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儿童铅中毒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儿童铅中毒发生的高危因素,以便能更好地进行预防。方法选择1055例门诊患儿。年龄5个月~16岁,平均(7.2±3.5)岁。应用3010-B血铅分析仪对患儿进行血铅测定;同时对每位患儿进行铅中毒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结果儿童血铅水平(110.1±41.9)μg/L,铅中毒(血铅≥100μg/L)检出率为43.51%,各年龄组血铅水平无显著差异。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对儿童血铅水平发生显著影响因素依次是不勤洗手、经常吃膨化食品、偏(挑)食、不常补钙和锌及经常居室装修。结论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是儿童铅中毒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本地区儿童血铅水平,高铅血症患儿的临床症状、铅接触情况,以进一步防治儿童铅中毒.方法 对门诊2年中3 298例12岁以内儿童的血铅筛查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发现高铅血症患儿399例,铅中毒59例.血铅平均水平(150.05±37.17)mg/L,均为高铅血症及轻度铅中毒,多数患儿能找出铅暴露危险因素,中毒的程度似与多重危险因素相关.所有患儿均给予去除铅暴露危险因素、营养指导等处理,2~3个月后复查,其血铅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 对儿童血铅水平的筛查,能及早发现儿童高血铅及铅中毒,达到及时干预和治疗的目的 .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76,自引:1,他引:176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1~6岁儿童血铅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严格质量控制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于1997年8~9月对上海地区1967例3个月~6岁儿童进行血铅水平测定,并对其个人情况及家庭生活环境等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儿童血铅水平均数为96μg/L(1μg/L=0.00483μmol/L),其中高于目前国际公认的儿童铅中毒诊断标准100μg/L的比例是37.8%。儿童血铅水平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工厂密集的杨浦区最高,地处海岛、以农业为主的崇明县最低,两地区均数分别为112μg/L和84μg/L;儿童每日在马路上时间长、家庭社会经济状况(SES)差、父亲吸烟数量多、儿童饮用罐头饮料的频度高等是儿童血铅水平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目前上海地区儿童血铅水平及儿童铅中毒的流行率已经较高,应该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城镇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调查湖南省城镇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及影响因素,为儿童铅中毒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整群随机抽取湖南省12个地区城镇学龄前儿童2 044名,男1 108名,女936名,年龄2~6岁,平均4.4±1.1岁。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末梢血血铅水平, 并采用《中国部分城市儿童铅中毒防治项目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Logistic回归分析血铅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湖南省学龄前儿童平均血铅值为81.9±34.5 μg/L。血铅水平≥100 μg/L者482例,占23.58%。其中血铅水平100~199 μg/L(高铅血症)472例,占23.09%,血铅水平≥200 μg/L(铅中毒)10例,占0.49%。不同年龄组间血铅异常(血铅水平≥100 μg/L)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童的血铅异常率为28.99%,高于女童的 21.98% (P<0.01)。不同地区儿童血铅异常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0.01)。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449, P<0.01)、父亲从事铅暴露职业(OR=1.314, P<0.01)及母亲常用染发剂(OR=1.678,P<0.05)为儿童血铅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湖南省城镇学龄前儿童血铅异常率较高。该省城镇学龄前儿童血铅异常率与儿童所在地区和年龄有关。男性、父亲从事铅暴露职业及母亲常用染发剂为儿童血铅异常的危险因素。[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8):645-649]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抽动症患儿血铅水平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多发性抽动症儿童血铅水平及铅接触的相关因素。方法对76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父母进行问卷调查铅接触相关因素,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血铅测定。结果对多发性抽动症患儿76例进行血铅水平测定,结果36例血铅≥100μg/L,铅中毒发生率为47.37%(36/76),其中学龄前组铅中毒发生率为45.16%(14/31),学龄组为48.84%(22/45)。结论血铅增高与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有一定关系,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同时应关注患儿血铅水平。  相似文献   

6.
