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兔抗入iNOS多克隆抗体对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名正常人膀胱粘膜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iNOS的表达情况。结果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63.3%(38/60),10名正常人膀胱粘膜中无阳性表达。iNOS在肿瘤中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级无关(P>0.05);但浸润型肿瘤iNOS表达显著高于表浅型(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肿瘤组iNOS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 iNOS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可能促进了肿瘤的浸润和转移,iNOS对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判断和基因治疗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肿瘤血管生成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证明肿瘤微血管密度可以作为评估膀胶移行细胞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CD105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BTCC组织和12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CD105的表达;在200倍视野下于"热点"处计数抗-CD105单抗标染的微血管密度(MVD),比较其与BTCC的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在BTCC组织中CD105阳性表达率为72.5%,明显高于对照组(16,7%)P<0.01;在BTCC组织中,以抗-CD105标染的微血管密度CD105-MVD(73.59±10.67)明显高于对照组(20.50±3.54),P<0.01;CD105-MVD随BTCC分级分期升高而增加,肿瘤复发者高于无复发者,肿瘤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P<0.01.结论 CD105在BTCC中高表达,抗-CD105标染的MVD与BTCC分级分期、转移及复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与肿瘤间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肿瘤侵袭力,复发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7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PCNA,第Ⅷ因子相关抗原(VWF:Ag)的表达,并对病人进行随访分析。结果:PCNA增殖指数与肿瘤间质微血管密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两者的表达皆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显著相关,I级与Ⅱ级,Ⅱ级与Ⅲ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侵袭性肿瘤明显高于浅表性肿瘤(P<0.01),手术3年后随访复发组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1)。结论:PCNA的表达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表型,且与膀胱肿瘤间质微血管形成有关,上述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评估膀胱移行细胞癌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中微血管密度(MVD)与肿瘤分期、分级及淋巴结状态等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5例TCCB中的内皮细胞进行染色,用MVD表示血管形成的程度。结果 TCCB组织中有淋巴结转移病人的MVD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1)。MDV与肿瘤分期、分级间有显著相关性。高分化癌、中分化癌的MVD明显低于低分化癌(P<0.01),肿瘤组织浸润至膀胱壁外(T3b 4)病人其MVD高于局限于膀胱壁内(Ta 1 2 3a)者(P<0.05)。结论 肿瘤血管形成在TCCB的生长转移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MVD是衡量肿瘤血管形成程度的定量指标,是传统预后参数基础上能反映TCCB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特征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军  史时芳 《浙江医学》2002,24(6):326-327
目的 探讨微血管密度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4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8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的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并计数微血管数目。 结果 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微血管密度为 (20.4±5.9)个 ,正常膀胱粘膜为 (10.0±4.6)个 ,两者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0.01) ;低分化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微血管密度为 (23.5±5.6)个 ,高分化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微血管密度为 (17.7±4.4)个 ,两者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0.01) ;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微血管密度为 (23.3±5.5)个 ,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微血管密度为 (17.6±4.9)个 ,两者的差别也有显著性意义 (P<0.01)。结论 膀胱移行细胞癌较正常膀胱粘膜有较高的微血管密度 ;低分化膀胱移行细胞癌较高分化膀胱移行细胞癌微血管密度有增高趋势 ;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较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微血管密度也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探讨与膀胱癌生物学特征的内在联系.方法:应用S-P法对51例BTCC及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bFGF进行检测,同时测定并分析BTCC中MVD值.结果:bFGF在正常膀胱组织呈阴性表达,在BTCC中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组间及复发组与初发组间差异显著(P<0.05);MVD值在BTCC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BTCC中bFGF表达和MVD值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在BTCC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6 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 11例正常膀胱组织PCNA的表达。结果 :PCNA在膀胱癌及正常膀胱组织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随着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升高 ,PCNA阳性表达上升 ,Ⅰ级、Ⅱ级与Ⅲ级比较 ,PCNA的阳性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T2 ~T4 期PCNA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Tis~T1期 (P <0 .0 0 5 ) ;术后 5年内无复发组PCNA的阳性表达显著低于术后 5年内复发组 (P <0 .0 0 5 )。