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又称为Arnold—Chiari畸形,是一种颅颈交界部骨质畸形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进入枕骨大孔为特征的先天性畸形,多合并脊髓空洞症及其他畸形。通过对安阳地区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7例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患者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资料,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Chiari 畸形,即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是指小脑扁桃体通过枕骨大孔疝入椎管,经常合并脊髓空洞症,会出现很严重的症状.传统治疗Chiari畸形多采用切除小脑扁桃体等的后颅窝减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  相似文献   

3.
Chiari 畸形,即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是指小脑扁桃体通过枕骨大孔疝入椎管,经常合并脊髓空洞症,会出现很严重的症状.传统治疗Chiari畸形多采用切除小脑扁桃体等的后颅窝减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  相似文献   

4.
<正>Chiari畸形,即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是指小脑扁桃体通过枕骨大孔疝入椎管,经常合并脊髓空洞症,会出现很严重的症状。传统治疗Chiari畸形多采用切除小脑扁桃体等的后颅窝减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我们对收治的一例Chiari 1型畸形合并重度脊髓空洞症采用改良的后颅窝减压术,取得更好的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Chiari畸形是一种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疾病于1891年由奥地利病理学家Hans Chiari首先报告而得名.病理特征是小脑扁桃体疝入椎管内,致脑干小脑及后组颅神经受挤压牵拉导致的一系列功能障碍.典型的特点是小脑扁桃体呈舌样延长,可下疝至第3~4颈椎水平,延髓、第四脑室和脑桥同样可以向下延长,后组颅神经牵拉移位[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收治50例Chiari畸形患者,均行后颅窝枕下减压术或颅窝枕下减压加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手术后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Arnold-Chiari畸形临床常见,系发育异常致小脑扁桃体下疝进入枕骨大孔区,使正常脑脊液循环不畅甚至梗阻,常导致不同程度的幕上脑积水和脊髓空洞。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小脑和后组颅神经、脊神经功能障碍,如吞咽障碍、颈肩及偏侧肢体麻木感觉障碍、肌萎缩、小脑共济失调和意向性震颤等。通过枕骨大孔区骨性减压,结合硬膜重建、黏连松解和选择性下疝扁桃体切除,可重塑局部脑脊液循环,最终改善延髓压迫和脊髓空洞。我科2007年7月-2010年6月对Arnold-Chiari畸形  相似文献   

7.
Arnold-Chiari畸形临床常见,系发育异常致小脑扁桃体下疝进入枕骨大孔区,使正常脑脊液循环不畅甚至梗阻,常导致不同程度的幕上脑积水和脊髓空洞.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小脑和后组颅神经、脊神经功能障碍,如吞咽障碍、颈肩及偏侧肢体麻木感觉障碍、肌萎缩、小脑共济失调和意向性震颤等.通过枕骨大孔区骨性减压,结合硬膜重建、黏连松解和选择性下疝扁桃体切除,可重塑局部脑脊液循环,最终改善延髓压迫和脊髓空洞.我科2007年7月-2010年6月对Arnold-Chiari畸形伴脊髓空洞症患者21例实施后路手术,根据病情特点给予针对性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手术治疗Chiari s畸形并脊髓空洞是迄今惟一有效的方法,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的外科手术方案,探讨手术治疗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最合理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85例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及手术方式与临床疗效。结果 85例患者感觉障碍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和改善,其中76例症状改善明显,9例病情缓解。结论后颅窝减压、松解并还纳下疝的小脑扁桃体于减压扩大的后颅窝腔,恢复小脑扁桃体正常的解剖位置,改善枕骨大孔区CSF循环通路并枕大池重建是治疗Chiari s畸形并脊髓空洞最佳的外科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Chiari畸形是一种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疾病,于1891年由奥地利病理学家Hans Chiari首先报告而得名,病理特征是小脑扁桃体疝入椎管内,致脑干、小脑及后组颅神经受挤压牵拉导致的一系列功能障碍。典型的特点是小脑扁桃体呈舌样延长,可下疝至第3~4颈椎水平,延髓、第四脑室和脑桥同样可以向下延长,后组颅神经牵拉移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hiari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年3月至2009年7月经手术治疗的24例Chiari畸形患者的治疗和随访情况,全部患者均行枕骨大孔减压、小脑扁桃体(部分)切除、硬脑膜扩大成型术,其中2例术中发现脊髓中央管口(四脑室闩部)有假膜形成,行假膜切开;1例因脊髓空洞波及延髓出现饮水呛咳同时行脊髓空洞切开引流术。结果 24例患者均得到随访,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17例有脊髓空洞的患者MRI复查脊髓空洞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或消失。结论枕骨大孔减压、小脑扁桃体切除、硬脑膜扩大成型术是Chiari畸形最基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hiariⅠ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9例ChiariⅠ畸形合并脊髓空洞患者采用后颅窝减压术、脊髓空洞切开引流术、小脑扁桃体切除术等综合手术治疗。结果39例ChiariⅠ畸形合并脊髓空洞患者中,术后症状改善明显者27例,轻度改善者9例,无变化者3例。结论后颅窝减压术、脊髓空洞切开引流术、小脑扁桃体切除术及其不同组合手术治疗ChiariⅠ畸形合并脊髓空洞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38例Arnold-chiari畸形的显微外科治疗的分析。探讨其及合并有脊髓空洞症及颅底凹陷症的不同手术方法。方法 38例Arnold-chiari畸形合并有脊髓空洞症26例,伴有颅底凹陷4例。37例行纤维支气管导引插管复合麻醉,1例气管切开插管复合麻醉,36例行枕下开颅后颅凹减压及上颈椎板切除术,2例行口腔入路齿状突切除术,14例行脊髓空洞症分流术。结果 经数年随访,据尹昭炎的4级疗效主定标准,甲级2例,乙级5例。丙级9例。丁级1例,无一例死亡。结论 单纯Arnold-chiari畸形行枕下开颅后颅凹减压术及上颈椎板切除术|下疝的小脑扁桃体及下蚓部切除;合并脊髓空洞症,空洞与脊髓比值大于35%行分流术,小于30%不行分流,对合并颅底凹陷症,应通过相应检查后了解其是环枕性畸形或斜坡齿状突型,以明确手术应作前路减压抑或后路减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hiari畸形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1例Chiari畸形(18例合并脊髓空洞)的外科治疗经验,全部病例均行后颅窝减压术,小脑扁桃体下疝切除术或电灼术.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2年,术后症状与体征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 后颅窝内减压术治疗Chiari畸形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4.
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技术对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治疗效果。方法127例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经MRI确诊后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颅后窝减压术,并进行平均1.5年以上随访以判断治疗效果。结果颅后窝减压术后随访89例,术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并存疾病如脊髓空洞症明显改善。结论对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宜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可根据病情特点选择小范围颅后窝减压、恢复脑脊液循环、枕大池扩大修补术等外科术式。  相似文献   

