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R)的外科治疗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22例患者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2~14岁。心上型8例,心内型13例,混合型1例。全组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TAPVR矫治术。结果手术死亡1例,死于术后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术后并发心律失常3例,呼吸道感染2例。结论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通过手术技术的改进心上法治疗心上型TAPVR,手术部位显露好,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低。TAPVR的外科矫治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患儿的手术治疗经验,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8年4月,本院共手术矫治1岁龄以内TAPVC患儿76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28例,年龄120(120,240)d,体重(5.1±1.2)kg;心上型46例,心内型21例,心下型3例,混合型6例。本组所有患儿术前均由超声心动图确诊,14例患儿术前行多排螺旋CT检查明确肺静脉畸形类型,矫治手术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结果手术后早期死亡9例占11.84%,其中心脏骤停1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4例、呼吸衰竭4例;67例存活的患儿中,2例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患儿出现心包积液。其他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15例、胸腔积液2例、术后出现结性心律失常1例、胸骨延迟愈合1例。除胸骨延迟愈合患儿之外,均痊愈出院。随访64例(96%),随访6个月至8年,患者症状均消失,活动耐力明显增加,心功能NYHA分级I~II级,超声心动图检查吻合口流速正常,无吻合口狭窄、肺静脉梗阻出现。结论 TAPVC患儿早期手术,围术期针对不同亚型制定合理方案,避免出现吻合口狭窄、肺静脉梗阻等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出现。  相似文献   

3.
婴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23例婴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全组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其中急诊手术6例.患儿平均年龄(5.7士3.6)个月,平均体重(5.85±1.5)kg.心上型11例采用双房径路矫治并结扎垂直静脉,用可吸收缝线吻合肺静脉共干与左心房后壁切口;心内型12例,仔细辨认合并三房心畸形,避免损伤传导系统.均采用心包补片修补扩大的房间隔缺损.结果 手术早期死亡2例(死亡率8.7%).18例随访2个月~3年,患儿心功能明显改善,生长发育正常.结论 TAPVC可由超声心动图确诊,应尽早手术矫治.对于新生儿或婴儿期反复出现肺炎、低氧血症、心衰等患儿,在临床症状相对改善的情况下应急诊手术;同时加强体外循环和监护室的密切协作,完善术后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是一种术少见的紫绀型先心病,区内尚未见报道。自1991年3月以来,我院手术纠治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2例,均死亡。我们体会到吻合口大小,术后肺静脉及肺动脉压力必要的监测,以及畸形是否完全纠治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TAPVD)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2 2例TAPVD患者 ,其中心上型 16例 ,采用心房横断 (14例 )和心上吻合 (2例 ) ,行左房 共同静脉吻合 ;心内型 4例 ,将房间隔缺损扩大 ,应用补片将异位引流的肺静脉隔至左房 ;混合型 2例 ,上腔静脉用心包补片加宽。结果  2 0例痊愈 ,2例死亡。痊愈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 8个月~ 6年 ,心功能均正常。结论 TAPVD患者一旦诊断明确 ,应及早手术 ,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可获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 (TAPVC)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确诊 3例 ,余均为术中确诊。心上型 8例 ,心内型 1例。全组无死亡。8例随访 1~ 1 0年 ,心功能 (NYHA) 0~ 级。身体发育与活动能力与正常同龄人无异。结论 :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术前易误诊为房间隔缺损。采用左右心房联合切口矫治本病 ,保证足够大的肺总静脉与左心房吻合口 ,可获得满意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婴幼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进行分析总结。方法:选取山西省儿童医院心胸外科2009年10月~2014年4月收治的TAPVC患儿21例,其中心上型12例、心内型7例、混合型1例、心下型1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结果:主动脉阻断时间为(42.6±21.3)min,体外循环时间为(84.6±28.4)min,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3.42±2.01)d。