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股动脉穿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卧床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尹书梅 《河北医药》2009,31(18):2499-2500
经股动脉穿刺插管是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entic embolization,PSE)的首选路径,而穿刺点的有效压迫又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手段之一。为了防止出血,要求患者术后绝对卧床24h,卧床期间术侧肢体保持伸直位并制动24h,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躯体不适及一些负性影响,增加了住院费用和护理工作量。既往文献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或凝血功能正常的其他介入手术的患者体位改变及卧床时间研究较多,而缺乏对PSE后患者体位改变及卧床时间的研究。我们对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卧床时间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应用部分性脾栓塞术(PSE)治疗脾功能亢进在我国已日趋成熟.PSE具有组织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操作简便,恢复期短,免除了开腹之苦等优点,因此患者乐于接受.然而,由于术后常规需要患者术肢制动,保持被迫卧位24 h,出现腰酸背痛、肢体麻木、排尿困难、睡眠差等症状,造成了患者心身不适.为减轻患者痛苦及提高生存质量,选择2006年12月至2007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患者分组实施舒适护理,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脾亢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部分脾栓塞术(PSE)是目前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脾亢的方法,PSE能有效治疗脾功能亢进,改善肝硬化患者并发脾亢所引起的周围血象的降低,同时它又保留了脾脏的功能。我所1999年以来对13例该类患者进行了PSE治疗,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制定适合的护理措施,并按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聚乙烯醇(PVA)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脾功能亢进患者利用导管超选择脾动脉至脾门处,以PVA(直径:500~700μm)为栓塞剂行PSE,治疗前后测定血细胞数量。结果 26例患者中,术后24 h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开始升高(P<0.05)。栓塞后1年内,25例白细胞维持在正常范围,24例血小板维持在正常范围。结论聚乙烯醇在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治疗脾功能亢进是安全、理想的栓塞剂。  相似文献   

5.
殷红  陈卫 《北方药学》2011,8(12):119-120
目的:探讨TACE联合PSE治疗肝癌伴脾功能亢进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45例肝癌伴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同时进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结果:45例患者术后发生1例穿刺部位血肿,4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及腹痛.结论:掌握TACE联合PSE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其护理,可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  相似文献   

6.
肝癌介入术后患者不同卧床体位及卧床时间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癌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卧床体位及卧床时间对患者舒适度、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肝癌介入治疗术后80例患者按体位和下床活动时间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患者舒适度及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患者舒适度较好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实验组的护理方法缩短了患者手术后卧床时闻,减少了术后不适及胃肠道不良反应,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采用二级脾蒂离断方法脾切除术围术期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总结我院自2009年5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开展的3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脾亢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结果 3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140min~260min,失血量<200mL。术后12~20h排气拔出胃管,24h下床活动,48~72h拔出腹腔引流管,无明显并发症,无死亡,住院时间5~9d,全部康复出院。结论实施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对病患手术的成功开展、术后的恢复及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方业钢  金超 《河北医药》2012,34(7):986-988
目的 观察部分性脾栓塞术(PSE)前、后门脉和其分支血流量的改变及栓塞程度和门脉血流量的关系.方法 23例临床确诊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患者经股动脉穿刺行DSE,术前及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观测门静脉主干(PV)、脾静脉主干(SV)的血流量变化、栓塞程度及外周血象、肝功能改变情况.结果 23例患者PSE术后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肝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PV、SV血流量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PV、SV血流量减少程度与栓塞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 PSE能减少门静脉血流量,进而改善肝功能;栓塞面积控制在60%~80%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患者脾栓塞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脾栓塞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对45例拟行部分脾塞患者,做好充分的术前一般护理和心理护理,术中积极配合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护理。结果43例插管成功,手术顺利,脾脏明显缩小,一般状况和临床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随访2月~2年未见复发。结论恰当的护理对肝硬化患者行脾栓塞术后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琨  朱琪  朱杰 《江苏医药》2007,33(11):1180-1181
部分脾栓塞术(PSE)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的有效方法.2000年2月~2006年2月,我院运用PSE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症患者80例,取得较好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术(PSE)治疗巨脾症的临床价值。方法从2004年3月至2006年3月,对30例巨脾患者实施PSE,观察术前术后血常规、肝功,脾脏B超明确脾脏大小情况,防治并发症。结果本组病人20例栓塞范围在50%以上,疗效较好,但并发症明显增多,而10例病人栓塞范围在50%以下,疗效较差,8例在1个月后复发。结论PSE是治疗巨脾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远期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和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术(PSE)后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720例肝硬化并发门静脉高压症和脾亢患者行PSE,观察其1~5年病死率及其死亡原因,对生存期达5年以上且资料完整的600例患者观察术前及术后血象、脾脏大小、并发症等变化。结果PSE后消化道出血次数和量明显减少;术后不同时期白细胞及血小板较术前明显上升(P〈0.01),红细胞术前、术后变化不大(P〉0.05);术后2个月脾脏开始逐渐缩小,3个月后明显缩小(P〈0.01)。结论PSE可明显改善脾亢症状,降低门脉压力,减少消化道出血机会,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远期疗效,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护理干预在提高腰穿术后舒适度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腰穿术后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条件的80例腰穿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进行常规护理,术后采用去枕平卧位6h;观察组42例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术后用自由卧位,即去枕平卧0.5h后,采取平卧位、侧卧位、俯卧位、屈膝卧位、屈膝侧卧位交替进行6h,每1~2h一次,但不能坐起。比较2组患者术后舒适度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头痛、不舒服感及褥疮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穿术后进行护理干预可大大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4.
