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立虎 《当代医学》2011,17(33):61-61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患者分为三个治疗小组,一组14例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二组28例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应用MCC术;三组58例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术.手术治疗后对患者随访,观察实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统计三组患者的实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 一组治愈8例,复发6例;二组治愈24例,复发4例;三组治愈57例,复发1例.结论 单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单纯胬肉切除术和羊膜移植术及自体角膜缘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96眼)翼状胬肉病例,随机分3组,A组26例(30眼)行单纯胬肉切除术,B组28例(32眼)行羊膜移植术,C组32例(34眼)行自体角膜缘结膜瓣移植术。结果:A组术后复发8眼,复发率27%,B组术后复发2眼,复发率6%,C组术后复发1眼,复发率3%。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手术复发率低,术后效果好,是处理翼状胬肉的最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比较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翼状胬肉术后胬肉复发率及角膜干凹斑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35例,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患者38例,随诊半年以上,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胬肉复发和角膜干凹斑的发生情况。结果单纯切除组患者35例中胬肉复发有9例(25.71%),发生角巩膜干凹斑7例(20.0%);结膜瓣移植组患者38例中胬肉复发的有2例(5.26%),发生角巩膜干凹斑1例(2.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能够有效减少术后胬肉复发及角膜干凹斑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逆行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翻转、桥状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探讨降低翼状胬肉复发率的方法。方法原发性翼状胬内60眼,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逆行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翻转、桥状结膜瓣移植术(30眼)。B组行单纯胬肉切除术(30眼),术后随访6~12月。术后观察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及复发情况。结果采用逆行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翻转、桥状结膜瓣移植术者,2眼复发;采用单纯胬肉切除术者,8眼复发。两组统计学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两组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逆行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翻转、桥状结膜瓣移植术能有效治疗、预防翼状胬肉的复发。  相似文献   

5.
施中伟  吕雁 《中国厂矿医学》2013,(11):1211-1212
目的比较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游离结膜移植术与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带蒂结膜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翼状胬肉患者112例(124眼)分成两组,分别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游离结膜移植术与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带蒂结膜移植术治疗,术后随诊观察6~24个月。结果游离结膜移植组治愈54眼(96.43%),复发2眼(3.57%);带蒂结膜移植组治愈66眼(97.06%),复发2眼(2.94%)。两种方法的治愈率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41、1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两种手术的临床效果相似,但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带蒂结膜移植术手术操作更简单、手术时间更短,患者术后舒适感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防治翼状胬肉复发的新方法。方法比较单纯胬肉切除术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联合结膜上皮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随访2个月~3年,回顾性评价疗效。结果单纯胬肉切除术组(对照组)20例20眼有5例复发,复发率25%;在显微镜下行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及结膜上皮移植术组(移植组)10例12眼无一例复发,且局部上皮光滑,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联合结膜上皮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优于单纯胬肉切除术,是目前治疗和预防翼状胬肉复发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羊膜移植、自体结膜移植、自体板层结膜 角膜 巩膜移植3种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后的复发情况。方法:翼状胬肉患者150例、186眼,其中50例、56眼行翼状胬肉切除 羊膜移植术,46例、62眼行翼状胬肉切除 自体结膜移植术,54例、68眼行翼状胬肉切除 自体板层结膜、角膜、巩膜移植术。结果:羊膜移植治愈45眼,治愈率为84.0%,复发11眼,复发率为19.60。自体结膜移植治愈44眼,治愈率为70.9%;复发18眼,复发率为29.1%,自体板层结膜 角膜 巩膜移植治愈65眼,治愈率为95.6%;复发3眼,复发率为4.4%。结论:翼状胬肉切除 自体板层结膜、角膜、巩膜移植术后复发率低,近期和远期效果均优于其他两种方法,可能成为翼状胬肉治疗中预防复发的更为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在眼科门诊就诊的翼状胬肉患者99例(106眼),分为2组,A组(54眼)在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应用MMC,B组(52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恢复时间,复发率,并发症。结果:A组6眼复发,复发率为11.1%。B组2眼复发,复发率为3.85%。手术时间:A组短于B组。恢复时间A组长于B组。2组手术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并发症:2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2种手术方式均可有效治疗翼状胬肉,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逆行切除胬肉联合带结膜瓣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翼状胬肉患者125例(168只眼),在手术显微镜下逆行切除胬肉联合带结膜瓣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观察术后效果。结果随访6~36个月,有2眼复发(1.19%),其余全部治愈。结论逆行切除胬肉联合带结膜瓣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低,治疗效果可靠,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翼状胬肉159例(186只眼)随机分为两组,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组77例92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位术组82例94眼,术后随访4个月-2年,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胬肉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均有不同程度的结膜充血、水肿和异物刺激感,3~7d后症状逐渐减轻。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92眼中,复发19眼(21%);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位术94眼中,复发21眼(22%),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手术后复发与手术方式无关。  相似文献   

11.
斜视是眼科常见疾病,影响双眼的正常功能和外观,斜视手术的术式和组合方式多样,术式内容和难度也存在区别,但在ICD-9-CM-3中对眼外肌手术的分类较为简略,是日常编码工作中的易错点和难点.ICD编码中眼外肌从眼球暂时脱离手术分类于15.1和15.3;眼外肌其他手术分类于15.2和15.4;移位术分类于15.5;前2类手...  相似文献   

12.
雷昕 《中外医疗》2016,(30):92-94
目的: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外科手术时机和术式。方法利用数字随机抽选的方法,从该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接收治疗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当中,随机选择50例展开研究,男性患儿30例,女性患儿20例;患儿年龄为3~27 d,分析其反应肠坏死的指标及代谢紊乱频数对于患儿手术的干预时机。结果该次研究的50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有10例接受了外科治疗,其中5例患儿发生气腹属于晚期手术;有5例患儿未发生肠穿孔,单有肠坏死属于早期手术,晚期手术的病死率为20.0%,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0.0%;早期手术死亡率为0,并发症的发生率是20.0%,早期手术与晚期手术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临床中,可以根据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的12个反应肠坏死指标以及反映代谢紊乱的7项频数,为患儿提供最佳的手术时机以及手术方式,应用价值较高,值得积极推广与运用。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