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前降钙素(procalcitonin,PCT)是降钙素的前体,由116个氨基酸组成。正常人PCT的血浆浓度低于0.1ng/ml;在细菌感染、内毒素血症时其血浆浓度迅速升高,病情好转后迅速降低。研究结果提示监测围手术期PCT血浓度可为早期诊断细菌感染、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提供一特异而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清前降钙素(procalcitonin,PCT)在评估慢性胆囊炎病人是否存在隐匿性的细菌感染中的价值。方法入院拟行胆囊切除手术病人53例,慢性胆囊炎无临床发作,术前抽血清检测前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术中留取胆汁行细菌培养,比较胆汁细菌培养阳性者和阴性者之间的血清前降钙素的差异。结果胆汁培养阳性组(23例)的PCT检测值为(4.62±5.23)ng/L,阴性组(30例)为(0.27±0.39)ng/L,阳性组较阴性组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对慢性胆囊炎病人的细菌感染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降钙素原在新生儿感染中的临床应用和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法对108例感染新生儿和20例对照组的血清降钙素原(PCT)进行测定.结果:细菌感染组PCT95.7% (67/70),病毒感染组PCT阳性率5.3% (2/38),对照组阳性率5%(1/20).PCT阳性率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PCT)是快速鉴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预后的判断及治疗监测的主要指标之一,以PCT>2ng/ml为诊断标准时,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较高.PCT在新生儿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优于C-反应蛋白.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降钙素原(PCT)与颅脑损伤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6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分为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每组20例。比较各组不同时间段血浆降钙素原含量,分析降钙素原与颅脑损伤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颅脑损伤重型组各时间段血浆PCT含量高于中型组、轻型组,颅脑损伤中型组血浆PCT含量高于轻型组(P0.05)。治疗后各组血浆PCT水平均明显下降,轻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PCT下降效果更显著(P0.05)。颅脑损伤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浆PCT含量呈正相关(r=0.714,P0.05)。预后良好组各时间段血浆PCT含量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预后评分与血浆PCT含量呈负相关(r=-0.682,P0.05)。结论血浆降钙素原含量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浆PCT含量越高病情严重程度越严重,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白细胞(WBC)计数联合检测在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呼吸道感染者共104例,按照是否伴有细菌感染分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浆PCT、CRP水平和WBC计数的差异,计算各指标联合检测对呼吸道细菌感染的诊断效率。 结果细菌感染组患者血浆PCT、CRP水平和WBC计数较非细菌感染组患者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9.316、8.389、8.495,P均= 0.000);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与PCT、CRP、WBC检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30.687、21.682、22.753,P均= 0.000),联合检测的特异度与CRP、WBC检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11.665、11.665,P均= 0.000)。 结论PCT、CRP水平和WBC计数联合检测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对于呼吸道感染的诊断率,同时有利于对细菌性感染的准确判定,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细菌感染是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细菌感染的发生率为60% ~ 70%,腹腔感染占首位,其次是肺部[1].研究显示,重型肝炎并发细菌感染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患者[2].因此,如何早期发现并控制感染对改善重型肝炎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降钙素原(PCT)近年来被认为是一种机体对细菌感染的全身炎症反应的特异性指标[3].血清PCT浓度的升高不仅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全身细菌感染,而且可以反映感染的严重程度[4].本研究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并发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探讨血清PCT检测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并发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脓毒血症大鼠不同时间血浆中前降钙素 (PCT)和C反应蛋白 (CRP)的变化 ,探讨血浆PCT作为细菌感染早期诊断指标的敏感度和可靠性。方法 采用盲肠末端结扎穿孔的方法制备脓毒血症模型。雄性SD大鼠 30只 ,随机分为脓毒血症组 (PS)、假手术组 (SO)和正常对照组 (NC) ,每组 1 0只。分别于模型制备后 0、1 2、2 4、4 8h和对应时点经股静脉抽血 ,测定PCT和CRP。结果 PS组 1 2、2 4和 4 8h的PCT显著高于NC组和SO组的对应时点 (P <0 0 1 ) ,PS组各时点的PCT也有显著差别 (P <0 0 1 )。各组 0、1 2、2 4h的CRP无差别 ,PS组 4 8h的CRP显著高于NC和SO组 (P <0 0 1 )。结论 PCT在大鼠脓毒血症时 ,升高较早 ,且随炎症的加重而升高。PCT在诊断早期细菌感染和评估感染程度方面优于CRP。  相似文献   

8.
