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盖闻天地之大德曰生,运阴阳以播物;含灵之所保曰命,资亭育以尽年。听说自然界的最高恩惠是化生,使阴阳运化而繁育万物;人类保重的东西是生命,依靠养育而享尽天年。大德,最高的恩惠。播物,繁殖万物。含灵,人类。资,凭借,依靠。亭育,抚育,养育。蛰穴栖巢,感物之情盖寡;范金揉木,逐欲之道方滋。在穴居巢处的原始社会,思慕物资享受的情欲大概很少;到了能制造金木工具的时  相似文献   

2.
奥稽?古,则周有扁鹊之摘难,晋有玄晏先生之类分,唐有王太仆之补削,元有滑?宁之撮钞,鉴此四君子而后意决。考察过去时代,那么周代有秦越人(对内经)的摘录和问难,晋代有皇甫谧(对内经)的按类分编,唐代有王冰(对内经)的补缺删衍,元代有滑寿(对内经)的撮取抄录,借鉴这四位先生的事迹,然后拿定主意。粤,句首语气词,无义。稽,考察。?,同“往”。摘难,摘录《内经》的疑难,设为问难,加以解释,以阐发《内经》意旨,即指《八十一难经》,相传为扁鹊所著,实为后人托名之作。类分,按类分编,即指《甲乙经》。王太仆,即王冰。补削,补缺册衍,指王冰对《素问》作了大量的整理注释工作。滑撄宁,名寿,字伯仁,号撄宁先生,元代针灸学家,曾编著《读素问钞》。撮钞,撮  相似文献   

3.
李怀芝 《四川中医》2008,26(7):39-40
《黄帝内经》在其流传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传本。《针灸甲乙经》便是其中的传本之一。《黄帝内经》与《针灸甲乙经》,在文字上存在许多差异。本文将两传本相校,集录异文材料,辨识有关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4.
[前言]本文选自《黄帝内经素问注》。作者王冰。序文首先高度评价了《素问》的学术价值及其影响,认为它是“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然后说明因年代相隔久远,传抄致误的各种情况;同时指出“诂训”乃是学通经文的必由之路;最后叙述了注释内经的目的和方法。从中反映了作者治学严谨的作风和整理《素问》的良好愿望。 [原文]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孔安国序《尚书》曰:“伏  相似文献   

5.
初读古代中医典籍,理解的不是很透彻,因此翻阅了古、现代各家译释,但在其中发现一些疑惑的或暂且不敢苟同的地方,并记录下来,以望能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6.
《针灸甲乙经》为晋皇甫谧辑著,全称《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该书是皇甫氏将古代著名的《灵枢》、《素问》与《明堂孔穴针灸治要》3部医学著作纂集起来,加以综合比较,“删其浮辞,除去重复。论其精要”,并结合临床经验编撰而成。因原书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千为卷目次第,故取名“甲乙”,  相似文献   

7.
8.
《神农本草经·序录》是中医学第一篇全面、系统、纲领性的药学综合性论著,提出了中医药物学(本草学)的内容体系,包括药性理论和药物生产两大部分,总结了采制、炮制、治则、配伍、组方、剂型选择、毒性药用量及服药时间的临床药学八原则,突出了药学的核心问题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本文从精做译文入手,提出评议和讨论,与同行探讨交流。  相似文献   

9.
《针灸甲乙经》皇甫谧序中载:“汉有华佗、张仲景,其他奇方异治,施世者多,亦不能尽记其本末,若知直祭酒刘季琰病发于畏恶,治之而瘥。”结合传世文献资料,从字形考辨、医案归属、逻辑义理分析、异文考证等4个角度入手,综合分析认为该句中的“其他”当是“华佗”之讹。从《针灸甲乙经》的各版本及相关线索来看,在宋代时诸本已将“华佗”讹为“其他”,文章纠正历来学者认为“刘季琰”医案归属于张仲景的错误认识,指出因此处的讹误所导致《针灸甲乙经》各今译本及部分医古文教材的错误注释,并对该句文义作出正确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书.也是最为全面收集和整理我国古代早期针灸资料的重要典藉,成书于晋太康三年(公元300年左右),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为西晋皇甫谧所撰,本书刊行后很快得到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和高度评价,对国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这样一部学医者必读之书,仔细研究解析"甲乙"两字书名的含义是很有意义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李鼎 《中医药文化》2007,2(1):29-31
拙著《针灸学释难》自1986年至今,已出版了三次,每次各写上一篇序。初版的序是用文言体裁写成,当时想让各位老先生看了能引起重视。再版时,此序退居第二位;三版时,又退到第三位,与读  相似文献   

