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鱼腥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概述了鱼腥草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配伍性和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鱼腥草滴眼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江  胡露 《中国新药杂志》2003,12(4):302-302
[主要成分 ] 鲜鱼腥草 ,1ml鱼腥草滴眼液含鲜鱼腥草 2 g ,含挥发油 (主要成分为鱼腥草素、甲基正壬酮、月桂烯、月桂醛、癸醛、癸酸等 0 .0 2 2 %~ 0 .0 2 5 % )。[性  状 ] 微黄或几乎无色澄明液体 ,有鱼腥草气味。[药理作用 ] ①抗菌作用 :鱼腥草挥发油对溶血链球菌、金葡球菌、流感杆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 ,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也有作用。同时 ,癸酰乙醛对多种细菌、部分真菌 ,特别是酵母菌和霉菌都有抑制作用。另外 ,鱼腥草水煎液对强毒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也有抑制作用。②抗病毒作用 :…  相似文献   

3.
鱼腥草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鱼腥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发鱼腥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改进提取鱼腥草成分的方法,缩短提取时间。方法通过薄层色谱试验比较多种不同提取方法的鉴别效果;结果超声提取方法大大缩短了从鱼腥草中提取鉴别成分的时间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提取方法比较,效果更好。结论超声提取方法简单、快捷,用量少,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钱海 《家庭用药》2009,(8):46-46
鱼腥草,味辛,性微寒。入肝、肺经。功能清热解毒、排痈疗疮、利水消肿、健胃消食。用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炎、肺脓肿、痰热咳嗽、肾炎水肿、白带异常、尿路感染、淋病、热痢、疟疾、脾胃积热、痔疮便血、脱肛、痈疖、湿疹、疮疡肿毒、秃疮、疥癣等。  相似文献   

6.
药用植物鱼腥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世琼  肖礼娥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9):2953-2954
本文综述了鱼腥草的资源分布、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中药材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对保证中药质量、实现中药现代化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鱼腥草 (HouttuyniaCordataThunb .)系三白草科植物 ,全草入药 ,味辛微寒 ,入肺经 ,有清肺热、解毒、利湿的功能。鱼腥草注射液是从鱼腥草中提取的挥发油而制成 ,主要成分为甲基正壬酮、癸酰乙醛、月桂醛等。临床上常用于肺脓疡、痰热、咳嗽、尿路感染、痈疖等的治疗。随着临床应用的日趋广泛 ,其严重不良反应报告也时有报道 ,值得关注。1 过敏反应[1~ 4 ]男性患者 1例 ,女性患者 3例 ,患儿 3例 ;其中上呼吸道感染 3例 ,右下肺炎 1例。 3例患儿均为支气管炎。给以鱼腥草注射液静脉点滴 ,成人 6 0~10 0ml,儿童 10~ 30ml。用药 2 0min左…  相似文献   

8.
鱼腥草性味辛凉,功用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据现代医学研究:鱼腥草含挥发油、无机盐,花穗及果穗含异檞皮甙等物质。药理试验证实:鱼腥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流感杆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并有镇静、止血的作用。近  相似文献   

9.
鱼腥草注射液是由鲜鱼腥草提取纯化、加工制成的灭菌水溶液,主要成分为甲基正壬酮、癸酰乙醛、月桂醛等挥发油,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以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的药理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痰热咳嗽、白带增多、尿路感染等疾病。近年来随着临床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其不良反应(ADR)的报道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0.
鱼腥草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系三白草科植物,全草入药,味辛微寒,入肺经,有清肺热、解毒、利湿的功能。鱼腥草注射液是从鱼腥草中提取的挥发油而制成,主要成分为甲基正壬酮、癸酰乙醛、月桂醛等。临床上常用于肺脓疡、痰热、咳嗽、尿路感染、痈疖等的治疗。随着临床应用的日趋广泛,其严重不良反应报告也时有报道,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鱼腥草的临床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鱼腥草含有癸酰乙醛、甲基正壬酮、月桂醛、癸酸等成分,其中癸酰乙醛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活性.药理研究证明鱼腥草具有抗菌、抗病毒、增强体机免疫、抗炎等作用,故在呼吸科、消化科、外科、妇科及五官科疾病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正勾践,春秋末越国国君(前497~前465)在位,曾败于吴,屈服求和。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成强国。当年越王勾践做了吴王夫差的俘虏,受尽百般凌辱。勾践忍辱负重,假意讨好夫差,方被放回越国。勾践回国的第一年,越国碰上了百年难遇的灾荒年,百姓无粮可吃。为了和国人共渡难关,勾践翻山越岭寻找可以食用的野菜。他终于发现一种可以食用的野菜,而且生长能力特别强,总是割了又长,生生不息。越国上下竟然靠着这小小的野  相似文献   

