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260名军人中携带轮状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260名军人中携带轮状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马峰,郭安荣,郭英利,余德全,周功营,武际富(成都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队,成都)人轮状病毒(HRV)是急性腹泻的主要病毒,以部队健康人群为基础研究其分布及特征的报道甚少,为探讨HRV携带状况,1991年9月~1...  相似文献   

2.
224例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住院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方法 收集广州地区224例住院新生儿粪便645份,用核酸电泳(PAGE)技术检测轮状病毒(HRV)RNA。结果 新生儿HRV感染显著很普遍,感染率高达65.16%,临床表现为轻型腹泻或无症状。流行季节与非流行季节的感染率分别为77.31%和53.63%,二者感染后发师和无症状的比例亦不相同,流行季节发病率明显高于非流行季节。结论 新生儿HRV传染源主要  相似文献   

3.
对1989~1992年在湖北省内收集的249份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用ELISA、CAT试剂盒和核酸电泳(PAGE)等3种方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这3种方法各有优点,可基本满足临床检测的需要。共检出7种电泳型、3种血清型的A组轮状病毒,表明近年来该病毒在我省的流行与80年代初相似,仍以血清1型占优势,但有多种电泳型和血清型同时或交替流行。该类病毒的遗传多样性和易变性增加了预防和控制的难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南平市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流行趋势。方法:应用聚丙烯酰胺凝电泳法对1998-2000年的167份腹泻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RNA分析。结果:从167份标本检出A组轮状病毒55份,其中秋冬季腹泻的阳性率为45%(54/121),春夏季为2%(1/46);轮状病毒RNA分型:A组长型40株(73%);A组短型15株(27%);1998年A 组长型占90%;1999年A组长型降至73%,2000年长型占47%,短型上升至53%。结论:A组轮状病毒是南平市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A组长型与短型的流行在不同年份呈动态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婴幼儿轮状病毒(HRV)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福建省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核酸(HRVRNA)电泳。[结果]2012份标本中轮状病毒阳性率48.7%。RNA分型:A组长型858株,短型117株,长短混和型4株;C组1株。秋冬季腹泻标本阳性检出率56.9%(769/1351),春夏季阳检率31.9%(211/661)。[结论]A组轮状病毒是福建省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主要病原,其长型与短型的流行在不同年份和不同地区呈动态变化的趋势,10年来的流行毒株以A组长型为主。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1995年共报告15岁以下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90例,发病率为1.32/10万。省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收到AFP病例的粪便标本共79例,占88%;双份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68%(61/90);粪便标本7天内送省脊灰实验室的占65%(52/79)收到粪便标本后7天内分离培养的占89%(70/79);分离培养结果及时报告率为87%(69/79)。病毒分离阳性率13.92%(11/79),其中脊灰病毒(PV)Ⅱ型5株,Ⅲ型1株,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5株。收到AFP病例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3l8份,病毒分离阳性率5.66%(18/318),其中PVⅡ型8株,NPEV10株。全部送检粪便标本NPEV分离率3.78%(15/397)。所分离的PV均为疫苗株,且Ⅱ型居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昆明地区轮状病毒(RV)不同VP7血清型及NSP4基因变异与腹泻的流行及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2002年和2003年分离于昆明地区的RV,用PCR分型法对四种主要的VP7血清型进行分型,并对从150份RV腹泻标本VP7血清型为G1、G3、(34型RV株中挑出的14份一般腹泻株和8份重症腹泻株的NSP4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与来自GenBank Database的4株人RV(Wa、KUN、AU-1、Hochi)和3株动物RV(EW、OSU、SA11)以及中国不同地区流行株NSP4的基因变异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2002年昆明地区RV流行株以G1型为主,2003年RV腹泻株以G3型为主;昆明地区RV流行株间的氨基酸同源性高达98.9%~99.4%,22株流行株全都属于Wa组;NSP4变异与地域及VP7血清型无关;NSP4基因变异与RV腹泻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不相关(P〉0.05)。结论不同年份相同季节不同地域流行的RVVP7血清型变异较大,而NSP4基因的相对保守性及其免疫原性使其有可能成为发展疫苗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2016-2017年青海地区腹泻患者轮状病毒基因分型及流行病学分布。方法 收集门诊及住院部腹泻的粪便标本238份,采用实时荧光PCR法对轮状病毒A组进行检测,阳性标本进行VP7基因扩增和测序。结果 238份粪便标本中,通过实时荧光PCR 检测到轮状病毒A组阳性67份,阳性率为28.15%(67/238);对67份轮状病毒A阳性标本进行VP7蛋白检测和测序,测序后得到29份核苷酸序列,用Clustral X Bootstap NJ Tree软件构件进化树,分析发现2016年3月-2017年12月青海轮状病毒以G9P8型为主,共26株,占89.66% (26/29),G2P4型2株(2/28),G3P8型1株(1/28), 轮状病毒腹泻发病高发季节为9-12月,其中以12月份检出最高,占总数的61.19%(41/67)。病人以成人为主,成人和5岁以下儿童比例为1.73[DK]∶1。结论 2016-2017年青海地区轮状病毒以流行病毒株G9P8型为主。  相似文献   

