感染者中,感染初始可能即为HBeAg阴性,还有一部分慢性肝炎患者,在发生HBeAg阴转后炎症活动仍未停止。将HBeAg阴性且存在病毒血症的情形定义为HBeAg阴性的HBV感染。这种类型的感染在亚洲和欧洲南部占HBV感染者的比例为30%~80%,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而在欧洲北部和美国只占10%~40%。近年来对这种类型的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表型及抗原提呈能力与HBV载量的关系.方法采集23例CHB患者和8例健康人的抗凝外周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和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作用下培养使DCs增殖、成熟,以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DCs表面CD80、CD86、HLA-DR及ICAM-1的表达;将培养成熟的DCs与HBsAg共同孵育,用丝裂霉素C处理后再与自体PBMCs共同培养,在培养结束前12 h加入^3H-TDR,收集细胞,以β液闪计数仪测定cpm值;同期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CHB患者外周血HBV载量.结果患者DCs表面CD86、HLA-DR和ICAM-1的表达水平及DCs的抗原提呈能力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CD80、CD86、HLA-DR及ICAM-1的表达与HBV载量呈显著负相关(分别为P<0.01,P<0.01,P<0.001和P<0.001);DCs的抗原提呈能力也与HBV载量呈显著负相关(为P<0.001).结论CHB患者外周血DCs的成熟和功能存在障碍,DCs的抗原提呈能力与血液中HBV的载量密切相关,并可能对HBV的清除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停药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探讨拉米夫定药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变化的意义。对34例停用拉米夫定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停药1月、3月、6月时检测血清ALT、HBeAg、抗-HBe、HBVDNA,观察其转变情况。拉米夫定治疗前、后出现HBeAg至抗-HBe转变者为另一组(A组),未出现ABeAg至抗-HBe转变者为一组(B组),对比两组患者停药1月、3月、6月时ALT、HBV标志的变化。结果显示停药1月、3月、6月时ALT异常经累加后A、B两组分别0%和18.52%(P>0.05)、0%和33.33%(P>0.05)、14.29%和59.26%(P<0.05);HBVDNA阳转率分别为0%和25.93%(P>0.05)、0%和44.44%(P<0.05)、28.57%和77.78%(P<0.05)。表明随着停药时间的延长。病情复发者增加。血清HBeAg至抗-HBe转变可作为拉米夫定停药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7.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出现血清转换的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年的血清转换率和持续血清转换率及多元因素对两者的影响。方法8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每天服用拉米夫定100 mg,持续5年。出现血清转换后, 继续服拉米夫定6个月以上(每3个月随访1次,至少2次以上),仍为乙型肝炎e抗原(-)和抗-HBe( ), 则停药并继续随访6-12个月。所需观察项目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病毒学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DNA 载量及基因分型、YMDD变异等。结果(1)共有26例患者出现血清转换。总血清转换率为32.10% (26/81)。第1-5年,每年累积的血清转换率为16.05%、19.75%、27.16%、28.40%和32.10%。(2)停药后4例出现复发,持续血清转换率为84.62%(22/26)。(3)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得出近期血清转换率和持续血清转换率与治疗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呈正相关,与治疗前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呈负相关。持续血清转换与血清转换后继续服药时间有相关性。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现血清转换后继续应用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以上,大多数患者可达到持续转换。对持续血清转换的影响因素为治疗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3(TLR3)的表达与HBV感染后宿主免疫清除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轻度CHB患者50例,健康对照者48名,其外周血用免疫磁珠细胞分选法获得纯化的CD14^+单核细胞,用RPMI 1640培养基培养,并且用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hIL-4诱导单核细胞成为未成熟的髓样树突状细胞(mDC),加入聚肌胞刺激后获得成熟的mDC。分别在剌激后0、12、24、48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LR3、CD86、HLA-DR和CD1a的表达,实时PCR检测TLR3的表达变化。结果健康对照组中mDC在刺激后24h,TLR3表达较0 h时上调显著(P〈0.05),48h时TLR3的表达与0h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在刺激后12、24h TLR3的表达与0h时相比,上调不明显,48h时TLR3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实时PCR检测mDC上TLR3 mRNA结果发现,对照组TLR3 mRNA在刺激后12h的表达水平较0h显著上升(P〈0.05),也显著高于患者组刺激后0、12、24h的表达水平;患者组刺激后48h的TLR3 mRNA表达水平较0h显著上升(P〈0.05)。与0h比较,健康对照组在刺激后12、24h和48h,CD86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患者组(P〈0.05)。患者组与对照组间CD1a和HLA-DR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HBV感染者mDC受聚肌胞刺激后TLR3表达异常,协同刺激因子CD86表达低下,可能造成宿主对HBV感染的免疫清除障碍,导致疾病慢性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按治疗前血清 ALT 水平将 CHB 患者分为二组:A 组26例 ALT>200IU,B 组34例 ALT<200IU。C 组为30例 HBV 携带者。所有受试对象均接受拉米夫定治疗一年,并加中西药辅助治疗。采用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血清 HBVDNA 含量,采用 ELISA 法检测血清乙肝五项指标。结果治疗后 A 组血清 HBV DNA 含量2.96±0.74,显著低了 C 组(P<0.01),血清 HBV DNA 阴转率84.6%、HBeAg 阴转率 69.2%、HBeAb 转换率61.5%,均显著高于 C 组(P<0.05,P<0.01)。治疗后 B 组血清 HBV DNA 含量3.33±1.20,显著低于 C 组(P<0.05),血清HBeAg 阴转率58.8%、HBeAb 转换率50.0%,均显著高于 C 组(P<0.05)。治疗后 C 组血清 HBV DNA 含量4.22±1.81,HBV DNA 阴转率56.7%,HBeAg 阴转率33.3%,HBeAb 转换率23.3%。结论拉米夫定对CHB 患者治疗效果好,对 HBV 携带者也有一定疗效;治疗前 ALT 水平高的 CHB 患者对拉米夫定治疗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20.
阿德福韦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治疗HBeAg阴性、HBV 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HBeAg阴性、HBV 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6例和HBeAg阳性、HBV 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47例。两组病例均口服阿德福韦10毫克,每日1次,治疗2年(实际平均完成11.8个月)。结果HBeAg阴性组和HBeAg阳性组病例ALT复常率在治疗结束时为82.6%(38/46)、85.1%(40/47),停药3个月时为32.6%(15/46)、31.9%(15/47)。HBV DNA阴转率在治疗结束时为30.4%(15/46)、29.8%(14/47),停药3个月时为13%(6/46)、12.8%(6/47),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德福韦治疗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一致,但是在停药后两组大部分病例都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