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2005年到2014年北京市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变化,探索其在不同性别及地区的差异。方法 基于2005年和2014年北京市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分别抽取6 406名和6 196名3~6岁儿童测量身高、体重,依据《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计算生长发育指标,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广义线性模型进行统计推断。结果 2014年男、女童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均低于2005年(P<0.05),超重率均高于2005年(P<0.05)。2005年农村儿童生长迟缓、低体重和消瘦发生率高于城市(P<0.05),但2014年农村和城市儿童生长迟缓、低体重和消瘦发生率无显著差异。2005年城市儿童超重率比农村儿童高4.5%(P<0.01),2014年农村儿童超重率比城市高2.2%(P<0.05),交互作用检验表明2014年相较于2005年,农村儿童超重风险是城市儿童的1.59倍(95%CI:1.40~1.81)。结论 2005—2014年北京市学龄前儿童生长迟缓、低体重和消瘦率显著降低,但儿童生长发育趋势呈现城乡差异,农村儿童超重风险高于城市,应采取有效干预策略促进儿童...  相似文献   

2.
烟台市3~4岁儿童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烟台市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以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烟台地区幼儿组资料中3~4岁儿童417人为研究对象,使用WHO Anthro 2005软件计算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身高别体重、年龄别体重指数等4项指标的Z评分以及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肥胖的百分率,并对可能引起肥胖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儿童4项Z评分均值均为正值;低体重、消瘦、生长迟缓的发生率较低,但肥胖发生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城乡种类、喂养方式、户外活动时间、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时间、父亲体质量指数、母亲体质量指数是儿童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儿童各项生长发育指标保持在较高水平,肥胖率较高.应采取合理措施预防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隐函数Delta法计算调整人群归因危险度(PAR)可信区间的基本原理和SAS编程方法.方法实例介绍用SAS PROC IML过程,实现病例-对照研究中调整PAR及其可信区间的估计.结果利用此程序计算了上海市男性食管癌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吸烟、饮酒和水果摄入过少因素的调整PAR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46.59%(34.92X.26%),20.87%(10.281.47%)34.54%(19.81%~49.29%).结论对符合条件的病例-对照资料,隐函数Delta法可以对暴露因素调整PAR及其可信区间进行较为准确的估计.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中国2005年标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2000生长发育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WHO) 2006-07标准评价中国部分地区3~6岁儿童营养状况,比较中国和国际标准评估结果之异同. 方法 依据3个标准,描述河北、江苏、浙江21县(市)210 308名3~6岁儿童消瘦、生长迟缓、低体重和超重/肥胖的发生率.采用配对卡方检验,比较中国标准与WHO和CDC标准评价结果之差异;采用Kappa统计量,评价国内与国际标准评价结果的一致性. 结果 依据中国、CDC和WHO标准计算的消瘦率依次为2.1%、4.1%和1.5%,生长迟缓率为28.3%、11.5%和15.4%,低体重率为9.3%、6.9%和4.2%,超重/肥胖率为18.9%、14.3%和15.3%.依据中国标准计算的营养不良指标以及超重/肥胖的发生率均高于WHO标准;依据中国标准计算的低体重、生长迟缓以及超重/肥胖的发生率均高于CDC标准,但消瘦率低于CDC标准.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对各指标评价结果的Kappa值范围是0.5 ~0.9. 结论 中国标准计算的4项指标的发生率均高于WHO新标准;除消瘦外,其他3项指标的发生率均高于CDC标准.中国与国际标准对4项儿童营养指标评价结果的一致性强度属中等偏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005-2012年北京市西城区户籍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变化,为辖区内儿童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2年西城区上报的7岁以下儿童保健年报表数据,分析儿童营养不良(包括低体重、发育迟缓、消瘦)和肥胖的状况. 