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异常与脑出血急性期出血部位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4年5月该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急性脑出血患者220例,其中丘脑出血患者57例,非丘脑出血患者163例。分别检测所有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并统计各组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数,计算甲状腺功能异常与脑出血部位的相关性。结果脑出血患者初诊时FT3、FT4、TT3、TT4及TSH均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24h检测,丘脑出血组血清FT3和TT3水平均低于非丘脑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血清FT4、TT4及TSH水平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丘脑出血组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为73.68%高于非丘脑出血组的34.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系数检测比较,R值2.107,95%可信区间1.372~2.512,故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异常与脑出血急性期出血部位存在相关性,丘脑出血患者更易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丘脑出血的临床特点、相关危险因素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74例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丘脑出血患者多合并高血压(60例),出血量大(最多96 ml);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死亡率高.结论高龄、高血压病是丘脑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丘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预后与出血量及是否破入脑室有关.  相似文献   

3.
于莉 《临床医药实践》2010,19(6):479-480
目的:探讨丘脑出血的临床特点、相关危险因素与预后.方法:对34例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头颅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丘脑出血患者多为高血压丘脑出血,少量而局限的丘脑出血预后好、量大且破人脑室的预后差.结论:高龄和高血压是丘脑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丘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预后与出血量及是否破入脑室有关.  相似文献   

4.
蒋健  梁维邦 《江苏医药》1996,22(5):368-368
我院自1989年1月至1994年12月共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129例。其中66例术后预防性应用西咪替丁、洛赛克。现将临床对比观察结果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29例中男87例,女42例。年龄36~81岁,平均57.3岁。均有高血压史。基底节出血69例,丘脑出血3例,基底节和丘脑区出血破人脑室41例,小脑出血4例,脑皮层下出血12例。患者入院后分别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或钻孔脑室置管引流术。根据用药情况将病人分为;(1)西咪替丁组,手术后即给予西咪替丁400m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2)洛赛克组,术后即给予治赛克40mg静脉注射,每日一次。(3)对照组,用…  相似文献   

5.
丘脑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常见的一种类型,我科自1999年至今对31例丘脑出血中的18例进行了微创治疗,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韩立新  李爱民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0):1520-152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院外科1997年10月~2004年7月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08例。其中男75例,女33例。年龄45~74岁,平均62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68例.脑叶出血18例,丘脑出血14例,小脑出血8例。血肿破入脑室内12例。血肿量30~120ml,平均70ml。  相似文献   

7.
丘脑出血是脑出血的常见类型,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加,其临床表现多变而复杂.现将2001 年7 月至2010年7 月,我院住院的老年丘脑出血患者72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72例高血压性丘脑出血CT分型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性丘脑出血因部位深在,治疗效果差,目前对高血压性丘脑出血的治疗方法有着不同的看法。我科自1988年至今共收治高血压性丘脑出血72例,就其CT分型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男40例,女32例,男女比为5:4。发病年龄45—76岁之间。入院后均行CT扫描,诊断:丘脑出血。意识状态:清醒15例;浅昏迷20例;昏迷26例;深昏迷11例。其中手术60例,保守  相似文献   