多动症儿童血铅水平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CDC于1991年将儿童铅中毒的标准规定为血铅水平≥10μg/dl,不管是否存在临床表现,都有铅中毒存在.由于儿童时期的神经系统正处于快速生长和成熟时期,对铅毒性尤为敏感,铅的神经毒性作用在出现明显临床症状之前的亚临床阶段.血铅水平超过10μg/dl就可能对儿童产生毒性作用,环境铅污染越严重的地方产生毒性作用更明显.自1999年6月至2000年4月对212例门诊多动症患儿,进行了末梢血铅的监测,并对其父母职业和儿童行为等作问卷调查,旨在探讨多动症儿童与铅中毒的相关性,对多动症儿童血铅水平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多动症儿童血铅水平测定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美国CDC于1991年将儿童铅中毒的标准规定为血铅水平≥10μg/dl,不管是否存在临床表现 ,都有铅中毒存在。由于儿童时期的神经系统正处于快速生长和成熟时期 ,对铅毒性尤为敏感 ,铅的神经毒性作用在出现明显临床症状之前的亚临床阶段。血铅水平超过10μg/dl就可能对儿童产生毒性作用 ,环境铅污染越严重的地方产生毒性作用更明显。自1999年6月至2000年4月对212例门诊多动症患儿 ,进行了末梢血铅的监测 ,并对其父母职业和儿童行为等作问卷调查 ,旨在探讨多动症儿童与铅中毒的相关性 ,对多动症儿童血铅水平进行…  相似文献   

8.
儿童铅中毒1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为了解目前铅中毒门诊患儿的常见症状,造成铅暴露的主要原因,摸索铅中毒门诊患儿的病史询问及诊疗方案,对上海新华医院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半年中门诊患儿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结果发现铅中毒患儿102例,血铅水平几何均数129μg/L,多数患儿表现为多动和注意力不集中,学龄儿童中绝大多数表现为上课时注意力分散、学习困难、成绩差,部分患儿伴腹痛和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此外还有贫血及血清锌水平降低等;多数患儿能找出铅暴露的危险因素,常见因素有饭前洗手不认真,日钙摄入量低于DRI的50%,常有手—口动作如啃咬指头、铅笔或玩具,父亲吸烟或有被动吸烟史等;39例复诊患儿,经门诊指导(包括高危因素分析、环境干预、行为矫正、营养指导)及住院驱铅后血铅水平均呈不同程度下降,几何均数由148μg/L下降到117μg/L,其中l例极重度铅中毒患儿经住院驱铅治疗后血铅水平显著下降,但停药2周开始反跳,提示这种病例可能需要多个疗程的驱铅治疗,血铅水平才能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季节变化对儿童血铅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对健康查体儿童进行血铅检测,将入组儿童分婴幼儿组(1个月~3岁)、学龄前组(3~6岁)、学龄组(6~12岁)和青少年组(12~18岁),分析不同季节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状况。结果共检测儿童13 233例。年龄1个月~18岁;男8315例,女4918例。平均血铅质量浓度60μg/L,第5和第95百分位数为19、138μg/L,儿童铅中毒检出率为14.8%,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以轻度铅中毒为主(χ2=116.3125 P<0.0001)。按照冬、春、秋、夏季顺序,血铅质量浓度分别为48、60、61、66μg/L;铅中毒检出率分别为9.5%、12.6%、15.5%、18.4%。夏、秋季节儿童铅质量浓度及铅中毒检出率有明显季节差异(χ2=128.0371 P<0.0001),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分析显示男童、年龄越大越易发生铅中毒,秋、春、夏季发生铅中毒危险性较冬季大。结论儿童血铅水平与季节有关。北京地区秋季儿童铅中毒危险性最大。  相似文献   

10.
儿童血铅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儿童血铅水平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相关性。方法对100名儿童进行血铅水平测定,据其血铅水平分为血铅水平正常组(对照组)及血铅水平增高组(实验组)各50例,再对两组儿童分别进行Conners量表测查,研究Conners量表分值与血铅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血铅水平正常组Conners量表分值明显低于铅中毒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1),且血铅水平与Conners量表分值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通过血铅水平的测定,可早发现、早诊断ADHD,有利于进行早期干预,从两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1.
