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名]丹参生脉饮加减[主治]冠心病(气阴两虚、心血瘀阻)[经验]生脉饮补益气阴,丹参养血活血,共奏养阴养气活血化瘀这功,气血虚黄加黄芪、白术、当归、红枣等;气滞血瘀加郁金,川芎、赤芍、枳壳;肾虚尿频加益智仁、鸟药、菟丝子、山药;心悸重加珍珠母、柏子仁;失眠者加夜交藤、酸枣仁、茯神;水肿者加茯苓皮、猪苓、  相似文献   

2.
香砂温中汤     
李振华 《光明中医》2012,(1):137-137
[组方]白术10g,茯苓12g,陈皮、半夏、香附各10g,砂仁8g,桂枝5g,白芍12g,小茴香、乌药各10g,木香6g,郁金10g,甘草3g。[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功效]益气健脾,温中和胃。[主治]慢性胃炎、胃溃疡属脾胃气虚型。[加减]兼肝郁甚者加香附10g;湿阻呕恶者加苍术10g、藿香15g;阳虚者加制附子10g;血瘀者加丹参15g、延胡索10g。——摘自中原农民出版社"中医药秘典丛书"《古今疗病秘典》  相似文献   

3.
五子定喘汤     
李辅仁 《光明中医》2012,(1):143-143
[组成]紫苏子、葶苈子、莱菔子、杏仁各10g,白芥子5g。[主治]泻肺行水。主治痰浊水饮停滞之哮喘。[方义]以豁痰下气之三子养亲汤为基础,加杏仁宣肺以平喘,白芥子祛顽痰以通气,气机通畅,哮喘自平。[加减]兼咳嗽加前胡、白前、紫菀、款冬花;食欲差加菖蒲、藿香,佩兰;胸闷加厚朴、陈皮;便秘加全瓜蒌、麻仁。——摘自吴大真主编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国医大师临证用药精华》  相似文献   

4.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首载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8条“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与第43条“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2]’。方由桂枝、炙甘草、生姜、芍药、大枣、厚朴、杏仁组成。具有解肌祛风、降气平喘之功;主治由风寒迫肺,肺寒气逆,宣降失常的咳喘症,以发热、汗出,恶风,气急喘息,胸满闷,苔薄白,脉浮缓等为主要辨证要点[1]。  相似文献   

5.
黑豆薏仁饮     
路志正 《光明中医》2012,(1):115-115
[药物组成]黑大豆30g,生熟薏苡仁各20g,赤小豆15g,荷叶6g。[煎服方法]以水1000ml,煮烂熟,食豆饮汁。[功效主治]补肾健脾,行水散瘀。主治慢性肾炎后期,脾肾双方,湿阻血瘀,以致尿有蛋白长期不愈者。——摘自吴大真主编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国医大师临证用药精华》  相似文献   

6.
[方术来源]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临证效验[张翠英,高翠霞,李巍巍.中医杂志,2009,(04):328-329][适应病症]精液迟缓液化症。[方术内容]①加减毓麟汤(由生地黄、当归、太子参、麦冬、菟丝子、龟甲、肉苁蓉、橘核、怀牛膝、牡丹皮等组成)②随证加减:偏重湿热者,加黄柏、泽泻;偏重肝肾阴虚者,加制首乌、女贞子、墨旱莲;偏重血瘀者,加延胡索、川楝子、三棱、莪术。  相似文献   

7.
《光明中医》2012,(4):766-766
[组方]当归,丹参,三棱,莪术,穿山甲,皂角刺,刘寄奴,卷柏,枳实,延胡索,乌药,连翘。[加减]兼痰湿者加法半夏、制南星、白芥子、陈皮;寒凝者加附子、肉桂、小茴香;肝郁化热者加牡丹皮、生地黄;肝肾不足加山茱萸、菟丝子、覆盆  相似文献   

8.
郑丽丹  张晋红 《新中医》2021,53(11):74-76
正身痛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是常用的活血化瘀类方。原方:当归三钱,桃仁三钱,红花三钱,牛膝三钱,地龙二钱,川芎二钱,甘草二钱,没药二钱,五灵脂二钱,秦艽一钱,羌活一钱,香附一钱。原文加注:若微热,加苍术、黄柏;若虚弱,量加黄芪一二两。水煎服。主要功效为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祛风除湿。主治痹证有瘀血者。方解:方中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活血祛瘀,五灵脂、没药散瘀止痛,秦艽、羌活祛风祛湿,香附理气活血,牛膝、地龙疏经通络以利关节,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活血化瘀、宣痹止痛之效。现临床多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骨性关节炎[2]、骨质疏松症[3]、四肢骨折[4]、颈椎病[5]、神经病理性疼痛[6]等。兹介绍运用身痛逐瘀汤医案2则,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
夜啼多见于周岁内的哺乳婴儿,多与心经积热、脾胃受寒、卒受惊恐、瘀血阻络[1]、胃肠积热[2]、少阳郁热[3]、心脾气虚[4]等因素有关。本文仅就近十余年来各地治疗本症的报告加以整理介绍如下。内服药法王氏[5]报告684例,均用古方调中散方(木香、川楝子、没药、茯苓、桂枝、青皮、莱菔子、枳壳、槟榔、炙甘草)煎服治疗,兼心热者加黄连、木通、竹叶;惊恐者加钩藤、天麻、琥珀。结果治愈率96.2%,总有效率98.97%。王氏[6]报告158例,以蝉花散(蝉衣、薄荷)为主方,心热者67例,主方加川黄连、淡竹叶;惊恐者41例,加僵蚕、胆星;脾寒者33例,加炮姜、人…  相似文献   

