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眼内异物CT定位新方法。方法 筛选 2 6例后极以外眼球壁和视网膜表面粘连异物 ,予CT“眼球平扫”和“眼球横扫”后 ,分别行眼球横扫联合子午面重建定位法 (新法 )、眼球平扫联合眼球横扫定位法 (传统方法Ⅰ )和眼球平扫直角坐标定位法 (传统方法Ⅱ )定位。以术中间接检眼镜监视下定位或术中直接看到的异物位置为验证标准 ,分别测量依据以上 3种CT定位数据确立的异物球表定点位置的经、纬向误差。结果  2 6例异物球表定点位置的经、纬向平均误差分别为 1 5 3、1 64mm(新法 ) ,1 3 7、1 64mm(传统方法Ⅰ )和 2 0 2、2 5 5mm(传统方法Ⅱ )。经配对t检验 ,新法较传统方法Ⅰ差异无统计意义 (经向 :P >0 6,纬向 :P =1) ;新法较传统方法Ⅱ差异有统计意义 (经向 :P <0 0 5 ,纬向 :P <0 0 1)。结论 新法较传统方法更简便、更直观、更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和不同窗化观察,在眼内异物定位和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6例(46眼)经手术证实的眼内异物行螺旋CT薄层扫描后,利用多平面重建技术对异物进行三维定位分析。分别在软组织窗和骨窗下进行金属异物最大径的测量,将测量值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所有异物通过MPR定位诊断与手术结果相符,骨窗下观察金属异物形态及对异物的测量值较软组织窗准确,与手术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对眼内异物的三维定位有重要价值,眼内金属异物大小的测量应以骨窗为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眼内异物CT定位新方法。方法:筛选26例后极以外眼球壁和视网膜表面粘连异物,予CT“眼球平扫”和“眼球横扫”后,分别行眼球横扫联合子午面重建定位法(新法)、眼球平扫联合眼球横扫定位法(传统方法Ⅰ)和眼球平扫直角坐标定位法(传统方法II)定位。以术中间接检眼镜监视下定位或术中直接看到的异物位置为验证标准,分别测量依据以上3种CT定位数据确立的异物球表定点位置的经、纬向误差。结果:26例异物球表定点位置的经、纬向平均误差分别为1.53mm、1.64mm(新法),1.37mm、1.64mm(传统方法Ⅰ)和2.02mm、2.55mm(传统方法II)。经配对t检验,新法较传统方法I差异无统计意义(经向:P>0.6,纬向:P=1);新法较传统方法II差异有统计意义(经向:P<0.05,纬向:P<0.01)。结论:新法较传统方法更简便、更直观、更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黄文虎  沙炎  罗道天  邹明舜 《眼科》2007,16(5):323-325
目的分析眼眶植物性异物的影像学表现,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手术证实眼眶内植物性异物患者10例。方法对10例眼眶植物性异物患者行CT检查,轴位CT扫描5例、冠位CT扫描1例,轴位 冠位CT扫描4例。2例行MRI。对上述病例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指标眼眶植物性异物的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的CT和MRI表现。结果急性期2例CT显示植物性异物为低密度,周围无软组织增生;亚急性期4例(包括1例上述急性期病例转为亚急性期者)CT显示植物性异物为低密度伴周围炎性软组织增生;慢性期6例(包括1例上述急性期病例转为慢性期者)CT显示植物性异物为高密度机化影,周围有炎性肉芽肿包裹。1例亚急性期异物MRI在T_1WI、T_2WI显示偏低信号,1例慢性期肉芽肿在T_1WI、T_2WI显示为中等信号。结论CT扫描对于急性期、亚急性和慢性期植物性异物均能明确诊断,MRI没有明显优势。(眼科,2007,16:323-325)  相似文献   

