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醛固酮拮抗剂均是治疗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心室重塑中起关键作用[1][2].  相似文献   

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在预防和控制房颤中的作用。 血管紧张素Ⅱ与心房间质结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在房颤中发挥重要作用。心力衰竭和高血压患者都存在RAS系统的激活。心功能受损愈重,RAS活性愈高,发生房颤的机率愈大。  相似文献   

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抵制剂(ACEI)和醛固酮拈抗剂均是治疗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心室重塑中起关键作用。ACEI和醛固酮拈抗剂均可有效地对抗RAAS的激活,但是单独用ACEI3~12个月即出现所谓“醛固酮逃逸”现象。我们采用培哚普利与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联合治疗高血压性心力衰竭30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在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方法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阻断或削弱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主要策略之一。结果经过10多年的临床试验和实践,这两类药物的适应证和应用要点都已基本明确。结论 ACEI是治疗CHF的基本和首选药物,ARB主要用于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模式已从改善血流动力学模式向神经内分泌调控模变,治疗CHF的主要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其中ACEI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均将它称为治疗CHF的基石。Garg等人汇总分析了应用ACEI进行的32项临床试验,其中3870例CHF患者应用ACEI,  相似文献   

6.
心力衰竭是一种不断发展的疾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激活在心衰的病理生理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通过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证实可以缓解临床症状,改善临床状态可以降低死亡危险,在治疗心衰的药物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近几年又一种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拈抗剂(ARB)的出现,对于这两种药物在抗心衰治疗的疗效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下面是ACEI和ACEI及ARB联用的临床效果的比较。  相似文献   

7.
邱盛民 《广西医学》2005,27(11):1836-1837
近年来,对醛固酮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国外的数个大宗临床试验都肯定了醛固酮拮抗剂(安体舒通)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地位。大量的研究显示,调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enin-anhioten-aldosterone syscem,RAAS)系统是心力衰竭治疗的关键。醛固酮在心力衰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引起心肌纤维化、血管顺应性下降,恶性心律失常等,醛固酮通过和细胞内膜受体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20年来对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的深人认识,在治疗心力衰竭的措施上有了转变,主要针对心室重塑的机制,防止和延缓心室重塑的发生。根据这一理论,当代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选择神经内分泌抑制剂:包括抑制11AAS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拈抗剂(ARBs)、醛固酮拮抗剂和抑制交感神经系统(SNS)的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降低心力衰竭的病死率和再住院率获得了显著效果。我们从1998年1月至2004年6月应用神经内分泌抑制剂治疗4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1996年前传统的心力衰竭治疗(强心、利尿、血管扩张)相比,在降低心力衰竭住院死亡率、心血管病猝死率及恶化死亡率有明显下降。此时我们复习治疗全过程,评估利弊得失,掌握药物应用方法,借以积累应用神经内分泌抑制剂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经验,可能对基层临床工作的医师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若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四锐  成涌  冯琳 《医学综述》2006,12(16):1013-1015
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塑,当代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关键就是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阻断心室重塑。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公布了不少有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循证医学研究结果和诊治指南,本文重点综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及正性肌力药物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的若干进展。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在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RAS阻滞剂可分为肾素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醛固酮拮抗剂。这些药物在不同的水平阻断RAS,可以有效地减少糖尿病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任谦  孙根义 《医学综述》2007,13(13):1030-1032
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慢性心力衰竭时醛固酮激活促进潴钠排钾、激活交感,并促进心肌和血管外纤维化,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然而长期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ARB)并不能持续、有效地抑制醛固酮(Ald),即存在醛固酮逃逸。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则具有防止心肌纤维化与心室重塑、抗心律失常作用而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左室功能不良的治疗,成为目前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2.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与心力衰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孟浪 《医学综述》2003,9(8):479-480
醛固酮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内分泌激素 ,目前研究发现它除了维持肌体的水盐代谢平衡外 ,在心力衰竭 (心衰 )患者中还通过促进心肌纤维化、心室重塑而加重心衰。大规模的临床实验证明在心力衰竭患者中使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能明显降低病死率 ,改善预后。现就醛固酮与心力衰竭的关系、螺内酯治疗心衰的临床实验、可能机制、安全性和剂量等综述如下。1 醛固酮与心力衰竭的关系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盐皮质激素 ,通过吸收水、钠和排钾 ,在机体水盐代谢平衡和高血压的调节中起很重要的作用[1 ] 。在心衰时 ,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被…  相似文献   

1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成为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的常规用药。多个大型临床试验已证实ACEI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从理论上说,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ARBs)可以更直接、有效地抑制体内各种途径产生的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其临床效果应强于ACEI。但是,最近的临床试验结果并没有显示出ARB的优越性,相反,有研究报道ARB可能增加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心。该发现引起了医学界和患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就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是否增加心肌梗死发病率和病死率及其相关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马云霞 《西部医学》2009,21(3):472-473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慢性肾脏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已有大量试验及临床研究证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以其降压及非血压依赖性的作用有效地降低系统高血压,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损害的进展,有效地减少终末期肾衰竭(ESRD)的发生。IgA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本文简述ARB/ACEI在IgA肾病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5.
抗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过去的50年间,人们对于心力衰竭(HF)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介导了HF的发展。从而在治疗上进人了神经-内分泌阻断剂的时代,β受体阻滞剂、ACE-I、醛固酮拮抗剂已经成为HF的标准治疗。  相似文献   

16.
背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药物对已患心血管疾病或有患病风险的患者有益。但是,尚缺乏关于亚洲人群中这一疗效的证据。本研究旨在观察在常规心血管疾病治疗基础上加用一种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日本心血管疾病患者是否有效。方法:实施了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象为3081例日本患者(年龄在20~79岁,平均65±10岁),这些患者均因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或合并以上多种疾病正接受常规治疗。除常规治疗以外,患者被分配接受缬沙坦(40~160mg/d)或不包括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其他治疗。研究的主要终点是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联合事件。采用意向治疗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谭昭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6):821-823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拮抗剂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和血管紧张素AT1受体阻断剂(angiotensin AT1 receptor blocker,ARB)两类。它们都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药物。ACEI能阻断血管AngⅡ生成,ARB能阻断AngⅡ与AT1受体结合,都能拮抗AngⅡ的致病作用,降低高血压并发挥肾脏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8.
农文军 《医学文选》2004,23(1):39-40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病因的心脏病发展的终末阶段,传统疗法是使用洋地黄和利尿剂。我院1998年以来,在常规强心治疗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和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心力衰竭治疗药物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传统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有新的转变和新的认识。方法参阅相关文献,对之综合、分析和归纳。结果洋地黄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和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等是治疗心力衰竭中较为理想的药物。结论心力衰竭治疗应从最新模式———神经内分泌综合调控模式进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LOX-1、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水平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取12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原发性高血压分级进行分组:1级(36倒),2级(43例),3级(45例),同时选取健康对照40例。测定血浆LOX-1、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结果1、2、3级组血浆LOX~1、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3级组LOX-1、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明显高于2级组,2级组明显高于1级组(P〈0.01);血浆LOX-1与血管紧张素-Ⅱ(r=0.902,P〈0.05)和醛固酮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32,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与血浆LOx-1、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有密切关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