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颈性眩晕是由于椎动脉或颈交感神经压迫和刺激,导致椎基体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的眩晕综合征[1].椎动脉负责大脑的颞叶、枕叶、丘脑、间脑、脑干、小脑、脊髓上部以及内耳的血液供应,如果供血不足,就会出现诸多症状,病情也比较复杂.内耳的血液主要由基底动脉的内听支供给,一旦缺血,就会出现内耳症状:眩晕、耳鸣和耳聋.近年来人们发现颈性眩晕与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因此我们利用疗养院特点采用非药物疗法对22例颈性眩晕的老年疗养员进行综合治疗,旨在研究非药物疗法在颈性眩晕防治中的地位和作用,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潘冰雪  罗孟兰 《全科护理》2014,(25):2351-2352
颈性眩晕是由于来自于上颈椎本体感受器的不正常冲动传入前庭核所致,中医学将其病因总结为上虚、髓海不足,且进一步提出“上虚则眩”的观点[1]。颈性眩晕病情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和工作,为减轻病人的痛苦,我院对颈性眩晕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临床诊治情况及误诊原因.方法 对32例患者临床表现、误诊疾病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BPPV易误诊为颈椎病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误诊率为(32/56) 57.1%.结论 提高对BPPV的认识,详细询问病史,行变位性眼震试验,大部分BPPV诊断不难,耳石复位法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笔者从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针刀结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解剖基础及治疗特点、典型医案等方面,介绍吴清明教授临床运用针刀结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特色及经验.颈性眩晕发病与颈椎及颈部相关组织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密切相关,吴教授主要针对椎动脉机械压迫、颈交感神经刺激、本体感受器功能异常3种发病机制,采用针刀松解枕下肌群、针刀触激星状神经节、手法整复颈椎关节错位以改善患者眩晕、恶心欲呕等临床症状,并在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黎鹏 《临床荟萃》2012,27(11):982-983
良性阵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临床上很常见的疾病,占眩晕症的1/3左右[1],易被误诊为"脑供血不足"、"梅尼埃病"、"颈椎性眩晕"等。笔者根据BPPV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诊,采用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特点及误诊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1例老年BPPV患者。结果老年BPPV中女性好发,后半规管多见,手法复位效果明显。由于老年人常合并高血压、颈椎病等慢性疾病,患BPPV时易被误诊。结论老年BPPV误诊的主要原因是对眩晕认识不足,手法复位治疗对老年BPPV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颈性眩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颈性眩晕顾名思义就是因颈源性因素引起的眩晕综合征。其特点是头颈部前后屈伸及左右转动时突发眩晕,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可因颈椎小关节紊乱的纠正而得到缓解。颈源性眩晕的症状在临床十分多见,已引起学们的普遍重视。对于这种疾病的命名,曾有过颈后交感神经丛综合征、颈椎综合征、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动脉供血不足、颈前庭综合征、颈性偏头痛、颈性眩晕等.反映出我们对于此病的认识不断深入,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  相似文献   

8.
以往的观点认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引起颈性眩晕伴头痛的原因,然而该理论无法解释许多临床现象,一些严重的颈性眩晕患者不伴随头痛,患者眩晕的程度与头痛的程度也常常不一致。本文通过对颈性眩晕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探讨颈性眩晕伴头痛的病因机制。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连续收集2010年3月—2011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颈性  相似文献   

9.
<正>颈性眩晕属中医"眩晕"范畴,中医认为是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精血不能上注于头部而发生眩晕。西医学认为,颈性眩晕是椎动脉直接受压和梗阻,或椎动脉交感神经丛刺激引起动脉管壁痉挛,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发生眩晕。针刺是治疗颈性眩晕有效的方法之一。现就颈性眩晕的针刺治疗综述如下:1临床研究1.1毫针针刺针刺是临床上治疗颈性眩晕的常用方法之一,且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覃丽[1]将70例颈性眩晕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治疗  相似文献   