5.
泪腺炎症及淋巴细胞增生性病变的CT及磁共振成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文玲  王振常  燕飞  郭健  李彬 《眼科》2007,16(5):308-311
目的研究泪腺炎症及淋巴细胞增生性病变的CT和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泪腺炎症及淋巴细胞增生性病变患者46例。方法回顾分析46例经病理学或临床证实的泪腺炎症及淋巴细胞增生性病变患者的CT及MRI影像资料。主要指标病变形态、信号(密度)、累及范围。结果46例患者中炎性假瘤32例,表现为泪腺体积增大,CT示泪腺呈均匀等密度,MRI T_1WI及T_2WI呈等或低信号,1例可见多发囊变,MRI增强扫描病变强化明显。Mikulicz病4例,均为双侧泪腺弥漫增大,CT呈均匀等密度,MRI T_1WI及T_2WI均呈低信号,增强后呈明显均匀强化。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5例,表现为泪腺体积增大,CT呈均匀等密度,MRI T_1WI、T_2WI呈低或等信号,1例T_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非典型性淋巴细胞增生1例,CT表现为双侧泪腺弥漫性增大,密度均匀。泪腺淋巴瘤4例(B细胞淋巴瘤3例,组织细胞肉瘤1例),表现为双侧泪腺弥漫性增大。结论泪腺炎症及淋巴细胞增生性病变的影像表现相似,CT及MRI有助于病灶与泪腺上皮性肿瘤的鉴别,并可准确显示病变累及范围。(眼科,2007,16:308-311)  相似文献   

6.
CT在眼内异物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CT在眼内异物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手术结果作为验证标准,应用CF检查22例(26枚)眼内异物,进行定位诊断。结果26枚服内异物,CT均明确显示,检出率100%,24枚可明确确定异物位置,准确率923%。结论CT对眼内异物的定位诊断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   

7.
螺旋CT在眼内异物定位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们对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间经螺旋CT确诊为眼内异物 4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评价螺旋CT在眼内异物定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临床资料本组共 44例 ,46眼 ,男 3 9例 ,女 5例。年龄 6~ 48岁 ,平均3 1 1岁。外伤至就诊时间 3 0分钟~ 3 0天 ,平均 5天。右眼 18例 ,左眼 2 4例 ,双眼 2例。双眼者均为爆炸伤 ,呈多发性异物。螺旋CT检查共发现异物 45枚 ,手术摘出 47枚 ,其中铁 41枚 ,铜丝 2枚 ,铅弹 1枚 ,玻璃 2枚 ,木刺 1枚。经 1次螺旋CT检查确诊并准确定位者 3 9例 ,2次者 5例。异物最小 0 5mm× 0 5mm×1 0mm ,最大 5 0mm× 6…  相似文献   

8.
常见眼眶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利用现代影像检查手段,对眼眶内肿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进行分析比较。方法选择6种常见眼眶内肿瘤各20例,观察其在B超、CT检查及磁共振成像(MRI)方面的改变。结果B超、CT和MRI均可确定病变的位置并提示病变的性质,但B超能较好显示病变内部结构和动态,CT发现病变及确定空间位置较精确,MRI对视神经肿瘤及眶内肿瘤眶外蔓延的显示优于前两者。结论3种影像检查均能对眼眶内肿瘤做出定位及定性诊断,但各有其优、缺点,可以互补。  相似文献   