3岁以下儿童铅中毒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婴幼儿铅中毒状态及程度。 方法 对前来保健门诊健康体检的4 543例3岁以下儿童进行血铅含量测定,并将婴幼儿分为1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30-36个月6组。以SAS 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铅中毒检出率为2.05%,3岁以下儿童血铅水平随月龄的增长而增高。结论 在接受血铅水平检测的婴幼儿中,高铅血症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铅中毒则年龄越小检出率越高。要注意控制婴幼儿接触铅的各种途径。  相似文献   

12.
兰州某厂两所幼儿园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兰州市某厂两所幼儿园 (简称一幼、二幼 )3岁~6岁儿童血铅含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于1998年6月至1999年1月对两所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取外周微量血0.1ml,测定198名儿童的血铅水平 ,并在专人指导下 ,由父母及老师填写 :“儿童健康及行为问卷” ,该问卷内容包括 :家庭一般状况、家庭社会环境 ,儿童个人生活习惯及行为能力等共计46项。结果 :二幼小儿血铅含量 (113.83±51.20) μg/L明显高于一幼 (86.64±19.36) μg/L ,经t检验 (t=4.352 ,P<0.001)。二幼儿童血铅升高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卫生习惯等诸多因素有相关性。提示 :家长和老师的双方教育、个人的卫生习惯直接影响血铅水平。所以 ,健康教育是有效、可行的铅中毒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13.
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与5种微量元素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铅中毒现状及血铅水平与微量元素锌、铁、铜、钙、锰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于 2 0 0 3年对 5 175名 3~ 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血铅、锌、铁、铜、钙、锰含量的测定及血铅与其他 5种微量元素的相关分析。结果  (1) 5 175名儿童中 ,血铅含量最低值为 0 0 2 4mg/L ,最高值为 0 2 9mg/L ,几何均值为 0 10 1mg/L ,铅中毒发生率为 4 3 7%。 (2 )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锌、铜标准回归系数最大 ,分别为 0 0 5 1和 0 0 4 1,与儿童血铅水平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3)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血铅与血锌、血铜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儿童铅中毒可导致血锌、血铜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2004年建立的0—6岁儿童血铅监测模式进行临床效果追踪评价。方法在2004年初筛的1817名0—6岁儿童中随机抽取733名儿童进行检测,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血铅水平测定,用SPSS 13.0软件分析比较2年血铅水平状况。结果福田区儿童血铅水平经过监测干预后均值为5.23μg/dl,铅中毒率3.27%。结论0—6岁儿童血铅监测模式对降低儿童铅中毒,最大限度地减低铅对儿童的危害,有着巨大的下预作用,把0~6岁血铅监测模式纳入儿童保健工作常规,具有有效性、町行性、可持续件,适宜在全国推广。  相似文献   

15.
健康教育对轻中度铅中毒儿童干预作用的随机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Shen XM  Yan CH  Wu SH  Shi R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12):892-897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对轻、中度儿童铅中毒的干预效果.方法血铅水平在100 μg/L以上的儿童200名,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07名,对照组93名.研究开始阶段,两组均要求儿童父母填写一份KABP问卷和家庭社会环境与健康问卷,随后对实验组采取健康教育进行干预,而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干预的时间为3个月,随后对2组的全部儿童进行血铅水平复测.结果实验组干预后父母的铅中毒知识均有所提高,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对儿童铅中毒的概念和预防知识也有部分提高.实验组在健康教育后,儿童及父母多种接触铅高危行为也有显著改善;而对照组只有少数改善.两组儿童血铅水平均有所下降,血铅下降值分别为55 μg/L和33 μg/L,具有统计学意义(t=4.979, 3.398, P<0.01);但实验组比对照组多下降22 μg/L(t=3.531, P<0.01).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排除可能的混杂因素后,有14个变量最终进入血铅水平变化的逐步回归方程,这些变量有父母预防儿童铅中毒知识的提高、对儿童铅中毒态度的转变及儿童吃零食习惯的改变等.结论对父母进行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家长对儿童铅中毒预防知识的了解,有效降低轻中度铅中毒儿童的血铅水平.健康教育可作为轻中度儿童铅中毒临床处理的常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铅对发育影响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几个方法学问题沈晓明要研究儿童铅中毒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社区对儿童健康是否构成威胁,首先必须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这种调查需要回答两个问题,第一,被调查儿童的血铅水平有多高;第二,这样的血铅水平是否会对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17.
