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不同用法对腹腔镜术后疼痛综合征的镇痛效果。方法 100例腹腔镜手术的患者,行全身麻醉后按氟比洛芬酯不同用法随机分成K1、K2、K3、F四组,K1、K2组于手术切皮前5 min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50 mg,注射时间>60s,k3、F组在同一时间点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术毕镇痛配方为:K1组:氟比洛芬酯50mg+芬太尼5μg/ml;K2、K3组:氟比洛芬酯100mg+芬太尼5μg/ml;F组:氟比洛芬酯100mg+芬太尼组10μg/ml。并于手术结束后1 h(T1)、4 h(T2)、8 h(T3)、24 h(T4)、48 h(T5)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腹部疼痛程度,用舒适评分BCS评价咳嗽及深呼吸时疼痛程度。结果术后VAS评分1、4hK1、K2组明显低于F组,术后8、12h K1组明显高于F组,BCS术后1、4h,K1、K2组明显高于F组,术后8h K1组明显低于F组。结论预注氟比洛芬酯具有明显的超前镇痛效能,术前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氟比洛芬酯100mg+芬太尼0.5mg镇痛,能明显减轻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产生的腹腔镜术后疼痛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氟比洛芬脂,进入人体后可以靶向分布到手术切口及炎症部位,氟比洛芬脂从脂球中释放出来,水解生成氟比洛芬,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镇痛作用,对各种疼痛作用显著,本研究观察氟比洛芬脂联合芬太尼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氯诺昔康用于局麻踝关节微骨折术超前镇痛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9月~2011年8月于解放军总医院骨科收治的踝关节距骨软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3组,氟比洛芬酯组、氯诺昔康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中和术后观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关节镜清理时3组之间的VAS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微骨折术时氟比洛芬酯组和氯诺昔康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其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氟比洛芬酯组和氯诺昔康组之间的VAS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 h、4 h被动屈伸踝关节VAS氟比洛芬酯组〈氯诺昔康组〈对照组,其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局麻踝关节微骨折术的超前镇痛中,氟比洛芬酯、氯诺昔康均能达到满意的术中镇痛效果,而氟比洛芬酯术后镇痛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术后疼痛是机体受到手术伤害刺激后的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反应,小儿唇腭裂患者术后疼痛可引起应激反应导致小儿生理和心理发生变化,对心身、家庭及社会带来负面影响。传统的术后镇痛治疗常以阿片类药物为主,如杜冷丁、吗啡及芬太尼等,但大量使用阿片类药物会引起许多围术期副作用。氟比洛芬酯(Flurbiprofen)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抗炎、止痛及解热作用。氟比洛芬酯微球载体注射液,采用微球载体技术,使药物具有靶向性,起效时间短,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胆囊手术中联合应用氟比洛芬酯与地佐辛对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4组,每组25例,分别为氟比洛芬酯组、地佐辛组、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组(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氟比洛芬酯组麻醉诱导用药前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1.5 mg/kg;地佐辛组静脉滴注地佐辛0.15 mg/kg;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组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1.5 mg/kg+地佐辛0.15 mg/kg;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各组术毕至拔除喉罩所用时间,术后2、4、6、12、24 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疼痛程度:氟比洛芬酯组与地佐辛组在2、4、6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用药组在2、4、6、12 h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氟比洛芬酯组,地佐辛组,联合用药组患者术后24 h的恶心、呕吐及眩晕嗜睡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联合用药组的眩晕嗜睡发生率高于氟比洛芬酯组(P<0.05),呕吐发生率高于地佐辛组(P<0.05)。结论 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联合应用氟比洛芬酯与地佐辛镇痛效果好,但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与氯诺昔康用于膝关节微骨折术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300例,均行关节镜引导下微骨折术,根据术前应用超前镇痛情况分为三组(各100例),A组采用氟比洛芬酯,B组采用氯诺昔康,C组为对照组未采取超前镇痛。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组患者术中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VAS评分、术后额外口服非甾体类药物情况及患者对镇痛总体质量的评价。结果术中关节镜清理时三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微骨折术时A、B两组VAS评分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1、4、8及24h的VAS评分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h及4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A、B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治疗优良率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与氯诺昔康用于膝关节微骨折术均有利于减轻患者术中及术后疼痛,安全可靠,但术后早期氟比洛芬酯的镇痛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右美托咪定与氟比洛芬酯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超前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2020 年 12 月至 2022 年 4 月项城市中医院收治的 140 例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不同超前镇痛方法将其分为右美托咪定组 (70 例) 和氟比洛芬酯组 (70 例), 右美托咪定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采用 1.5 μg / kg 右美托咪定进行超前镇痛, 氟比洛芬酯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采用 1.0 mg / kg 氟比洛芬酯进行超前镇痛,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疼痛、镇静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T1?6时, 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 均明显低于氟比洛芬酯组 (HR: t = 8.034、6.937、2.673、3.003?8.398、9.002, P<0.001、P<0.001、P= 0.008、P= 0.003、P<0.001、P<0.001; MAP: t = 8.593、8.187、8.178、12.376、9.141、11.299, P 均<0.001)。 除术后 2 h 右美托咪定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分与氟比洛芬酯组无明显差异 (t = 0.271, P= 0.787) 外, 术后 4、8、16、32 h 右美托咪定组患者 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氟比洛芬酯组 (t = 4.894、4.950、6.081、4.932, P 均<0.001)。 术后 2、4、8、16、32 h, 右美托咪定组患者 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高于氟比洛芬酯组 (t = 3.636、5.966、4.104、6.246、6.999, P 均<0.001)。 