结论 :PCNA可作为膀胱癌恶性程度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可指导临床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李乐山  王化修 《中国热带医学》2009,9(9):1715-1716,1795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VD)和β-catenin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膀胱黏膜和5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CD105标记的MVD及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10例正常膀胱黏膜和5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CD105标记的MVD值分别为1.78±1.28和19.22±10.16:β-catenin蛋白在Ⅰ、Ⅱ、Ⅲ级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50.00%(10/20)、80.9%(17/21)、100.00%(11,11),膀胱移行细胞癌浸润组中β-catenin蛋白异常表达率(90.6%,29/32)显著高于表浅组(45.0%,9/20);β-catenin异常表达的癌组织中MVD值显著高于正常表达者。结论MVD是影响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的因素之一,β-catenin可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微血管形成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膀胱移行细胞癌CK20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小候  罗春丽  梁鲁南 《重庆医学》2002,31(12):1169-1170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角质蛋白20(CK20)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10你膀胱非移行细胞癌以及对照组13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CK20的表达。结果:CK20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表达的阳性率63.3%(19/30),膀胱非移行细胞癌和正常膀胱粘膜均为CK20阴性表达;膀胱移行细胞癌CK20阳性表达与肿瘤病理分期、分级有正相关关系。结论:CK20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过度表达可能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可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肿瘤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口腔癌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口腔癌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 i NO S)表达与口腔癌组织微血管密度 ( M VD)、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4 1例口腔癌石蜡切片中 i NO S的表达 (以 9例正常口腔粘膜作对照 )和MVD(选用 CD34标记 )。结果 :口腔癌细胞 i N OS阳性表达的病例 2 6例 ,占 6 3.4 1% ,其中淋巴结阴性组 i NO S阳性率为 4 2 .90 % ,阳性组 i N OS阳性率为 85.0 0 % ,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 ,9例正常口腔粘膜 i NOS表达均为阴性 ;口腔癌 MV D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 rs=0 .51,P <0 .0 1) ;在 i N OS表达 ( - )~ ( +++)各组中 MV D值分别为 2 9.6 6 7± 6 .94 5、34 .833± 4 .579、4 6 .357± 6 .6 87、54 .16 7± 5.56 5,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0 1)。结论 :口腔癌细胞存在 i N OS高表达 ,其表达水平与区域淋巴转移有关 ;口腔癌组织 MV D与区域淋巴转移密切相关 ;口腔癌细胞 i NO S表达水平与肿瘤 MV D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与肿瘤淋巴结转移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关系。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7倒NPC组织中MVD大小以及VEGF和iNOS蛋白表达的情况。蛄果NPC组织中的MVD为15.57(38.8±11.6)。伴有淋巴结转移组、VEGF阳性组、iNOS阳性组的MVD均分别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VEGF阴性组和iNOS阴性组(P〈0.05)。蛄论NPC组织中MVD的增高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井与肿瘤组织中VEGF和iNOS蛋白表达的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receptor 2,VEGFR-2)表达与血管新生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ladder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BTCC)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2例BTCC标本VEGFR-2的表达,并标记CD31阳性细胞计算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 72例BTCC中VEGFR-2表达阳性率为56.94%,不同分级、分期、体积的肿瘤之间表达无明显差异.G3级肿瘤MVD高于G1、G2级(P=0.002 91、0.007 37),浸润型肿瘤高于浅表型(P=0.010 13),直径3 cm以上肿瘤高于较小肿瘤(d≤1 cm:P=0.030 76;1 cm<<3 cm,P=0.047 69).多发与单发、初发与复发肿瘤之间VEGFR-2表达和MVD均未见显著差异;VEGFR-2表达阴性和阳性患者MVD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生物学特征BTCC中VEGFR-2表达差异不明显,而血管新生存在差异,可能与肿瘤细胞异质性及血管新生途径的多样化有关.VEGF-VEGFR-2相互作用在刺激膀胱肿瘤细胞增殖中作用可能有限,而MVD对判断膀胱肿瘤恶性程度和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及CD105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iNOS在40例喉癌标本及10例正常喉黏膜标本中的表达,并计数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 iNOS在喉癌组织阳性表达明显增高,与正常喉黏膜组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iNOS蛋白表达与喉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肿瘤的临床分型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因素无关(P>0.05),40例喉癌组织中MVD值[(23.45 ±8.27)个/HPF]显著高于正常喉黏膜组织(P<0.01),并且与iNOS表达正相关(P<0.05).结论 iNOS与喉鳞癌的侵袭及转移相关,喉鳞癌组织MVD增高与iNOS有关,iNOS可能通过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影响喉鳞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及一氧化氮对心脏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介绍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介导的一氧化氮在心脏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方法采用文献回顾的方式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对一氧化氮合酶的结构功能、一氧化氮在心脏中的作用的方式进行综述。结果iNOs介导的一氧化氮在心脏中的表达是导致心脏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iNOs的表达对心脏功能有保护和损伤两个方面的争论。结论iNOs在心脏中保护和损伤双重作用主要取决于分泌方式、一氧化氮浓度以及信号传导方式。  相似文献   

16.
