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气体(C3F8)填充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7例37只眼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气体填充术,术中根据病情行晶体切除、增殖膜剥除、内界膜剥离、气液交换、注入C3F8气体,观察术后裂孔闭合情况,视力改善情况等.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33只眼解剖复位,黄斑裂孔完全闭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外伤性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设计:回顾性干预性病例研究。方法:8例外伤性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8只眼行玻璃体切除术,术中或术后联合气体填压。观察视网膜解剖复位、外伤性黄斑裂孔封闭及视力结果。结果:7只眼(87.5%)达到解剖复位,所有眼(100%)的黄斑裂孔均得到有效封闭。5只眼(62.5%)术后视力提高,3只眼(37.5%)无明显变化。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气体填压术治疗外伤性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可保证有效的视网膜解剖复位率。未见周围视网膜裂孔、玻璃体出血及视网膜脱离范围对于黄斑裂孔的封闭和视网…  相似文献   

3.
孙素英  杜秋 《吉林医学》2000,21(5):285-287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自体血清封闭黄斑裂孔的临床效果。方法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 9例 (9只眼 ) ,施行玻璃体切除及 C3F8气体充填 ,术后随访 3个月~ 2 4个月 ,对裂孔封闭情况及视力、Am sler方格表 ,即手术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 :手术 9只眼中 8只眼 (89% )裂孔完全封闭 ,视力 0 .0 5~ 0 .1有 5只眼 ,0 .2~ 0 .5有 4只眼 ,仅 1例因裂孔封闭不佳继发视网膜脱离术后主要并发症晶体混浊加重。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自体血清封闭黄斑裂孔可使患眼裂孔无损伤及时封闭 ,在此基础上视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传统的单纯胬肉切除术与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随机将89例(124只眼)翼状胬肉患者分成A组46例(63只眼)、B组43例(61只眼),A组行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B组行传统的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术后随访比较两组术后胬肉复发情况。结果:随访结果,A组5例(5只眼)患者失访,3例患者(3只眼)复发,复发率为5.17%;B组5例(5只眼)患者失访,13例患者(18只眼)复发,复发率为32.1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能有效治疗翼状胬肉且能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对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脉络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诊断为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患者56例(63只眼),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30例(32只眼),激光治疗组26例(31只眼)。联合治疗组先给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1周后行黄斑区格栅光凝治疗,激光治疗组行黄斑区格栅治疗。两组中、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及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同时观察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分析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变化与最佳矫正视力和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的关系。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与术前比较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佳矫正视力(BCVA)与术前比较均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MT与术前比较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联合治疗组SFCT低于单纯激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联合治疗组的BCVA高于单纯激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CMT低于单纯激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短期内脉络膜厚度明显降低,脉络膜厚度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视网膜色素变性并发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视网膜色素变性并发白内障患者21例34眼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视力、视野、视网膜电图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3为31眼(91.2%),术后为19眼(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4,P<0.01)。术后3 d最佳矫正视力:10眼≤0.1,9眼0.12-0.25,10眼0.3-0.5,5眼≥0.6。31眼(91.2%)视力较术前提高,3眼(8.8%)无变化。视野6眼(17.6%)与术前对照有所改善,视网膜电图无明显改变。术后角膜内皮水肿3眼(8.8%),黄斑水肿1眼(2.9%)。随访6个月时后囊膜混浊8眼(23.5%),其中较严重5眼(14.7%)行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提高多数视网膜色素变性并发白内障患者的中心视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评价特发性黄斑前膜(ERM)行23G玻璃体切割术前和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与黄斑视网膜厚度变化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78例经23G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ILM)及ERM剥离治疗的特发性ERM患者82眼,所有患者均行完整的眼科检查,包括BCVA、裂隙灯检查、眼压、OCT、眼底照相。