结果 2005-2012年7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的患病率分别为1.1‰(0.6‰~1.8‰)、1.4‰(1.0‰~1.9‰)、1.2 ‰(0.8 ‰~1.6‰);肥胖患病率较高,为45.9‰(42.9‰~51.1‰),但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 结论 西城区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状况良好,但肥胖问题仍不容忽视,应进一步加强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的肥胖预防和干预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海南省陵水县农村0~3儿童营养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制定儿童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陵水县随机抽取4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10~12个自然村,对选定的自然村3岁及以下儿童进行身长(身高)、体重的测量,与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生长发育标准进行比较并计算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消瘦率、超重率和肥胖率。结果海南省陵水县农村0~3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3.8%,低体重率为6.5%,消瘦率为5.3%,超重率2.3%,肥胖率为0.5%。结论海南省陵水县农村0~3岁儿童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和消瘦率较高,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改善婴幼儿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南京市5岁以下儿童的营养状况。方法:以身高和体重作为衡量儿童营养状况的指标,同时调查儿童的喂养情况及母亲营养知识。结果:南京市5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迟缓、低体重和消瘦的发生率分别为0.55%、0.18%0、.09%,营养不良的发生主要集中在1岁以后。62.7%的婴儿在4~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6个月以内母乳喂养率为95.49%,纯母乳喂养率为11.74%。结论:2004年南京市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的发生率低于1998年全国儿童监测的水平,与2001年南京市的调查结果相比差异无显著性。1岁以后儿童是营养干预的重点人群,应加大婴儿喂养知识的宣传力度,增强母亲哺乳的自信心,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8.
7岁以下农村儿童体格发育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江西省农村儿童体格发育水平及营养不良的患病率。方法:通过整群抽样调查江西省农村9238例儿童,所有儿童均由统一培训人员测量身高、体重,以WHO/NCHS标准为参数评价儿童体格发育水平,计算年龄别身高Z值(HAZ)、年龄别体重Z值(WAZ)和身高别体重Z值(WHZ)。分别计算儿童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的患病率。结果:我省农村儿童体格发育水平6月以内可达甚至超过WHO标准,6月龄后开始滞后。6月龄内儿童Z值主要分布在0~1和-1~0两个区间;6月龄后逐渐向左移,Z值主要分布于-1~0和-1~-2两个区间。儿童HAZ和WAZ主要分布在-1~0和-1~-2两个区间;而WHZ则以0~1和-1~0两个区间为主。生长迟缓、低体重和消瘦的患病率分别是13.2%、13.0%和2.9%,出生后6月内营养不良检出率最低,以后随年龄增长检出率逐渐增加,生长迟缓率在18~24月龄时达高峰。结论:我省农村儿童体格发育水平与WHO标准仍有一定差距,提示应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水平和加强健康教育,有效改善农村儿童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家园结合干预模式对改善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不良的效果,为制定集居儿童体格发育不良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南昌市城区2所幼儿园1595例儿童作为对象,采用家园结合干预方法对干预园进行干预,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学龄前儿童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5.20%、3.64%、1.50%、15.67%和4.39%。干预园干预前后儿童低体重、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生长迟缓与消瘦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园干预前后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超重与肥胖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园结合干预模式能有效改善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不良,方法切实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爱林牌WZR-EC2型"儿童保健电脑",采用两套标准,即2005年版《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和2006年版WHO公布的《儿童生长标准》。标准中,除体重、身长(高)外,中国标准中还有头围、胸围、坐高及BMI(体块指数)等标准;国际标准中有上臂围、头围及BMI。新EC2能显示中位数,评价生长发育状况(分6个等级)及低体重、发育迟缓、消瘦、超重、肥胖(分轻、中、重)、体重正常和体型等指标,计算BMI数值及评  相似文献   

11.
