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塞(AMI)静脉溶栓疗法,目前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再通率50%~70%。我院对1997年10月~1998年10月收治的AMI30例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病例选择 梗塞6h内的10名AMI患者中,男7例,女3例。梗塞6~12h时者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两组相近,32~76岁。梗塞部位见附表。附表 梗塞时间与部位部位梗塞6h内梗塞6~12h前间壁14下壁24高侧壁11广泛前壁34正后壁12右室1前壁+高侧壁23内膜下01  诊断标准及再通指标:根据W…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97年1月至1999年5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AMI)94例,其中下壁AMI25例,正后壁AMI4例,下壁+正后壁AMI12例。在下壁及正后壁AMI中有6例同时合并有右室梗塞(RVI),1例为单纯性RIV,1例为前壁AMI合并RVI,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在8例RVI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47~71岁。本组病人均具有AMI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动态变化。心电图仅1例RVI合并前壁AMI,见附图。心电图示STV3R~V5R弓背型抬高,2h后STV1~4亦抬高,同时伴有R波减…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6年1月~2000年12月应用国产尿激酶(UK)对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患者静脉注射溶栓治疗38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符合WHO的AMI诊断标准,按全国AMI尿激酶溶栓方案放宽溶栓时间到24h 以内。本组中男24例,女14例,平均年龄59.8岁。梗塞部位:前壁+广泛前壁17例,下壁13例,下壁+右心室+正后壁5例,高侧壁3例。发病至开始溶栓治疗时间3h以内2例,6h以内25例,12h以内8例,24h以内3例。 1.2 给药及观察方法:持续心电图示波监测,18导联心电…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AMI)时出现的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我们对20例病例进行了观察及处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0例AMI出现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患者中,男15例,女5例;年龄45~75岁。均经心电图及心电监测证实为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其梗塞部位为:下壁15例(75%),后壁2例(10%),下壁+后壁3例(15%)。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发生于AMI后的时间为:1~12h10例(25%),12~24h5例(25%),24~36h2例(10%),36~…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病情危重,由于由多种原因导致,几乎都有血压下降,因此,辩明危急状态,作出及时准确地判决并及时处理,才能挽救生命。本文对135例AMI时血压明显下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采取的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收集我院1997~2001年4年住院的AMI患者13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8例,女57例,年龄35~80岁(平均66.5岁)。梗塞部位:广泛前壁24例,下后壁26例,前间隔12例,前壁18例,下壁17例,右室2例,非Q波型3例,多面(2面以上)33例。合并有心…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研究梗塞前心绞痛(AP)对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预后的影响。方法:作者对186例AMI患者(老年人118例,老年前期68例),观察AMI前48h有无AP发作,分为AP(+)和AP(-)组,分析两组病人的预后。结果:在〈60岁的AMI患者中,梗塞前AP可降低AMI患者1月内充血性心衰(CHF),心源性休克和心源性死亡率;CK峰值降低,达峰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7.
对24例心脏破裂(CR)患者进行分析,其中广泛前壁急性心肌梗塞(AMI)12例、前壁AMI7例、间壁AMI5例。24例中19例患者发生梗塞区扩张、完全CR17例,多为大面积心肌梗塞,且多发生在心肌梗塞后第1周内。提示梗塞区扩张是CR的前兆,有效地控制梗塞区扩张是防止CR的重要措施。尽早手术治疗是争取CR存活的唯一方法,本组9例手术治疗成功。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QT离散度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蓉  郭战宏 《四川医学》1999,20(1):25-27
