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颌扩弓治疗纠正早期功能性下颌偏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头颅定位后前位片(P-A)测量,探讨上颌扩弓纠正单侧后牙反牙合,改善早期功能性下颌偏斜. 方法:混合牙列或早期恒牙列,单侧后牙反牙合伴有或不伴有前牙反牙合, 下颌功能性偏斜患者16名,采用上颌Quad-Helix扩弓的方法,矫治前后头颅定位后前位片P-A测量分析,用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结果:单侧后牙反牙合矫正后,下颌骨两侧结构不对称性有明显改善. 下颌骨两侧综合长度差亦减小(P<0.01),两侧下颌体长度差明显减小(P<0.01). 结论:混合牙列或早期恒牙列,由于单侧后牙反牙合导致的功能性下颌偏斜,采用扩大上颌牙弓,可以使下颌骨的不对称得到一定的改善,是早期纠正下颌功能性偏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下颌偏斜畸形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患者颜面部美观、生理功能,甚至心理都有极大的影响。不同类型下颌偏斜畸形的治疗方法不同,牙性、功能性不对称以及轻微的骨性不对称可通过正畸治疗进行纠正,而儿童期发育不良导致的严重骨性偏斜畸形,简单的正畸治疗是无法改善的,只能进行早期的阻断矫正或成年后进行正颌治疗。治疗方法的选择依赖于精确的诊断。在对患者进行分析诊断时,除进行常规临床检查及模型分析外,还需在众多影像学检查中选择最恰当的方法,以期做出最精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上颌扩弓对于功能性下颌偏斜的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慢速扩大上颌牙弓治疗功能性下颌偏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口腔科门诊2005年1月~2009年5月收治的混合牙列和早期恒牙期患者19例,采用慢速扩大上颌牙弓方法治疗。结果扩弓前后两侧Cs、Go至ANS距离差异比较:治疗后Cs—ANS距离差(两侧髁突顶点和下颌角点至前鼻棘中点的线距差)、Go—ANS距离差(下颌骨两侧对应结构的线距差)减小,两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偏斜度降低。治疗后Cs—Go长度差(即两侧升支长度差)比治疗前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Me长度差(即下颌综合长度差)治疗后下降明显,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o—Me长度差(颌体长度差)治疗后下降明显,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下颌偏斜,采用扩大上颌牙弓的方法,可以使下颌骨的不对称得到一定改善,是早期纠正下颌功能性偏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针对功能性下颌偏斜患者,采用慢速扩大上颌牙弓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混合牙列以及早期恒牙期患者38例。针对所有患者选择慢速扩大上颌牙弓的方法给予治疗。观察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比实施扩弓前以及完成扩弓后,两侧Cs与Go到ANS之间的距离。完成治疗后,Cs-ANS之间的距离差有所减小,Go-ANS之间的距离差有所减小,组间差异明显(P<0.05)。表明偏斜度出现了降低的情况。完成治疗后,Cs-Go长度差同准备进行治疗前进行比较,表现为下降,但是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完成治疗后,Cs-Me长度差表现为显著的下降,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差异明显(P<0.05)。完成治疗后,Go-Me长度差表现为显著的下降,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功能性下颌偏斜患者,选择扩大上颌牙弓的方法给予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下颌不对称的情况,针对下颌功能性偏斜患者的早期纠正是极为有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功能性下颌偏斜对大鼠下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用4周龄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只.实验组大鼠上前牙粘结冠套模拟功能性下颌偏斜.分别在7、14、21及28 d时各取6只大鼠处死,取左、右下颌骨进行X线摄片、定点,运用图像分析仪测量线距.结果 实验第14 d起,实验组大鼠下颌骨长度参数(Cd-Me、Co-Me、Go-Me)非偏斜侧明显大于偏斜侧(P<0.05),而下颌骨高度参数(CdH、CoH、MeH)非偏斜侧明显小于偏斜侧(P<0.05);实验组双侧下颌骨长度参数(Cd-Me、Co-Me、Go-Me)和高度参数(CdH、CoH、MeH)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功能性下颌偏斜使下颌骨长度及高度发育不对称,影响下颌骨的正常生长发育,提示功能性下颌偏斜患者应尽早矫治.  相似文献   

7.