9.
苏州市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沈蕙  李海  张钧  顾红英  王蓓 《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2):1420-1421
目的 研究苏州市5岁以下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2001年9月~2002年8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5岁以下腹泻患儿进行调查。收集腹泻患儿粪便标本检测轮状病毒并对轮状病毒阳性标本用ELISA、PCR法进行分型研究。结果 共检测标本775份,轮状病毒阳性274份,检出率35.35%;血清分型发现,轮状病毒腹泻G分型以G3(40.15%)和G1(28.42%)为主要流行株,基因P分型结果以P[4](39.68%)为主,尚发现较多不常见G/P组合和未分型病毒株。结论 苏州市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以G3和P[4]最多见,但有较多未分型病毒株,应继续进行轮状病毒腹泻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基因分型方法调查研究酒泉地区婴幼儿A组轮状病毒(rotavirus,RV)腹泻的基因分型特点。方法对2001年11月至2002年12月酒泉地区收集的腹泻婴幼儿324份粪便标本,电脑随机抽样选取204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ant assay,ELISA)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轮状病毒病原检测,扩增A组轮状病毒VP4和VP7基因,并对阳性标本进行基因分型。结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得204份粪便标本的A组轮状病毒阳性率为54.9%(112/204)。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呈阳性的标本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G,P基因型,结果表明,酒泉地区流行的A组轮状病毒主要基因型为G3P[8]型(50.0%),其余依次为G1P[4](15.8%)、G3P[4](15.8%)、G1P[8](10.6%)、G2P[4](2.6%)和G1G3P[4](2.6%)、G1G3P[8](2.6%)。结论A组轮状病毒是酒泉地区婴幼儿非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其中G3P[8]型是主要基因型。  相似文献   

11.
1987~1993年检测了AFP病例147名,其中属广州市本地患者86例。通过病毒分离鉴定,血清学检查和病毒抗原表位分析揭示了广州地区AFP的病原学具有四个特点:(1)除了PV_(1-3)型之外,还有CoxA9,CoxB3、5,ECHO7、12、13、18,以及一些未定型的非PV肠道病毒;(2)脊灰病例与非脊灰病例之比下降(0.87:1);(3)从广州市脊灰病例所分离的病毒型别及抗原性质已由PV_1型野病毒为主,动态地转变为PV_2型类疫苗株为主。从1992年开始已不能从病人分离到野病毒株;(4)输入脊灰病例已超过本地病例(47:40),输入脊灰仍然是以PV_1型为主。  相似文献   

12.
水厂源水与出厂水肠道病毒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NaCl·AlCl3·6H2O沉淀法浓集病毒,细胞接触法接种标本。从6份水厂出厂水中分离到1株PVI(脊髓灰质炎病毒I型),1株肠道病毒(EV);8份源水分离到PVI3株,PVⅢ1株,EV2株。表明源水和自来水中均有病毒污染。所分离的PV经RT-PCR和T特征试验,为疫苗相关株。鉴于自来水中EV的存在,为保证饮水安全,对病毒应作常规监测。  相似文献   

13.
曹芳芳  沈樟 《现代预防医学》2015,(19):3515-3517
摘要:目的 掌握湖州市病毒性腹泻的疫情及引起病毒性腹泻不同病原体的流行特征,为湖州市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腹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5月-2014年4月就诊于湖州市中医院5岁以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426份。用ELISA方法检测人轮状病毒,阳性标本选用巢式PCR进行G血清型和P基因分型;人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用RT-PCR或PCR方法检测。结果 426份标本中178份(41.78%)至少检出4种病毒中的一种。其中人轮状病毒阳性率最高,(18.78%),其次为人杯状病毒(15.73%),肠道腺病毒和星状病毒检出率较低,分别为3.99%和3.29%。轮状病毒G血清型中以G3型(38.75%)为主,其次是G1型(22.50%),P基因型中以P[8]型(66.25%)为主,其次是P[4](13.75%),G3P[8]为最常见的G血清型与P基因型组合,占22.5%,其次为G1P[8]占13.75%。结论 病毒性腹泻是本地区5岁以下婴幼儿急性腹泻比较常见的形式。其中以轮状病毒引起腹泻为主,G3P[8]为主要流行株。长期的系统监测对疫情预防和控制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对该院2001-2002年收集的婴幼儿腹泻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及血清型研究,同时填写统一制定的调查表,分析流行特征。结果 775份婴幼儿腹泻标本轮状病毒阳性率为35.35%,血清型分型发现G3型为流行优势株,占49.0%;其次为G1型占32.9%,再次为G2,G4;未定型占12.0%;G9型有3例,为1a以内患儿,G1和G3全年季节性分布与轮状病毒阳性的分布一致。结论 苏州地区2001-2002年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主要血清型为G3和G1,G3为优势毒株。  相似文献   