随访时间为3个月,通过黄斑OCT特征评估BCVA与黄斑视网膜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特发性ERM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前和术后3个月,BCVA由0.26±0.16提高至0.36±0.16 (t=9.843,P<0.000 1),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平均厚度由(506.41±112.67)μm降低至(442.39±82.10)μm (t=5.526,P<0.000 1),黄斑中心凹旁视网膜厚度由(453.66±79.36)μm降低至(409.95±61.63)μm (t=6.164,P<0.000 1),术前黄斑中心凹周围视网膜厚度(365.93±50.84)μm和术后黄斑中心凹周围视网膜厚度(356.76±54.20)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病变脱离(MHRD)的适应证及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29例(29只眼)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同时伴有视网膜周边裂孔,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及内界膜撕除。术后保持头低位3周,随访6~12个月,其中硅油填充时间3~6个月。观察患眼手术后矫正视力、视网膜复位、黄斑裂孔闭合情况以及并发症。 结果  手术后29只眼视网膜完全复位,复位率为100%。视网膜脱离复发1只眼,占3.47%。黄斑裂孔复位闭合11只眼(37.9%);术后视力提高者26例26只眼(89.7%),不变者3只眼(10.3%);术后2周,出现高眼压 4只眼,占13.8%,给予降低眼压药物治疗后眼压控制。硅油取出手术前出现高眼压 2只眼(6.89%),硅油取出手术后眼压均得到控制。 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撕除及硅油填充可在伴有视网膜周边裂孔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病变脱离患者中获得较高的手术复位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玻璃体内注射曲安西龙治疗不同病因引起的黄斑水肿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4只持续性黄斑水肿患眼玻璃体内注射2m g曲安奈德(继发于后葡萄膜炎的黄斑水肿17只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3只眼,人工晶体性黄斑水肿4只眼)。分别在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检查最佳矫正视力并行经黄斑中心凹OCT检测。结果:经治疗患者的视力和主观视觉均有所改善,后葡萄膜炎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继发的黄斑水肿患眼黄斑中心凹变薄。人工晶体性囊样黄斑水肿患眼治疗后无明显改善。32%患者注射后眼内压明显升高。未见眼内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和白内障等…  相似文献   

10.
背景:评估睫状体平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慢性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在33只眼中实施睫状体平部玻璃体切除术(PPB)联合吲哚青绿染色辅助下的内界膜(ILM)剥离术,其中糖尿病性黄斑水肿2只眼和非糖尿病性黄斑水肿12只眼。术后,黄斑水肿吸收,视力(VA)提高,并记录并发症。剥离的膜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平均随访12.2个月。在糖尿病组的17只眼中黄斑水肿减少或者被吸收(81%),在非糖尿病组为11只眼(92%);糖尿病组1只眼(52%)VA提高至少2行,非糖尿病组为7只眼(58%),两组V A提高没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但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玻切联合冷凝治疗视网膜脱离与术后黄斑前膜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RRD患者106例(110眼),根据视网膜封闭裂空方法不同分为冷凝组(38例,38眼)和光凝组(68例,72眼)。观察两组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黄斑前膜的发生情况。结果冷凝组患者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黄斑前膜发生率均高于光凝组(P<0.05)。结论玻切联合冷凝治疗视网膜脱离与其术后黄斑前膜的发生率存在相关性,临床工作中需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联合硅油填充治疗复杂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47例(48眼)复杂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然后用重水使视网膜复位,再行气液交换,最后行硅油填充。术后进行3-12个月(平均9个月)随访。结果47例48只眼复杂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治愈43只眼,治愈率89.5%,视力提高90%。结论玻璃体手术联合硅油注入治疗复杂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外伤性黄斑孔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0例(30眼)外伤性黄斑孔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玻璃体切除术、气液交换加气体填充,其中8眼术中联合视网膜内界膜剥除,观察术后黄斑孔闭合及视力提高情况,术后均采取俯卧位15 d以上,随访6~20个月,平均(10±0.1)个月。结果术后黄斑孔闭合率达到90%,视力提高21眼(70%)。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玻璃体腔注气能有效治疗外伤性黄斑孔,提高患者视力,根据病情联合视网膜内界膜剥除能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FRT)的变化。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7年9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60例,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30例(30眼)为糖尿病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0例(30眼)为对照组。术前、术后1 d、1周、1个月及3个月分别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FRT),分析手术前后2组间及组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FRT)的变化。 结果 糖尿病组:术前及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FRT)分别为(216.24±19.44)μm、(216.20±18.94)μm、(216.94±19.00)μm、(235.17±24.42)μm、(227.52±25.36)μm;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FRT)均较术前(216.24±19.44)μm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达到最高值(235.17±24.42)μm,至术后3个月稍有下降,仍高于术前。