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比较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联合应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与单用拉米夫定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与耐药性。方法:选择5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分治疗组29例给予拉米夫定100mg/天联用阿德福韦酯10mg/天口服,观察96周,并与对照组28例单用拉米夫定100mg/天口服96周比较。结果:在肝功能改善、HBV-DNA应答、Child-Pugh分级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用拉米夫定组96周时的病毒耐药突变率明显高于联用组(P〈0.05),两组安全性相似。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较单用拉米夫定者疗效提高、安全性相似、而病毒耐药突变率明显低于单用拉米夫定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2,阿德福韦酯)与观察组(n=32,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使患者的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疏肝健脾汤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拉米夫定耐药的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自拟疏肝健脾汤治疗,观察对比2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统计2组治疗3,6,12个HBV DNA转阴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ALT、AST、AL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6个月、12个月时,观察组HBV-DNA转阴率分别为63.8%,85.1%,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44.7%,61.7%(P均<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疏肝健脾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更好,可明显提高HBV-DNA转阴率,并可改善肝功能,且用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6例分为2组,对照组42例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44例采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抗病毒治疗,疗程为1 a,治疗前后行Child-pugh评分,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指征改变情况、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乙型肝炎病毒DNA、血清总胆红素、Child-pugh评分、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均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乙型肝炎病毒DNA、血清总胆红素、Child-pugh评分、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乙型肝炎病毒DNA复常率、HBeAg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提高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叶下珠方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HBeAg阳性(邪毒未清、气阴亏虚、瘀血阻滞证)的疗效。方法采用叶下珠方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60例,并与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60例随机对照观察。结果两组患者ALT在12周复常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26、52周复常率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HBV-DNA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在12周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第26、52周时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治疗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叶下珠方与阿德福韦酯联用能提高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邪毒未清、气阴亏虚、瘀血阻滞证)的疗效,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外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研究观察较多,疗效最著,但是拉米夫定易出现耐药和病毒变异率高,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一旦出现拉米夫定耐药则可能是致命的.阿德福韦酯也可以显著抑制病毒复制,病毒变异率义很低.但临床上对其应用于失代偿性肝硬化的病例及研究相对较少,而经过我院近3年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观察,对改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肝功能,阻断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效果,从而减少了肝脏的移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HBs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拉米夫定耐药的HBs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例,其中ETV组10例,阿德福韦酯(ADV)组(10例)。ETV组每日口服恩替卡韦1.0 mg,ADV组每日口服阿德福韦酯10 mg。治疗前及治疗4,12,24,36,48周分别检测HBV DNA含量及ALT水平,比较2组HBV DNA定量、HBV DNA转阴率、HBsAg/HBsAb血清学转换率及ALT复常率。结果 ETV组第4,12,24,36,48周HBV DNA含量均低于ADV组(P均<0.05),而2组在HBV DNA转阴率(90%vs 60%)、HBsAg/HBsAb血清学转换率(20%vs 0%)、ALT复常率(100%vs 80%)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当(20%vs 40%),无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拉米夫定耐药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可靠,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六味五灵片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检索式计算机检索相关文献,全面收集关于六味五灵片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试验依据Cochrane协作网进行质量评价、资料数据提取,采用Rev Man5.2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9项RCT,1319例患者。大部分纳入文献研究方法学质量较差,且存在较大的偏倚风险。结论:六味五灵片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对比单用核苷(酸)类抗病毒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有一定的优势。联合用药能够降低血清肝纤维化四项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HA),层粘连蛋白(laminin,LN),IV型胶原(type IV collagen,IV-c),III型前胶原蛋白(procollagen type III,PCIII)水平;在改善肝功能方面,联合用药能够降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r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在降低门脉高压方面,联合用药能够降低门静脉内径;在临床治疗有效率方面,联合用药的有效率大于单独用药组。但在降低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血清球蛋白(serum globulin,GLB),乙型肝炎DNA病毒载量(HBV DNA)含量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由于纳入的试验部分质量较低,故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的双盲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支持,以期做出更为严谨的系统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核苷类似物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硬化患者生存时间和死亡原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期间死亡的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接受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患者41例(拉米夫定14例,阿德福韦8例,恩替卡韦17例,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2例)作为抗病毒组,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59例作为未抗病毒组。