中国部分贫困地区农村儿童生长发育公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描述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农村3岁以下儿童目前的生长发育公平性状况及其程度。方法:利用“卫生部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01-2005年度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项目”的2001年调查资料,对新疆、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广西和江西、四川、重庆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44个项目县的3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健康公平性状况进行分析。结果:上述地区3岁以内婴幼儿儿童生长迟缓患病表现出明显的健康不公平,儿童生长迟缓在低收人家庭发生率较高,而低体重患病和消瘦患病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不公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贵州省农村儿童体格发育水平及营养不良患病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贵州省农村儿童8 680人,以中国<7岁儿童生长标准为参数计算儿童年龄别身高Z值(HAZ)、年龄别体重Z值(WAZ)和身高别体重Z值(WHZ)与生长迟缓、低体重和消瘦发病率.结果 各年龄组儿童体格发育均落后于参考标准,6月龄内儿童Z值主要分布0~1和0~-1两个区间;6月龄后逐渐向左移,WAZ、WHZ值主要分布于0~-1和-1~-2两个区间,HAZ左移较前二者更明显.18月龄后各Z值主要分布于-1~-2和<-2两个区间.营养不良发生率在6个月以内较低,6月龄后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高,在36~48月龄时达到高峰;8 680名<7岁儿童中生长迟缓3 292例,低体重1 523例,消瘦388例,发病率分别为37.9%,17.5%和4.5%.结论 贵州省农村儿童体格发育与中国同龄儿童生长标准存在较大差距,长期慢性营养不良是其主要因素,改善农村儿童营养状况是今后贵州省儿童保健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贵州省4个贫困农村3岁儿童营养状况,为改善该地区儿童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口比例抽样法,于2005年对贵州省4县1256户有3岁儿童的家庭进行问卷调查,以儿童身高和体重作为儿童营养状况的评价指标。结果该地区3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年龄别身高Z值(HAZ)-2],低体重[年龄别体重Z值(WAZ)-2]和消瘦[身高别体重Z值(WHZ)-2]的患病率分别为29.9%,19.6%和9.0%,男童生长迟缓率(32.2%)高于女童(26.0%);在月龄上,18~24月龄生长迟缓率最高(39.5%),低体重率以15~18月龄最高(26.8%),消瘦率以12~15月龄最高(12.8%);不同民族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县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岁儿童营养状况存在问题,普及科学喂养知识,增加高蛋白摄入,有助于改善儿童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农村地区0~3岁儿童生长发育的公平性,探索社会经济因素对儿童生长发育公平性的贡献。方法 收集贵州、山西农村地区的2 120名儿童及其家庭的基本信息;采用WHO 2006年的标准评价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采用集中曲线和集中指数评价儿童生长发育的公平性,并对集中指数进行分解以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儿童生长发育公平性的贡献。结果 调查儿童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106 2、-0.177 4和-0.074 7,生长迟缓的不公平主要来源于居住地、家庭经济水平、看护人文化程度的差异。结论 加大扶贫力度,并为贫困家庭的儿童提供奶粉、营养包,保障0~6岁儿童健康管理的执行力度和执行质量,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等应能在改善儿童整体健康的同时减小儿童的健康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上海市松江区中山街道社区0~36个月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分析危险因素,为进一步指导儿童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12月于上海市松江区中山街道社区首次接受健康体检的2 276名儿童的生长发育指标、人口学指标及社会经济学指标。采用WHO推荐Z评分法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采用二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危险因素。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2 276名儿童,其中男童1 024例(44.99%),女童1 252例(55.01%)。儿童低体重、生长迟缓及消瘦发病率分别为2.90%、4.53%及2.20%。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出生体重、母亲低文化程度、非本地户籍与儿童低体重的发病率呈正相关,低出生体重、非母乳喂养、母亲低文化程度与儿童生长迟缓发病率呈正相关,低出生体重、非母乳喂养与儿童消瘦发病率呈正相关。