严重细菌感染时,感染者体内的降钙素原(PCT)明显升高。2006--2007年,笔者对严重细菌感染患者的血清PCT进行检测,并与同期C.反应蛋白(CRP)、结合珠蛋白(HP)、铜蓝蛋白(CER)、α1-酸性糖蛋白(α1-AG)、α1-抗胰蛋白酶(α1-AT)、WBC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比较,旨在探讨PCT对严重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降钙素原--细菌感染全身反应的新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感染的常用监测指标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本文就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的生化特点、临床应用及 其与CRP、细胞因子的比较展开讨论,为推广PCT在临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含有116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分子量大约为13000Da,是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肽物质,正常产生的部位由甲状腺C细胞生成,异位分泌部位涉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组织,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人血清中PCT含量较低。所有PCT是被降解的,不释放到血液中,在严重细菌感染、毒性感染以及病毒合并感染、外科创伤手术即刻、中心静脉压力异常、甲状腺相关疾病患者、肝脏疾病患  相似文献   

11.
降钙素原—细菌感染全身反应的新指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菌感染的常用监测指标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本文就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的生化特点、临床应用及其与CRP、细胞因子的比较展开讨论,为推广PCT在临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保定市传染病医院疑为感染的患者其中细菌组94例患者,病毒组38例患者,以102例健康人群为对照。采用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法检测血清中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病毒感染组患者PCT与健康组相比轻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25、P=0.078);病毒感染组与健康组患者CRP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8.13、P=0.007);细菌感染组与其他各组相比,PCT和CRP水平均显著升高。细菌感染组PCT和CRP的阳性率要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16、P=0.001,χ2=48.77、P=0.002)。病毒感染组PCT的阳性率显著低于CRP。应用ROC曲线分析PCT和CRP鉴别诊断细菌感染的效能,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4和0.783,PCT效能优于CRP。结论在诊断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中,PCT是一个很好的血清指标,用于细菌感染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在复杂性上尿路感染患者病情进展为尿脓毒血症的预警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98例上尿路结石合并复杂性上尿路感染患者,患者均接受上尿路结石手术治疗,并分别在手术治疗前及术后第1天测定血浆PCT及C反应蛋白(CRP)。参照2011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对接受手术治疗后出现临床细菌感染症状并伴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患者诊断为尿脓毒血症,按照患者在手术治疗后是否并发尿脓毒血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浆PCT水平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纳入本研究共98例患者中,手术治疗后并发尿脓毒血症(观察组)共48例,手术治疗后未并发尿脓毒血症(对照组)共50例,经过对两组患者不同阶段血浆PCT水平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手术治疗前血浆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血浆PCT水平较术前均升高,观察组术后第1天血浆PCT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第1天血浆PCT水平较术前升高,统计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天血浆PCT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尿路结石合并复杂性上尿路感染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测定术后第1天血浆PCT水平可作为是否会并发尿脓毒血症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中降钙素原(PCT)的分布规律,并分析降钙素原测定对于疾病的判断及鉴别合并细菌感染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治疗的37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PCT等炎症指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7例无细菌感染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PCT中位数为0.79 ng/ml,20例合并细菌感染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PCT中位数为5.85 ng/ml,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25,P0.05)。在合并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中,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的均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7例未合并细菌感染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按病情轻重分为A组(轻型+中型)及B组(重型+危重型)两组,分别有7例和10例患者,PCT中位数分别为1.09 ng/ml和0.31 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和B两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的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中,PCT水平常显著升高,其分布范围较广,以PCT0.5 ng/ml作为鉴别是否合并细菌感染的特异性及敏感度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动态监测血浆前降钙素原(proprocalcitonin,PCT)对多发骨折感染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多发骨折患者79例分感染、非感染两组于入院后的第1,3,5,7,10,14,21天收集血标本;对照组30例于入院后第1天收集血标本。