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索李东垣“阳升阴降”说与朱丹溪“阴升阳降”说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期为后世的临床实践和理论探究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通过对二者著述中描述阴阳升降部分的分析,分别对阳升阴降论和阴升阳降论的理论源流、侧重脏腑、病理产物、临床证治四个方面进行横向比较,探索两家理论之异同。结果:东垣之理多源自《内经》,侧重于脾胃,若升降失常,可见阴火易生,治当甘温升阳,辅以泻火;而丹溪之理颇受易、理思想影响,侧重于心肾,倡妄动之相火应降、不足之阴精宜升,主张滋阴降火。结论:李东垣和朱丹溪都认可了脾胃在阴阳升降中的重要作用,但却侧重不同,对临床的发挥亦有所差异,两说互为补充,共同丰富了脏腑阴阳气血升降理论。  相似文献   

2.
通过梳理《内经》及相关医家关于阴阳升降的论述,探讨阴阳升降的内容及阴阳升降的不同内涵。从阐述人体生理变化和脏腑特点、阐述疾病的病机、解释治则治法和方药配伍应用等方面分析阴阳升降对临床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脾胃论》中,李东垣以“升降浮沉论”构建其脾胃学说,并据以阐述释在地之气的变化规律,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指导临床治疗用药。强调脾胃是人体气机沉之枢机,脾气升发,谷气上升,能协调五脏功能,保持蓬生机而能长寿;脾气下流,谷气不得升浮,则五脏不安,百病丛生而易矢折。治病用药侧重于人体“升降浮沉”的调整,以补益脾胃,升提脾气为主。  相似文献   

4.
人们普遍认为阴阳升降的运动形式有阳升阴降,阴升阳降两种,可是阴为什么能升,阳为什么能降呢?通过应用阴阳相对性和阴阳互根互用及阴阳概念的确定性等理论对天降地升、心肾相交、肝升肺降等阴升阳降理论的阐释,认为阴升实为阳升,阳降从本质上讲是阴降,由此认为阴阳升降运动只有阳升阴降一种运动形式。并提倡应严格遵从阴阳属性划分标准,规范中医的基本概念,希望通过对阴升阳降理论的辨识,促进中医理论的发展,进一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5.
《中医各家学说》中把朱丹溪的升补阴血法与其滋阴降火法并称为其独创的治疗大法。但从其理论依据、针对病证,以及具体方药和所例举病案上考量,似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气虚发热"由脾胃内伤、气机升降失常所致,"甘温除热"则是补益脾胃、调节脾胃升降,临床中抓住气机升降,灵活运用"甘温除热",对于内伤发热及诸多相关病证的治疗都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从李东垣医案分析出发论述“阴火”发生机制及实质与劳损脾胃,元气亏乏,清阳不升,下焦气机闭塞相关;“阴火”治疗大法为甘温补中升阳,配甘寒泻火。  相似文献   

8.
浅谈李东垣对枳术丸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枳术丸源于《金匮要略》枳术汤,原治“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因“水饮所作”的证候,枳实、白术用量比为2∶1,行气健脾,消痰逐水,用作汤剂,以取其见效迅速。张元素将此方枳实、白术用量比例变为1∶2,并改汤剂为丸剂,用于饮食所伤而致之痞证,称为枳术丸。其学生李东垣将此方收于《脾胃论》,注明该方可“治痞,消食,强胃”,并且还创立了一系列枳术丸的变化方,对于饮食所伤而致的它证,亦可灵活使用枳术丸。1李东垣对枳术丸的分析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辨内伤饮食用药所宜所禁》中称本方为“易水张先生枳术丸”,并且对组方原理进行了详尽地…  相似文献   

9.
从升降理论谈李东垣的脾胃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华  李丽  张长江 《光明中医》2009,24(10):1852-1853
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学从动态角度出发,对脏腑特性、气化功能以及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高度概括.深入探讨气机升降学说,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并有助干提高临床疗效.历代医家都很重视升降理论,并由此理论,结合脏腑辨证、临床经验创立了独特的脏腑升降思想,在临床中多有发挥.其中,运用此学说推陈出新的当推金元时期李东垣的脾胃思想.  相似文献   