邱飞云 《中外医疗》2012,31(35):66+68-66,68
目的观察扩大上颌牙弓治疗功能性下颌偏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混合牙列和早期恒牙列下颌功能性偏移患者24例,对其实施上颌扩弓的矫治方法。用SPSS软件对矫治前后头颅定位后前位片P-A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比治疗前后两侧下颌骨结构不对称状况,疗效显著,不对称状况明显改善,下颌骨两侧综合长度差及下颌体长度差比较,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颌扩弓纠正的方法,能够有效治疗由混合牙列和早期恒牙列引起的功能性下颌偏移,改善下颌骨的不对称性,是临床上治疗早期功能性下颌骨偏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功能性下颌偏斜对青春期大鼠下颌髁突软骨增殖活动的影响。方法:选用4周龄雄性SD大鼠80只,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组:偏斜组40只,偏斜恢复组20只,对照组20只。偏斜组及偏斜恢复组大鼠上前牙黏结冠套模拟功能性下颌偏斜。偏斜恢复组在安放冠套14 d后全部拆除,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偏斜组及对照组分别在7、14、21 d及28 d各取10只与5只大鼠处死,偏斜恢复组在拆除冠套后的第7、14天各取10只大鼠处死。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下颌髁突软骨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结果:(1)PCNA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髁突软骨增殖层和浅肥大层。(2)实验第7天时,偏斜组非偏斜侧髁突软骨中、后、外区域PCNA表达较对照组增强(中部P=0.022,后部P=0.019,外部P=0.024),偏斜侧髁突软骨后、外区域PCNA表达较对照组减弱(后部P=0.015,外部P=0.017),实验第14天差异更加显著(非偏斜侧中部P=0.0023,后部P=0.01,外部P=0.0097,偏斜侧后部P=0.0005,外部P=0.006),且差异性一直持续到第28天(非偏斜侧中部P=0.0001,后部P=0.0001,外部P=0.0001,偏斜侧后部P=0.0001,外部P=0.0001)。当拆除冠套后,偏斜恢复组两侧髁突软骨PCNA表达的差异逐渐减小,至实验28 d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功能性下颌偏斜使青春期大鼠下颌骨双侧髁突软骨发生不对称适应性改建,而进行早期矫治后,双侧髁突软骨的生长改建活动逐渐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9.
颜面不对称畸形严重影响人的美观及心理健康,在所有颜面不对称畸形中又以下颌偏斜畸形最为常见,而目前对下颌偏斜畸形的分类及诊断标准尚无明确的定论[1,2]。下颌偏斜畸形的矫治不仅包括下颌骨及软组织的矫治,同时还包括正常咬合关系的恢复、颞下颌关节功能与神经的保护等。笔者就如何正确处理上述问题及相互关系以获得满意的整形效果做一综述,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1病因下颌因外伤、肿瘤、颞下颌关节病变、偏侧咀嚼、先天性畸形、错牙合畸形等多种因素可致下颌骨偏斜[34,],此外尚有发育性下颌骨不对称。Trenouth[5]的研究表明主要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建模研究分析下颌偏斜患者颞下颌关节对称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下颌偏斜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头颅CT检查及双侧颞下颌关节MRI扫描,建立下颌偏斜患者双侧颞下颌关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其髁突高度、髁突前后径、髁突前斜面长度、髁突后斜面倾斜角及髁突后斜面长度进行测量。结果颞下颌关节对称性变化观察比较,髁突前倾斜面倾斜角、髁突前斜面长度与髁突前后径等双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如髁突内外径、髁突后斜面倾斜角、髁突后斜面长度以及髁突高度等双侧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偏斜患者的颞下颌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具有普遍适用性,可以为其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青少年患者的下颌偏斜特征,探索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与下颌偏斜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就诊的12~15岁青少年患者资料。根据临床症状以及磁共振表现,将患者分为单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组、双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组,以无关节症状且磁共振显示正常关节盘髁关系的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收集3组患者的头颅正侧位片,由2名测量者独立完成患者的头颅正位片头影测量。使用SPSS 2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Shapiro-Wilk检验其正态性,利用Pearson′s chi-square检验分析患者下颌偏斜的分布情况,比较其颏下点水平偏斜程度。通过对比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青少年患者与正常盘髁关系的患者下颌偏斜的差异,观察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下颌偏斜的分布特征。结果·共收集得到1 011例研究对象的资料,根据磁共振检查结果,分为单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组患者192例,双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组患者255例,对照组患者564例。3组下颌偏斜程度(MeH)均呈偏态分布。其中对照组MeH  相似文献   

12.
