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脑积水,是因先天性或后天性颅内疾病引起脑脊液循环途径受阻或吸收障碍,脑脊液分泌过多,使脑脊液在脑室系统或蛛网膜下腔逐渐积聚,并有颅内压增高者称脑积水。引起脑脊液过量的原因有三:(1)分泌过多;(2)吸收太慢;(3)液体运行不畅。前2种情况少见,绝大多数是脑脊液循环障碍所致。中医将本病归纳在“解颅”病中,认为其病的根源是肾虚。肾主水,肾虚则水液运化障碍,而停积脑中;肾又主骨生髓充于脑,肾虚则主骨充脑无力,颅骨的合缝与脑的发育均不良。  相似文献   

2.
小儿脑积水是指儿童期因脑脊液循环障碍分泌过多或吸收不良,致脑室和/或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增多,表现以头颅增大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  相似文献   

3.
2.一般性状检查(1)颜色正常脑脊液为无色水样液体。若穿刺时有损伤出血,则仅最初几滴为血性,随后流出者则渐转清,离心后上清液无色透明,沉渣中有新鲜红细胞;如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则脑脊液为均匀淡红色,离心后上清液呈淡红色或黄色。当蛛网膜下腔陈旧性出血或有粘连梗阻时,因脑脊液的蛋白含量增高或有少量陈旧性出血而常呈黄色胶冻状。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中医辨证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底部或脑表面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而育,它以起病急骤用力或激动为发病诱因,突然发生剧烈头痛迅即出现颈强,恶心呕吐,甚则谵妄,惊厥,昏迷为主要表现,部份病人因动脉瘤或血块压迫而出现眼球运动神经的麻痹或视神经损害,偶尔也可有对侧肢体的瘫痪,有明显的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压力高,呈均匀血性。临床上并不  相似文献   

5.
脑积水是指脑脊液在脑室系统和/或蛛网膜下腔内不断积聚,继发脑实质减少,脑室系统扩大,或蛛网膜下腔亦扩大的病理状态,是临床难治之症。从症、证、病探究成人脑积水病证,确立脑积水从饮论治法则,用通窍逐饮汤改善脑脊液循环,促使早期患者脑室缩小,消减晚期患者水肿,降低颅内压,减轻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程。并举临床验案2则。  相似文献   

6.
脑出血属我国多见、常发危重病 ,病死率极高。特别是自发性脑出血 ,一直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现将其病理变化及近几年开展的新疗法介绍如下。1 病理介绍在动脉壁病理改变的基础上 ,由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或其它原因导致血管破裂 ,血液溢出血管外就形成了自发性脑出血 ,也从而造成脑组织破坏 ,形成血肿和占位效应。如果出血量大而迅猛 ,就会穿破脑实质 ,继发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如有积血则阻塞脑室或压迫脑表面并影响脑脊液循环。占位和脑脊液循环障碍的结果导致颅内压增高 ,严重时则产生脑疝。颅内压增高程度和出血量多少、速度、固有颅…  相似文献   

7.
脑出血是由于高血压或动脉硬化 ,加上寒冷或情绪紧张、用力排便、剧烈咳嗽、跌倒或酒后等因素而发病 ,病变为脑动脉破裂 ,大量血液流出脑实质 ,引起昏迷或瘫痪。因脑水肿或血肿压迫而导致脑疝形成 ,危及生命。我院收治的 37例大量脑出血患者 ,由于采用了脑脊液置换术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治愈率得到明显提高。1 临床资料1.1 治疗方法 :37例患者在常规给予脱水、补充水和电解质、抗感染及支持疗法的基础上 ,进行脑脊液置换术。手术方法 :在无菌操作原则下 ,行腰穿 ,测脑脊液初压 ,缓慢放出脑脊液 5~ 10 m L ,然后用生理盐水50 0 m L内加…  相似文献   

8.
低颅压性头痛从心脾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士瑾 《新中医》2009,(6):118-119
低颅压头痛的突出特点是直立性头痛明显,卧位疼痛减轻或消失,头痛轻重不一。本病头痛可能与脊部外伤、劳损、蛛网膜下腔完整性受损,形成潜在窦道,脑脊液漏出有关。伴有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的头痛则可能与脑脊液分泌不足有关。低颅压头痛属于中医学头痛范畴,凡六淫之邪外袭或内伤诸疾皆可导致头痛。临床上,笔者根据其主要症状体征具有心脾两虚的特点,提出从心脾论治,心得体会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9.
以往认为腰穿后头痛 ( Postlumbar Puncture Headache,PL PH)的发生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与所使用腰穿针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 ,腰穿针的口径越小 ,则发生 PL PH的可能性就越小。这可能是由于针的口径小 ,硬脊膜上的损伤裂缝小 ,漏出的脑脊液就越少。根据这种推测 ,可由硬膜外注射血液制品治疗 PL PH,其原理是通过“血液弥补”阻塞了硬膜上的裂缝。其二是与较低压力的脑脊液有关 ,腰穿后脑脊液外漏 ,造成脑脊液压力降低。其结果是颅内结构如血管和硬脊膜对疼痛的敏感性增高。虽然低脑脊液压并不能解释所有病人的 PL PH。并不是所有的…  相似文献   