结果 2组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感染中毒性休克、肝性脑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抗病毒组的急性及亚急性肝功能衰竭发生率显著高于抗病毒组(P0.05);抗病毒组肝硬化生存时间为6~192(45.7±37.5)个月,未抗病毒组为2~180(19.42±21.12)个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能够延长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生存时间,减少急性或亚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鳖甲软肝胶囊联合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乙肝肝硬化同时符合抗病毒适应症且中医辨证为湿热瘀毒,肝脾血瘀证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6例给予鳖甲软肝胶囊、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照组36例给予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及保肝治疗,疗程72周。结果:在降低证侯积分,改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肝门脉压力及HBVDNA阴转等方面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鳖甲软肝胶囊联合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调查2009年3月—2010年6月住院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97例,对每一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随访24周。结果:气虚瘀黄型、阴虚瘀黄型患者12周病死率明显高于瘀热发黄型(P0.05),气虚瘀黄型患者12周病死率亦高于湿热发黄型(P=0.020);生存分析显示各组间的累积存活率有显著差异,以气虚、阴虚为主证的患者24周累积存活率明显低于其他证型(P=0.022)。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预后与中医辨证分型有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中医证型与血常规检验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9例慢性乙肝患者临床资料,内容包括中医证型、血常规检验结果等,分析方法为查阅相关病历资料、询问当时医护人员及患者等,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 289例慢性乙肝患者中医证型与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比可知,肝郁脾虚型慢性乙肝患者RBC、HGB水平最高,而肝肾阴虚型慢性乙肝患者WBC、PLT水平最高,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驥0.05)4项指标可达正常水平。结论临床中医医生可利用中医证型与血常规检验结果相关性帮助判断慢性乙肝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结果,为今后对证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保障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黄芪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方法 ,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6 0例慢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 2组 ,30例采用黄芪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 ;对照组 30例 ,单独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结果 :黄芪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合用 ,能降低血清胆红素 (SB) ,缩短丙胺酸转氨酶 (A LT)复常时间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二者的联合应用 ,具有多方面的综合作用 ,两者作用于不同的环节 ,有协同或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与它证的生物信息学差异。方法:应用Affymetrix Gene Chip人类全基因组芯片,分析了9例、3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肾阴虚型、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各3例)基因表达谱。通过应用Scanner 3000 7G 4C扫描仪对芯片进行扫描和信号值转换,获得各个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对表达比值。结果:在检测的全部54676个基因中,中医证型基因表达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肝郁脾虚型与肝肾阴虚型、肝郁脾虚型与湿热中阻型比较,表达差异基因均占全基因的0.2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在肝郁脾虚证的基因层面上有着异常表达,这可能是临床出现同病异证的生物信息学基础,为其有效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章淑萍 《西部中医药》2011,24(10):94-96
目的:观察20例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患者的中医辨证护理效果。方法:从情志护理,饮食调理,生活关怀和指导,乙肝知识的宣教四方面展开中医辨证护理。结果:接受中医辨证护理后患者的症状减轻明显,康复进程加快。结论:中医辨证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证候学特点,以期总结出该病临床辨证的"分期辨证"模式.方法 按诊断标准,收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0例,并分为四组:抗病毒治疗前(A组)、核苷类似物治疗(B组)、干扰素治疗(C组)、抗病毒治疗结束(D组);每组各100例,进行临床症状体征、证素和辨证分型调查,并统计相应的表达频数以及聚类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中医证型与肝脏组织病理分级(G)、分期(S)的关系及对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的意义.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10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均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行肝组织活检,对肝组织进行病理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分析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的相关性.结果:不同证型之间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有明显差异,肝郁脾虚型S1、G1、G2较多,湿热中阻型S2、G2、G3较多,肝肾阴虚型及脾肾阳虚型S3、G2、G3较多,瘀血阻络型S4、G3、G4较多.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病理分级、分期与中医证型有良好的相关性.随着肝脏病理炎症活动度的逐渐加剧,纤维化程度的不断加重,中医证型由实至虚,由气及血,久病入血入络是其最终的病理转归.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初次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15例,分为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和瘀血阻络型,并检测各患者血CD3 、CD4 、CD8 和血IgM、IgG、IgA。结果CD4 水平在湿热中阻证中最高,与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CD8 水平在脾肾阳虚证中最高,与湿热中阻、瘀血阻络证相比差异显著(P<0.05);血IgM、IgG水平在湿热中阻证中最高,与脾肾阳虚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机体免疫功能之间存在相关性,相关免疫指标对辨证分型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慢性乙型病毒肝炎中医证型与血清腺苷脱氨酶活性等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资料选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肝炎病人76例,对其实验室指标与中医证候学进行分析,进而研究慢性乙型病毒肝炎中医证型与血清腺苷脱氨酶活性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病人的肝郁脾虚证相比,谷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腺苷脱氨酶等指标均有明显上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胆湿热证、瘀血阻络证、肝郁脾虚证等慢性乙型病毒肝炎中医证型与血清腺苷脱氨酶活性等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谷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腺苷脱氨酶等指标可作为慢性乙型病毒肝炎病人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治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治的理论,寻求更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参阅中医古籍中相关论述。结合现代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认识、研究成果,对命题进行探讨分析。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是医学难题。病因病机认为外感“疫毒”是发病的根本条件,正气不足是发病基础,湿热、虚实、瘀相互夹杂共同为病;辨证论治首先为抗“疫毒”,其次为补正气,最后辨证论治要兼顾湿热、虚实、瘀兼症。本病的研究方向应该是筛选有直接杀灭乙肝病毒的中药(或有效成分)或复方,是彻底解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