10.
<正> 目前高等医药院校统编五版教材《方剂学》中的温胆汤,选自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但其[功用]项述及为“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主治]项为“胆胃不和,痰热上扰……。”笔者认为,此编“温胆汤[功用]“……清胆……”,[主治]“胆胃不和,痰热上扰……”。之说欠妥。[功用]应改为“温养胆气,理气祛痰”。[主治]应改为“胆气虚寒,痰湿内生,阻遏气机……”才合其理。其由有三。  相似文献   

11.
[方术来源]河南省漯河市中医院临证效验[王秋凤,赵爱花.光明中医,2009,(3):479-480] [适应病症]更年期综合征。 [方术内容]①补肾地黄汤:熟地10g,麦冬20g,盐知母10g,盐黄柏10g,泽泻10g,山药15g,远志12g,茯神15g,牡丹皮12g,酸枣仁30g,玄参10g,竹叶10g,山茱萸12g,桑螵蛸10g,龟版10g。②加减:两目干涩者减桑螵蛸加枸杞、菊花;情志异常者减桑螵蛸加珍珠母、生龙齿;郁闷不舒者加百合、陈皮;头痛、眩晕者加天麻、钩藤:耳鸣重者加首乌、黄精;痰湿重者加陈皮、胆南星。  相似文献   

12.
方剂资料     
一[主治] 冻疮已成,痛痒交作,尚未溃烂者,已溃者禁用。[药物] 陈辣椒(连子)一两,陈附子皮一两,鲜生姜一两,干白(?)仙茎一两。[制法] 高粱酒一斤,浸上药二、三日,过滤,去渣取浸液用。[用法] 用棉花球蘸药液,轻轻涂擦患处,一日三、四次,至愈为止。——(江苏嘉定)李济舫——  相似文献   

13.
[方术来源]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临证效验[华刚、管爱芬、杨志红.光明中医,2008(12).1953] [适应病症]小儿急性腹泻. [方术内容]①参苓白术散加减:山药、苡米、炒扁豆、泽泻、板兰根各10g,党参、云苓、白术、葛根、莲子肉各6g,藿香、升麻各5g,砂仁(后下)、甘草各3g.②随症加减:有呕吐者加半夏、竹茹;有腹痛者加白芍、延胡索:有纳差者加神曲、麦芽;有风热表证者加二花、连翘;腹胀明显者加厚朴、大腹皮.⑨用法:每日1剂,水煎浓缩至150ml,日分3~5次温服,1岁以内患儿药量酌减.用药期间,适当限制饮食,脱水严重者,可给予ORS补液盐水口服.  相似文献   

14.
鱼腰系经外奇穴,实践证实对某些急性眼病属实热证者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宗“实者泻之”之意,用该穴点刺放血的方法治疗眼病收效较著。 [主治]急性结膜炎、眼睑炎、麦粒肿等。  相似文献   

15.
<正>22肿足蕨来源于肿足蕨科植物肿足蕨Hypodem-atium crenatum(Forssk.)Kuhn.的根状茎或全草[4]。贵州全省分布。具有祛风利湿的功能。主治风湿痹痛[3]。23阴石蕨来源于骨碎补科植物阴石蕨Humata re-pens(L.)Diels.的根状茎[4]。贵州分布于贞丰、独山、黎平等地。具有活血止痛,清热利湿接筋续骨的功能。主治风湿痹  相似文献   

16.
[药物组成]五瓜龙、西洋参、太子参、党参、南沙参、芦根、白茅根、黄连、黄苓、生石膏、焦栀子、枇杷叶、竹叶、杏仁、防风、羌活、荷梗。[功能主治]甭泻肺胃,益气化阴,化湿通洛。[加减应用]四肢发凉者加炒杜仲、仙茅、淫羊藿;出汗多者加生龙骨、生牡蛎;二阴溃烂者加萆薢、蚕沙、通草;失眠者加酸枣仁、夜交藤。——摘编自吴大真主编"中国当代30位国医大师验案良方辑录"之《国医大师验案良方·外科卷》  相似文献   

17.
<正>56华南紫萁来源于紫萁科植物华南紫萁Osmunda vachellii Hook.的根状茎及叶柄的髓部或嫩苗及嫩叶。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主治尿血,淋证[1]。57地耳蕨来源于三叉蕨科植物地耳蕨Querciflix zeylanica(Houtt.)Copel.的根状茎或全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主治淋浊[1]。58金星蕨来源于金星蕨科植物金星蕨Parathel-ypteris glandu-  相似文献   

18.
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原书主治“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该方为小柴胡汤的变方,即由小柴胡汤减去半夏、人参、大枣、生姜,加干姜、桂枝、栝萎根、牡蛎而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笔者运用自拟方剂胃炎汤3号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50例中,男15例,女35例;年龄18岁以下者2例,19~30岁者5例,30~45岁者31例,45~55岁者12例。本组病例均经纤维胃镜、胃电图检查确诊.临床症状均有上腹部胀痛、恶心、口苦、胃有灼热感、泛酸等症。 [治疗方法]胃炎汤3号:柴胡、郁金、佛手、川朴各15g,黄芩、半夏、木香、枳实、大黄、甘草各10g,元胡20g,公英30g,砂仁6g。水煎服2次,日1剂。加减法:热象明显者加栀子、龙胆草;寒象明显者加吴萸;挟食滞者加焦三仙;泛酸者加左金丸或乌贼骨;有出血现象者去元胡加三七粉。 [治疗结果]治愈(腹胀痛和其他症状完全消失,胃镜复查无胆汁反流,胃粘膜炎症消失者)2例;  相似文献   

20.
方剂资料     
[主治] 钩虫病。[药物] 槟榔、石榴皮、大黄各30克,使君子60克。[制法] 上药如法共研细末。[服法] 每日二次,每次6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