10.
王武超 《中医正骨》2004,16(8):33-34
脑脊液漏是脊柱外科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轻度脑脊液漏可通过局部加压、改变体位、缝合伤口等方法得以闭合,对严重脑脊液漏者,近几年报道不多.现就我院自1995年以来发生的7例较严重的脑脊液漏(每天引流量在500ml以上或直接导致感染)的治疗作以回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后脊液切口漏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分析总结14例脑脊液切口漏患者的资料,早期处理漏口并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或脑室外引流术。结果 14例患者脑脊液漏切口均愈合满意。结论早期处理脑脊液漏口并行脑脊液外引流术能有效治疗切口脑脊液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抑郁症自杀未遂患者脑脊液5–羟吲哚乙酸(5–HIAA)浓度和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伍仲珮纪念医院收治的68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5例患者发生过自杀未遂,全部患者试验期间没有接受任何抗抑郁治疗;腰穿采集所有患者的脑脊液测量5–HIAA浓度,同时进行DST试验,DST后第2天8:00am,4:00pm,11:00pm测量患者血液皮质醇浓度;将患者的DST试验结果和相应时间的脑脊液5–HIAA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总体结果显示患者4:00pm的皮质醇浓度和脑脊液5–HIAA浓度呈正相关,具体分析结果则发现自杀未遂患者4:00pm的皮质醇浓度和脑脊液5–HIAA浓度呈正相关,但是无自杀患者则没有。结论:在自杀未遂患者中脑脊液5–HIAA浓度和DST试验结果是相互独立的自杀风险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3.
头部损伤是伤科常见的严重疾病,其外来暴力之大小与损伤程度有密切关系。轻则头晕耳鸣,头皮血肿或创口出血;重则头痛、头晕,甚则昏迷呕吐,口眼、舌体歪斜,肢体偏瘫失语,以至危及生命。临症必须全面了解,先视其头部伤何处,然后视其鼻、耳有无出血或脑脊液,再视瞳孔变化(可测知脑有无受压),昏迷程度,痛觉反  相似文献   

14.
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又名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主要损害多数脊神经根和周围神经,也常损害颅神经的急性病。临床上以迅速出现两下肢或四肢迟缓性瘫痪及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为特点。  相似文献   

15.
脑脊液漏是脊柱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处理不好可导致严重感染,引起蛛网膜炎或脑膜炎,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笔者对16例脑脊液漏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脑脊液鼻漏是颅底的骨板和脑膜在鼻腔、鼻塞等处发生破裂或缺损,使颅、鼻之间有直接交通,致使脑脊液自鼻内漏出,并可引起脑膜炎反复发作.手术修补术对降低病死率有明显的疗效.中医药在辩证保守治疗脑脊液鼻漏方面有独特疗效,现报道1例,供临床医师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生隐球菌是一种常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霉菌,其临床表现形式主要为脑膜炎及脑膜脑炎,也可在脑中形成肉芽肿或脓肿而产生颅内占位性病变的症状。脑膜炎的起病常呈亚急性或慢性,故与结核性脑膜炎十分相似。由于颅压增高,并可伴有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有时很象脑脓肿、脑瘤或蛛网膜炎。诊断靠在脑脊液中查到隐球菌(包括墨汁染色涂片或培养  相似文献   

18.
椎管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与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国欣 《中医正骨》2006,18(8):50-50
脑脊液漏是椎管手术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骨科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约为2.1%-9.37%。处理不当有导致椎管内或颅内感染的危险。自1990-2005年我院共开展各种椎管内手术391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9例,经过治疗均获得治愈,为总结经验,现作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脑脊液漏是椎管内手术后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2.3%~4.9%[1]。持续的脑脊液漏会阻碍切口的愈合,如果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产生诸多并发症,如切口不愈、感染,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我院2005年7月~2011年11月共施行脊柱手术209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5例,发生率为2.39%。由于及时发现,并采取正确  相似文献   

20.
正脑积水是神经外科一种常见疾病,是由于颅脑疾患使脑脊液分泌过多或(和)循环受阻、吸收障碍,致使颅内脑脊液蓄积过多,脑室系统扩大或(和)蛛网膜下腔扩大的一种疾病。脑积水也是颅内血管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脑积水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对于成人和青少年患者脑积水颅内高压多表现为头痛、颈部疼痛、恶心和呕吐、虚弱无力、嗜睡或昏睡、走路困难或小便失禁等症状。因脑积水致病因素复杂,目前临床尚无确切有效的防治措施,笔者临床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