对10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急性期心电图及其中60例的恢复期心电图QT离散度(QTd)进行测定,结果分别为QTd:5040±2025ms和2483±1269ms,QTcd:57.48±2514ms和2731±1384ms,AMI急性期的心电图QTd和QTcd均值均显著高于恢复期;按心电图心梗导联数目多少把100例AMI分为:1~,4~,8~等三组,其早期心电图QTd值分别为:4474±1704ms、5308±2138ms、5800±2101ms,三组间无显著差别(F=27383,P>005);根据心电图心梗定位把100例AMI分为:前壁梗塞、后壁梗塞、复合壁梗塞等三组,其早期心电图QTd值分别为:5250±2234ms、4531±1665ms5417±1730ms,三组间无显著差别(F=15355,P>005)。结果提示:心电图QT离散度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显著增大,心肌梗塞部位和范围不是AMI早期心电图QT离散度改变的主要影响因素,AMI早期心电图QT离散度增大反映了心室肌复极不均匀,在AMI急性期监测QT离散度的动态变化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临床意义。方法58例AMI患者分为梗塞前24h内有心绞痛组35例,梗塞前24h内无心绞痛组23例。入院后按统一方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心肌酶峰值、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及院内死亡率。结果有梗塞前心绞痛组心肌酶峰值、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及院内死亡率显著低于无梗塞前心绞痛组(P<005)。结论梗塞前有心绞痛发作能有效的诱导缺血预适应,对心肌起保护作用,使心肌梗塞面积缩小,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死亡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
用普通琼脂糖快速电泳法和2,4—二硝基苯肼法分别测定21例AMI患者血清CK-MM亚型和PK的活力,动态观察AMI发病后不同时间CK-MM亚型和PK的变化,对比CK和CK-MB,以评价各指标在AMI后不同时间的诊断价值。结果:AMI发病5h内首次血清CK-MM3%高于心绞痛组和对照组,MM3/MM1比值高于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1)。而同时限测定的CK、CK-MB和PK与心绞痛组和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梗塞后6h内MM3/MM1诊断阳性半天高19~24h内PK和CK-MB诊断阳性率最高;36~72hCK诊断阳性率最高。血清CK-MM亚型,尤其是MM3/MM1是AMI最早、最敏感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国产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国产UK静脉溶栓治疗AMI75例,观察其疗效与梗塞部位,溶栓时间与疗效的关系,并观察了并发症及病死率。其中68例作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临床判断梗塞相关血管开通率68%(51/75),前壁梗塞血管开通率7273%(24/33),下后壁梗塞血管开通率6579%(25/38)。6小时溶栓血管再通率7679%(43/56),6~12小时溶栓血管开通率4211%(8/9)。冠状动脉造影判断血管再通率6176%(42/68)。结论:国产UK是安全有效的溶栓剂,疗效与梗塞部位无关,与溶栓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2.
①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亚型的变化,以探讨对AMI早期诊断及病情变化的意义。②方法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20例AMI病人血清CK总活力及其亚型MM变化,并与对照组和心绞痛组进行了比较。③结果AMI发病3h内,CK总活力和CK-MB与对照组和心绞痛组均无明显改变,而MM3及MM3/MM1比值则明显高于上述两组(t=7.81,10.08,P均<0.01)。AMI发病后,CK总活力和CK-MB达到峰值时间分别为23.2和21.6h,而MM3/MM1则在12.3h达到峰值,MM3/MM1比值达峰值时间明显缩短(t=7.45,P<0.01)。④结论检测CK及其亚型的变化有助于对AMI的早期诊断和病情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心肌肌钙蛋白T(cTnT)作为判断心肌损伤指标的意义。方法10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组成A组,10例动脉导管未闭和心包炎的患者组成B组。两组病人分别于开胸前、关胸后5min、1、2、24、48h测定cTn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CK-MB),并进行比较。结果A组开胸后1h时的cTnT是开胸前74倍,CK是5倍,CK-MB也是5倍;2h时达顶峰,分别为128、12.6和8倍。cTnT在24和48h时仍处在较高的水平。结论cTnT对于判断心肌损伤、敏感性和特异性良好,且均不差于CK和CK-MB。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47 例急性心肌梗塞(AMI) 患者,早期再灌注对QTc 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对47 例AMI予以静脉溶栓,并于溶栓后第24 小时,判定是否再通。在溶栓前及溶栓后作同步记录12 导联心电图测量QTcd 与50 例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 AMI组溶栓前与对照组间QTcd 差异有极显著性(821 ±115ms VS 378 ±167ms P< 0001) ,前壁与下壁梗塞之间QTc 离散度差异无显著性。静脉溶栓后24 小时QTcd 显著降低(831 ±112ms VS 562 ±148ms P< 0001) ,而未再开通组QTc 在溶栓前后始终保持着较高水平,恢复速度显著慢于开通组。11 例溶栓前有恶性心律失常者其QTcd 明显长于无心律失常者(931 ±82ms VS812 ±110ms, P< 005) ,溶栓后再通QTcd 降至623 ±84ms,室性心律失常消失。结论 成功地溶栓再灌注可使QTcd 显著降低,改变其自然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5.
蓝春梅 《医学文选》1999,18(3):518-519
近年来,由于溶栓疗法的广泛开展,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病死率有了明显的下降。我科自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采用尿激酶(UK)溶栓治疗AMI26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本组26例,男性22例,女性4例,58~69岁,平均659岁。均经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检查确诊为AMI,其中前间壁心肌梗塞11例,下壁心肌梗塞11例,广泛性前壁心肌梗塞4例。本组病例均在发病后3h内入院,既往无心肌梗塞病史。12 治疗方法 选用中外合资黑龙江飞峡制药…  相似文献   