应用LumitestPCT-Q试剂盒测定血浆PCT水平,ELISA法测定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多发骨折患者非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PCT水平轻度升高,CRP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感染组患者所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相比,血浆PCT明显升高(P<0.05),而血浆CRP无显著差异(P>0.05)。分别以2.0μg/L、250mg/L为PCT、CRP的临界值预测感染,PCT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CRP。结论血浆PCT是多发骨折患者并发感染敏感的预测指标,进行常规PCT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创伤后感染并发症,预测创伤的转归和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紊原(PCT)浓度在肝移植术后的变化规律以及对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和排斥反应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免疫夹心法检测25例肝移植术后病人的血清PCT浓度,并根据术后并发症种类分为无并发症组、病毒感染组、急性排斥反应组和细菌感染组.结果 肝移植术后各组第1~3天的平均PCT浓度分别为(24.50±4.6)ng/ml、(21.40±3.3)ng/ml、(12.25±3.1)ng/ml,呈逐渐下降趋势;肝移植术后无并发症组、病毒感染组和急性排斥反应组的平均PCT浓度在7~10 d后下降至近于正常,并维持在(0.51±0.11)ng/ml;而且病毒感染组和急性排斥反应组,在发热初期以至诊疗结束平均PCT浓度分别为(0.44±0.16)ng/ml、(0.53±0.14)ng/ml,未见升高;而细菌感染组的PCT浓度为(15.70±5.1)ng/ml,在发热初期即明显高于前3组(P<0.05);在无并发症组、病毒感染组、急性排斥反应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移植术后第1~3天,血清PCT呈现高值,随后逐渐下降,7~10 d后降至近于正常;血清PCT在病毒感染和排斥反应期间不升高,而在细菌感染时显著升高,因此血清PCT监测有助于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与排斥反应或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并比较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内毒素水平,进而分别反映出这三者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合并细菌感染的早期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于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SAP患者共62例,根据诊断标准分为SAP合并细菌感染组(41例)和非感染组(21例),分别检测其血清中PCT、CRP和内毒素三者的含量。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这三者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细菌感染的评估价值。结果细菌感染组血清中PCT、CRP和内毒素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三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1、0.762、0.800,其中PCT曲线下面积最高,其诊断价值更高;但三者曲线下面积都接近0.8,说明都具有一定诊断价值。结论 PCT、CRP和内毒素均可作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细菌感染早期诊断指标,且PCT相较于其他两种灵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86例SAP合并细菌感染作为合并组,同期选取86例SAP无合并细菌感染患者作为SAP组,检测两组血清PCT、CRP水平,分析血清PCT、CRP水平对SAP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合并组和SAP组第1d血清PCT、CRP水平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第3、7d血清PCT、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诊断SAP合并细菌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曲线下面积(AUC)方面,血清PCT以11.50mg/L为临界值时分别为83.72%、81.40%、82.56%、0.754,血清CRP以50.00mg/L为临界值时分别为81.40%、79.07%、80.23%、0.722,血清PCT联合CRP时分别为97.67%、95.35%、96.51%、0.857,二者联合时明显高于二者单独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单独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CRP水平与SAP合并细菌感染的发生有关,监测二者水平可作为评估SAP合并细菌感染的重要参考指标,且二者联合时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HD)炎症性发热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在106例有发热表现的尿毒症HD患者中,根据有关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分为细菌感染组和其它致热源感染组,分别检测血清PCT水平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与尿毒症HD稳定无发热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清PCT水平不受原发病,肾功能衰竭程度和HD治疗的影响。细菌感染组与其它致热源发热组相比,前者血清PCT水平升高显著,差异有显著性(P〈0.01),CRP在两组患者血清中都升高,无显著差异性(P〉0.05)。细菌感染组患者血清PCT水平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CRP的检测。结论血清PCT水平的检测为合并细菌感染的HD治疗的CRF患者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早期诊断指标,其检测细菌感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高于CRP。  相似文献   

20.
降钙素原( PCT)是一种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肽物质,主要由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可产生活性物质降钙素。生理条件下仅有少量 PCT进入血液。 PCT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细菌性感染和非细菌性感染的诊断、预后以及指导抗生素应用等方面,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感染相关性生物标志物。本文就降钙素原 PCT的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以及在外科手术后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