右美托咪定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29%, 与氟比洛芬酯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7.14%无明显差异 ( χ2 = 0.133, P = 0.716)。结论 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进行超前镇痛, 能够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 镇痛、镇静效果好,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用于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后多模式镇痛效果。方法选择60例拟行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手术的成年女性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注射用芬太尼0.1mg稀释至10ml,拔管后即刻静脉缓慢推注;氟比洛芬酯组(F组):氟比洛芬酯100mg,拔管后即刻静脉缓慢推注;氟比洛芬酯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组(FB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0mg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1mg稀释至10ml,拔管后即刻静脉缓慢推注。观察静脉给药后0、2、4、8、12、24h的镇痛、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C组比较,F组在术后4h镇痛评分低;FB组在术后2、4及8h镇痛评分低,2及4h镇静评分高(P〈0.05)。与F组比较,FB组在术后2及4h镇痛评分低,在2h镇静评分高(P〈0.05)。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静脉注射安全有效,能够更好的满足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后早期镇痛,且镇静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联合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的镇痛方式对非手术肋骨骨折患者镇痛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疼痛介质水平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5年6月—2021年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内江医院胸心外科收治的创伤性多发肋骨骨折患者85例,男性57例,女性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氟比洛芬...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或舒芬太尼用于后路脊柱内固定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方法:60例行后路脊柱内固定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手术后使用氟比洛芬酯分别联合芬太尼(FF组)或舒芬太尼(FS组)进行镇痛,观察并记录6、24、48h镇痛、镇静和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两组均可获得满意镇痛效果。FS组24hVAS评分显著低于FF组(P〈0.05)。FS组6h Ramsay评分显著低于FF组(P〈0.05)。FF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FS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均可为后路脊柱手术后患者提供满意的镇痛效果,且联合舒芬太尼的患者更为舒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给予氟比洛芬酯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行LC 120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40例。A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B组于手术结束前10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C组为对照组,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采用VAS评分和躁动评分评估苏醒期及术后疼痛和躁动情况,比较3组镇痛效果、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呼之睁眼时间、拔除喉罩时间、术后需肌内注射哌替啶例数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A组瑞芬太尼用量、呼吸恢复时间显著少于或短于B组和C组(P<0.05),呼之睁眼时间和拔除喉罩时间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A组术后0.5h、1h、6hVAS评分分值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术后0.5h、1h、6hVAS评分分值显著低于C组(P<0.05);术后12h、24h3组VAS评分分值差异不显著(P>0.05)。A组、B组在拔除喉罩即刻、术后0.5h及1h躁动发生率显著少于C组(P<0.05),A、B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A组术后需肌内注射哌替啶1例(2.5%),B组5例(12.5%),C组12例(30.0%),3组间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可显著降低LC术后疼痛和躁动的发生率,超前镇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用于上腹部开放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40例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方案:(60 mg吗啡+200 mg氟比洛芬酯)/240 ml;对照组采用PCA方案:60 mg吗啡/240 ml。背景输注4 ml/h,单次给药量4 ml,锁定时间15 min。术后观察不同时间的视觉模拟镇痛评分( VAS)、用药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4 h时药物使用量实验组小于对照组(P<0.05)以外,其他时点的药物使用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建议对上腹部开放手术患者不宜加用氟比洛芬酯。  相似文献   

13.
来伟  丁国友  王信磊  孟海兵  帅君  胡平 《人民军医》2011,(12):1059-1060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口腔颌面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口腔颌面手术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2mg/kg,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中采用静脉复合全麻,比较两组各时间节点平均动脉压、手术时间,麻醉药总用量和术后苏醒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气管拔管时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时间节点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总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苯磺顺阿曲库铵(顺式阿曲库铵)总用量、拔管时间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可减少麻醉药总用量,降低全麻气管拔管时平均动脉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盐酸哌替啶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自愿要求行人工无痛流产术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100例。观察组术前15min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10ml,术前10min肌内注射盐酸哌替啶50H堰;对照1组静脉滴注丙泊酚2rag/k;对照2组术前15min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10ml。比较3组镇痛效果,以及术前、术中和术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O2)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98例,占98.0%;对照1组为99例,占99.0%;对照2组为55例,占55.0%。观察组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2)观察组术中MAP水平,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HR较对照2组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1组比较则差异不显著(P〉0.05);SO2水平较对照1组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2组比较则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盐酸哌替啶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较好,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5.
