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董素华 《安徽医药》2013,34(8):1233-1236
目的分析蚌埠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变化趋势和死亡原因,探讨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3~201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0.33‰,新生儿死亡率7.17‰,婴儿死亡率9.04‰,其中,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79.34%,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69.47%,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87.56%。2003年分别与2004年、2005年、2009年、2010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岁以下儿童死因排在前3位为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和肺炎。结论提高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专业人员对新生儿疾病的诊断和急救水平,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关键是降低婴儿死亡率,特别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的分析,为相关部门制定降低儿童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1~2005年廉江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进行死因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2001~2005年全市平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5.41‰,新生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比例为61.23%,死因顺位为肺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结论廉江市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主要以新生儿为主,提示我们应重点加强肺炎的防治,尤其新生儿肺炎的防治,减少新生儿窒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的发生,强化健康教育,提高妇幼保健质量和产儿科人员技术水平等措施,以便进一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吉林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2009年吉林市管辖的10个县(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新生儿死亡率为6.24‰,婴儿死亡率7.9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9.09‰。与2001年相比,新生儿死亡率下降50.87%,婴儿死亡率下降51.5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49.39%。9年期间,5岁以下儿童前5位死因依次为:早产、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窒息、诊断不明、先天异常。结论 9年监测工作,效果显著,死亡率下降速度较快。加强对基层妇幼保健人员ARI标准病案管理及新生儿窒息复苏适宜技术培训,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4.
崔文红 《中国当代医药》2012,(22):172-173,175
目的通过2006~2010年儿童生命监测,准确获取顺义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5年间主要死因顺位情况。以明确卫生保健的工作方向与重点,为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顺义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6~2010年本区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在1.87‰~4.90‰、2.81%‰-5.59‰之间徘徊,5年问主要死因为先天性心脏病、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其他先天异常、出生窒息、肺炎和意外死亡。结论降低婴儿、新生儿尤其是早期新生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大力实施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当务之急;继续提高产科质量.以减少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及吸人性肺炎的发生,从而降低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中牟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变化情况,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中牟县2006~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中牟县近5年来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平均为10.29‰,新生儿死亡、婴儿死亡分别占7.15‰、10.06‰;早产低出生体重、意外死亡、出生窒息和先天畸形是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因.结论 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预防早产、意外死亡及出生窒息和降低出生缺陷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辽阳市2008~201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变化趋势,制定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8~2012年辽阳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平均为7.43‰,呈逐年下降趋势;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以婴儿为主,婴儿死亡中以新生儿为主;5岁以下儿童死亡前五位死因主要为: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其他先天异常、先心病、肺炎、出生窒息。结论提高围生期保健水平,做好疾病筛查工作,预防出生缺陷,加强产儿科合作,提高窒息复苏技术水平,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京山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死因构成资料,探索影响儿童死亡率变化的因素,为制定进一步降低死亡率的儿童保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011~2012年京山县妇幼监测数据,计算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死因顺位和主要死因别死亡率。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2011年的9.29‰上升到2012年的14.37‰;2012年,5岁以下儿童年龄别死亡率:新生儿3.41‰,婴儿4.85‰,0~5岁6.11‰;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意外事故和溺水是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2012年其他先天异常和诊断不明成为了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结论: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和0~6岁儿童管理,降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和意外死亡,是预防儿童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杭州市萧山区2016—202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为降低全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供建议和措施。方法 资料来源于萧山区2016—202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国家统计报表,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死因及接受医疗保健服务情况。结果 2016—2020年杭州市萧山区活产总数58 904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141例(2.4‰),以婴儿死亡为主,占73.8%。5岁以下和1~<5岁男童死亡率(2.9‰、 1.0‰)高于女童(1.8‰、0.2‰)。死因顺位前5位分别为意外窒息、出生窒息、先天性心脏病、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溺水。死亡地点以医院为主,占67.4%,省(市)级医院(55.3%)是最主要的诊治机构。结论 萧山区2016—202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始终处于较低水平,降低婴儿死亡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意外伤害、新生儿疾病和先天异常是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9.
谢琴  魏玲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6):2553-2554
目的 了解重庆市渝北区2007-2011年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及主要死因,为降低死亡率提供决策和依据.方法 用死亡率、死因构成比等对重庆市渝北区2007-2011年儿童死亡报表进行分析.结果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0.50%,其中婴儿死亡率为0.32%,新生儿死亡率为0.20%;先天性心脏病及发育畸形是儿童死亡的首位原因.结论 5岁以下儿童死亡仍以新生儿、婴儿为主.因此,做好三级预防工作,加强产、儿科质量建设,减少新生儿及婴儿死亡,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三门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和变化趋势,为降低死亡率提供科学决策和干预措施。方法对2007-2011年三门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三门县近5年来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平均死亡率8.33‰,婴儿死亡率5.83‰,新生儿死亡率3.38‰。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是意外、先天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先天异常)、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结论应加强围生期保健工作,加大健康教育和安全防范意识宣传力度,加强产科、儿科合作,推广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技术等综合措施,以便进一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和相关因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方法对1999—2006年8年间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年累计新生儿、婴儿、5岁以儿童死亡率分别为7.45‰、9.82‰.13.30‰,5岁以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早产、出生窒息、肺炎、先天异常、意外死亡等,N时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79.87‰,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75.86‰,证明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结论预防早产,提高产科质量,控制出生缺陷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本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原因,并提出干预对策,以降低死亡率。方法对本市2008年7月~2012年7月5岁以下死亡儿童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市活产数92416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378例。占4.09%0,其中新生儿死亡212例,占56.08%(212/378);婴儿(不包括新生儿)死亡84例,占22.22%(84/378);1~4岁儿童死亡82例,占21.69%(82/378)。不同年间不同年龄儿童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9,P=0.003)。早产、先天异常、出生窒息、肺炎、溺水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降低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重要环节,应加强孕期保健与产前评估。  相似文献   

13.