结直肠肿瘤中血管生成素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直肠肿瘤中血管生成素(ang iopo ietin,A ng)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 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1例结直肠腺癌、20例结直肠腺瘤、24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A ng-1和A ng-2的蛋白表达,以F-Ⅷ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计数MVD。结果:A ng-1在正常组织(7.07±2.00)的表达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1.75±1.98)和腺癌(1.40±1.22),P<0.01;结直肠腺癌的A ng-2阳性表达率高于结直肠腺瘤、正常组织(P<0.01)。A ng-2的表达与结直肠腺癌的分化程度、有无脉管侵犯密切相关;在135例组织中,A ng-1表达与A ng-2表达(r=-0.338,P<0.01)、A ng-1表达与MVD(r=-0.388,P<0.01)、A ng-2表达与MVD(r=0.594,P<0.01)均有相关性。结论:A ng-2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过度表达对血管新生起重要作用,可能是评估结直肠腺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婴幼儿血管瘤的生物学行为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Mulliken的病理生物学特征分为血管瘤增殖期、消退期以及血管畸形.采用免疫组化的染色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血管瘤各不同时期的iNOS显色程度不同,血管瘤增殖早期与其它各期比较有差异(P<0.05),所有血管病变的组织中均有iNOS阳性显色,血管瘤比血管畸形显色程度深,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不同时期血管瘤、血管畸形与iNOS的表达有相关性.不同时期血管瘤的病变不仅与肿瘤组织内NO/iNOS浓度有关,而且与作用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癌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4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石蜡固定标本及12例正常肺组织标本中iNOS及Ki-67抗原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观察iNOS的表达结果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及细胞增殖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NSCLC中的iNOS表达阳性率为81.25%,正常肺组织中无iNOS表达,iNOS的表达程度与NSCLC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PTNM分期、肿瘤直径、吸烟与否无关,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呈正相关;Ki-67抗原在正常肺组织中呈低表达,在NSCLC中呈高表达,其表达强度与NSCLC的病理类型、吸烟与否无关,与分化程度、PTNM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情况呈正相关;NSCLC癌组织iNOS表达水平与Ki-67抗原表达强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NSCLC中iNOS高表达与其生长、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检测其表达情况可预示病情进展;Ki-67抗原的表达强度能够很好的反映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可作为判断恶性程度、转移的客观指标;癌细胞中iNOS诱导产生的NO对肺癌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iNOS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0例不同病理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的喉鳞癌组织、癌旁组织及10例喉乳头状瘤、7例正常喉黏膜中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的表达。结果:喉癌组织iNOS mRNA阳性表达率为85.00%,较对照组癌旁组织(20.00%)、良性肿瘤组(40.00%)、正常人组(0/7)明显增高(P<0.0001,P<0.005,P<0.0001),有淋巴结转移组(19/19)显著高于无 淋巴结转移组(71.42%)(P<0.05),iNOS mRNA阳性表达与肿瘤原发部位及T分级无关,与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结论:喉癌组织中存在iNOS,它可能通过合成一氧化氮(NO)在分子水平参与了喉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