16.
我院1983年~1997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AMI)中,5例并发束支传导阻滞,均已死亡,现就其病情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例,男4例,女1例;年龄46~71岁。其中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4例(同时伴下壁3例,伴后壁及右室梗塞1例),急...  相似文献   

17.
CK、CK-MB在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已广泛应用临床,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酶学诊断在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溶栓监测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我们对37例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进行了血清CK、CK-MB的动态检测,发现冠脉再通后CK、CK-MB除峰值提前外,溶栓后3h和6hCK、CK-MB的变化比值对预测冠脉再通具有重要价值。1材料和方法1.1材料37例AMI患者为我院急诊就诊病人,均符合WHO规定的诊断标准。冠脉再通的判定标准为:a.ECG抬高的ST段在输注溶栓剂后2h内,每半小时前与…  相似文献   

18.
心电监测急性心肌梗塞30例云莲英关键词:心电监测;心肌梗塞本科CCU监护室3年来共监护急性心肌梗塞(简称AMI)病人30例,前壁14例,前间壁5例,下后壁8例,前壁加高侧壁2例,心尖部梗塞1例。心律失常的总检出率与梗塞部位无明显关系,但窦性心动过速及...  相似文献   

19.
黄秀香  岑瑜 《右江医学》2001,29(6):537-538
急性心肌梗塞 (AMI)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 ,不少资料统计表明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老年AMI的发病特点是起病急 ,临床表现不典型 ,病情复杂多变 ,容易发生并发症 ,病死率高。为提高对老年AMI的观察护理水平 ,现将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 37例 6 0岁以上AMI病人的观察护理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37例 ,男性 31例 ,女性 6例 ,年龄 6 0~ 85岁 ,平均 6 6 .9岁。按心电图所示梗塞部位 ,广泛性前壁梗塞 16例 ,前壁、前间壁梗塞 8例 ,后壁梗塞 4例 ,下壁梗塞 3例 ,下后壁梗塞 5例 ,心内膜下梗塞 1例。临床表现有典型胸骨后、…  相似文献   

20.
林凤进  程文伟 《河北医学》2000,6(10):874-877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血清淀粉酶(AMY)、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GOT)、谷转丙氨酸(GPT)动态变化与存活率的关系。方法:对急性有机磷中毒85例患者分别于中毒后3h、6h、12h、24h、48h、72h、96h、7d,采取静脉血测定AMY、CK、CK--MB、GOT、GPT,并与60名正常对照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IGE IPGHO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