所有患儿手术均成功,早期无死亡。围手术期出现低心排2例,肺高压危象1例,合并肾功能不全1例,出现房性早搏3例,节性心律2例,延迟关胸1例,均经治疗后出院。术后随访3个月~2年,除1例心上型TAPVC患儿,术后1年出现吻合口狭窄,肺静脉梗阻,死于严重心衰。余患儿生长发育良好,紫绀消失。多次复查心脏彩超,吻合口无梗阻,房室腔较前减小或基本接近正常。结论:对TAPVC患儿,一旦确诊,就应该尽早手术治疗,术中吻合口足够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同时加强术后监护治疗,防止术后低心排及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并加强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的手术治疗.方法 1979年3月~2003年1月间共纠治TAPVC 141例.全组心上型78例,心内型46例,混合型15例,心下型2例.早期9例心上型TAPVC采用心脏上翻方法;后53例采用右房横切口,经房隔左房后壁与汇总静脉吻合方法;近年来16例采用经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间,汇总静脉和左房顶部直接吻合方法.结果手术纠治TAPVC 141例,手术死亡11例,死亡率7.8%.其中心上型7例,心内型2例,心下型l例,混合型1例.远期死亡2例.结论随着手术方法的改进,TAPVC纠治的成功率不断提高.对心内型,必须将剪去组织的心内膜对齐缝合,防止术后与关闭房缺的心包粘连.心上型手术,改为从左房顶部与汇总静脉直接吻合方法,手术效果满意.TAPVC一经诊断必须立即手术,防止肺血管阻塞性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肺静脉畸形引流是一种非常少见的紫绀性先天性心脏病。表现为肺静脉未与左房连接而直接或间接与右房相通。根据异常连接肺静脉的数量将其分为完全型或部分型,根据肺静脉回流的部位又将其分为心上型、心内型。心下型及混合型,现将4例经彩色多普勒诊断发现并经手术证实的病历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4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1-4岁,患儿均有明显的紫绀及杵状指,听诊可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MSCT)血管造影在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至2009年94例MSCT诊断的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其中78例经手术证实,(男性40例,女性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CT诊断结果与术后诊断对照。结果 78例行手术治疗的肺静脉异位引流病例中,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者共29例,其中心上型7例、心脏型14例、心下型3例、混合型5例;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者共49例。与术后诊断相比,诊断正确符合率100%。结论 MSCT诊断肺静脉异位引流具有极高的诊断准确率,是一种很好的无创检查方法,一次检查不仅解决心内结构连接异常外,还可同时了解合并畸形或其它并发症的诊断问题,对外科医师的手术处理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雷虹  朱正艳 《安徽医学》2007,28(5):400-401
目的总结4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治疗体会。方法4例患者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3例心上型中,1例经房间沟行左心房后壁与肺静脉共干心外吻合,1例采用上腔静脉和升主动脉间行心外吻合,余1例采用经房间隔缺损吻合法。另1例混合型采用扩大房间隔缺损至冠状静脉窦,用心包片修补房缺,将肺静脉开口分隔至左心房侧。以上4例患者术中均同时结扎垂直静脉。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余患者恢复顺利。术后随访7个月~5年,患者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未见结性心律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结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其中心上型手术方法以经上腔静脉和升主动脉间行心外吻合较优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报道11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外科治疗。方法 心上型7例,其中6例经右房行左房后壁与肺静脉共同干吻合,l例于心外行左房后壁与共同干平行吻合。心内型4例,采用扩大房间隔缺损将异位的肺静脉开口矫正人左心房,其中肺静脉开口于冠状静脉窦者,采用补片沿隔瓣根部环绕至冠状静脉窦后下方将冠状静脉窦开口于左心房。异位静脉开口于上腔静脉入口处者,切开上腔静脉外后侧壁,并用自体心包扩大上腔静脉的人口。结果 ll例患者全部存活,顺利康复。结论 最大限度地扩大左房与共同干的吻合口,远离共同干结扎垂直静脉,扩大左心房容积,加宽上腔静脉的入口,对于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外科治疗经验,以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远期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患儿32例,其中心上型18例,心内型13例,心下型1例。心上型经心内法吻合12例,心上法吻合6例。心内型均扩大共同静脉至4个肺静脉开口,再以自体心包补片修补房间隔缺损。心下型采用左右心房联合切口,将左房后壁与共同静脉作侧侧吻合。结果手术死亡1例,手术死亡率3.1%,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其余均顺利康复出院;随访1~68个月,1例心内型患者于术后6个月出现肺静脉回流梗阻死亡,余生长发育良好。