9.
我们搜集了2003年12月至2005年1月,经我院临术或病理证实为眼球肿瘤的31例患者,对其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MRI)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着重探讨肿瘤的CT和MRI表现特点,并评价其在肿瘤定位,定性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眼内异物CT定位图在眼内异物定位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方法 参阅CT水平或冠状扫描序列片将显影异物按照测量结果标画在相应的眼内异物CT定位图上,然后根据异物所在的经线和深度进行手术摘出异物。结果 47例(47眼)眼内异物中,有40例为眼内磁性金属异物,采用此法定位,全部迅速、准确地摘出异物。结论 眼内异物CT定位图应用在眼内异物的定位中,简便易行、迅速准确,特别适用眼内磁性金属异物定位。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experimental study, various foreign bodies were inserted into fresh bovine eyes, in different localizations. Twenty-one magnetic and non-magnetic foreign bodies, dimensions of which varied from 1.5 × 1.5 × 2 mm to 3.5 × 6 × 7 mm, were tried to detect by computed tomography (C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scanning. In addition, further dissections were applied to check the ocular damage attributable to movement of the foreign bodies. Ferromagnetic foreign bodies have been shown to move in the eye and the risk of torsional forces being applied to the ferromagnetic foreign body seemed to cause intraocular complications during MRI scanning. All of the foreign bodies that were implanted in bovine eyes were recognized on CT scanning, except intraocular lenses. As a general rule, metallic foreign bodies produced beamhardening artifacts, but these artifacts did not cause any problem in detecting the localizations of foreign bodie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序列核磁共振成像(MRI)与光相干生物测量仪(IOL Master)测量正常健康者的眼轴长度(AL)差异及其相关性.方法 经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检眼镜及屈光度检查确定双眼正视眼的健康志愿者67名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0名,女性37名;年龄8~21岁,平均年龄14.9岁.所有受检者行横轴位(AX)及矢状斜位(OS)脂肪抑制的快速自旋回波(FSE) T1加权成像(WI)、脂肪抑制的 FSE T2 WI、液体衰减翻转恢复序列(FLAIR) T2 WI及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FSPGR) T1 WI的MRI检测;同时行IOL Master检测.对比分析不同序列MRI AL测量值与IOL Master AL测量值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 AX和OS的FSE T1 WI、FSE T2 WI、FLAIR T2 WI、FSPGR T1WI AL测量值分别为(24.14±0.81)、(24.26±0.81)、(23.87±0.79)、(24.11±0.82)、(24.08±0.86)、(24.22±0.81)、(23.84±0.79)、(24.03±0.81) mm,IOL Master AL测量值为(23.91±0.80) mm.不同序列MRI AL测量值分别与IOLMaster AL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54、-23.20、4.08、-15.55、-8.00、-23.22、5.25、-10.62,P<0.01).AX、OS的AL各测量值与IOL Master AL测量值均具有显著相关性(r=0.97、0.96、0.98、0.97、0.96、0.80、0.98、0.97,P<0.01).结论 不同序列MRI AL测量值与IOL Master AL测量值均有差异,且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眼内后极部非磁性异物的玻璃体切除摘出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以玻璃体切除术摘出眼内后极部非磁性异物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3l例(34眼)眼内后极部非磁性异物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异物摘出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应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眼内非磁性异物摘出术中的31例(34眼)中,32眼为一次手术成功摘出,成功率为94.12%。术后视力提高19眼(55.88%),术后视力不变6眼(17.65%),视力下降9眼(26.47%)。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内后极部非磁性异物手术操作方便,准确,损伤小。  相似文献   

14.
磁共振成像测量成人正视眼眼球容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与“眼科测量正常值”比较,探讨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在测量眼球容积中的应用。方法对60位20~25岁正视眼受试者进行眼球总容积及其他各组成部分容积的MRI测量,并将测量结果与“眼科测量正常值”比较。结果所测的容积值:玻璃体腔容积:(4.514±0.323)mm^3,与“眼科测量正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8)。球内总容积、眼房水容积、晶状体容积分别为(5.146±0.352)mm^3、(0.244±0.385)mm^3、(0.223±0.222)mm^3,与“眼科测量正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MRI可较好的应用于活体眼球容积的测量。所测玻璃体腔容积与“眼科测量正常值”之间差异不显著;球内总容积小于“眼科测量正常值”;眼前房及晶状体稍大于“眼科测量正常值”。(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8,8:295—297)  相似文献   

15.
Ferrous intraocular foreign bodies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e placed various sized ferrous foreign bodies in and around the eye, sclera, and orbit in a rabbit model before perform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tudies. All foreign bodies were detected on plain x-rays. Only one of the largest fragments (3 x 1 x 1 mm) demonstrated movement on exposure to the magnetic field.  相似文献   

16.
玻璃体切除术在眼内异物摘出中的应用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内异物伤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对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异物摘出的517例(533只眼)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眼内异物摘出率为97.6%,术后有用视力(本组为0.05~0.4)由术前的12.5%增至23.2%,良好视力(本组为≥0.5)由7.2%增至17.0%(P<0.005)。当异物位于前段、玻璃体、视网膜时,术后有用视力增加率分别为44.4%、25.1%、10.7%,良好视力增加率分别为26.3%、12.7%、2.7%。结论通过玻璃体切除术有利于摘出眼内异物和提高术后视力,解决异物存留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异物取出术治疗眼球内后段异物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03/2002-12经玻璃体手术治疗眼球内后段异物14例(14眼)的临床资料,随诊时间3mo~2a。结果:13眼成功取出异物,成功率为93%,术后视力提高8眼(57%),不变2眼(14%),下降4眼(29%)。视力>0.02者6眼(42%),其中>0.1者4眼(29%)。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可有效取出眼球内后段异物,减少并发症发生,保留或提高了术后视力,同时可处理眼内异物存留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