15.
福州市2003年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福州市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流行趋势。[方法]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4 家医院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核酸(RNA)分析。[结果] 从466份标本检出A组轮状病毒269份,检出率57 7%。RNA分型:A组长型263株,占97 8%;A组短型6株,占2 2%; [结论] A组长型是福州市2003年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的优势型别。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分析2011-2014年河南地区5岁以下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感染状况、季节流行特征及轮状病毒(HRV)血清型基因分型。方法 收集2011年12月-2014年12月单中心郑州市儿童医院住院腹泻患儿粪便共506份。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轮状病毒(HRV),人星状病毒(HAstV)、人杯状病毒(HuCV)、肠道腺病毒(EAdV)及轮状病毒阳性标本血清型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检测的506份标本中HRV(224)44.26%、HAstV(83)16.40%、HuCV(诺如病毒II型为主)(58)11.46%、EAdV(32)6.32%、未定型(109)21.54%,HRV是导致河南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每年秋冬季节患儿病毒阳性率检出明显升高;病毒性腹泻各组间所占比例在男女性别上无显著差异;腹泻患儿发病的高峰年龄为6~24月龄,占51.54%(183/355);224份RV检测阳性标本G血清型和P基因型分布特征,G血清型流行优势毒株为G3型90份(40.17%),未发现G8型。P基因型分型结果显示,最常见的毒株是P8型99份(44.19%)。基因型组合:以G3P[8]为主;506份检测标本中混合感染共24份(4.74%),以轮状病毒混合其他病毒感染为主,占50%(12/24),轮状病毒和人星状病毒混合感染最多,占29.16%(7/24);其次,轮状病毒和人杯状病毒混合感染占20.83%(5/24)。混合感染的患儿中<2岁的占83.33%(20/24)。结论 河南地区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分型复杂,以轮状病毒检出率高,发病高峰在每年秋冬季节,以6~24月龄婴幼儿为主,HRV主要亚型G3[P8],同时存在不同病原混合感染的现象,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和人群分布。  相似文献   

17.
新型B组轮状病毒引起腹泻暴发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4月河北省石家庄某高校发生一起成人腹泻暴发流行,发病率为1007%,由二次供水池污染引起。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证实病原为新的B组成人腹泻轮状病毒(ADRV)。此新ADRV除第二条基因带以外,其它10条基因带的电泳迁移率与原ADRV基因型有所不同,第3条带分子量略大,第1和第4~11基因带分子量均比原ADRV小。在血清学上,新ADRV与原ADRV关系密切,而与A组轮状病毒无关。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1997年共报告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129例,15岁以下儿童非脊髓灰质炎(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72/10万,未发现由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确诊病例。1997年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9.92%,7天内及时送检率达98.58%。在AFP病例的粪便标本中,未分离到脊灰病毒;而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的分离率,由1995年的7.69%提高到1997年的12.90%。AFP病例接触者的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5.35%,从中分离到脊灰病毒3株,均均为脊灰病毒疫苗株,其中Ⅰ型1株,Ⅲ型2株;分离出NPEV的38例,分离率为6..28%。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病毒性腹泻患者中人轮状病毒(Human Rotavirus,HRV)的感染情况及毒株流行特点。方法:收集杭州市239份疑似病毒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RT-PCR法进行HRV抗原及核酸检测。。其中HRV阳性核酸应用巢式RT-PCR进行轮状病毒分型检测。结果:239份粪便标本中HRV抗原阳性为44份(18.4%),HRV核酸阳性为55份(23.0%),其中G血清分型:G3型15份(27.3%),G1型9份(16.4%),G2型为7份(12.7%),G9型为1份(1.8%),G2+G3混合感染1份(1.8%),未分型22份(40%)。结论:A组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体,同时也可引起成人腹泻散发流行,成人A组轮状病毒流行季节和流行株与婴幼儿一致,G3为主要流行株,且同时存在多种血清型流行,未分型标本的比例较大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脊髓灰质炎Ⅰ型野毒株的分子病毒学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1年安岳县和1992年会东县各1例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脊灰)的患者,从其粪便标本中各分离出1株病毒,血清学定型均为脊灰Ⅰ型病毒,经PCR-RFLP(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 assay)法检测,2株病毒与Sabin Ⅰ有明显差异定为Ⅰ型野毒株。又经核酸序列测定,其与Sabin Ⅰ型疫苗株亦有明显的差异,证实为脊灰互型野毒株。结果显示,不同年份、不同地方流行株间的序列有差异。四川省脊灰流行与毒株间核酸序列的差异有关,但我国现行疫苗OPV(OralPolioVaccine)能有效预防我省脊灰,基础兔疫和强化免疫是预防和消灭脊灰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