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反应天津医学院世界人工晶体中国天津培训中心李筱荣,张惠敏,袁佳琴日本藤田保健卫生大学病院眼科张永品白内障是目前致盲的首要病因,囊外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无疑是现代白内障治疗的主要方法。尽管手术技巧、医疗器械和医学材料科... 相似文献
2.
巨噬细胞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兔眼晶体上皮细胞增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后囊混浊的机制,采用兔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术眼前房内注入巨噬细胞悬液的方法,用透射电镜观察术后不同时间晶体后囊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周,晶体后囊前即覆盖一层晶体上皮细胞,排列整齐,结构正常。观察至6个月,无明显变化。前房注入巨噬细胞组,1周亦可见晶体后囊覆盖一层上皮细胞,细胞内大量微丝形成;2周可见晶体上皮细胞周围胶原纤维形成;3个月可见晶体后囊前 相似文献
3.
MTT比色法测定药物对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筛选防治后囊混浊的药物。方法进行人胚胎晶体上皮细胞(lensepithelialcels,LEC)的培养并用MTT比色法检测了肝素、氟脲嘧啶、双氯灭痛、顺铂对人胚胎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肝素100~2500U/ml,氟脲嘧啶0.1~100μg/ml,顺铂10~500μg/ml作用24h和72h对胚胎晶体上皮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作用72h抑制率高于24h(P<0.05)。双氯灭痛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素、氟脲嘧啶、顺铂均为剂量依赖型和时间依赖型药物,均能有效抑制晶体上皮细胞的生长;双氯灭痛对晶体上皮细胞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表皮生长因子对晶体上皮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表皮生长因子对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在培养的牛和人晶体上皮细胞中添加EGF,甲基噻唑基四唑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以及一抗体对EGF作用的影响。结果EGF浓度为10^-1-10^2μg/L对牛晶体上皮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其中浓度为10μg/L作用3天达到最大促增殖效果;EGF浓度为1-10^2μg/L对人晶体上皮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浓度为10^2μg/L具有最大促增殖效果。抗EGFR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stilamin(SS-14肽)和sandostatin(SS-8肽)对人晶上皮细胞(HLEC)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和3H-脯氨酸(3H-Proline)掺入法检测了SS-14肽和SS-8肽对人晶体上皮细胞(HLEC)增殖及胶原合成的抑制作用。结果SS-8肽浓度为10-10mol/L、SS-14肽浓度为10-9mol/L时能明显抑制HLEC增殖和胶原合成,且呈剂量依赖关系,50%抑制浓度(ID50)SS-8肽为10-8mol/L,SS-14肽为10-7mol/L。结论SS-14肽和SS-8肽可以通过抑制HLEC的增殖及胶原的合成而抑制后囊混浊。 相似文献
6.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天津医科大学世界人工晶体中国天津培训中心李筱荣,孙慧敏,袁佳琴日本藤田保健卫生大学病院眼科张永品囊外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当今白内障治疗的主要方法,但术后后囊混浊、人工晶体偏位及纤维蛋白反应等仍是未解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供一种简单可行,易于掌握的体外培养人晶体上皮细胞的方法。方法:用无齿显微镊子将晶体囊膜分离出来,剪碎后直接移至细胞培养瓶中培养,当细胞长出融合后,用胰蛋白酶消化传代。结果:接种培养4天后,可见晶体上皮细胞开始长出,并以贴壁方式生长。结论:用此方法体外培养人晶体上皮细胞,具有简单、快捷、成功率高的优点。眼科学报1997;13:170—172。 相似文献
8.
9.
IL-1和TNF-α对晶体上皮细胞增殖及胞浆内游离Ca^2+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对体外培养的小牛晶体上皮细胞(bovinelensepithelialcel,BLEC)增殖和胞浆内游离Ca2+浓度的影响,探讨它们在后囊混浊形成中的作用及其影响细胞增殖的机理。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测定IL-1及TNF-α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荧光指示剂Fura-2测定它们对胞浆内游离Ca2+的影响。结果IL-1102~105ng/ml、TNF-α102~104U/ml可显著促进细胞增殖,并增加胞浆内游离Ca2+浓度。结论推测IL-1、TNF-α参与了白内障术后的后囊混浊形成;它们影响细胞增殖的作用机理之一是通过胞浆内游离Ca2+。 相似文献
10.
tPA对晶体上皮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了tPA对体外培养的牛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胶原和透明质酸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tPA对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无影响;可使细胞透明质酸合成减少,以8000u/ml时效果较明显。提示(1)其抑制后囊混浊形成作用是通过减少纤维蛋白和其对晶体上皮细胞的作用来实现;(2)其用于眼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12.