本组中有5例(16.67%)发生黄斑水肿。对照组:术后1 d、1周、1个月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FRT)较术前增加,术后3个月FRT较术前略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黄斑水肿发生。术后1个月、3个月,糖尿病组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较对照组增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 糖尿病患者行超声乳化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增加显著,黄斑水肿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TA)治疗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经本院眼科门诊荧光素眼底造影(FFA)检查,确诊为黄斑水肿的患者17例(19眼)。按病因分类为3组:黄斑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中渗)组、静脉阻塞组、糖尿病组。3组均进行曲安奈德4mg/0.1ml玻璃体腔内注射。观察注药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黄斑水肿及视力改变。结果:①视力:19眼在注药后视力都有提高,有效率占100%。中渗组效果显著,视力由0.1~0.2提高到0.6~0.8。静脉阻塞组视网膜出血明显吸收,视力普遍提高2行以上,其中有2眼病程在1个月左右为非缺血型病例,视力分别由注药前0.3~0.5提高至0.8~0.9。糖尿病组6只眼中,1只眼由注药前0.1提高至0.3,5只眼视力增加均在1~2行之间。②黄斑水肿:19眼注药后1个月经FFA检查;黄斑毛细血管渗漏减轻,其中有2例中渗患者黄斑出血,渗出全部吸收。结论:曲安奈德玻璃腔内注射能抑制黄斑水肿的发生或发展,提高患者的视功能,适合于多种病因所引起的黄斑水肿。  相似文献   

16.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方法 ,对照组 2 6例 2 8只眼 ,显微镜下常规行胬肉切除术。治疗组 2 6例 2 7只眼 ,常规行胬肉切除后 ,取术眼上方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于病变处角膜缘。结果 随访 3个月~ 1年 6个月 ,治疗组 2 6例 2 7只眼 ,1例复发 ,复发率为 3 70 %。对照组 2 6例 2 8只眼 6例复发 ,复发率为 2 1 4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显微镜下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7.
黄斑前膜的玻璃体手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光胜  马丽华 《广西医学》2006,28(4):531-533
目的评价睫状体扁平部行玻璃体手术治疗黄斑部视网膜前膜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1例患有不同类型的黄斑前膜患者21眼行玻璃体手术治疗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前后视力改变、视物变形改善率、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结果视力改善2行以上14眼占66.67%,最好矫正视力达0.8.手术后3个月内视物变形消失者4眼占19.04%,视物变形改善者13眼占61.9%.术中并发症为视网膜表面出血3只眼和新裂孔形成1只眼.术后并发症为黄斑前膜残留5眼,视网膜脱离复发1眼.结论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黄斑部视网膜前膜的有效方法.特发性黄斑前膜视力改善率较高,手术具有一定的操作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应用价值及其前景。方法选择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病例23例(23只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及眼内气体填充,随访6—12个月,观察治疗效果,以视力、黄斑裂孔闭合情况为主要评价标准。结果23例(23只眼)术后1个月,19例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证实裂孔闭合,其中18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两行以上;4例裂孔未闭合,3个月后复发,行注油术后裂孔闭合。结论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首选玻璃体手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有利于提高一次性手术复位率及视功能,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将面向下体位从1周减至3d是否会影响黄斑裂孔手术后的解剖复位成功率。方法:50例有持续2~24个月(平均10个月)的全层黄斑裂孔患者的53只连续眼纳入本研究。20只(37.7%)眼中的裂孔已出现1年以上。所有患者接受玻璃体切除术,去除玻璃体后界膜,行完全气-液交换,未进行内界膜(ILM)剥离。手术后,两组连续病例间的面向下体位持续时间不同。第1组(29例患者)被要求保持面向下7d,而第2组(24例患者)仅维持该体位3d。结果:所有病例中,90.6%的黄斑裂孔经过一次手术闭合。1周组29只眼中27只(93.1%)眼的黄斑裂孔成功闭合,3d组24只眼中21只(87.5…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术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RRD患者120例(120只患眼,120只健康眼)为研究对象,均行巩膜扣带手术,术后行全面眼科检查测定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在术后3d、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诊时对双眼进行OCT检查,测量其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黄斑区视网膜下积液(SMF)高度及光感受器内外连接(IS/OS)交界线、视网膜外界膜(ELM)等微结构改变,分析术后黄斑区微结构改变与其视力预后的关系。结果术前OCT可见IS/OS与ELM层断裂,光感受器外节反光带不规则或增粗,术后IS/OS、ELM形态主要为IS/OS、ELM连续,IS/OS断裂、ELM连续,IS/OS连续、ELM断裂,IS/OS、ELM均断裂;术后2周患眼BCVA有不同程度提高,且术后3个月、6个月BCVA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术前患眼SMF高度、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高于对侧健康眼(P0.01),术后3d、2周、1个月、3个月患眼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低于术前,但仍高于对侧健康眼(P0.01),术后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SMF高度、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术后6个月患眼BCVA呈负相关(P0.05)。结论 OCT在RRD术后有较高应用价值,可较好评价其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SMF、IS/OS、ELM等微结构,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