吴伟东  李焯永 《中国当代医药》2011,(24):39+41-39,41
目的:探讨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脾栓塞术治疗,观察比较术前、术后脾功能亢进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56例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性脾栓塞术后总有效率为94.4%(53/56),3例效果不明显。56例患者1年后随访,2例复发,复发率为3.57%。56例患者中,术后1周时有44例患者血小板均〉10.0×109/L。术后均有一定比例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实施PSE治疗,血细胞数值有不同程度升高,达到了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目的,消化道出血减少,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对肾穿刺活检术后病人不适症状的影响。方法将31例行肾穿刺活检病人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6例,采用沙袋压迫穿刺点后外加多头腹带包扎、术侧肢体制动6h,绝对卧床24h后可下床活动;实验组15例,局部沙袋压迫加术侧肢体制动4h时,协助病人采取侧卧位、半卧位,肢体轻微弯曲、伸展,按摩术侧肢体,卧床24h后可下床活动。结果两组病人舒适度比较(排尿困难、腰背酸痛、术侧肢体麻木、烦躁、失眠),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缩短病人强迫体位卧床时间,减少术后不适,能最大限度减少病人不愉快,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对肾穿刺活检术后病人不适症状的影响。方法将31例行肾穿刺活检病人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6例,采用沙袋压迫穿刺点后外加多头腹带包扎、术侧肢体制动6h,绝对卧床24h后可下床活动;实验组15例,局部沙袋压迫加术侧肢体制动4h时,协助病人采取侧卧位、半卧位,肢体轻微弯曲、伸展,按摩术侧肢体,卧床24h后可下床活动。结果两组病人舒适度比较(排尿困难、腰背酸痛、术侧肢体麻木、烦躁、失眠),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缩短病人强迫体位卧床时间,减少术后不适,能最大限度减少病人不愉快,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90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1~4年,观察术前与术后血常规、脾脏体积、门脉内径、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流动力学、肝功能改变以及并发症。结果90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术后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3个月脾脏逐渐缩小,6个月内明显缩小( P<0.01)。门脉内径缩小,术后不同时期门、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具有明显改善。肝功能无影响。83例术后有左上腹疼痛、发热,10例出现胸、腹水,5例出现左侧肺炎。结论 PSE治疗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可显著改善脾功能亢进症状,降低门静脉压力,减少消化道出血风险,不影响肝功能,延长生存期,远期效果显著且稳定,是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门脉高压通常伴有脾肿大、脾功能亢进。传统的方法是外科手术切除脾脏,但脾脏又是重要的免疫器官,全脾切除后势必将使免疫功能减弱、过滤功能丧失、爆发感染的机会增加,而介入部分脾栓塞(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既能消除脾亢,又能保留脾脏免疫功能,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少的优点,特别适用于不能耐受外科手术者。为了更好地进行PSE治疗,提高治疗效果,护理的配合非常重要,现就PSE治疗中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PS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8例患者,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选择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分别超选择至肝、脾动脉后进行TACE及PSE,治疗前后进行外周血、肝功能、AFP等及B超、CT检查。结果 58例患者治疗后24h、1周、2周、4周白细胞及血小板较前均有明显升高,肝功能指标逐渐恢复,脾功能亢进逐渐缓解。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行TACE+PSE治疗创伤小,疗效好,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肝动脉化学灌注栓塞术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并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对43例原发性肝癌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TACE治疗的同时行PSE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白细胞及血小板变化情况,并观察肝脏肿瘤情况。结果术后1周及1个月复查血常规,WBC和PLT有显著升高(P〈0.01),RBC无明显改变(P〉0.05),术后1个月复查CT示肝脏病灶内均有碘油沉积,脾脏有脾实质梗死区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TACE联合PSE治疗原发性肝癌并脾功能亢进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