12.
予尝论治病有五难:辨疾、治疾、饮药、处方、别药,此五也。我曾经论述治病有五种困难:辨识病症、治疗疾病、饮服药物、开处方、辨别药物,这五个方面。尝(chang常),曾经。五,数词做谓语。“此五也”,为判断句。今之视疾者,惟候气口六脉而已。现在看病的人,只是诊断寸口和六脉的脉象。候,诊候,诊察。气口。印寸口,指两手桡骨头内侧桡动脉的诊脉部位。六脉,此指浮、沉、长、短、滑、涩六种脉象。详见《难经·四难》。古之人视疾,必察其声音、颜色、举动、肤理、情性、嗜好、问其所为,考其所行,已得其大半,而又徧诊人迎、气口、十二动脉?湃苏锊?一定要诊察病人的声音、颜色、举止动作、肌肤纹理、性格特点和思想情绪、以及爱好,询问病人所做的事,考察病人实际做的情况,(这样)已经得到病症的一大半情况了,同时又全面地诊候人迎、寸口、十二动脉的脉象。情性,指性格特点和思想情绪。自然精神状态谓之性。思想情绪谓之情。行,实行,实际做。徧,遍的异体字,普遍,全面。人迎,颈部结喉两侧的动脉,又称“人迎脉”,为张仲景《伤寒论》原序中所设的三部脉之一的“人迎”。十二动脉,指十二经脉循行中有脉搏应手的部位。疾发于五脏,则五色为之应,五声为之变,五味为之偏,十二脉为之动。如果疾病在五脏  相似文献   

13.
世或有谓神仙可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者。或云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过此以往,莫非妖妄者。此皆两失其情。请试粗论之。社会上有人认为神仙可以凭学习获得,不死可以凭努力达到。又有人说上等寿命只能一百二十岁,这是自古至今都是一样的,超过这个寿数以上,就没有不是虚假荒谬的了。这两种说法都是违背实情的。请让我尝试着粗略地谈谈这个问题。或有,有人,无指代词。下句“或”同。谓,认为。以,凭。上寿,上等寿命,最高寿数。妖妄,虚假荒谬。妖,怪异。妄,荒诞。两,指上述的两种说法,失,违背。情,实情。  相似文献   

14.
由全国著名中医学家、《伤寒论》专家陈亦人教授主编的《伤寒论译释》(以下简称《译释》)第三版,已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笔者认为,三版《译释》有如下几个特点:1 提纲挈领,执简驭繁《译释》分上、下两编.为了学习《伤寒论》者的方便,作者首先在上编对《伤寒论》进行了总的概括,对《伤寒论》中的有关概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该编分《太阳病篇》、  相似文献   

15.
【说明】本文选自《皇朝文鉴》卷127。后者为南宋吕祖谦奉敕编选,初名《圣宋文海》,周必大奉旨作序,后名《皇朝文鉴》,至商辂作序,改名《宋文鉴》,凡150卷,选录北宋时期诗、赋、杂著等800余篇,当时颇铄于众口,然祖谦所录关于学术治法者最多。朱嘉尝语学者,此书编次,篇篇有意。宋代之文,亦以此书为赅备。其分类甚详细,杂体中有药名。  相似文献   

16.
现行本《针灸甲乙经》(下称《甲乙经》)前面有几行序例,虽然文字很简略,但是对于阅读与校勘《甲乙经》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重视。不过,本文要谈的《甲乙经》体例,并没有写在此序例中,而是通过研究原书,总结归纳而得。在《甲乙经》中,腧穴的主治病症没有紧接在卷三相应的腧穴部位文字之后,而是散见于卷七至卷十二中,然而这两部分内容却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甲乙经》卷十二各篇病症的取穴顺序,总是先取头面躯干部穴,后取四肢部穴,头面躯干部;又按头、项、背、面,胸、腹之序;流注方向是自上而下,从中央至两旁;四肢部则先取手部穴,后取足部穴,手足二部又都是先取阴经穴,后取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针灸甲乙经》文字与结构两个层面的深入思考,举例分析并探讨了《针灸甲乙经》在文字、结构、腧穴、表面解剖、腧穴症治等方面的特色,从细节、整体、逻辑推理等多重角度发掘《针灸甲乙经》的内涵,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北宋儒臣校订后的《甲乙经》刻本中,皇甫谧释文虽与正文皆作大字,但释文大多独立成段,故二者清晰可辨,条理分明。通过对明蓝格钞本《甲乙经》的考察,发现当时的《甲乙经》传本中出现大量误分段落或误合段落的现象,造成正文与皇甫氏释文严重混淆,但是在某些局部仍然保留了旧本样式。到明万历间,流传极广的医学六经本《甲乙经》(即医统正脉本的初印本)对传世本又作了大量人为修改,包括删文、改字、移动文序、变换字体大小、合并段落等,这就加剧了传世本的乱象,甚至使某些章节无法阅读。现通过对明蓝格钞本和医学六经本异文的比较分析,思考明传本《甲乙经》产生讹误的原因,试图在整体结构上理清北宋本《甲乙经》的旧有格局。  相似文献   

19.
《针灸甲乙经》对于针灸学的发展影响很大,起了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如果说,对该书在厘定俞穴、总结俞穴主治和针灸疗法的经验方面誉为大成的话,那么,它在针灸法则方面的成就更应称赞为圣典。为了纪念先哲,启发后学,笔者将其治疗法则初步撰录于后,恭餐同道,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针刺之法先本于神以治、养、守三者并举《甲乙经》(以下从略)首卷《精神五脏论第一》曰:“凡此之法,必先本于  相似文献   

20.
李今庸 《天津中医》2009,(3):177-179
《针灸甲乙经》由于成书年代久远,其中的文字可能出现脱落遗漏,字形变异等现象,为能正确理解《针灸甲乙经》的医学思想,通过补正拾遗使之完整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