下颌偏斜畸形手术矫治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下颌偏斜畸形手术矫治的方法。方法 选择2例下颌偏斜畸形的患者,分别采用患侧下颌升支倒“L”型截骨后退术及患侧髁状突切除+双侧下颌升支垂直截骨旋转后退术加以矫正。结果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面容及咬H3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观。结论 严重影响面容与嚼呷功能的下颌偏斜畸形,要用手术方法加以矫正,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功能性便秘治疗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王晓娟  闫皓 《医学综述》2003,9(2):99-101
在实际生活中便秘是消化道最常见的症状 ,但就全球来讲有 5 %~ 2 5 %的人口受到便秘的困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 ,我国发生率在 10 %~ 15 %左右。 6 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占发生人群的 18%~ 2 3%。发病年龄统计表显示的第一个高峰出现 30~ 39岁 ,提示发病年龄年轻化趋势。男女比为 1∶4 .5 9。如果把排便困难的主诉作为便秘的评定标准 ,发病率可以大大超过 5 0 % [1 ] 。因此 ,便秘治疗的重要性受到了专家学者的关注 ,反复多次的修订便秘治疗标准 ,特别是 2 0 0 2年 8月中华消化学会胃肠动力组制订了我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 (草案 ) ,提出了…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便秘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发病率高,药物、手术以及其他方法 均有尝试,效果不尽人意,已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现将相关文献报道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不良是用来描述“难以消化”的医学术语,指位于上腹部的一组异质性症状,包括器质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FD患病率高,具有慢性、反复发作的特点,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医疗保健及社会经济带来严重负担。目前尚无治疗FD的特效方法及药物。该文以FD的致病因素及病理生理学改变为基础,重点阐述评估近年来FD治疗的方法及药物。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主要由于饮食及心理因素引起,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质干燥坚硬、排便困难费力等,但经相关检查,却无任何器质性病变。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主要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精神心理治疗等。近年来治疗便秘的新型药物逐渐应用于临床,一些非药物治疗方式(如生物反馈治疗、胃肠起搏器治疗等)也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更多、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便秘的方法逐渐被研究发现,为便秘患者带来了福音。  相似文献   

17.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据国内统计,约占胃肠道专科门诊患的三分之一以上。中医对该病从多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就其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辨证论治、经方加减治疗、经验方治疗、针灸推拿和中西医结合等诸方面论述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药治疗近年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神经系统疾病(functional neurological disorders,FND)是指临床表现为神经系统疾病症状,但无相应器质性病因的一类疾病。临床上,此类疾病诊断困难,患者及家属对诊断的认可程度低,治疗缺乏统一规范性指南指导,本文从药物、心理、康复、中医、功能神经外科等多种治疗手段进行综述,建议开展多学科诊疗模式,制定个体化治疗计划,以期造福更多患者。  相似文献   

20.
功能性便秘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健康的功能性疾病,中医药在治疗功能性便秘方面有一定优势。文章从该病病因病机、脏腑论治、辨证论治、中医外治等方面将近年来有关功能性便秘研究及文献进行综述,并对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及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行讨论分析,提出今后研究治疗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