俞秋霞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1):3269-3271
目的 分析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保健服务状况,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出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按照《江苏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对辖区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10年惠山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87‰,婴儿死亡率5.06‰,新生儿死亡率3.75‰,早期新生儿死亡率2.66‰.5岁以下儿童死因前5位顺位分别为意外伤害、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先天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窒息.结论 惠山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呈下降趋势,意外伤害、早产低出生体质量为主要死因.有效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应加强安全教育,减少意外事故发生,大力提倡婚前医学检查,加强孕期保健及孕期监测,减少出生缺陷,提高产科、儿科医疗质量和急救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重庆市渝中区2009~201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为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9~2013年渝中区5岁以下儿童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中国妇幼卫生监测方案》和《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中关于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的相关规定及国际疾病分类10(ICD-10)编码,通过辖区三级医疗保健网络对儿童出生及死亡情况进行调查和质控。死因按照ICD-10进行分类,数据采用χ2检验。结果 2009~2013年重庆市渝中区5岁以下儿童总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5岁以下男童死亡率[0.38%(50/13 225)]与女童死亡率[0.31%(39/12 5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38,P>0.05);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在死因构成中的比例明显增加,早产构成比由11.76%增加至5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性检验χ2=11.650,P<0.05);低出生体质量构成比由23.53%上升至5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性检验χ2=9.950,P<0.05)。结论 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出生缺陷、早产儿的发生;增加对妇幼保健人员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儿童疾病诊治能力;依托家庭医生制订服务模式,强化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增强社会医疗保障能力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供干预措施。方法:对2006~2010年广州市白云区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州市白云区婴儿以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未呈现明显逐年下降趋势;5岁以下儿童死因主要是先天性心脏病、伤害、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和肺炎。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采取干预措施预防伤害的发生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研究 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 ,提出相应预防措施。方法 :对荥阳市 2 0 0 0年 5岁以下儿童死亡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 2 9.76‰ ,其中婴儿和新生儿死亡率分别是 2 4.0 1‰ ,和 19.84‰ ,婴儿死亡占死亡总数的 80 .7% ,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 82 .61% ,而新生儿死亡中有 76.32 %死于出生后的 7天内。结论 :减少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周艳芬 《淮海医药》2012,30(3):248-250
目的了解和掌握扬州市江都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提出干预措施。方法按照《江苏省妇幼卫生年报暨"三网"监测指导手册》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对江都区2007~2011年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1年5岁以下儿童年均死亡率为5.09‰,婴儿死亡率为3.34‰,新生儿死亡率为1.95‰;非本省流动人口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高于常住儿童;5岁以下儿童前五位死因分别是先天性心脏病、意外窒息、溺水、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和其他先天异常。结论应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加强儿童主要死因的分析监测,重视对流动人口的妇幼保健管理,以达到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某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死亡率的动态变化趋势,为本地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县2006~200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某县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7.85‰,前5位死因顺位为意外、窒息、早产低体重、肺炎,年龄构成显示新生儿死亡占20.57‰,婴儿死亡占31.89‰,1~4岁儿童死亡占47.55‰。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重点是对儿童意外发生的防范,进一步落实儿童安全教育在相当长时间内都是我们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9.
2004~2008年西岗区60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儿童保健工作质量,掌握西岗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变化趋势,对本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进行了分析。结果60例死亡儿童中,7d内死亡29例,占新生儿死亡率的76.3%,新生儿死亡38例,占婴儿死亡率的76.0%,婴儿死亡50例,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83.3%。导致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原因是先心病、其他先天异常、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另1—4岁儿童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16.7%,以其他肿瘤、先心病、其他消化系统疾病为主。结论我区的儿童死因顺位已由过去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为主要死因,演变成近5年来以先心病+其他先天异常为主的死因顺位。建议:加强新婚夫妇优生优育知识宣传;提高产前诊断技术,尤其是B超诊断水平;提高先心病患儿救治率;减少早产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出生窒息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动态变化,探讨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死因,提出和制定改善儿童保健服务的新对策。方法对2001~2005年5岁以下所有儿童的死亡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8.1‰,新生儿死亡率18.2‰,婴儿死亡率30.5‰,1~4岁儿童死亡率7.6‰,5年来各年龄段的死亡率呈波浪式下降趋势。死因顺位:婴儿以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为主,出生缺陷也成为重要的死因,1~4岁儿童死因以意外为主。结论5岁以下儿童死亡趋势提示霍城县妇幼保健工作水平尚不稳定,须加强基层网络建设,提高基层妇幼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提高农牧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保健能力,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