姜黄素诱导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天然药物姜黄素对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凋亡的诱导效应及其机制。方法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姜黄素对体外培养的牛LEC超微结构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FCM)观察姜黄素对LEC的DNA含量及线粒体跨膜电位(AΨm)的影响。结果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姜黄素组LEC呈现核染色质凝聚、固缩、边集、核碎裂等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经FCM检测显示,姜黄素组作用早期(24 h)LEC细胞核的DNA量没有改变,在作用的中、晚期(48、72 h)细胞核内DNA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DNA含量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而姜黄素作用早期线粒△Ψm已经开始下降,8 h时△Ψm下降的细胞数占(4.13±0.52)%;作用72 h后达高峰,占(46.91±3.71)%。各期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姜黄素可通过细胞核和细胞质两种途径诱导LEC凋亡。诱导LEC凋亡可能是姜黄素减少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姜黄素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高效低毒的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药单体榄香烯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B3)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蛋白质组学规律.方法 实验研究.共分为3组:正常组、rhbFGF组及榄香烯组.正常组为培养的HLE-B3,rhbFGF组加入终浓度为10 μg/L rhbFGF,榄香烯组加入终浓度为10μg/L rhbFGF和80 mg/L榄香烯.24 h后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榄香烯对HLE-B3增殖的抑制作用;蛋白质芯片联合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检测分析榄香烯作用于HLE-B3后蛋白质表达谱的改变、寻求差异蛋白.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通过Dunnett-t检验进行正常组、rhbFGF组、榄香烯组吸光度值的两两比较;对每个质荷比峰值做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采用Nemenyi检验对正常组、rhbFGF组、榄香烯组中每个特定质荷比的蛋白质峰值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1)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显示:rhbFGF组HLE-B3吸光度A值(0.599±0.053)比正常组(0.409±0.042)显著升高,榄香烯组HLE-B3吸光度A值(0.450±0.061)比rhbFGF组显著降低,抑制率达24.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886,P=0.000).(2)用rhbFGF诱导HLE-B3增殖后,出现了5个差异表达的蛋白点,其中质荷比为8093和9516的2个蛋白点表达上调,质荷比为5361、9666及13 767的3个蛋白点表达下调;榄香烯作用于增殖的HLE-B3后,出现10个差异表达的蛋白点,其中质荷比为2487、4392、8566及11 600的4个蛋白点表达上调,质荷比为3679、4826、6861、9516、9557和9672的6个蛋白点表达下调.结论 榄香烯能有效抑制rhbFGF诱导的HLE-B3增殖,质荷比为9516的蛋白点可能是榄香烯抑制rhbFGF诱导的HLE-B3增殖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4.
15.
受体蛋白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影响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受体蛋白质酪氨酸激酶 (receptorprotein tyrosinekinase,RPTK)抑制剂染料木黄酮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和胞膜RTPK活性的影响 ,探讨使用染料木黄酮防治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机制。方法 培养兔晶状体上皮细胞 ;测定 5、10和 15mg/L染料木黄酮作用晶状体上皮细胞 3d的氚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 (tritiatdethymidine,3 H TdR)掺入率 ,以无染料木黄酮作用的晶状体上皮细胞作为对照组 ;应用Casnetllie改良法检测不同浓度染料木黄酮作用 2 4h后 ,兔晶状体上皮细胞膜RTPK活性的变化。结果 5、10和 15mg/L染料木黄酮作用晶状体上皮细胞 3d的3 H TdR掺入率分别为 6 30± 137、4 89± 16 6和 314± 9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且细胞增生抑制率随浓度增加而升高 ;不同浓度染料木黄酮作用 2 4h后兔晶状体上皮细胞中RTPK的活性均明显下降 ,其中 10和 15mg/L染料木黄酮作用的晶状体上皮细胞RTPK单位活性与无染料木黄酮作用者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染料木黄酮在体外可通过抑制细胞膜RTPK的活性而抑制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16.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牛眼晶体上皮细胞的促增殖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对牛眼晶体上皮细胞的作用。方法首先进行牛眼晶体上皮细胞原代与传代培养;在第2代培养细胞中添加bFGF,浓度10-2~102ng/ml,借助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thiazolyltetrazolium,MTT)测定方法观察bFGF对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牛眼晶体上皮细胞体外具有易于贴附、细胞融合较快以及生长迅速等特点。添加bFGF后,可促进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尤其是102ng/ml显示出明显的促增殖作用。结论bFGF在促进白内障术后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及后囊混浊上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原代晶体上皮细胞bFGF多肽和mR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研究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机理,检测生长中人晶体上皮细胞(HLECs)自身是否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方法 体外培养人晶体上皮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核酸分子杂交的方法,检测HLECs中bFGF多肽和其mRNA的表达。结果 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方法,可检测到生长中的人晶体上皮细胞自身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结论 结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人晶体上皮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8.
人类晶体上皮细胞培养及其生长抑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对正常人晶体及白内障晶体上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观察体外培养的晶体上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组织学变化。最后应用5-氟脲嘧啶、高三尖杉酯碱及骆驼蓬碱对组织培养的晶体上皮细胞进行药物抑制实验。结果显示,人类晶体上皮细胞在体外生存能力有限,体外的生长能力与供体年龄呈负相关。高三尖杉酯碱及骆驼蓬碱可有效地抑制晶体上皮细胞的生长繁殖。根据对培养的晶体上皮细胞生长特性的观察,提出使用边缘光滑的撕囊术可能会降低白内障术后后囊混浊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外伤性白内障保留前囊的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眼外伤时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中保留晶状体前囊的作用。方法:对27例(27眼)外伤性白内障合并玻璃体浑浊或积血及眼内异物者,行经平坦部保留晶状体前囊的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内固定I期植入13眼,Ⅱ期植入14眼;玻璃体腔内C3F8气体充填12眼,硅油充填2眼,观察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3-29月(平均8.4月),矫正视力>0.3者23眼(85.2%),>0.5者9眼(33.3%),1.0以上者2眼(7.4%),视网膜复位,术后并发症:前囊浑浊23眼(85.2%),脉络膜脱离2眼,视网膜脱离1眼。结论:眼外伤时保留晶状体前囊的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有利于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中对眼前段组织损伤轻,并为眼外伤其它并发症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