9.
高勇 《河北医药》2012,34(15):2337-2338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我们生命的重要因素.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致残率高,如不能得到及时的诊治,可迅速危及生命[1].其中基底节出血发病率最高,而丘脑出血次之,但丘脑出血仍高于脑干、小脑出血发病率.并且因丘脑的位置的特殊性,所以血肿很容易破入脑室系统,尤其是两侧侧脑室,所以临床表现各有不同,为了研究丘脑出血的原因、临床表现、影像表现以及影响预后的原因,本文将30例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复方丹参早期治疗未破入脑室脑出血关于再出血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0年以来,我院开始早期(发病24h)静脉应用复方丹参(CSM)治疗脑出血,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将140例未破入脑室出血二次再出血观察作一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均为我院1991年2月至1998年5月住院病例。140例中男81例,女59例,年龄37~84岁。61岁以上71例占50.8%,60岁以下69例占49.2%。140例脑出血入院时均由CT确诊,都未破入脑室。其中高血压性脑出血112例,血压均高于21.3/12.7kPa(160/95mmHg)占80%,其他原因28例占20%。壳核出血81例(57.9%),丘脑出血24例(17.2%),丘脑壳核混合2例(1.4%),脑叶27例(19.3%),小脑3例(2.1%),尾状核2例(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讨论丘脑痛的原因、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 回顾我院2011年收治丘脑出血所致面部疼痛患者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予以丙戊酸钠0.2 g,2次/d口服,4周后患者自觉针刺感消失,持续服药8周后停药,随访至今未再复发.结论 丘脑痛又称为丘脑疼痛综合征,通常继发于丘脑出血及丘脑的梗死,是一种慢性的中枢神经源性疼痛.因丘脑在疼痛的形成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故当丘脑出血时可出现病灶对侧偏身感觉障碍、自发性疼痛、感觉过敏或感觉倒错.丙戊酸钠除抑制电压敏感性钠通道外,还可能抑制γ-氨基丁酸(GABA)转氨酶,减少脑内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的降解,从而增加了GABA的浓度,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产生镇痛效果.为临床治疗丘脑痛提供了一项选择,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立体定向手术方法、手术时机与疗效。方法对42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早期行立体定向血肿腔及侧脑室多靶点穿刺置管引流手术。结果本组42例,死亡4例(9.5%),存活38例(90.5%),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法,Ⅰ级9例,Ⅱ级14例,Ⅲ级10例,Ⅳ级4例,Ⅴ级1例。结论立体定向手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创伤小,定位准,疗效好,早期手术对降低死残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丘脑出血继发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8例丘脑出血继发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在丘脑出血治疗缓解后,突然出现病情加重,复查头颅CT未发现新鲜出血灶,或原出血灶变大,但患者血糖水平较入院时明显降低,电解质紊乱,血中促肾上腺激素和24 h尿17-羟皮质类固醇降低.激素替代治疗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丘脑出血病情突然加重时,应考虑继发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可能,应及时确诊并给予激素替代治疗,有利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丘脑出血继发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临床诊治.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丘脑出血继发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19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本组丘脑出血继发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19例患者经给予糖皮质激素、纠正低血糖、低钠血症、低氯血症等积极治疗后,死亡3例,其中肾上腺皮质功能危象死亡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结论 丘脑出血继发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临床症状不典型,加强影像学诊断及血生化检查,及早明确诊断,避免误诊、误治,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15.
丘脑出血是脑出血致残最重、病死率最高的出血部位之一。占脑出血的10%,以往丘脑出血一般不采用手术治疗。为了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我院自1997年5月至2002年7月施行手术治疗36例。丘脑内囊型、丘脑脑室型丘脑出血均在6h之内分别采用锥颅脑室额角外引流或顶间沟-侧脑室三角区入路手术  相似文献   

16.
丘脑出血的临床,CT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41例首次丘脑出血病人的临床及CT亚型特征,90天ADL表现的分析表明,丘脑出血最特征性的体征是垂直凝 视麻痹和迟发性丘脑痛综合征。丘脑出血可分4个血管亚型,后外侧型及出血量较大的内侧型功能恢复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丘脑出血非糖尿病性血糖升高预后的影响。方法丘脑出血患者中,高血糖组与血糖正常的患者作对照组,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丘脑出血预后与血糖正常组的差异。结果本组丘脑出血患者-过性血糖升高的发生率为47.9%,最高血糖水平为10.22mmol/L。结论丘脑出血-过性血糖升高的发生率和血糖水平、丘脑出血的类型和脑实质内的血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根据CT提示丘脑血肿量的多少,破入脑室的多少及是否脑积水、患者意识障碍程度来确定手术。采用丘脑血肿微创穿刺尿激酶溶解血肿、侧脑室穿刺外引流、腰大池穿刺置管引流等措施。结果本组43例患者存活36例,存活率83.7%,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级4例(9.3%),Ⅱ级7例(16.3%),Ⅲ级13例(30.2%),Ⅳ级9例(20.9%),Ⅴ级3例(7.0%),死亡7例(死亡率16.3%)。结论丘脑出血破入脑室行微创血肿穿刺、联合侧脑室穿刺外引流、腰大池穿刺置管引流,对于丘脑出血能早期进行,能有效地清除血肿解除脑干、丘脑受压,减轻脑水肿,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但对于大量血肿以及下丘脑、脑干破坏严重,重度昏迷患者,手术不能明显的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上消化道出血是脑出血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及死亡率均较高,本组分别是21.8%和83.8%。丘脑下部、脑干及额叶受损时多发,应用甲氰咪呱进行防治,结果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有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20.
丘脑出血的感觉障碍与CT,SEP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姚小梅  赵学慧 《天津医药》1998,26(5):265-267
对41例有感觉缺陷和/或丘脑痛的首次丘脑出血病人进行CT分型及体感诱发电位(SEP)分级研究。结果发现,感觉缺陷和丘脑痛是丘脑出血的特异性表现,与出血损伤丘脑后外侧核有关,早期行SEP检查是衡量丘系损伤程度与体感缺陷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