结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及时、正确的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D)的外科治疗及围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选择经手术治疗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37例。男25例,女l2例;年龄1.5~32岁;心上型TAPVD23例、心内型l3例、心下型1例;超声心动图证实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33例;行心导管检查l2例;多排螺旋CT(MDCT)检查2例。心上型采用心脏上翻法3例,双心房横切口12例,左房顶部入路3例。肺总静脉引流入上腔静脉5例,作上腔静脉至右心房纵切口。心内型经右房斜切口,用较大的自体心包片修补房间隔缺损,将冠状静脉窦、肺静脉口隔入左心房。1例心下型,用心脏上翻方法将共同肺静脉干与左心房吻合。术中根据情况放置临时心外膜起搏导线。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并发心律失常9例,低心排综合征3例,经治疗均痊愈。随访2~l6年,心功能NYHAⅠ级34例,Ⅱ级3例。无心律失常、无吻合口狭窄及肺静脉梗阻发生。结论术前明确诊断对设计手术方案尤为重要,超声心动图可以明确诊断,必要时行心血管照影及MDCT检查。本病确诊后应尽早手术,手术的关键是吻合口够大,血流通畅,防止肺静脉梗阻。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61例中,≤6月40例,>6月21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确诊后,采用正中开胸,在中或深低温下进行外科手术矫治,其中在低流量体外循环下手术49例,停循环下手术12例.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8例,其中新生儿4例,死亡原因分别为低心排综合征4例、多脏器功能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患儿手术的预后,寻找影响手术死亡的危险因 素。方法 选取2008 年6 月-2016 年6 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实施TAPVC 纠治手术的患儿102 例,用 Logistic 回归方法对可能导致手术死亡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患儿住院死亡9 例(8.8%)。其中,心上型5 例, 心内型2 例,心下型2 例;6 例死于低心排,3 例死于肺部感染。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肺部感染、解剖分型、 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体重分级为影响术后近期死亡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TAPVC 患儿实施手 术治疗,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肺部感染、解剖分型、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体重分级是影响手术 效果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方法。方法:超声从胸骨上、胸骨旁、剑突下、心尖多个切面,观察肺静脉异位引流的途径,右房、右室的扩大程度,房间隔缺损引流方向及上下腔静脉是否扩张等,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杲:手术证实的28例TAPVC患儿中26例超声诊断为TAPVC,1例超声诊断为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另1例诊断为三房心和TAPVC可能。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符合率为92.86%。28例TAPVC患儿中心上型17例,心内型11例。所有患儿的右房右室扩大,房间隔缺损右向左分流。心内型TAPVC中肺静脉干或4支肺静脉直接入右房或经冠状静脉窦入右房。心上型TAPVC经垂直静脉-左无名静脉-右上腔静脉入右房。结论:超声在胸骨上及剑突下多个切面探查可提高小儿TAPVC的诊断准确性。4支肺静脉各自入右房的TAPVC需与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和三房心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非婴儿期的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1年1月~2011年12月18例年龄为1~22岁(平均5.3岁)的TAPVC患者在全身麻醉、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TAPVC矫治手术,其中2例心上型采用左房顶入路。结果 1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术后早期病死及重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痊愈患者随访10~40个月,心功能正常。结论非婴儿期TAPVC患者可行TAPVC矫治手术,并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 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胸心外科收治的49例TAPVC 患者治疗情况,其中心上型37例,采用左心房后壁与肺总静脉吻合35例,左心房顶后缘与肺总静脉吻合2例;心内型12例,予切开冠状静脉窦上缘,将肺总静脉汇合部与原左心房合并形成新的左心房,自体心包补片修补房间隔缺损.结果:痊愈46例, 死亡3例.38例随访3个月~8年,1例术后2个月出现肺静脉回流梗阻,余患者肺静脉回流通畅,心功能达Ⅰ级.结论:TAPVC 患者一旦诊断明确,应尽早手术,通畅的肺总静脉与左心房吻合口和完善的术后监护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