15.
小脑扁桃体下疝合并脊髓空洞症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贵伟 《中国医药》2014,(5):653-656
目的 探讨小脑扁桃体下疝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8月至2010年8月经治的29例小脑扁桃体下疝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均采用手术干预治疗,单纯行枕大孔减压术16例,行枕大孔减压加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13例.术后随访6个月~3年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6个月~3年,单纯行后颅窝减压组中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2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为87.5%;后颅窝减压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组中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2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为76.9%,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是小脑扁桃体下疝合并脊髓空洞症的首选治疗,因下疝和空洞致脊髓受损轻者减压术后恢复较好,而脊髓受损明显者则手术效果差.  相似文献   

16.
急性多灶性脑出血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淼  赵为逊 《天津医药》2001,29(7):417-418
目的:探讨多灶性脑出血(AMCH)的临床特征、发病机理及预后。方法:分析52例AMC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AMCH占同期脑内出血的8.0%,其中43例(82.7%)有高血压病史,其次为动脉瘤、AVM和脑动脉淀粉样变。依出血部位分幕上型16例,幕下型6例,混合型30例,幕上型死亡率为12.5%,幕下型及混合型死亡率为55.6%。结论:AMCH发病率低,高血压是其最常见原因。凡有幕下后颅窝出血者预后多凶险。  相似文献   

17.
邬祖良  史继新 《江苏医药》1995,21(11):722-724
经颧颞入路,截断颧弓.磨去颅中窝底外侧、外耳道上壁、部分岩骨,低位颞下入路切除上斜坡、岩斜部、颅中窝底肿瘤6例。暴露满意,颞叶牵拉伤少,脑干、颅神经、下丘脑能妥然保护。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硬脑膜及自体筋膜用于后颅窝硬脑膜修补能否减少术后脑脊液漏。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后颅窝开颅术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脑脊液漏发生率传统术式组26.9%,人工硬脑膜组10.6%,自体筋膜组8.5%。早期传统术式组的脑脊液切口漏发生率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人工硬脑膜组及自体筋膜组脑脊液切口漏发生率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硬脑膜严密缝合及重建是降低脑脊液漏发生率的正确对策,人工硬脑膜及自体筋膜修补硬脑膜后脑脊液切口漏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人工硬脑膜是可靠的硬脑膜修补替代物,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报告手术证实小脑萎缩110例,主要CT表现为小脑半球及(或)蚓部脑沟增多,增宽及不同程度第四脑室、桥前池、桥小脑角池、环池及小脑上池扩大。建议采用后颅窝薄层扫描以减少或避免后颅窝伪影干扰。提出小脑半球或蚓部脑沟在2条以上,小脑半球脑沟宽度超过1mm,蚓部脑沟宽度超过2mm,并有相应的小脑症状及体征,即可诊为小脑萎缩。还讨论了小脑萎缩的原因及其CT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