结论上海市松江区中山街道社区0~36个月儿童低体重、生长迟缓发病率较高,可能与低出生体重、母亲低文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我国6县农村5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公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我国6个县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公平性状况及其程度. [方法]利用2007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办事处在中国开展"儿童发展行动项目妇幼卫生子项目"的6个县的基线调查资料,采用2006年WHO新的儿童生长发育标准,计算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和营养不良的患病率,利用集中曲线和集中指数定量分析调查地区5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公平程度. [结果]家庭收入水平越低儿童营养不良性疾病的患病率越高,尤以低体重患病的不公平程度最高. [结论]调查地区5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存在不公平性.为降低不公平程度,应把减少慢性营养不良和提高低收入家庭的经济状况视作为主要的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评价河北省五个县(香河、丰润、乐亭、满城和元氏)婴儿体格发育状况。方法本研究基于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于2006年5月至2009年4月在河北省五个县开展的"孕期营养项目",该项目将18 775例孕产妇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叶酸、铁和叶酸复合制剂以及复合微量营养素(含叶酸和铁)的干预,并于子代3、6、9、12月龄随访检查。本研究对男女婴儿不同时期的体重、身长和头围等进行描述分析,以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儿童生长发育标准(以下简称"WHO标准")计算男女婴儿不同时期的Z评分以及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消瘦率、超重率和肥胖率。结果共17 605例婴儿纳入研究,其中男婴9 240例(52.5%),女婴8 365例(47.5%)。婴儿整体体格发育水平高于WHO标准,各项体格发育指标在出生到3月龄时期增速最快。男婴不同时期的体重、身长和头围高于女婴,但男婴不同时期的年龄别体重Z评分、年龄别身长Z评分、身长别体重Z评分和BMI Z评分均低于女婴,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婴儿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和消瘦率分别在0~1.8%,0.3%~1.8%,0.2%~1.6%的区间范围,且随月龄增加而降低(趋势检验P0.05);男婴低体重、生长迟缓和消瘦的发生风险高于女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婴儿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在2.5%~7.7%,0.5%~1.3%的区间,并随月龄增加而增大(趋势检验P0.05),其中9到12月龄增速最快。超重率和肥胖率的性别差异不明显。结论河北省五个县的婴儿体格发育水平总体较好,女婴体格发育水平高于男婴,但须注意婴儿期超重率和肥胖率过快增长,必要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爱林牌WZR-EC2型"儿童保健电脑",采用两套标准,即2005年版《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和2006、2007年版WHO公布的0~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标准中,除体重、身长(高)外,中国标准中还有头围、胸围、坐高及BMI(体质指数)等标准;国际标准中有上臂围、头围及BMI。新EC2能显示中位数,评价生长发育状况(分6个等级)及低体重、发育迟缓、消瘦、超重、肥胖(分轻、中、重)、体重正常和体型等指标,计  相似文献   

19.
西藏农村3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西藏自治区农村地区3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为改善西藏自治区儿童营养状况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 采用人口比例抽样法获得调查对象.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6个地区15个项目县72个乡镇的1513名儿童母亲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以年龄别身高Z评分(HAZ)、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和身高别体重Z评分(WHZ)作为儿童营养状况的评价指标.结果 项目地区儿童生长迟缓(HAZ<-2)、低体重(WAZ<-2)和消瘦(WHZ<-2)的患病率分别为33.9%,16.5%和3.4%.不同地区及性别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不同.男童低体重患病率明显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海拔4500m以上,生长迟缓和低体重的患病率分别达36.5%和19.1%.结论 西藏农村地区3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应根据影响儿童营养状况的相关因素采取干预措施.改善儿童营养状况,降低各种营养不良患病率.  相似文献   

20.
爱林牌WZR-EC2型"儿童保健电脑",采用两套标准,即2005年版《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和2006、2007年版WHO公布的0~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标准中,除体重、身长(高)外,中国标准中还有头围、胸围、坐高及BMI(体块指数)等标准;国际标准中有上臂围、头围及BMI。新EC2能显示中位数,评价生长发育状况(分6个等级)及低体重、发育迟缓、消瘦、超重、肥胖(分轻、中、重)、体重正常和体型等指标,计算BMI数值及评价,还附有预测儿童成人时身高及百年历功能等,并携带日本EPSON微型打印机,只要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