10.
综合治疗颈性眩晕的观察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武汉430071)王宝清赵际松张娟莉颈性眩晕系指椎动脉或颈交感神经受到压迫和刺激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的眩晕综合征,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病。1994年8月~1997年4月,我们对96例患者采用综...  相似文献   

1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临床最常见的内耳前庭疾病,在眩晕疾病中约占20%~30%[1],主要表现为患者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出现短暂的眩晕发作和眼震.临床上经常被误诊为脑血管病性眩晕、颈性眩晕,而给予不恰当的检查和治疗.我们对我院2007年03月至2009年02月78例BPPV患者采用耳石手法复位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颈性眩晕综合征是临床颈椎病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临床症状除有颈肩臂疼痛、麻木、甚至瘫痪外,还可引起头疼、眩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血压不稳(升高或降低)等,因而,时常被误诊为美尼尔综合征、短暂性脑缺血等.2011-2012年,笔者应用针灸刀疗法治疗由颈椎病引起的眩晕综合征患者385例,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其中由颈椎病引发的眩晕或头晕称之为颈性眩晕,常见于中老年患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等特点,能诱发严重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反应,继而发展成焦虑、抑郁、恐惧等各种形式的心理障碍,给患者学习、工作、生活等带来较大负面影响,同时也已成为阻碍颈性眩晕治疗效果和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对颈性眩晕的康复治疗除常规躯体治疗外,还应包括对患者心理及社会功能进行康复干预。本研究拟从心理治疗方面入手,着重探讨心理干预在颈性眩晕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青年人颈性眩晕误诊108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将我们在健康体检过程中发现误诊的青年人颈性眩晕10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颈性眩晕病人的健康需求状况.方法 向974例颈性眩晕病人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以了解其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以及对健康的信息需求.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健康教育的内容需求、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结果 发现颈性眩晕病人对自身疾病认知水平不高,在治疗上存在误区,同时缺乏较全面的康复知识.结论 应重视对颈性眩晕患者实施多角度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颈性眩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眩晕的诊断和治疗较为复杂,它涉及耳鼻喉科、神经科、骨科、眼科、内科等多个学科.若患者主诉以眩晕为主并伴有颈部不适,则应考虑并排除颈性眩晕、良性发作性体位眩晕症(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 vertigo,BPPV)、外淋巴瘘、耳蜗迷路震荡、偏头痛性眩晕、中枢性和周围性前庭功能障碍等多种疾病[1],可见其复杂性.本文就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做一个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颈性眩晕系指椎动脉或颈交感神经受到压迫和刺激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的眩晕综合征.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病。1994年8月~1997年4月.我们对96例患采用综合治疗,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乔娜  马艳  李洁  孙瑞  熊键 《中国康复》2019,34(3):159-161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布贴扎联合穴位按摩对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物理治疗及穴位按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布贴扎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量表及阿森斯失眠量表评估患者颈性眩晕临床症状、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在临床症状评分、SF-36及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方面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3.3%、80.0%,P0.05)。结论:肌内效贴布贴扎联合穴位按摩对颈性眩晕具有协同治疗作用,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手法治疗环枢关节错位所致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对40例颈性眩晕且触诊、X线检查证实环枢关节错位的患者进行定点手法复位.结果治愈31例,总有效率100%.结论手法能纠正环枢关节错位,舒张椎动脉,改善脑部血供,治疗颈性眩晕.  相似文献   

20.
临床上眩晕有很多种类型,其中颈性眩晕的定义争议较大,多是指因颈椎病而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一过性的脑缺血性眩晕,可随颈部位置的复原而缓解。其主要表现为以交感神经症状为主的症候群,以眩晕为主诉,伴有恶心、呕吐、头颈痛、肩背痛、耳鸣、视觉障碍、出汗、心悸等临床表现。我科于2003年6月至2006年8月收治颈性眩晕患者7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