陈娜  黄安宁  丁莉莉  刘丽萍 《武警医学》2017,28(12):1213-1215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2014-01至2016-12收治的胰胆管疾病行ERCP患者110例,随机均分为氟比洛芬酯组(56例)和对照组(54例)。氟比洛芬酯组麻醉前给予氟比洛芬酯1.5 mg/kg,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术前,术后6 h、12 h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血中胰淀粉酶含量,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 h、24 h发生高淀粉酶血症和术后发生胰腺炎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胰淀粉酶水平在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 h氟比洛芬酯组血清胰淀粉酶水平(225±67.83) U/L相较对照组(379±112.61)U/L明显降低(P<0.05); 术后24 h氟比洛芬酯组血清胰淀粉酶水平减少(127±92.77) U/L相较对照组(186±97.28) U/L降低(P<0.05)。术后6 h氟比洛芬酯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为14.9%(8/56例),低于对照组的35.19%,术后24 h氟比洛芬酯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为5.36%(3/56例),低于对照组的20.37%(P<0.05);两组患者胰腺炎的发生情况氟比洛芬酯组为0,相较对照组的11.1%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可降低ERCP术后血清胰淀粉酶血水平,减少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要小梅 《武警医学》2009,20(7):654-656
由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目前在临床上应用日益广泛.但其术后疼痛会造成患者不适,延长住院时间[1].超前镇痛是目前用于术后急性疼痛的一项有效技术,而在以超前镇痛为基础的镇痛模式中,具有抑制环氧化酶2作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逐渐受到重视[2].氟比洛芬是非甾体类抗炎药中作用较强的药物,能够更好地发挥术后镇痛作用[3].本研究旨在观察术前使用氟比洛芬酯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双氯芬酸钠(DS)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的性质。方法通过对微球进行电镜扫描、差示扫描、红外光谱分析、体外释药行为及镇痛作用研究,考察其性质。结果差热分析与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DS原料药和海藻酸钠-壳聚糖空白微球之间不是化学结合而是物理吸附。Ds微球在不同溶出介质里释药行为随溶媒的pH及离子强度的不同而不同。DS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高、中剂量在醋酸扭体实验中镇痛作用较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镇痛作用随给药剂量的增大而增强。DS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高、中、低剂量均能提高热板法小鼠痛阈(P〈0.05)。结论DS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镇痛作用起效快,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石嵩  李天佐 《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36(9):983-984,994
目的观察预先注射氟比洛芬酯对不同年龄段患者丙泊酚静脉注射痛的影响。方法 120例全麻下择期手术的患者,按年龄分为3组:6~18岁(少儿组),18~60岁(成年组)及60岁以上(老年组),每组40例。各年龄组又随机分为两个亚组:氟比洛芬酯组和对照组(n=20)。氟比洛芬酯组静脉注射1.0mg/kg氟比洛芬酯,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随后开始静脉全麻诱导,1.5~2.0mg/kg丙泊酚静脉推注,20s后,1.5~2.0mg/kg氯化琥珀胆碱静脉推注。记录诱导静脉推注时肢体逃避和不适主诉的发生情况及程度。结果在各年龄组,氟比洛芬酯组静脉诱导时肢体疼痛、躲避反应及不适主诉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丙泊酚静脉注射痛的发生率为少儿组82.0%、成年组47.9%、老年组28.0%。氟比洛芬酯组丙泊酚静脉注射痛发生率为少儿组8.8%、成年组11.2%、老年组4.7%,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预先注射氟比洛芬酯可明显减少不同年龄段患者丙泊酚静脉注射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模式镇痛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镇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90例,男51例,女39例,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对照组: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超前镇痛组:氟比洛芬酯+PCIA;多模式镇痛组:氟比洛芬酯+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TPVB)+PCIA。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及舒芬太尼追加量,术后6、24、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采用流式细胞仪测量麻醉前(T0)、术毕(T1)、术后24 h(T2)、术后72 h(T3)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与NK细胞百分比,并计算CD4+/CD8+。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超前镇痛组和多模式镇痛组瑞芬太尼用量和舒芬太尼追加量显著减少(P<0.05),超前镇痛组术后6 h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T1时NK细胞百分比以及CD3+、CD4+、CD4+/CD8+水平明显升高(P<0.05);多模式镇痛组术后6 h、24 h VAS评分均较低(P<0.05),镇痛泵按压次数少(P<0.05),T1、T2时NK细胞百分比、CD3+、CD4+、CD4+/CD8+水平及T3时CD3+、CD4+较高(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P<0.05)。结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多模式镇痛可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减轻免疫抑制,且不增加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其中,氟比洛芬酯联合椎旁神经阻滞围术期镇痛更完善,对免疫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脂微球载体前列腺素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将5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脂微球载体前列腺素治疗组与对照组,疗程3周。结果治疗组在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维持较高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提高存活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脂微球载体前列腺素可改善慢性重型肝炎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