10.
吴兵  陈利国 《四川中医》2009,27(5):48-49
本文指出了升降理论初成体系源于《内经》,争鸣于金元时代,其中以金元四大家在升降观方面学术思想更为突出,自成体系。刘完素侧重于补肾水、泻心火及火郁发之、开通玄府这两方面;张从正注重以“血气流通”为贵;李东垣认为“脾胃为升降之枢纽”,也指出“阳升阴降”之理;朱丹溪创见“阴升阳降”,以达“阴阳比和”的新观点;此外,用升降法调畅“气血怫郁”。金元四大家其理论和观点从不同角度推动了升降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春  王玉 《光明中医》2007,22(7):34-34
烦躁无不由于火、热、痰上扰君主之官所致,但另有一种烦躁它并非由于火、热、痰上扰所致,它是由心脾两虚,气血双亏,心无所主,神志不宁所引起.  相似文献   

12.
用药浅思     
张薇 《光明中医》2007,22(3):25-27
"选药是辨证论治的最后一道环节",金寿山老中医在<论选药>中如是说.确实,即使辨证再准,治法再完美精当,用药失着也会让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全盘皆输,战场排兵布阵后要巧妙合理的安排性格、能力皆适当的大将,医师描述一张处方时也每曰:"某某方加减".  相似文献   

13.
刘亿枫 《光明中医》2006,21(2):22-23
功能性不孕症,系指排除先天生理缺陷、结核病史、肿瘤病史、遗传性疾病、妇科炎症性疾病等后天病变,女性生殖功能失调所致的不孕.一般包括排卵功能不良和黄体功能不全,也可概括免役性不孕、心理性不孕.  相似文献   

14.
吴天强 《光明中医》2007,22(2):17-19
对于不孕症的病因病机,辨证要点,临床分型,教科书中已有详细的论述,历代医家也都见仁见智,丰富了为不孕症的治疗内容.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及人类生活素质的提高,人们对不孕症的认识与治疗更不断地针对病因而缩短了临床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15.
高宏 《光明中医》2005,20(5):25-26
亚健康状态通常是指机体虽无明显的疾病诊断,却以表现出自体生活能力降低,社会适应能力减退,并且显现出了各种身体不适的症状。如经常感到胸闷、心慌、气短、憋气;不思饮食;腰酸背痛、关节不适或者浑身不适;头痛,头或见闷、胀、昏,记忆力差,全身无力、困乏,失眠多梦,性功能低下,尿频、尿急等。导致亚健康的原因很多,不科学的饮食、不合理的进餐方式是引发亚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化的生活,更需要现代化的饮食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会导致亚健康,不良的饮食方式更会将亚健康推向极至。吃得好,吃得科学,吃得合理,吃得健康,才是真正的吃得好…  相似文献   

16.
浅谈《金匮》温经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所载之温经汤为仲景调经之祖方.本方主治三证:一、月经淋漓不断,漏下不止,唇口干燥,手心烦热.二、月经不调,逾期不至或时前时后.  相似文献   

17.
浅谈咳喘证治疗八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咳喘症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证状,以咳嗽呼吸急促,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为特征,祖国医学认为,肺朝百脉,主一身之气,职司吸清呼浊,吐故纳新,不论外感内伤,影响气道,肺失宣发清肃之令,气道不利,肺气上逆则作喘,若升降出纳失常,胸闷膨满,气息迫促,甚则张口抬肩则作喘,一般喘多兼咳而咳则不一定兼喘,痰为肺之浊物,脾运不健,肺气不宣,饮食水谷不化精微津液而生痰浊,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痰气相搏,咳喘则愈发愈重,咳喘一症固属肺的证候,古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之说,其中以肺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根据治疗咳喘的经验,笔者多年来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基本法则大致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8.
口渴是临床中特别常见的症状,为临证时准确辨证论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自古至今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对于口渴的辨证用药.口渴既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疾病,如口干燥症或老年干燥症;又时常是其他疾病的一个伴随症状,口渴反映了人体内阴阳之盛衰、气阴之虚实、津液之存亡等状况,是我们临床辨证的一个重要根据,不仅在内伤杂病中经常见到,而且在外感疾病中出现的频率也相当高.  相似文献   

19.
沈元良 《光明中医》2006,21(10):13-14
中医治病,"方从法出","方以药成".由理、法、方、药合参的处方,是在辨证审因决定治法,取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原则,中药的性味、归经、主治、功效及药物的配伍规律进行补偏救弊,达到治疗的目的.本文就中医处方"引经药"在临床治疗中作用作以下浅述.  相似文献   

20.
《脾胃论》"阴火"小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阴火是李东垣在<内经>理论的指导下,综合前贤之论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提出的概念,其病机为在脾胃虚弱、元气不足的基础上,出现中焦升降失常,湿浊下流,郁而化热,引动肾间相火,上扰于心导致心火独盛,可认为是源于中焦,起于下焦,系于上焦.阴火理论贯穿于补土学说的理法方药多个方面,对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