14.
鱼腥草俗称猪鼻孔、侧耳.根,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莱的根或全草。鱼腥草味辛,性寒凉,能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除湿、健胃消食。《名医别录》谓:“主蠼螋溺疮。”《滇南本草》谓:“治肺痈咳嗽带脓血,痰有腥臭,大肠热毒,疗痔疮。”《本草纲目》谓:“散热毒痈肿,疮痔脱肛。”  相似文献   

15.
清热解毒良药鱼腥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的浙江绍兴地区在春秋时期是越国的地界。当年越王勾践做了吴王夫差的俘虏,勾践忍辱负重假意百般讨好夫差,方被放回越国。回国后勾践卧薪尝胆,发誓一定要使越国强大起来。传  相似文献   

16.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蕺菜属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带根全草。现代医学和化学研究证明有抗菌、抗病毒等多方面作用。龟冈弘等对鱼腥草挥发油进行了系统研究,分到32种成分。朱宇同等报导鱼腥草乙醇提取物(非挥发性部位)具有抗流感病毒作用,而挥发油无此作用。作者从鱼腥草中分到二个结晶。经鉴定晶Ⅰ为β—谷甾醇,晶Ⅱ为廿八烷酸。二者  相似文献   

17.
陆燕 《首都医药》2006,13(4):46-47
中医药学对鱼腥草的认识源于汉代,鱼腥草始载于南北朝《别录》下品。来源于三白草科蕺菜属植物蕺菜的全草。又名猪鼻孔、臭腥草、侧耳根、蕺菜、九节莲等,因其茎叶搓碎后有鱼腥味,故通常叫它鱼腥草。主产于浙江、江苏、湖北、安徽、福建、四川、两广等地。早在唐代苏敬的《新修本草》中就有“叶似荞麦,肥地亦能蔓生,茎紫赤色,多生湿地、山谷阴处”的记载。鱼腥草作为我国传统常用药物之一,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消痈排脓、祛痰止咳等多种功效。其性味辛寒,入肺、肝经,为中医临床治疗肺痈要药。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言其“散热毒痈肿,…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红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证明鱼腥草素钠与合成鱼腥草素为同一物质,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其片剂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C8(4.6mm×250mm,5μm) 色谱柱,以甲醇-水-10%四丁基氢氧化铵溶液(55:45:0.3)为流动相,流量1ml?min-1,柱温45℃,检测波长为286nm。结果:鱼腥草素钠与合成鱼腥草素在2.1~42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n=9)。结论:鱼腥草素钠与合成鱼腥草素质量标准应合并统一,所建立的方法简单,专属性好,辅料无干扰 ,适用于片剂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9.
鱼腥草,别名狗心草、折耳根,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新鲜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鲜品全年均可采割;干品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鱼腥草主产于浙江等地,以叶多、色灰绿、有花穗、鱼腥气浓者为佳。鱼腥草性辛,微寒。归肺经。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之功。可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每次用量15~25g,不宜久煎;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干品鱼腥草置干燥处储藏;鲜鱼腥草  相似文献   

20.
处方:鱼腥草[注]350g、黄芩90g、板兰根90g,金银花35g与连翘35g所组成。制备方法:取鱼腥草50g与金银花、连翘粉碎成细粉,黄芩、板兰根与剩余的鱼腥草加水煎煮两次,每次1.5小时,煎煮液滤过后浓缩成稠膏状,拌入上述细粉,经干燥、粉碎,用淀粉浆和适量糖浆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