降低儿童血铅水平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 3年来对厦门儿童血铅水平的监测和干预 ,总结血铅检测和降低儿童血铅的方法。方法 采用间接血锌原卟啉 (ZPP)和直接石墨炉原子吸收仪检测血铅水平 ,以及部分计数嗜碱性点彩红细胞。每年对托幼机构的儿童保健人员进行培训和到托幼机构进行指导 ,对家长进行防铅宣教。结果  1999年、2 0 0 0年、2 0 0 2年高ZPP组的筛查率分别为 11 2 7%、9 0 2 %和 6 5 2 % ,呈逐年下降 ;中度以上铅中毒儿童的血铅与嗜碱性点彩红细胞铅中毒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 在无显著铅污染的环境下 ,对于普通儿童 ,切实做好防铅保健 ,及时定期监测血铅水平 ,可以达到显著降低儿童血铅水平的目的。在无原子吸收仪的医院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对于儿童中度以上铅中毒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分析登封地区新生儿血铅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按照河南省儿童青少年铅中毒监测与防治工作方案,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对199例新生儿和产妇进行指尖微量血血铅水平测定,并对其出生情况、母孕情况、家庭环境等相关因素进行问卷式调查。结果1.共发放儿童少年血铅监测登记表、产妇血铅监测调查登记表400份,回收398份,回收率99.5%,应答合格率100%。2.新生儿199例。男102例,女97例。血铅2.1~45.9μg/L,中位数13.6μg/L,均值13.9μg/L。3.产妇199例。年龄19~41岁;血铅27.0~112.4μg/L,血铅≥100μg/L占6.03%。4.经方差分析得出,新生儿与产妇之间存在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通过相关性分析,除产妇化妆比例对血铅值呈负相关外,其他因素均对血铅水平有明显的高危影响。结论登封地区新生儿血铅水平与孕妇情况、父母职业、居住环境、拥有车辆等有关,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铅污染区儿童血铅与锌原卟啉、红细胞参数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铅污染区儿童血铅与锌原卟啉、红细胞参数相关性。方法 对云南某县铅锌矿区和县城非铅锌矿区2~9岁儿童共464人进行血铅(BPb)水平、红细胞参数及锌原卟啉(ZPP)水平调查,按血铅水平分为高、低血铅组并进行血Pb与红细胞参数(RBC、HB、HCT、MCV、MCH、MCHC、RDW)及ZPP相关性分析。结果儿童血铅浓度均值154.4ug/L,铅中毒率79.1%,ZPP均值2.7ug/gHb。血铅〉250ug/L时,血铅与红细胞参数具有相关性(RR:0.637)。高铅组血铅水平与RBC、ZPP有较强相关性(r分别为:-0.975、0.957)。RBC随血铅水平增高呈高度负相关,血铅水平〈200ug/L时,与zPP无相关性。血铅水平达~250ug/L、~300u∥L、~350ug/L时,血铅与ZPP具有较强相关性(r分别为:0.567、0.93、0.886)并呈高度正相关。结论随血铅水平的增高,RBC与血铅呈高度负相关,当血铅水平〉250ug/L时,血铅与ZPP具有高度正相关性,而当血铅水平〈200ug/L时,与ZPP相关关系不密切,因此ZPP不能作为铅中毒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20.
轻度铅中毒儿童的智力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轻度铅中毒儿童的智力特征。方法用WISC-R和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分别对85例轻度铅中毒儿童和33例正常对照儿童进行测试。结果1.轻度铅中毒儿童的智力和社会生活能力较正常儿落后;2.轻度铅中毒儿童在知觉组织和记忆/不分心方面存在缺陷,知觉组织因子与血铅值呈负相关。结论轻度铅中毒会影响儿童智力,特别在知觉组织和记忆/不分心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